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漂图解合集精华帖解析.docx
《调漂图解合集精华帖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漂图解合集精华帖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漂图解合集精华帖解析
调漂图解
长短线星漂钓组杆草洞
一台湾钓法中怎样调漂(立漂)
我最近在用台湾钓法但是不知道怎么调,调3钓1、调4钓2是什么意思?
应该怎样调有知道的兄弟麻烦说一哈谢谢
1.组装好线组,装上浮漂,双钩,浮漂距离子线30厘米左右,在铅皮座加铅皮(多加),要能把浮漂拉下水。
2.调节浮漂距离子线的距离,直到浮漂露出水面1-2目(找底)。
3.把浮漂向下拉20厘米,这时浮漂会再次沉入水底。
4.用剪刀逐渐剪去铅皮,直至漂尾露出你想要的目数(比如3目或者4、5、6、7都可以),这个目数就是调几钓几的那个“调”的数。
具体的目数要根据你所使用的浮漂的性能、对象鱼、季节、鱼口的轻/猛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
记得调好以后,要把铅皮座上的铅皮裹紧。
5.双钩索饵(上食),注意:
每次上的饵料要保持一般大小。
这时浮漂在钓饵的重力下会再次沉入水里,逐渐调整浮漂,直到漂尾露出水面至你想要的的目数,这个目数就是调几钓几的那个“钓”的数。
比如你露出一目,就是钓1.
6.以上是最基本的调漂方法,你先学这么多。
所谓“调四钓二”,是最早的达摩漂定下的一个简单公式,并不适合现在的钓法,具体调几钓几,要具体分析。
很复杂的一套理论,你慢慢来。
调标要做到心知肚明
调标是个比较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而调标又是每个钓鱼人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现在的调标方法有很多:
带饵调标法、空钩调标法、单钩调标法、无钩调标法。
至于哪种调法最好?
一直是钓鱼爱好者最关心且经常讨论的话题。
不论用何种调标法,其目的除了为多上鱼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如何能很好的控制两饵在水中的状态,饵料在水中的状态无非是两饵卧底、一触一卧、一悬一触、两饵悬浮四种。
可是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饵团在水中的状态不是直观可见的,它只能通过浮标钓目的多少来间接的反映出来,而要完整地实现饵团在水中的那四个状态,又与浮标的调目和饵料的比重有关。
钓友们或许已经注意到了,我加了个饵料的比重进去,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些钓鱼高手,在有某些条件制约时(如比赛进程中、浮标选型不当、线组搭配不当……等),往往可以通过改变饵料的比重来对钓目进行调整,以实现多获的目的!
但这个比重的调节仅是一种应变,应用起来可是比较困难的。
原因是钓手必须要对所用饵料特性非常了解,且如何配比也是决定因素,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然而,在不改变手食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浮标来达到多获的目的。
而许多钓友在实际的钓鱼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找到底了么?
”、“我的饵团在水底是个怎样的状态?
”。
我通过实践对调标有了一些体会,基本上对饵团在水底的状态(手食不变的情况下)做到了心知肚明。
现把它写下来,希望广大钓友给予斧正!
施钓前要先确定调目。
不论用何种调标法,先确定调目是前提条件。
每位钓友都有自己对调目的认识和习惯,调几依据鱼情和自己的习惯即可。
我觉得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较直观、快捷、易懂。
只要掌握、理解了这种方法的实质,再融合到自己的调钓法中就可以了。
我习惯用空钩调标法!
我选用8目的软尾标,初步设定调目为4目。
具体操所过程如下:
一、粗调——找底
找好钓位后,根据对象鱼先开饵,利用发饵的时间进行调标。
先在下钩挂大点的铅皮找底(水底可能有浆层,挂下钩找底有利于后面的精确找底),让视标露1目,并在以钓点为圆心,半径15厘米的圈内,前后左右多试几次——充分掌握钓点的水底情况。
二、粗调——调目
粗调找到底后,将浮标下移15厘米(一定要超过预定调目的长度),修剪铅皮直到调目为4。
三、精调——找底
这一步非常重要!
