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0305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64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docx

《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docx

针灸复习十四条经脉

十四条经脉

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

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循行方向:

胸──手

起止穴:

中府──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

胃、肺、大肠、喉咙。

主要病候:

A 脏腑病:

咳嗽、气喘、胸部胀满、咽喉肿痛。

     B 经脉病:

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部病证,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歌  诀: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LU1)★

[穴性]肺募穴,交会穴(手足太阴之会)

[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

②肩背痛。

   现代应用: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尺泽(LU5)★

[穴性]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胸部胀满。

②吐泻。

③小儿惊风。

④肘臂挛痛。

现代应用:

肺结核、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急性胃肠炎、丹毒、狂躁型精神病、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孔最(LU6)★

[穴性]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②痔疾。

③肘臂挛痛。

现代应用: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炎、扁桃体炎、肋间神经痛。

[操作]直刺0.5~1.2寸;可灸。

列缺(LU7)★

[穴性]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痛。

②口眼歪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头项寻列缺”。

③半身不遂。

现代应用:

感冒、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落枕、荨麻疹、无脉症、桡神经麻痹、腕关节以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操作]向上或向下斜刺0.3~0.8寸;可灸。

经渠(LU8)★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操作]直刺0.3~0.5寸;不灸。

太渊(LU9)★

[穴性]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①咳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②无脉症。

③手腕痛。

现代应用:

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动脉炎、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鱼际(LU10)★

[穴性]荥穴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A咳嗽、咳血、发热、咽喉肿痛、失音。

B掌中热。

现代应用:

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咽炎、鼻炎、心悸、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少商(LU11)★

[穴性]井穴

[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

②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

现代应用:

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精神分裂症、脑血管意外。

[操作]直刺0.1寸,或向腕平刺0.2~0.3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灸。

云门(LU2)

[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关节内侧痛。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天府(LU3)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主治]气喘、瘿气、鼻衄、上臂内侧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侠白(LU4)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干呕、烦满、上臂内侧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

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循行方向:

手──头

起止穴:

商阳──迎香

联系脏腑器官:

肺、大肠、下齿、鼻。

主要病候:

A脏腑病: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

B经脉病:

本经循行部位疼痛、齿痛、热肿或寒冷。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歌  诀: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商阳(LI1)★

[穴性]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下齿痛、青盲。

②中风昏迷。

③热病无汗。

④手指麻木。

现代应用:

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

[操作]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二间(LI2)★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目痛、热病。

[操作]直刺0.2~0.4寸;可灸。

三间(LI3)★

[穴性]输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目痛。

②身热。

③腹胀肠鸣。

现代应用:

面神经麻痹、扁桃体炎、痢疾、肠炎、肩关节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合谷(LI4)★

[穴性]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歪斜、痄腮、鼻衄——“面口合谷收”。

②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疟疾。

③疔疮、痤疮、瘾疹。

④腹痛。

⑤半身不遂。

⑥经闭、滞产。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孕妇不宜针。

阳溪(LI5)★

[穴性]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②腕臂痛。

现代应用: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偏历(LI6)★

[穴性]络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主治]①水肿。

②耳鸣耳聋、目赤、鼻衄、喉痛。

现代应用:

扁桃体炎、癫痫、浮肿、前臂神经痛。

[操作]直刺0.3~0.5寸,斜刺1寸;可灸。

温溜(LI7)★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疔疮、吐舌、肠鸣腹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手三里(LI10)★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①肘臂疼痛、上肢瘫痪麻木、肩背痛、急性腰痛、腰扭伤。

②腹痛、吐泻、腹胀。

③齿痛、失音。

④弹拨可消除针刺不当的不适感。

现代应用:

臂神经痛、上肢麻木、瘫痪、肠炎。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可弹拨。

曲池(LI11)★

[穴性]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热病。

②半身不遂、手臂肿痛。

③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

④瘰疬、风疹、湿疹。

⑤腹痛吐泻。

⑥癫狂。

现代应用:

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神经衰弱、荨麻疹、小儿麻痹后遗症、胸膜炎、甲状腺肿大、扁桃体炎、肩肘关节痛。

