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9318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docx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docx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07150262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互通的时代,保持正义感将是一种考验。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改变着社会面貌。

网购、共享经济之类且不去说,社会治理也在极大变化中。

网上时常洪波涌起,热点一个接一个,舆情一轮接一轮。

在互联网的联结之下,人人都经受着考验。

为这些“点”供热的人,时常会疲惫。

热点更替得越来越快,疲惫也就越来越深。

在这个月的热点、舆情里放声呐喊的人,可能已不记得上个月、上半年或者更往前,曾为哪个热点呐喊,尽管当时可能和今天一样投入。

再往后,有一天碰到新的,恍惚想起曾经遇过类似的,渐渐就没有当初的热力了。

麻木,时常是疲惫的孪生姊妹。

这种状况,有首诗恰好可以形容: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胸中万古刀”,并不是把刀,见不平而愤的正义感而已。

天亮之后,“事随日生”,就是所谓“人间万事细如毛”。

执着正义感的诗人见不平而鸣,却又抵不过日升日落、日日因事而鸣的磨损。

诗人慨叹的,是面对此起彼伏的世事风波,保持长久正义感之难。

诗作者刘叉,主要生活在唐代元和年间。

对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这个问题只会更严峻。

过去的年代,我们能关注的,不过是近距离之事。

但现在,我们关注的事件,已经和地理距离没有必然关系。

天下都在掌上设备里,“人间万事细如毛”,在这个年代人们的视界里,早已是数量级的增长。

“胸中万古刀”所要经受的磨损,也就更甚于前。

刘叉的《偶书》,偶然“预言”今天我们经历的一大考验。

这个名字奇特的诗人,从诗到人,看起来似乎都算得上古典时代的“异类”。

李商隐评价他“不在圣贤中庸之列”却“过人无限”。

不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却依旧被时人肯定为“过人无限”,可见这个诗人是真的过人。

他的过人处,大概就生发于对“胸中万古刀”有非常的执着吧。

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虽然慨叹“磨损”,却并不会轻易磨灭。

同时代的诗人孟郊欣赏刘叉,刘叉则有《答孟东野》,似调侃,似自嘲,又似袒露坚定的意念:

“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

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

百篇非所长,忧来豁穷悲。

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

“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有这样的意念,哪里算“异类”?

在诗歌的长河、时间的长河里,简直是再经典不过的一道指路光源。

持守正义感而力不竭,经世事沧桑百炼而不柔亏,当然并不是光靠喊就能做到的。

刘叉在另一首诗(《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里“解说”了其中要点: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友人姚秀才喜爱他的剑。

他把剑送了,顺便写上一篇“使用说明”:

这剑,就是从古到今那道不曾断的流水——在《偶书》里,它是“胸中万古刀”的“刀”。

要怎样保持它的锋芒,“百炼不柔亏”呢?

请“勿薄细碎仇”——不要把它用于细碎的私仇,磨损它万古的光芒。

言外之意自在公义。

正是所谓——“胸中万古刀”,“勿薄细碎仇”,“百炼不柔亏”。

这副刚肠,或许是时间留给我们的那把经过考验的钥匙。

(摘编自吴画成《不灭胸中万古刀》)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移动互联网兴起后,使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改变,网上不断涌起洪波,形成

了一个又一个热点。

B. 在互联互通的时代,热点更替得越来越快,当新的热点产生之后,人们就忘却了上

一个热点。

C. 刘叉的《偶书》能够准确地“预言”当今我们经历的一大考验,堪称古典时代的“异

类”,因此李商隐评价他“过人无限”。

D. 面对此起彼伏的世事风波,保持长久正义感很难,唐代有诗人对此产生慨叹,今天

的我们感受会更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了网购、共享经济、社会治理的巨大变化等,这些材料为互联网改变社会面貌提供了例证。

