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844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课题

第一章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能力方面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

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

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

遗传的多样性

关键

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教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授课内容:

生物圈:

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

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物种多样性

活动:

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目的要求:

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过程:

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

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

 

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分组统计交流

 

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

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

结论: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

(二)遗传多样性

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

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

练习:

思考与练习:

1、3

各小组表达交流

学生观察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举例说明

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并布置学生建立生命档案册。

提高与发展

教学反思

昆虫的种类为什么这样多?

昆虫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繁殖能力强

(2)体型小

(3)食量小、食物杂

(4)有很强的选择适宜生活环境的迁移能力

(5)有很强的适应性

(6)多变的生存行为

学生对分组很感兴趣,但举例说明生物的种类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生物分类,在举例时经常有混淆,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混为一类。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是新课程,没有合适的挂图,使本节课的内容显得有些空洞。

课题

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二)

课时

2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能力方面

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重点

生物的特征

难点

1、应激性  2、新陈代谢的概念

关键

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生物小新闻:

气象鸟:

南美洲危地马拉的森林中有一种名叫恰乐卡塔的小鸟。

此鸟善测天气,以不同的鸣叫声预报天气情况:

如其发声凶猛有力,则将有大雨倾盆而至;反之,则天气晴朗。

课前综艺:

1、生物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授课内容:

生物的特征:

一、演示:

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1、在学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

样,放在烧杯中

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样,滴加1

-2滴于载玻片中央,加上盖玻

片。

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讨论:

在水样中,即有生物,也有

非生物,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

物?

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

4、总结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

(2)生长

(3)繁殖(4)新陈代谢

练习:

思考与练习:

2

 

学生主持

其他组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

 

本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

课题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影响

课时

3

教育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能力方面

学会探究过程的认识

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分享合作的快乐

重点

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难点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关健

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引入新课:

环境:

生物的生存空间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探究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课下先培养霉菌

   

   ↓

提出问题

     

   ↓

假设

   

   ↓

设计实验

  

   ↓

实验过程

    

 

师:

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讨论。

师:

引入探究活动

教师课下完成

学生全班回家完成

介绍培养霉菌的过程

学生讨论

教师介绍单一变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食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出霉菌?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总结出生态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

教师不要包办方案的设计,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

的空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提示学生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分析讨论

 

 

 ↓

实验结论

 

 ↓

进一步研究

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生物因素 :

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互助:

企鹅孵卵

竞争:

梅花鹿在交配时

捕食:

狮捕与班马

共栖:

海葵与蟹

寄生:

蛔虫与人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壁虎、北极熊         

拟态:

竹节虫

警戒色:

胡蜂、河豚、夹竹桃

例举生物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

 

学生分组课下完成

小组分组汇报

全班一起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小结

 

鼓励学生针对其他假设进行探究。

 

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

鼓励其他小组同学质疑。

学生根据思考举例自己归纳总结。

强调:

由于环境影响生物所以生物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

依靠环境提供的物质、能量、信息、条件……因而使生物对环境形成适应。

要明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生物的生存发展是有益的。

提高与发展

教学反思

植物品种最多的国家我国的有花植物,大约有30000种。

能直接或间接供人吃、穿、住、用的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其中光是能吃的就有2000多种。

除了栽培的庄稼以外,还有很多野生淀粉、油料、水果、糖料以及野菜等植物。

而欧洲和美洲的食用植物加起来也只有1000多种。

    我国的资源植物为什么这样丰富呢?

我国的面积和整个欧洲差不多,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寒、温、热三带气候俱全,而大部分是属于温暖地带,适合各种植物生长。

我国地形复杂,高山、丘陵、平原、深谷、江河、湖海,应有尽有,各种植物都可以找到生长的地方。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学习实行探究实验,或多或少的总有些失误。

这不是本节课的主要目的。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探究实验。

 

而且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选择有了自己的创新,这是在设计这节课时所没有想到的。

说明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尝试是卓有成效的。

也说明学生的思路是比较开阔的。

 

课题

第二章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1、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2、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能力方面

提高学生的分类及探究合作能力。

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

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难点

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

关键

引导好学生头脑中不同观点间的碰撞。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内涵?

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打开生物学大门的钥匙》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授课内容:

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

你知道生物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吗?

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是什么样子的?

了解生物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1、林奈与生物分类

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

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

从而发现

了血液循环。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沃森.克里克

认识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练习:

思考与练习P

 

教师质疑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引言

 

结合所知的有关内容共同探讨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灵活性较强,且无固定答案,因此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些知识非学贴近于生活,所以易于理解。

这些知识有些仍具有争议,因此应以此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题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5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1、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2、尝试设计简单的实验和运用表格记录分析数据

能力方面

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以及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探究能力和运用表格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

思想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和热爱大自然。

重点

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难点

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关键

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课前综艺:

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

新课导入:

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

类、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

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

理的联系,再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

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

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

方法。

实验法包含哪些基本方面呢?

阅读材料:

教材P27-28

实验探究: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归纳实验法研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