[操作]直刺1~1.5寸,治疗瘰疬时透刺臂臑;可灸。

臂臑(LI14)★

[穴性]交会穴(手阳明络之会)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

[主治]①瘰疬。

②目疾。

③肩臂疼痛。

现代应用:

颈淋巴结核、肩关节周围炎。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可灸。

肩髃(LI15)★

[穴性]交会穴(手阳明与阳跷之会)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不遂。

②瘾疹、瘰疬。

现代应用:

肩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扶突(LI18)★

[定位]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气梗、梅核气、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迎香(LI20)★

[穴性]交会穴(手足阳明之会)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①鼻塞、鼻渊、鼽衄。

②口歪、面痒。

现代应用:

各种鼻炎、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胆道蛔虫症。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3~0.5寸;不宜灸。

下廉(LI8)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主治]头痛、眩晕、肘臂痛、半身不遂、腹痛、腹胀、目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上廉(LI9)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主治]头痛、半身不遂、肩臂酸痛麻木、腹痛、肠鸣、腹泻。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

肘髎(LI12)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和嗜卧。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手五里(LI13)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主治]肘臂疼痛、挛急和瘰疬。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

巨骨(LI16)

[定位]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主治]肩背及上臂疼痛、伸展及抬举不便和瘰疬、瘿气。

[操作]直刺0.4~0.6寸,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可灸。

天鼎(LI17)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喉结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梅核气、瘰疬。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禾髎(LI19)

[定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主治]口、鼻塞不通、鼻衄。

[操作]直刺0.35~0.5寸;不宜灸。

 

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

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

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

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按:

“指”通“趾”,以下足经均同)内间(按:

指中趾与次趾间)。

其支者:

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

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循行方向:

头──足

起止穴:

承泣──厉兑

联系脏腑器官:

胃、脾、鼻、眼、口、上齿、乳房。

主要病候:

A脏腑病:

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肠鸣、腹胀、水肿、口渴、咽喉肿痛、鼻衄。

     B经脉病:

胸部、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歌  诀:

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历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承泣(ST1)★

[穴性]交会穴(阳跷、足阳明之会)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

②口眼歪斜。

现代应用:

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斜视、角膜炎、泪囊炎、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操作]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下缘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不宜灸。

四白(ST2)★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迎风流泪。

②口眼歪斜、头面疼痛。

现代应用:

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胞睑下垂、青光眼、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胆道蛔虫症。

[操作]直刺或斜刺0.2~0.5寸。

巨髎(ST3)★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鼻衄、齿痛、面痛。

[操作]直刺0.3~0.6寸;可灸。

地仓(ST4)★

[穴性]交会穴(阳跷、手足阳明之会)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歪、流涎。

现代应用:

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操作]直刺0.2寸,平刺0.5~0.8寸,或透刺颊车穴;可灸。

颊车(ST6)★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①口歪、颊肿。

②齿痛、口噤不语。

现代应用:

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咬肌痉挛、腮腺炎、面神经麻痹。

[操作]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或透刺地仓;可灸。

下关(ST7)★

[穴性]交会穴(足阳明、少阳之会)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

②齿痛、口噤、面痛、口歪。

现代应用:

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聋哑、中耳炎。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头维(ST8)★

[穴性]交会穴(足少阳、阳明之会)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①头痛。

②目眩、目痛、视物不清、迎风流泪。

现代应用:

血管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精神分裂症。

[操作]向后平刺0.5~1寸;不宜灸。

人迎(ST9)★

[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满气喘。

[操作]避开颈部动脉直刺0.2~0.4寸;不宜灸。

水突(ST10)★

[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主治]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咽喉肿痛、呃逆、瘰疬、瘿瘤。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梁门(ST21)★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现代应用: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天枢(ST25)★

[穴性]大肠募穴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

②月经不调、癥瘕。

现代应用:

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恶露不尽、功能性子宫出血。

[操作]直刺0.8~1.5寸;可灸。

水道(ST28)★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小腹胀满、腹痛、痛经、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归来(ST29)★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①腹痛、月经不调、经闭、白带、阴挺。