B. 文章引用刘叉的三首诗意在反复说明“磨损胸中万古刀”的原因,这也是从古到今人们很难执着正义感的原因。

C. 作者引用李商隐对刘叉的评价和孟郊对刘叉的欣赏,表现了刘叉的过人之处,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层层递进,由互联网时代热点频发引出唐人诗句,指出勿在细碎的私仇上着意,方可让正义之刀闪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掌上设备里就可得知人间万事,且事件呈数量级增长。

要想保持正义感,比从前更难。

B. 唐代诗人对“胸中万古刀”有非常的执着,认为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虽然可以被磨损,但是不会被磨灭。

C. 刘叉名字奇特,从诗到人,似乎是古典时代的“异类”。

其《偶书》可以说是对我们今天要经历的考验的“预言”。

D.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刘叉的“不灭胸中万古刀”精神就像一道指路光源,激励人们保持对正义感的渴望并努力坚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有信

处暑以后,天气渐凉。

漫山遍野都是疲倦,犹如门前的野茉莉,克勤克俭开了一夏,真的累了。

蜀葵差不多全部枯谢,芦苇叶子自根部一点点枯竭,濒临枯瘦,仿佛焦墨的点点勾划。

桦树叶子,每天哗哗哗往下掉,铭黄色系,锦缎一般华丽,村得原本萧瑟的秋天有了贝壳的脆响。

地上的草尚绿着,但这种绿,再也不是蓬勃的绿,是不出声的哑绿,克制的绿,如人到中年,苦的,冷的,经历的多了,一颗心难免荒凉苍老,身体里也装的一卡车的疲惫。

秋天成了果实的天下,小区里,柿子,石榴,无花果一日日渐渐饱满。

微风振枝,熟果坠地,是木槿的紫白缤纷,也是糖炒栗子的幽香甜洌……银杏树上白果累累,疲倦而幸福的等待着圆满的凋落。

鸟雀们吃柿子、石榴、无花果,在飞行的过程中排泄,粪便一旦落入泥土,尚未消化掉的籽实则发起芽来,于草丛里层出不穷的生长。

自然万物的循环该有多么幽微和奇妙。

前几日天色,是汝窑的淡青,衬了泾宣一样的云朵,偶有风过,慢慢地,又轻了,薄了,狂草里添了飘逸,是王献之的草书,浑然里尽是勃勃生气。

近期,天都是阴的,沟渠旁,园林工人在割草,草汁的甜香沁人心脾,来来回回一趟一趟,闻着闻着,恍如置身深山泉林,有长风万里的辽阔。

最大的苦恼是屋子前后草地里油蛉开始了大面积的鸣叫,吵的睡不踏实,前后窗户关起来,又闷,开一扇吧,即便用上耳塞,也阻挡不了油蛉们潮水般汹涌的叫声,要到霜降以后,这些小虫子们才会停止鸣叫。

仿佛是为了抗争属于自己的生命时光的短暂。

夜里,了无睡意,随手翻书,又翻到汪曾祺《晚饭花集》,重复读了多遍,真是好。

有一个短小说就叫《晚饭花》,不及三千字,淡得不得了,清清浅浅的笑风,娓娓而来,更像一小幅淡墨点画的册页,虽无《世说新语》那般传奇激烈,但堪比宋人小品,寡寒枯瘦,古中国的气质一下出来了。

即便一张桌子用旧了,纹理尚在,仿佛可以触摸到温度。

读这样的小说犹如喝了一碗家常的热汤,那份生活的朴素的静气,把你深慰良久。

《晚饭花》里的李小龙就是汪曾祺自己。

一个作家纵然到了年老,依然尚可借助文字去还原一颗远去的少年心。

李小龙每天放学经过巷子里,东看西看的,石榴垂在树枝上,王玉英家的墙根边一排晚饭花。

王玉英坐在这一排花前做针线。

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后来王玉英许了人家,未婚夫是钱老五。

李小龙听说钱老五风流浪荡不务正业,还传说他跟一个寡妇相好,不仅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后来,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晚饭花还开着。

李小龙很气愤,他觉得王玉英不该嫁给钱老五。

从此,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重读废名短篇小说系列,以及长篇《桥》,一样简淡,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

