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检查.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975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7.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沉渣检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尿沉渣检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尿沉渣检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尿沉渣检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尿沉渣检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尿沉渣检查.ppt

《尿沉渣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沉渣检查.ppt(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尿沉渣检查.ppt

尿液沉渣检查,检验科孙立明,检测方法,一、概念:

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识别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各种病理成分;辅助对泌尿系统疾病作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常规试验项目。

二、检测的方法学评价,传统显微镜检查法:

直接镜检法:

混匀一滴尿法自然沉降镜检法离心镜检法染色镜检法:

可提高管型检出,特殊显微镜检查法:

相差显微镜干涉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透射电镜,仪器检查法:

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仪法,三、质量控制,宜用新鲜(2h内完成检查)的随机中段尿液。

使用标准器材,如尿液沉渣定量分析板。

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

尿沉渣检查标准化。

应用各种细胞化学,免疫化学染色新技术。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尿液细胞检查,红细胞形态:

见图1,正常红细胞:

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约8um。

异形红细胞:

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及影红细胞。

一、红细胞(RBC),图1红细胞,血尿,镜下血尿:

3个RBC/HPF,而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

1ml血/1L尿,尿液外观呈淡红色。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肾小球性血尿:

70%为2种以上变形红细胞。

非肾小球性血尿:

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型红细胞,参考值,直接镜检法:

0偶见/HPF离心镜检法:

03/HPF,临床意义:

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以归纳为四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二、白细胞(WBC),完整白细胞闪光细胞脓细胞,白细胞形态:

见图2,图2白细胞,直接镜检法:

03/HPF离心镜检法:

05/HPF镜下脓尿:

尿液白细胞5/HPF,参考值,肾盂肾炎膀胱炎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其他疾病,临床意义,来源:

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

形态:

见图3;参考值:

在正常人尿中极为少见。

临床意义:

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在急性肾小管肾炎时可见到;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多尿期可大量出现。

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tubularepithelium),三、上皮细胞(epithelium),图3肾小管上皮细胞无染色,图3肾小管上皮细胞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来源:

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

形态:

有多种形态,见图4参考值:

无或偶见。

临床意义:

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时可成片脱落,但其形态随脱落部位而稍有区别。

移行上皮细胞(transitionalepithelium),图4尾型上皮细胞,图4小圆上皮细胞,图4大圆上皮细胞,来源:

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

形态:

见图5参考值:

正常尿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大量出现,或伴白细胞、脓细胞,多见于尿道炎。

扁平鳞状上皮细胞(pavementepithelium),图5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形态:

较白细胞大23倍,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

有一个较大而明显的核,呈卵圆形,偏于一侧。

胞浆中有较多的颗粒及吞噬物,并常有空泡。

吞噬细胞可见于泌尿道急性炎症时,常伴有白细胞增多和脓细胞出现,吞噬细胞的多少取决于炎症的程度。

四、吞噬细胞(phagocyte),五、其他细胞,尿液管型检查,概念:

尿液管型,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

尿液中出现管型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一、管型形成条件:

1)原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尤T-H糖蛋白(肾小管分泌)2)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浓缩:

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盐类的浓度酸化:

能促进蛋白的沉淀3)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管型是在肾小管管腔内形成的。

当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时,肾小管内大量的蛋白质不能完全重吸收。

当蛋白质到达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时,由于水分的吸收,酸度的增加及软骨素硫酸脂的存在,促使蛋白质凝固形成管型,即透明管型。

二、管型形成机理,管型基本形态:

两边平行,两端钝圆的长条形圆柱体。

长短、粗细取决于形成部位肾小管的直径和条件,也取决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状态。

形态:

无色半透明圆柱形,内部结构均匀,大小、长短不一,两边平行,两端钝圆,一般平直或略有弯曲,有时附有少量颗粒和个别细胞。

透明管型,三、管型种类、形状和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

病理情况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

如大量持续出现透明管型,表示肾脏病变严重。

图6透明管型,管型内细胞含量超过1/3时,依其管型基质中所含细胞不同,可分为各种细胞管型,示肾脏病变处于急性期。

可分为上皮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和混合管型。

细胞管型,形态:

见图7临床意义:

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红细胞管型,图7红细胞管型,形态:

见图8临床意义:

提示肾实质有感染性病变,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白细胞管型,图8白细胞管型,形态:

