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7574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

13.唐诗五首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薄.暮()徙倚.()落晖.()征蓬.()候

骑.()沙堤.()都护()燕.然()荆.门()芳草萋.萋.()

2.名句默写。

(1)《使至塞上》中被王同维赞叹为“下古壮观”的名句的句子是:

;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2)江南有三大名楼:

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

请默写两句有关黄鹤楼的诗句

(3)《黄鹤楼》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渡荆门送别》中描写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5)《野望》中写薄暮中所见景物的诗句

6)《钱塘湖春行》中以花草来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子)

C.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

D.乱花渐欲迷人眼(五颜六色的花)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C.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望》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入”宇则力透纸背,写出了长江的气势。

C.《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虚写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美景。

D.《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既蕴含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也有他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二、综合性学习

6.核心素养提升,综合性学习。

大自然神奇而伟大,孕育了许多美好的事物。

现在让我们“走进经典,感受自然之美”。

请根据下面诗句的写的景物,猜猜描写的季节。

(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

(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3)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阅读题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习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含蓄地抒发了之情。

(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请你加以描

绘。

(不超过100字)

3)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中哪个字用得好?

试作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终。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②赏析: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中“迷”字用得巧妙,请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唐诗五首

一、填空题

1.【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汉字写拼音

【解答】“东皋”的准确读音“dōnggāo”,“薄暮”的准确读音“bómù”;“徙倚”的准确读音“xǐyǐ”,“驱犊”的准确读音“dú”,“落晖”的准确读音“luòhuī”,“征蓬”的准确读音“zhēngpéng”;“骑”的准确读音“jì”,“堤”的准确读音“dī”,“汉塞”的准确读音“sài”,“都护”的准确读音“dū”;“眼睑”的准确读音“yān”,“荆门”的准确读音“jīngmén”,“萋萋”的准确读音“qīqī”

答案:

gāobóyǐdúhuīpéngjìdīsàidūyānjīngqī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

2.【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故人已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重点字:

暮);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

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二、选择题

3.【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根据课内的

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解答】A:

正确;

B: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薄:

迫近。

故该项错误;

C:

正确;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理解词句。

4.【分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解答】A.正确;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正确;

D.正确。

故选:

B。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划分停顿。

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诗歌主要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有误,《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实写作者登楼所见美丽景色;

D.正确。

故选:

C。

【点评】做本题时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三、综合性学习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根据第一句诗中的“风吹柳花“可知所写为春天。

根据第二句诗中的“青竹变琼枝“可知所写为冬季。

根据第三句诗中的“树阴满地“可知所写为夏季。

根据第四句诗中的“霜叶“可知所写为秋季。

答案:

(1)春天

(2)冬天

(3)夏天

(4)秋天

【点评】作答本题时,需认真阅读所给诗句,然后紧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根据不同季节的物候特征分析即可。

四、阅读题

7.【分析】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方法: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并能够简单地分析一些诗词的主题思想。

诗歌一般是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明显是叙事。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的“怜”“故乡水”,可以看出来抒发了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思是: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在对画面进行描述时,要抓住“尽”描述出两岸青山随着小舟的行进消失了,抓住“荒”字描述江水流入广阔无边的原野。

(3)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地方,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的情感。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方法: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从参照物的角度分析“山随平野尽”的“随”字。

答案:

(1)叙事;思乡。

(2)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3)“随”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难度较大。

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8.【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全诗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答】解析:

(1)本诗考查的是对诗歌结构的理解,解答时需要熟知作者的写作思路。

根据句意可知作者的游踪为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所以相关诗句为:

“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本题考查了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3)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是: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答案:

(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也可)

(3)①争,啄。

②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9.【分析】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

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解答】

(1)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这句话讲的是: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深秋时节,霜降临空,人在鲁山旅行。

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家人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结合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答案:

(1)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参考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

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对平时所学的诗歌内容熟练掌握,能够对诗歌的重点词进行赏析,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够把握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