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040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

研究室商会发展课题调研组

2010年3月12日到16日,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商会发展课题调研组赶赴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就商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短短5天时间里,在当地工商联的大力配合下,调研组分别召开了5次商会负责人座谈会,走访了上海市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山东烟台市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烟台市莱阳市服装鞋业协会、烟台市化工企业商会、山东青岛市开发区商会、南通市工商联家纺商会、南京市工商联餐饮商会、航运商会等多个商会,考察了上海德力西集团公司、山东烟台荣顺鞋业、中天科技集团等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商会的有关负责人员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和了解了商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并就商会发展模式、有关政策建议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参与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三地商会发展基本情况

调研组着重就各地商会组织组建、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

从调研情况看,三地商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商会数量有增长。

伴随全国工商联商会组织迅猛发展的态势,加上本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江苏、山东三地的各类商会组织蓬勃兴起,极为活跃。

截止目前,山东的商会组织数量已经达到1800个,江苏的商会组织数量已经达到1550个,上海的商会组织数量已达到216个。

2.商会结构有变化。

在三地商会组织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行业商会、同业公会、乡镇商会、街道商会、异地商会、市场商会、开发区商会等各类商会组织共同发展的格局。

以山东烟台市工商联为例,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建立街、镇商会152个,行业商会49个,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商会组织网络。

在青岛市,市工商联建立街道(乡镇)商会169家,各级各类同(行)业组织共70家。

其中,异地商会独树一帜、发展迅猛。

比如,江苏省工商联系统已有异地商会133家;上海市则有异地商会24家,最早成立的上海广东商会已经成功运行达15年之久。

3.商会运行有办法。

三地商会通常由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担任会长单位,作为企业家会长在商会运行上往往借鉴企业运行管理模式,非常注重制度建设,在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管理下,强调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商会运行充满活力。

比如,青岛市温州商会是一家由青岛市工商联主管的法人社会团体,在领导班子问题上采取公开竞争推选会长办法,将会长的施政纲领、会费承诺等与会长竞选挂钩,既保证了会长的商会运作能力,也保证了商会的经费条件。

三地多家经费宽松、运行良好、影响力大的商会,在开展服务活动方面均采取了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将商会服务活动与会员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会员企业的业务拓展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企业经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为商会真正形成“服务立会”提供了良性的、充满活力的运作机制。

4.商会工作有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地方商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商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商会将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新的工作内容。

如山东省莱阳市工商联从2008年开始,通过开展“民企帮村”、“民企联村”活动,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指导那些具有“创新、创优、创业”精神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培育和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00余家。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地商会纷纷在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做文章。

如江苏南通市工商联家纺商会,在纳米比亚设立了作为境外异地行业商会的纳米比亚南通家纺商会,该境外商会还设有健全的党组织。

5.商会作用有发挥。

从三地调研情况看,商会并不是会员企业的松散联合,而是对会员企业发展、行业发展、区域和谐等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团体。

比如,上海市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在为会员企业提供商贸信息、增加贸易资源、创造贸易机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区分会员企业人力资源的不同层次组建设立经理人联谊会和青年会,对企业主阶层以外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青年员工提供服务,帮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还区分服务内容的不同领域,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提升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企业主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升企业主的精神境界。

尤其是,各地商会紧紧抓住去年九月份以来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契机,纷纷开展和加强了商会党建工作,在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各异地商会则在推动原籍地和本地间招商引资等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6.商会属性有体现。

工商联既是人民团体又是商会组织,一直以来,就如何体现工商联自身的商会属性,各地工商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工商联的商会属性逐步体现。

青岛市工商联在会员管理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

2009年7月底,青岛市工商联信息处理中心正式成立,会员企业的数量、基本信息等摸底工作逐步展开,会员相关信息交换量不断扩大。

南通市工商联把指导、推动行业商会规范运作、开展活动、发挥作用作为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方面,积极推动行业商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创建品牌,得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认可。

三地还在促进商会作用发挥最大化、整合商会协会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调研组在江苏南京调研时发现,尽管工商联目前还不拥有行政职能,但与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政府机关相比,工商联在主管理念、商会管理、会员服务上方式更灵活、工作更到位,一些原有的协会主动要求加入工商联,接受业务主管。

如江苏省工商联玩具行业商会的骨干基本都是从成立较早的玩具业协会中分化出来,并以江苏省工商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

南京市工商联下辖的南京市工商联家具业商会与家具业协会采取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方式,由经信委和工商联同时作为主管机关,避免了商会和协会的恶性竞争问题。

还有的商会则采取了与协会互为团体会员的有效办法。

二、三地商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工商联系统下的商会组织发展无论是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

但受制于商会法制建设的滞后,以及工商联业务主管资格的欠缺,三地商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从本次调研情况看,工商联系统下的商会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商会的代表性或会员覆盖面问题。

各类商会组织是各类企业自愿联合形成的团体,会员企业是商会存在的前提和根本。

一个商会的会员企业数量多寡、规模大小决定着该商会在本领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从根本上决定着该商会的健康发展。

