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958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1.生物膜上的物质或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B.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丙酮酸的分解

C.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D.核膜上有许多核孔,有利于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别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分别与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有关。

3、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因此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为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做了保证。

4、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核膜上具有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有利于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详解】生物膜在结构组成上具有相似性,但是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如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于外膜,A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上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还原剂氢和氧的结合,B错误;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C正确;核膜上具有核孔,核孔是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的通道,D正确。

【点睛】本题以生物膜为考查背景涉及到细胞膜的功能、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细胞膜的功能、核孔的功能是突破CD选项的关键;而理解线粒体的结构和具体功能是解决B选项的难点,尤其要求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反应情况是突破该题难点难点的关键。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不能无限增大只受细胞表面积/体积比例限制

B.细胞凋亡会破坏多细胞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细胞分化后不同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相同

D.同种生物中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限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有相对表面积的大小影响到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相对表面积越大的细胞物质交换效率越高;其次是核质比的限制,由于细胞核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所以决定了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

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对生命活动有利的生命现象,维持了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后细胞内细胞器种类和数量不同。

4、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发生规律性变化,在间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了2条姐妹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有用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不能无限增大受到细胞表面积/体积的比例(相对表面积)限制和核质比的限制,A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有利于维持细胞生物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细胞分化后导致不同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数量不同,C错误;同种生物中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加倍,是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的2倍,D正确。

3.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苹果在夏季遭遇干旱会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B.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调节生命活动

C.茎的背地生长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D.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细胞分裂的调节中起措抗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能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但它们并不会改变植物激素本身的作用特点。

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3、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苹果在夏季遭遇干旱条件的影响下会合成较多的脱落酸,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脱落,A正确;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正确;茎的背地生长体现的是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并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C错误;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D正确。

4.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朱红眼基因ca、辰砂眼基因v为一对等位基因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cb与基因w互换实现了基因重组

C.常染色体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一定导致基因突变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a、cb、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3、基因重组的类型:

(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导致的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因为朱红眼基因ca位于常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故不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cb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是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发生互换,B错误;常染色体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不一定导致基因突变,如果碱基对改变的位置位于非编码区或者基因间区,则一般不会导致基因突变,C错误;图示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因此二者可以同一极,进入同一个细胞中,该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则位于其上的基因也随之移向两极,故基因ca、cb、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B.在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D.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具有保护功能,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保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质壁分离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

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

质壁分离的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4、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

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详解】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因此利用染色法可以鉴定细胞的死活,A正确;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还没有基因的概念,孟德尔当时提出了遗传因子一词,C错误;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不是减小实验误差,D错误。

6.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过程需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

B.BDNF具有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

C.b物质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相同。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突触分为: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而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4、图示分析可知:

a过程是指BDNF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图中的b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A正确;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B错误;b物质和BDNF都是以胞吐的方式穿过突触前膜的,C正确;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密切关系,D正确。

7.下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

机体通过凋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

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H7N9病毒后往往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热能使人体的免疫功能_____(增强/减弱/不变);此时,医生往往建议多饮水,饮水较多后,细胞外渗透压_____会刺激下丘脑中的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____,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2)H7N9进入人体内环境后,首先被_________消灭;B细胞受到H7N9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____;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增强

(2).降低(3).减少(4).吞噬细胞(5).浆细胞和记忆细胞(6).T细胞活性降低,免疫活性下降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H7N9病毒→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体温上升。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3、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1)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体温上升,引起发热,识图分析可知,体温上升能促进免疫器官产生抗体,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饮水较多后,细胞外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减少集合管和肾小管对原尿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