切记这时先不要上移浮标,而是先在下钩搓上单饵抛出,看看这个饵球是否能让浮标刚好没入水中(最好是平水)。
我称此饵为“基饵”(一定要用手食,其它的代用品不可取,会对调钓有很大的影响),并记住这时饵团的大小。
找好“基饵”后再将浮标上移15厘米,下钩挂“基饵”进行找底。
我让浮标露出4目(即等于调目)。
找好后,再于上钩挂“基饵”抛出,看看此时浮标露几目——假设此时标露2目。
这时我们可以知道上下两钩的间距在浮标的示目上大约是差2目,而这2目就是我们判断上钩是否离底的依据。
若此时我开始垂钓(所上钓饵一定要小于等于基饵重量),还必须进行一定的微调。
原因是:
如果水底的浆层厚的话,钓目肯定要发生变化。
若浮标稳定后,钓目大于4目(底有浆层),则需要我们下移浮标将钓目调整为4目。
则下钩肯定是触底、上钩悬浮,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上钩钓饵的大小来控制上钩离底的程度。
若钓目小于4目(底部浆层薄),只要钓目在2~4目之间,上钩饵一定是离底、下钩饵是触底状态。
而钓目小于2目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产生的(我们用上钩挂“基饵”人为使其到底,浮标才显示2目)!
钓友们应该注意到了:
我上面所说的是以“始终有一饵触底”为出发点的。
因为我坚信钓鱼一定要先从底钓起这一原则,再根据鱼情,上下改变钓目来适应鱼口的变化。
四、精调——找口
如果鱼口不确定,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调整来进行应变。
首先要说明的是手食是固定不变!
若你改变了手食,就要从新校标——精找底和找钩差。
1、如有口无鱼,我个人认为是钓的灵了,上饵方式和大小不变,我们只需通过上移浮标来找鱼的实口就行了,找到实口后,再在上钩挂上“基饵”抛竿看看与刚才上鱼时的钓目有何区别,若钓目变小了,就说明上钩是悬浮的,并记住这个目数,它在接下来的钓鱼过程中,上钩是浮是触,你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依据。
若钓目不变,则说明双钩均是触底状态。
2、若没有鱼讯或鱼摄食强烈,我们可以下移浮标——钓灵找口!
这时就要求你所上的两个钓饵的总重一定要小于“基饵”重量。
假设用下钩挂上“基饵”将目数定在3目(或更低),那我们在施钓时,钓目小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且大于1目(上下钩差为2目的示标——“精调——找底”中已对“钩差”有说明),则下钩触底、上钩悬浮。
小于1目则一触一卧。
若钓目大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则双钩悬浮。
3、截口频繁——鱼明显上浮。
用此标此调目打浮,尽可根据需要将钓点定在所需水层。
既然已经明确要打浮,就不必挂“基饵”找底了,只要所上饵团不将浮标全部拉入水中,你尽可随意发挥,最好将手食加些鬼5成为拉饵。
当然,此时双饵是悬浮的(呵呵……)。
简单的流程是:
粗找底——离底定调目——定“基饵”——下钩挂“基饵”找调目——上钩挂“基饵”找钩差(调目减此时的示目,手食、标不变,此差基本是个常数)——用钓饵微调——找鱼口。
综上所述,我只是把调标过程稍加了一点改变。
虽然多了几个环节,但对于同一支标,多次调钓之后,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我们能基本上掌握、了解钩饵与浮标示目的对应关系——是离是触,我们就会应时而变、因鱼施钓。
岂不乐哉!
!
!
