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8564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docx

《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docx

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

90后大学生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

几年前,“80后”作为市场人才争夺的主体,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资源,但现在他们已然成熟,在职场中发挥着中坚力量的作用。

随之而来的将是“90后”的就业大军,谁争取到了“90后”的优秀人才,谁就将会在下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绝对的优势。

然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不能适用于“90后”一代,他们较以往代际有着更加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归根结底是受到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培养模式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了解“90后”的个性特征,分析影响因素,针对性的为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训练方法提供科学的借鉴,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为了保障文章结论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借鉴性,本文主要采取了调查问卷法。

其中调查问卷从影响“90后”个性特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设计。

调查过程涉及宁波南高教园区3所高校的200名“90后”大学生。

此外,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对相关理论的探讨,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倾向的问卷调查结果,了解了影响“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形成的原因及职业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90后”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列出了相应的训练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1、为什么会出现90后这个名词呢?

总的来说,“90后”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也泛指1990年以以及在1990年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

90后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成效显著,科技发展飞速的年代。

他们这一代就如同我们的国家发展迅速,同时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有机会体验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新东西。

他们从出生开始的物质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要优越的多,没有经历过很大的经济波动,更没有经历过政治上的动荡。

由于去年的金融危机却给他们造成一点点恐惧,这是相对于部分人而言的,但是大部分的90后还是悠然的在学校与世隔绝仿如没发生过一样,因为至少没对他们直接造成冲击,没出去就不知道赚钱的辛苦。

出于计划生育的影响,9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目前多为初高中生,或者刚刚成年,而去年正是第一批90后高中毕业生经过国家严格的考试选所拨,迈入大学校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的金钱观、价值观、世界观、思想行为方式都和老一辈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90后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公众视野内,是由于网络上的脑残(火星文)的泛滥。

而以这样非常另类风格形象出现的他们,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和批评、斥责。

但不可否认的是,90后一代的个人素质,与老一辈人相比,要有明显提高。

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更加国际化、多元化、理性化。

2、“90后”大学生的群体性特点调查与分析

  小组成员为此专门打印并发放了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涵盖万里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和医药高等专科三所宁波高校,涉及2009、2010、2011等三个年级,会计学、外语、新闻、通信工程、医药学等多个不同专业,共20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另外,为扩大调查范围,确保调查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小组还通过“问卷星”等网络渠道开展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涵盖“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消费观等多个向度,并就“90后”大学生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等进行了一定调查。

我们做出了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了差异的原因,生活在现在社会的我们,接触的事物自然的比以往的人们多,了解的东西和接触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别,从奴隶封建统治到现在的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在年代的推移上是越来越开放的,当在思想开放程度的对比下,我们接受知识能力是比以往的人强的,既然接受了,那么学习不在是一个难题,所以在许多的外来文化中我们的性格也会被受到影响。

3、“90后”大学生新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3.1价值取向由一元走向多元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的一元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90后”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他们一方面对“为人民服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传统的价值观持冷漠态度,另一方面,又对自私自利、专为索取、不讲奉献的个人主义观点极端鄙视。

他们在个人与社会,索取和奉献的选择中不再偏重于哪一方,而是试图在两者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在价值选择上更倾向于个人与社会并重,奉献和索取兼顾。

3.2理想信念淡薄,功利主义色彩凸显

“90后”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正在发生动摇。

他们一方面接受或赞同共产主义理想,表示愿意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另一方面又认为实现这个理想是渺茫的。

“90后”大学生大多数有入党的要求,但入党的动机不是信仰共产主义,也不是要为社会做贡献,而是把入党看成是促进个人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在选择未来职业的时候,不是把哪个岗位需要我或我在哪个岗位上能做更多的贡献作为第一位的考虑因素,而是把经济报酬作为选择的标准;甚至在人际交往方面也考虑对方是否有利用的价值。

3.3过于关注自我,集体观念淡薄

“9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都比较强,非常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们对于集体主义原则虽然也表示认同,但不是以对集体贡献多少来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传统的认同,而是以自我为出发点来寻求集体和个人的“双赢”。

还有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要求,无视个人对社会和集体应尽的责任。

这种过于关注自我的价值取向,导致了“90后”大学生集体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下滑。

很多学生干部直言不讳地表示“参加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主要原因”是“锻炼自己,提高个人能力”,而将“为同学服务”放在第二位。

二、问卷分析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们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唯“钱”,他们更倾向于以社会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来衡量自身的价值。