调研情况反映,三地商会组织的会员企业数量一般占当地同类企业的10—20%之间,但通常包括了当地同类企业的龙头企业。

在这一点上,与作为中国民间商会的全国工商联类似,全联有企业会员100万左右,在740多万注册私营企业中也不到15%。

但是,与政府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行业协会相比,商会的会员覆盖面仍比较小。

2.地方工商联在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资格问题上发展不平衡。

本次调研的上海、江苏、山东都属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当地工商联在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资格问题上情况极为悬殊。

据介绍,在全国工商联获得全国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资格授权之前,山东省部分地区的政府就授权工商联作为商会业务主管单位,比如青岛市以及青岛市所辖的各区县,比如江苏无锡市。

目前,山东省工商联的社会团体业务主管授权也在积极进展当中。

但上海市工商联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进展不大,甚至还面临着相当顽固的阻碍。

江苏省工商联下辖工商联组织大多还未取得相关行业组织主管授权。

3.协会商会间的竞争与合作问题。

调研中发现,当前工商联商会与政府行业协会之间,类似范围、不同层级的商会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关系。

一是商会在协会的竞争中艰难生存。

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协会往往拥有自上而下的组织网络,与政府部门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掌握着部分行政资源,更容易承接政府转移的行政职能,许多企业不敢不加入、也不愿不加入协会。

与之相比,自下而上成立、完全民间性的商会“先天软弱”,难以与之平等竞争。

二是工商联系统的各类商会之间,比如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同一地区的行业商会与异地商会、区域商会间会员、职能既有交叉也有区分,重复入会现象严重。

三是商会协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交流与合作。

面对来自行业协会的强有力竞争,许多商会却闭关自守,与行业协会间“老死不相往来”,没有交流,更谈不上合作,既造成了商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束缚了自身的良性发展。

即使在工商联系统内部,相当部分同种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商会也缺乏交流合作。

相比之下,一些异地商会则明显更具有开放性,比如青岛市温州商会,与多家外地温州商会都保持了正常联系。

4.异地商会的发展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异地商会近年来迅猛发展,特别是浙江、福建、广东等民营经济发达省份在外地设立的商会尤为活跃。

据反映,全国各地设立的温州商会超过300家,泉州商会也近150家。

这些异地商会在推动所在地与原籍地之间经贸交流与协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目前,在异地商会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关于异地商会的主管权问题。

当前对于异地商会的管理多有不同,有设立地管辖的,也有设立地与原籍地共同管理的;有工商联主管的,也有其他单位主管的,如上海、山东青岛市的异地商会基本上都由发改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

二是关于异地商会的划分标准问题。

按照地域组织起来的异地商会,划分标准是行政区划标准还是文化标准。

如果按照文化来划分,那么与行政区划之间的矛盾可能很难协调。

如上海市就成立了上海潮汕商会,且作为独立法人活动。

地域标准同样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地域化到哪一级是合适的,是省一级、市一级,还是县一级,或者更小一级。

尽管国家目前允许省一级异地商会设立,但在实践中已经突破了这个限制。

三是有的异地商会面临严重政策约束。

去年,山东省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异地商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发改合作[2009]1090号文),明确“山东省发改委市全省性异地商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异地商会的组建原则是登记在省、一省一会。

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投资企业在山东省只能成立一个全省性省际商会”;“各市及市以下不得设立异地商会,本省内不得成立带有本省其他各级行政区域名称特征的商会”。

上述政策的出台,使异地商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三、调研组的几点思考

1、关于商会主管模式的发展趋势。

当前对于商会等社会团体的主管存在诸多模式,有较为通行的民政部门与业务主管机关共同管理的“二元模式”,有登记权与主管权合一的“一元模式”,也有以广东、厦门为代表的无主管模式。

工商联要发挥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研究思考商会主管模式的发展趋势,既要把握商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当前全国工商联获准全国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授权的机遇,正确、积极履行业务主管职能,规范发展商会组织,也要顺应商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跳出业务主管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商会发展道路。

2、关于商会会员规模的适度化。

商会会员规模的大小关系到商会在会员企业中的代表性和覆盖面。

目前,三地工商联的商会一般覆盖面较小,其会员企业通常只占本类企业的10%左右;但一般也吸收了本类企业中的龙头企业,有一定的代表性。

许多商会设置了企业入会的规模条件,也有极个别的商会,比如青岛市塑料机电商会,不限制规模小的企业入会,而且对普通会员不收取会费。

对商会会员规模的适度化问题,我们认为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商会适度竞争的政策问题。

如果允许适度竞争,则要适当控制规模,既留有适度竞争的余地,也保证商会有足够的服务能力。

如果严格“一地一业一会”,则要尽可能做到全覆盖,以保证本类企业有权利获取商会服务。

二是商会服务能力的问题。

会员数量规模大,对商会服务能力要求就高,要求商会根据大企业与小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要求商会善于协调不同层次会员企业之间的关系。

反之,会员数量规模适度,商会在为会员服务上就更能落到实处。

因此,各商会应根据自身发展水平控制会员规模,不能盲目贪大求全。

三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解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社会各界都应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做出应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