调漂及钩在水下状态
(2014-06-1613:
41:
25)
转载▼
标签:
杂谈
最近很多钓友在问台钓调漂的问题,今天鱼妹妹给大家解答一下。
一、空钩、半水调4目(也就是常说的调4钓2)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调到4目;
(2)然后挂双饵(模拟饵,与真钓饵大小、重量基本一致,以下同),移动浮标达到钓2目;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
下饵触底,上饵悬浮,下钩饵子线略有弯曲。
——主要影响因素:
饵团大小、重量要求严格,要求一致;
此法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不灵不钝”的钓法,多数钓家认为此法较适合比赛池钓,原则不适宜大自然野钓。
2、空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饵团在水下状态:
受饵团大小、重量影响大,双饵卧底,子线处于弯曲状态;
——适用垂钓场合(环境):
属于钓钝,应用于有风浪、水流动干扰的环境。
3、无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铅坠上先不挂子线和钩,在半水时,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
铅坠触底(或躺底),钩子(饵团)及子线均横躺水底;
——适用垂钓环境:
属于极钓钝,用于防止小杂鱼闹窝,以及钓刁滑鱼。
(二)、带饵调标
1、双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双钩挂饵,在半水状态下,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使标尖露出水面N目(N=1、2或3目);
——饵团及子线在水下状况:
(1)当只要看到钓目时,下饵就一定到底了,当钓目在3目以内时,水底饵团处于上饵悬浮,下饵轻触底,子线略有弯曲。
(2)甚至当我将钓目调到4目时,上饵仍然处于悬浮状态,只是下钩饵子线明显弯曲
——灵敏度及实用性:
(1)此种调法,由于在确定调目时,就完全消除了双饵重量的影响,因此,这种调法非常灵敏。
(2)由于灵敏度非常高,稳定性就相对变差,因此我觉得,可能不适用于野钓和风浪较大时以及有水流流动的环境。
2、单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单钩(上钩或下钩)挂饵,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上双饵,向上移动浮标使之上升到露出水面N目(N=1、2目均可)。
此时饵团状态:
下饵触底、上饵悬浮,子线有1-2目的轻微弯曲;
(3)当钓目调到3目及更高时,子线就更弯曲了,双饵就都卧底了
(4)当浮标的视标上移到全部露出水面时,铅坠触底了。
——现象观察分析:
挂上双饵时,我观察到:
当浮标向上移动到标尖处于平水状态时,是处于最灵敏的状态,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完全垂直。
因此,从理论上讲,钓“平水”是最灵敏的,但这是不实用的钓目,一是视标标尖平水不便于观察,二是由于整个钓组太灵敏而稳定性很差,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钓1-3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略微弯曲1-2目。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几种调标方法的综合对比,按照灵敏度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我认为应该是:
双饵调平水、单饵调平水、空钩调4目、空钩调平水、无钩调平水。
(四)、结束语:
(1)以上调标的调试、试验仅是在调标筒内进行的静态调试,若拿到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需要作一些微小的调整和变化;
(2)本次调试、试验所使用的是“钓仙”3#、11目细尾浮标,同时也使用了“无天”4#、7目粗尾(2毫米)浮标作为对比,取得了一致的试验结果。
另补充:
1、空钩、半水调2钓2时,水下两钩饵的状态是:
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轻触底,子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
2、(空钩、半水)调4目,其钓目显示如下:
1目:
上钩饵悬浮,下钩饵轻触底,下子线基本直(略弯);
2目:
上钩饵悬、临界(擦)底,下钩饵卧底,子线略有弯曲;
3目:
上饵触(卧)底,下饵卧底,上子线弯曲;下子线严重弯曲;
4目:
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5目:
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传统钓调漂方法图解之星漂钓鱼调漂法
1.传统钓星漂重铅坠钓组
A,结构组合特点(如图一)
B.优点:
很好的稳定性,抗水流风浪。
C.缺点:
灵敏度很差,不宜钓静水。
D.应用:
钓流水。
水流越急,重坠越重,使钩饵位置固定。
钩饵、子线随着水流飘舞,有逗引作用。
常用蚯蚓等虫饵。
涨水天水浑可以在滩口流水处钓鲶鱼、黄颡,也可以绷直鱼线看竿尖颤动(绷尖钓法)。
2.传统钓星漂轻坠钓组
A.结构组合特点(如图二左)
B.优点:
漂坠匹配灵敏度较高。
制作简单,调漂容易。
适应范围广(深浅、亮水、草丛),走钓、换位特别方便。
C.缺点:
灵敏度不及袖珍坠钓组高。
钓浮不及立漂钓组。
稳定性较差,难抗风浪。
远处看漂困难。
D.应用:
仲春至晚春自然水域近钓,无论亮水、草丛皆宜。
3.传统钓星漂袖珍坠钓组
A.结构组合特点(如图二右)
B.优点:
由于坠子特别轻,浮子又少又小,细线小钩,所以钓组很灵敏,同时阻力最小。
在钓小鱼、轻口鱼、猾口鱼时明显胜过轻坠钓组。
下沉慢,钩饵轻轻飘然而下,接近自然,诱惑性大。
C.缺点:
只能钓近不能钓远。
最怕风浪流水。
只能钓慢鱼不能钓快鱼。
D.应用:
特别适用于初冬至早春近钓轻口鱼。
钓饵宜小,饭粒、面饵、细小红虫蚯蚓。
看漂看水面下浮子轻微上送或下沉。
4.传统钓星漂空心坠钓组
A.结构组合特点(如图三)
B.优点:
坠子较重,容易抛远。
空心孔径大,浮子也少,鱼儿拖动线从大孔眼中滑过,阻力很小。
漂相基本都是黑漂,浮子被缓缓地向下拖走,连续、明显,容易看漂。
C.缺点:
浮力重力不匹配,灵敏度次于轻坠钓组。
D.应用:
晚秋至初春,鱼藏深远处。
坠较重,可抛投至远处,钓获个头较大的鲫鱼。
饵料多用蚯蚓,可以结合包食钓法钓大鱼。
空心重坠也可应用于流水。
5.长竿短线传统钓星漂钓组
A.结构组合特点(如图四)
B.优点:
打窝、下钩定点准确,定点诱钓。
钩饵可以直上直下移动,方便原地逗引,方便快捷向上拎鱼出水,减少挂草、惊鱼机会。
C.缺点:
伸缩钓竿费时费力。
D.应用:
特别适用于钓远处草洞、浮萍或者荷叶空隙。
短竿配1-2米短线,钓近处拳头大、碗口大小草洞,效果也很好。
星漂钓组灵敏度的调整
使用星漂钓组,应该明白钩饵是否悬浮、坠子是否悬浮、坠子是否卧底以及卧底多少,从而知道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
调漂方法很容易掌握。
调漂的具体操作方法:
先将浮子向下捋动使之靠近坠子,然后抛钩入水,观察浮子在水面下几粒、在水面上几粒。
这时,水面下浮子刚好使坠子及空钩悬浮。
挂饵以后,再看浮子水面上有几粒。
如果水面上浮子先、后分别是3粒和1粒,那么,钓2粒时,坠子悬浮而钩饵轻触底,是最灵敏的状态(如图五)。
钓鱼并非任何时候都要钓得最灵敏。
根据鱼情,可能需要不同的各种灵敏度。
很多时候,需要坠子卧底,使子线弯曲松弛,因为,这种状态鱼儿吞饵障碍(吞饵阻力)最小,上钩率高。
如何把握星漂钓组灵敏迟钝状态?
看水面上(下)浮子多少就行了,因为浮子多少能够反映坠子悬浮、卧底状态以及卧底程度,也就反映了钓组灵敏迟钝状态(如图六)。
水面下浮子越多,水面上浮子越少,坠子、钩饵受到浮力作用越大,反之越小。
图中可见,坠子可能有几种情况:
悬浮、轻触底、少部分卧底、大部分卧底、完全卧底。
坠子卧底越多钓组越迟钝。
钓组的灵敏、迟钝,在你手中在你心中。
以上只是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最基本的星漂钓组组合及其应用。
一成不变、生搬硬套不可取。
我们应该针对鱼情、水情、天情、地情,灵活应变,灵活应用,不断更新。
例如,所介绍的轻坠钓组,是针对一般钓小鱼的情况的,应该根据抛钩远近、水草多少、特别是鱼儿大小调整子线、主线、钩的大小。
本人喜欢用长竿短线、三粒浮子、配朝天钩。
钓友们,你又喜欢怎么搭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