在如何衡量成功这一问题上,47.1%的学生选择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8.6%的学生选择了对社会和国家有较大贡献,5.9%的学生认为应该以所占有财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来衡量成功。

另有29.4%的学生认为只求过一个平凡人的幸福生活。

还有8%的学生认为无拘无束是成功的象征。

>“90后”大学生的学习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进入大学的目的上,他们大都渴望能学好专业,实现理想,找份好工作或是借以改变家庭的经济面貌。

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又多有逃课的现象:

77.8%的学生承认自己偶尔逃课,2.9%的学生承认自己经常逃课,只有19.3%的学生说自己从不逃课。

主观意识上的“想学”和客观行为上的“逃学”成为了一种极有趣味的悖谬。

除了课堂,他们业余花在学习和阅读上时间也很少。

以双休日为例,平时这两天学生花在阅读(包括看书、写作业在内)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28.3%的学生只花了1-2小时或2-4小时。

而时间越往上走,人数越少:

花费4-6小时的仅占18.5%,花费6小时以上的仅占9.3%。

有12.2%的学生选择了1小时不到,3.4%的学生选择了1分钟不到。

这种主观意识上的“想学”和客观行为上的“逃学”、“厌学”,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90后”大学生的人际观

  67.6%的学生选择了当自己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懂得“首先反省自己”。

48.3%的学生选择了“无论对错,主动找机会跟对方缓和关系”。

当问及“时间已经很晚了,而您手头上还有一些工作必须尽快完成,这个时候您会怎么样”时,12.3%选择了“不管别人,继续做自己的事”。

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和同学们商量一下,获得他们的理解,尽快完成工作”或者“照顾其他同学的情绪,尽量第二天早起完成”。

但当问及是否愿意参加班级活动时,当代大学生则展现出较为强烈的自我兴趣指向。

27.5%的学生认为“不论什么性质的活动我都会参加”,而67.1%的学生则认为要“视活动的具体内容而定,感兴趣就参加”,还有极少学生选择了“无论什么活动都不会参加”。

>“90后”大学生的诚信观

  舞弊似乎是校园中永远无法杜绝的行为。

调查的结果也确实令我们担忧。

我们担忧的绝不仅止于这种行为在学生中的泛滥,更在于学生在面对这一不诚信行为时的定性。

32.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大惊小怪,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舞弊,睁只眼闭只眼是最好的”。

甚至有14.5%的学生选择了“舞弊是一种技巧,能掌握没什么不好,还可私下分享经验,我就这么做过”。

于是我们发现,教育者们苦口婆心强调了一遍又一遍的诚信考试在当代大学生这里基本上是失败的。

同时,课题组还通过设置如何申请贫困补助的问题来考查学生的诚信指数。

59.8%的学生表示会对家境如实反映,22.1%的学生表示会稍微渲染,18.1%的学生表示会大肆渲染。

这样的调查结果同样让我们吃惊。

>“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

  他们的经济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家庭。

在“周围同学的消费水平对您的影响程度如何?

”这一问题上,只有9.7%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影响。

在生活费如何使用这一问题上,5.9%和6.9%的学生选择了“随便花,反正花完了,家里还会寄来”和“别人花,我也花,每个月都超支”。

同时,我们还发现,除日常餐饮和生活必要的开支外,学生每个月的开销主要花在了服饰消费和休闲娱乐上,花在学习方面的则相对较少。

>“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从统计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较为理性,这体现在他们偏向于以“能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标准来选择工作,也不太介意工作区域,哪怕是西部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可以考虑。

54%的学生认为在毕业时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工作,有11.1%的学生选择了如果家人或其他人能够帮助解决更好,也有16.2%的学生认为自己会通过考研或继续深造来暂时回避找工作的压力,还有16.2%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数据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在找工作问题上勇于肯定自我,敢于挑战自我的个性。

>“90后”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压力来源和主要解决途径

  高达79.3%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最突出的心理压力是个人前途及就业问题。

位居第二的是学业问题,占34.2%。

面对毕业后的未来,持乐观、焦虑、平和心态的学生分别为23.3%、33%、37.9%。

而当他们遇到挫折或陷入苦闷时,要么“想办法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要么消极地“靠时间来平复问题”,要么就“找同学或朋友倾诉”,只有2.4%的学生选择了“会去找自己信任的老师”。

这说明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情感隔阂。

至少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不认为最能从老

师这里获得情感认同,所以即便要倾诉,他们也更倾向于找朋友或同学。

>“90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与评价

  当代大学生对目前高校的管理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满意度较低。

48.4%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的管理模式“刻板僵化、严重落后”。

对于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类课程,62.6%的学生认为“形式大于内容”;44.7%的学生认为“内容脱离现实,不具有当下性和感召力”,47.6%认为“课本说教,和道德实践相脱离”。