无论废名,抑或汪曾祺,都曾受了古诗词极深的影响吧,只点染,不铺排,一直往内收,留下大片空白,简直是倪云林的远山图卷啊,一派苍烟枯老,飘拂了人世间淡淡忧伤,总要等到读完以后,去咂摸,有一种莫名的情绪肆意流泻,渐渐地,不晓得怎么了,又浓烈起来,就是那种余音不竭的浑然、缭绕,令人怦然。

把小说写到单纯的境界,也是一种生命的还原吧,点点滴滴,把你打动,然后有了白菊花茶一样的寂寞,很淡很淡的惆怅。

这世上,单纯的,都是永存的。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自己在秋天的所见、所听、所读做了诗意的叙写,语言清新,情趣盎然。

B.文中“但堪比宋人小品,寡寒枯瘦”一句,微微流露出作者对汪曾祺小说的一些批判色彩。

C.文章的第一段,短小精悍,平淡的叙述中颇有远村孤烟的含蓄淡静之致。

D.这篇文章是在说秋天的典型事物的特点,其实也是在诉说一种人生况味。

所有的事物身上也有人的影子。

5.结合文章,说明文中的两个“疲倦”分别具有怎样的含意。

(6分)

6.请分析秋天的“信”有哪些?

这些“信”分别给予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

文化旅游1.o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

文化旅游2.O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O的典型代表。

值得高兴的是,国内一些优秀的文旅企业,如无锡灵山、华强方特、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等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旅游2.o时代的先行者。

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

(摘编自肖建勇《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7》)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2016~2022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材料三: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

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

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

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

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才算是选位得当。

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

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猿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摘编自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

材料四: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

因此,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

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这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

(摘编自桑彬彬、黄敏《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

B.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C.从2015年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50.7%的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

以21~40岁中青年群体为主。

D.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

B.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

C.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展现文化。

D.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更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历史长卷。

9.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执中传

陈执中,字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帝属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储者,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

翌日,帝以他疏示辅臣,皆赞曰“善”。

帝指其袖中曰:

“又有善于此者。

”出之,乃《演要》也。

因召对便殿,劳问久之,擢右正言。

逾月,遂立皇太子。

曹利用婿卢士伦除福建运使,惮远不行,利用为请,乃改京东。

执中尝劾奏之,利用挟私忿,出执中知汉阳军。

  与夏竦同知永兴军,议边事多异同,诏令互出巡边,乃屯泾州,令诸部曰:

“寇籍吾水草,钞边图利,不除,且复至。

”命悉焚之。

表解兵柄,以为兵尚神密,千里禀命,非所以制胜,宜属四路各保疆圉。

朝议善之,就知陕州,复徙青州。

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许。

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明年,沂卒王伦叛,趣淮南,执中遣巡检傅永吉追至采石矶,捕杀之。

召拜参知政事。

谏官孙甫、蔡襄极论不可,帝遣使驰赐敕告。

久之,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

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

执中乘年丰调丁夫增筑二十里,以障横溃。

以吏部尚书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每朝退,闭中书东便门,以防漏泄。

三司勾当公事及监场务官,权势所引者,皆奏罢之,内外为之肃然。

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及议谥,礼官韩维请谥曰荣灵。

后改谥恭襄,诏谥曰恭。

帝篆其墓碑曰“褒忠之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B.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C.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D.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储,指立皇太子。

皇太子又称东宫,殿下。

B.出执中知汉阳军,“出”,官员离开京城外放任职,离开了权力的中心,自然有贬谪的意思。

C.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D.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以及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等事务的大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执中因父任而步入仕途,因为在劝君王立太子的事上直言敢谏,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并升任了官职。

B.曹利用女婿卢士伦被贬官为福建运使,因担心路途遥远不愿意就任,曹利用向朝廷请求将女婿改任了京官。

C.陈执中与夏竦一起执掌永兴军,议论边事意见多不相合,朝廷只好诏令他们各自为政巡视边境,陈执中于是就屯驻泾州。

D.陈执中为官清廉,官员不敢因私事而请托他帮忙,各地拜访或送礼的人也不曾登门,只有郭承祐多次登门拜访,因此受到御史的弹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许。