②疝气。

现代应用:

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卵巢炎、睾丸炎、腹股沟疝。

[操作]直刺0.8~1.5寸;可灸。

气冲(ST30)★

[定位]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少腹疼痛、疝气、腹股沟疼痛。

[操作]直刺0.8~1.2寸。

髀关(ST31)★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髀股痿痹、下肢不遂、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伏兔(ST32)★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主治]①腰痛膝冷、下肢麻痹、脚气。

②腹胀、疝气。

现代应用:

下肢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梁丘(ST34)★

[穴性]郄穴

[定位]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①膝肿痛、屈伸不利。

②胃痛。

C乳痈。

现代应用:

急性胃炎、胃痉挛、乳腺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操作]直刺1~1.2寸;可灸。

犊鼻(ST35)★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关节屈伸不利、脚气。

[操作]向后内斜刺0.8~1.5寸;可灸。

足三里(ST36)★

[穴性]合穴,胃下合穴

[定性]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疳疾、肠痈--“肚腹三里留”。

②虚劳羸瘦、水肿、心悸。

③下肢不遂、脚气。

④癫狂。

⑤乳痈。

现代应用:

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胰腺炎、肝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休克、高血压、癫痫、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动脉硬化、支气管哮喘、白细胞减少症、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上巨虚(ST37)★

[穴性]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肠痈。

②下肢萎痹。

现代应用:

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单纯性阑尾炎。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条口(ST38)★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肩臂不得举、下肢冷痛、脘腹疼痛、跗肿、转筋。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下巨虚(ST39)★

[穴性]小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小腹痛、泄泻、痢疾、肠痈。

②下肢痿痹、腰脊痛引睾丸。

③乳痈。

现代应用:

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下肢瘫痪。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丰隆(ST40)★

[穴性]络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①痰多、咳嗽。

②癫狂痫。

③头痛、眩晕。

④便秘、水肿。

⑤下肢痿痹、拘挛。

现代应用:

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耳源性眩晕、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腓肠肌痉挛。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解溪(ST41)★

[穴性]经穴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

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目赤、胃热谵语。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冲阳(ST42)★

[穴性]原穴

[定位]在足背最高处,当

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胃痛腹胀、口眼歪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脚背红肿。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陷谷(ST43)★

[穴性]输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面目浮肿、肠鸣腹泻、足背肿痛、热病、目赤肿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内庭(ST44)★

[穴性]荥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热病。

②胃痛吐酸、便秘、腹痛、腹胀。

③足背肿痛。

现代应用:

牙龈炎、扁桃体炎、急、慢性胃肠炎、跖趾关节炎。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厉兑(ST45)★

[穴性]井穴

[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面肿、齿痛、口歪、鼻衄、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

[操作]浅刺0.1寸。

大迎(ST5)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牙关紧闭、齿痛、口歪、颊肿、面肿、面痛、唇吻瞤动。

[操作]直刺0.2~0.4寸;可灸。

气舍(ST11)

[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咽喉肿痛、喘息、呃逆、瘿气、瘰疬、颈项强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缺盆(ST12)

[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气户(ST13)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

[操作]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库房(ST14)

[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喘、胸痛、胁胀、气喘。

[操作]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屋翳(ST15)

[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喘、胸痛、气喘、乳痈、身肿、皮肤疼痛。

[操作]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膺窗(ST16)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喘、胸痛、气喘、乳痈。

[操作]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乳中(ST17)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附注]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定位标志。

《针灸甲乙经》说:

“禁不可针灸,灸刺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疮中有息肉若蚀疮者死。

乳根(ST18)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乳痈、乳汁少、胸痛、咳嗽、呃逆。

[操作]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直刺0.4寸;可灸。

不容(ST19)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承满(ST20)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食欲不振。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关门(ST22)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水肿。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太乙(ST23)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滑肉门(ST24)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癫狂、呕吐、腹胀、腹泻。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外陵(ST26)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大巨(ST27)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