如图所示

三、“90后”大学生的群体性特点的成因分析

  勿庸置疑,“90后”大学生群体性特点的形成无疑是社会政治经济这一大环境与家庭、学校等小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发展。

  “90后”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和成长的新生代。

他们没有经历过祖辈曾走过的曲折与艰难之路;没有体味过父辈所遭遇过的政治风雨与生活磨难;没有感受过更早一代青年人的困惑与迷惘。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言论自由、生活相对富裕的中国,是一个门户大开、西学渐进、标新立异、色彩缤纷的多元化世界。

也因此,当面对极具诱惑的消费文化时,他们容易产生挣扎、困惑甚至迷乱。

周遭环境的许多负面因素也更容易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时下,面子消费在高校学生当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要完全做到不受周围同学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一些“90后”大学生自身家庭经济条件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又会成为在面子消费面前自卑心理的来源。

所以,当我们问及“如果有一次机会能让您改变自己,您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的时候,会有16.6%的学生选择“财富”与“出身”;此外,作为新时期人性解放的产物之一,性观念开放以及社会对于性的宽容度的增长和越来越多的外来诱惑,也直接影响到“90后”大学生的在性爱、婚恋等问题方面的较前人更为大胆甚至出位的选择。

 2.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轨。

  至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在5%左右。

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专门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规模便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也愈发突出。

承此,在上世纪末的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大步伐的改革——高校扩招。

这一改革,直接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其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大学生精英意识的迅速消解,包括学生自己在内,社会上不再认为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

也因此,扩招后的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明显比他们的前辈更淡薄,他们更关注“小我”的前途命运,而忽视“大我”的精神实现。

  高校扩招造成的更大影响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发布的信息显示,2011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50万,加上初高中毕业后待业的学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军队退伍人员等,我国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到2400万人左右。

而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届时至多只能安排大约1200万人就业。

据此推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将持续甚至攀升,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中不得不正视的一大民生问题。

有媒体报道,截止到2008年,尚有150万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这使得之后毕业的大学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残酷、严峻的就业现实,使高达79.3%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最突出的心理压力是个人前途及就业问题”。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尽管就业对于目前高校中的尚未面临毕业的“90后”大学生们还只能说是一个“话题”,但毋庸讳言,这一“话题”背后必然时时闪现着众多“90后”大学生们或惊恐、或犹疑、或无助、或迷茫的眼睛。

3.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深入,2005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规定取消了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从而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

尽管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校结婚生子的学生仍然非常少,但勿庸置疑,新规定的颁布却在事实上潜藏着导致大学生同居现象合法化且日益普遍的风险。

而男女生在外租房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同时,由于性知识缺乏和不足,女生也往往会因此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时我们注意到,目前各类高校大多采用了校、院、系的三级教学管理模式。

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就在于管理的权力中心与职称中心远离甚至脱离教学第一线,因此既无法保证管理的科学高效,更无法实现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良性互动。

  此外,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方面的变化还体现在众多高校纷纷设置了专职辅导员。

这种学生管理制度看似强化了学生管理,实则忽略了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有力指导。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一名专职辅导员往往要同时管理数百名学生,故而难以做到针对性地辅导;其次,由于专职辅导员往往脱离教学,因而无法拥有对学生专业学习现状的直接感知;再次,专职辅导员的学历、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等等也使其难以和学生达成专业共鸣。

有研究者指出,“专职辅导员制制度化淡化和消解了广大专业课教师的学生管理责任与热情,其结果是全日制高校力量的退化”。

4.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的现实背景。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把规定一对城市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优生和优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正逐渐增多。

据本次调查统计,目前入校的“90后”大学生中有相当大比例为独生子女,尤其在城镇户口大学生中比例更高。

他们在“6+1”的家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长大,从小就备受家人的呵护与溺爱,因此,其性格的养成很容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个体意识极强、群体意识淡薄;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同龄伙伴的缺乏,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窄小的私密空间中,与人交往多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化通讯工具来实现;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他们处理的很多事情几乎都是在家长的眼鼻子底下完成的,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习惯于接受旁人的指导与帮助,依赖性较之前一代青年更强。

即如学界、社会上所说的“90后”大学生身上存在着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这也和其家庭的成长环境不无关联。