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5分)

译文:

(2)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色,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当下处境的感叹。

B.诗歌一、二句写景叙事,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诗人与友人严士元在水国江边偶然相遇,驻桨停船,短暂停留。

C.诗人善于写景,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无声,可见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

D.诗人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细雨”“闲花”是近景,“斜日”“绿草”是远景,描写出水国阖闾城的春日风光。

15.说说“草绿湖南万里情”一句中“情”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借月引发思乡之情,别离之绪。

(2)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句再次强调“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世原则。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古人说:

“一生一死,乃见交情。

”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

可凡事都有悖论:

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

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刀戈相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为朋友。

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贾宝玉偏不喜欢。

无他,。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

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莫逆之交针锋相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见利忘义

B.刎颈之交水火不容话不投机半句多唯利是图

C.刎颈之交针锋相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唯利是图

D.莫逆之交水火不容话不投机半句多见利忘义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秉性相同,还能互补,关系不大

B.秉性不同,关系不大,不能互补

C.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D.秉性相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人生路上不寂寞

B.为的是能有几位人生路上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C.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D.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人生路上

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通告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敝工程将于2018年6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

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置;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

本公司客服电话:

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

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

2018年6月7日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材料:

绵绵细雨皎洁的月光泰山云雾的缭绕家乡

一览众山小月是故乡明水村山郭酒旗风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楚国马车底座较低,易碰伤马腿,且车速很慢。

楚王想想下令改高底座。

大臣提议:

“可发布告示,今年可能会发洪水,为避免洪水漫进房屋建议各家加高门槛。

”告示发布后,老百姓都加高了门槛,可马车进门时车底会碰到门槛,于是纷纷把底座改高。

半年后,竟然改造完毕。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DA项,“使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改变” ,原文第1段是“改变着社会面貌”,扩大了原文的范围;B项,“人们忘却了一个热点”原文为“人们可能已经不记得上个月为哪个热点呐喊”;C项,强加因果,李商隐评价他“过人无限”,是因为他对“胸中万谷刀”非常执着,虽然慨叹“磨损,却并不会轻易磨损”。

2.B   混淆分论点和分论据,据全文可知,作者引用刘叉的第一首诗是来说明“磨损胸中万古刀”的原因的,引用另外两首诗是为了论证只有持守正义感,才能让胸中万古刀不被磨损,另外,“这也是从古到今人们很难执着正义感的原因”属于无中生有。

3.B“唐朝诗人”扩大了范围,“认为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是作者的观点。

4.B“微微流露出作者对汪曾祺小说的一些批判色彩”理解有误。

5.第一个“疲倦”是指没有生气,没有精神。

(3分)第二个“疲倦”是指果实累累,压迫树枝,让树枝有承受不住的样子。

(3分)

6.示例:

(1)满山遍野的植物,让作者体会到生命到暮年后缺乏生机。

(2)果实和鸟雀,让作者感悟到万物的成熟与新生。

(3)天色和草香,让作者体会到衰落中的生机。

(4)虫鸣,使作者领悟到生命的渺小和短暂。

(5)汪曾棋和废名作品,让作者知道单纯的事物可以长存。

(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五点答全得6分))

7.A据材料一句首可知,正确的顺序应是:

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

选项的表述颠三倒四。

8.D综合材料三、材料四中的“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化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等信息可知,现在的大众旅游不仅仅(不全)是简单的观光旅游,而是有了很多更感层次的要求、特点,选项表述过于片面。

9.(6分)

现状:

文化旅游迅速崛起,发展潜力巨大;出现了同质化的效仿现象,以及为了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等无序化竞争现象。

途径:

结合区域特色,使文化旅游产品具备相应主题,杜绝效仿,避免重复;结合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开发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结合业态的发展趋势,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