四、调研总结

  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取向、新途径的探询不仅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而且是一个刚刚起步、仍在不断延拓伸展、需要不断定位调整的全新课题。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尽管课题组从对“90后”大学生的群体性特点的调查出发,就此问题有了一些了解,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但不可否认,鉴于课题内涵本身的庞杂性以及课题组成员的学识、学力有限,本课题仍然有许多不足和欠缺之处,具体表现在:

  其一,课题相关的问卷调查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立项以来,虽然课题组已努力通过传统纸质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就课题所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但由于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学源的学生其特点肯定存在较大差异,如北大、清华、武大等高水平院校,其“90后”学生的特点与万里学院这一层次的地方性院校的学生特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其二,课题所提出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案的有效性和有限性尚有待检验。

针对“90后”的群体性、时代性等新的特点,课题组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初步设想,有的设想还在万里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日常学生管理中付诸了实施,但由于课题组成员的能力和精力所限,许多研究结果又仍在观测之中,尚难以作为课题研究的结题成果,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遗憾。

  因此,课题的交付结题并未使课题组感到释然,因为我们深知,本课题还有许多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构建一个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长期性有效教育体系。

我们认为,这是各个高校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都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也是本研究需要延伸并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2、如何有效地扩大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但是由于课题的研究时间所限,其结果仍在观测之中,还需要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因此,即使在这个课题结题后,我们仍会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继续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

虽然存在诸多瑕疵,但我们始终坚信,我们选择的是一个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以及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的课题,也是一个研究领域非常宽广的课题。

我们始终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直接着眼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高校办学的根本问题,试图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出一系列关于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面的具体建议,为其提供具有较强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它依于理论的探讨,却始终注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它根植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却充分尊重传统,不是推倒重来,而是“推陈出新”,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后的理性探讨和升华,所得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作用。

五、展望和建议

  “90后”大学生正经历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文化急剧转型的时代,他们身上虽然有着诸多不足,却同时也具备着开放、活力、创新等可贵的优点。

毫无疑问,随着他们的逐渐成熟并且融入社会,他们必将成为一个时代的主宰和弄潮儿,他们是全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因此,作为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每一个人,都务必根据他们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做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育其健康、奋进、乐观的人生心态和生活格调。

1、加强队伍建设,使更多的专业教师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主力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而班主任和辅导员中的大多数教师又是“80后”一代。

但不容忽视的是,“80后”作为“90后”的导航者、引路人,同样地共同缺乏社会阅历,他们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不足[5]。

因此,高校务必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引领他们走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道路。

  此外,一如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们主观意识上的“想学”和客观行为上的“逃学”成为了一种极有趣味的悖谬。

尽管已经成年,但当代大学生却暴露出学习自律性差、对自我行为缺乏约束力的特点。

他们课余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日常的学习开销也很少。

这直接导致现在的大学生不但学养差,连专业基础技能也不甚扎实的情况。

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显然不是以鲜明的专业学习为导向的,我们有必要加大专业教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上的力量,突出他们在专业学习上对学生的精神引导作用。

2、创新内容、方法和渠道,打造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和氛围

  根据调查显示,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90后”大学生中有多达74%和63%的学生平常是以发短信、打电话和QQ聊天作为其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而传统的聚会联谊和信件书写等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

有鉴于此,在从事“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教育管理者必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生活习惯等,有针对性地摸索和探讨更为有效的工作方法,开辟更为直接有效的交流途径和渠道。

可以采取以校园贴吧、校园论坛、QQ群、博客、飞信等多种形式作为与“90后”交流和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更乐于被“90后”接受,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以致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

我们需要开辟网络阵地,开创更多的“90后”乐意接受的教育渠道,以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进行清晰准确的人生定位,确立自我奋斗目标。

3、突出重点,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构建良好职业发展规划

  就目前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来讲,就业问题无疑是最为紧迫也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90后”大学生也不例外。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因此,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需要不断认清当今社会转型形势和职业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90后”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以尽可能耐心的心态指导学生认识正确的职业取向,做好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培养和提高其专业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为其拥有一个开阔、灿烂的未来护航奠基。

六、“90后”大学生的梦想摘要

“不做啃老族,自己养活自己!

“经济、生活独立!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被世俗束缚!

“开创自己的公司”

“环游世界”

……

附:

附录1:

【参考文献】:

黄海燕、李建军:

《关于“90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和思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9期。

李建军、黄海燕:

《“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论略》,《万里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周惠琴:

《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论略》,《万里学院学报》2011年1期。

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2008-11-12:

(3).

附录2:

团队感想

我们在这几天的调研中感触颇深,也许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