见图9临床意义:

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肾上皮细胞管型,图9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形,透明管型基质内含有的颗粒量超过1/3面积时。

粗颗粒管型:

透明管型内充满粗大而浓密的颗粒,量超过1/3,外形较宽易折断,一般不很长,常吸收色素而呈黄褐色。

临床意义:

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细颗粒管型:

透明管型内含较多的细小而稀疏的颗粒,量超过1/3,灰色或微黄色。

图10颗粒管型,临床意义:

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

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

蜡样管型,形态:

形似透明管型,常呈带蜡光的浅灰色或淡黄色,质地较厚,外形宽大,易断裂,边缘有切迹,末端整齐,呈折断状或扭曲状。

图11蜡样管型,临床意义:

多见于肾病综和征。

脂肪管型,管型内含多量脂肪滴,脂滴大小不等、圆形、折光性强。

肾衰竭管型在透明管型基质上带有大量颗粒,外形宽大而长,不甚规则,(可为一般的确26倍,尿长期滞留所致)易折断,有时呈扭曲状。

图12脂肪管型,宽大管型细菌管型和真菌管型结晶管型混合管型其他管型和类管型相似物,类似管型:

类园柱体:

形似透明管型但有一条尖削的螺旋形尾巴,可能是集合管产生的粘液丝。

粘液丝:

多为长线条形,粗细不等,边缘不整齐,一端尖细、弯曲、分叉、略似透明管型假管型:

粘液丝纤维状物,粘附非晶形盐所成。

Q:

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存在早期肾小球病变?

Q:

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存在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红细胞管型。

细颗粒管型。

简述镜检出现管型的临床意义?

透明管型:

见于剧烈运动、发热、麻醉、心功能不全。

红细胞管型:

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

白细胞管型:

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颗粒管型:

见于肾实质性病变。

肾功能不全管型:

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尿毒症时,常表示预后不良。

脂肪管型:

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尤多见于肾病综合症。

蜡样管型:

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

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变性时。

尿管型基质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

T-H糖蛋白尿管型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尿中存在蛋白质、肾小管有使尿液酸化的能力、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尿沉渣可见的细胞有:

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关于尿颗粒管型,下列错误的是,A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B来自血浆蛋白,聚集于基质管型C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D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E粗颗粒管型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答案:

D,尿液结晶检查,结晶(crystal)分类,尿内常见的结晶病理性结晶药物结晶,尿内常见的结晶,

(1)磷酸盐类结晶包括无定形磷酸盐、磷酸镁铵、磷酸钙等。

常在碱性或近中性尿液中见到。

三联磷酸盐结晶无色透明闪光,呈屋顶形或棱柱形。

加乙酸可溶解。

磷酸钙结晶:

见于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尿滞留等,尿内常见的结晶,

(2)草酸钙结晶为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有两条对角线相互交叉,有时呈菱形。

结晶溶于盐酸但不溶于乙酸内。

图13草酸钙结晶,尿内常见的结晶,(3)尿酸结晶在目视下类似红砂细粒,常沉积在容器底层。

镜下呈黄色或暗棕红色的棱形、三棱形、长方形、斜方形、蔷薇花瓣形的结晶体,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尿酸结晶:

正常尿中可见,大量出现并伴细胞、上皮细胞等可提示有膀胱或肾结石,或为机体尿酸代谢障碍;,尿酸钠结晶:

增多见于尿路结石,病理性结晶,

(1)胱氨酸结晶为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的薄片状结晶。

溶于盐酸而不溶于乙酸。

能迅速溶于水,再加乙酸后结晶可重新出现。

胱氨酸结晶:

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图17胱氨酸结晶,病理性结晶,

(2)亮氨酸结晶为淡黄色小球形油滴状,折光性强,并有辐射及同心纹,其特性为不溶于盐酸而溶于乙酸。

(3)酪氨酸结晶呈无色细针状或略带黑色的细针状结晶,常成束成团,堆积组合在一块。

可溶于氢氧化铵而不溶于乙酸。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

可见于有大量组织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患者尿中;在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患者尿液中也可能出现,当肝疾患严重时,这些氨基酸不能代谢。

图19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图18酪氨酸结晶,病理性结晶,(4)胆固醇结晶为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无色透明,可溶于氯仿、乙醚。

胆固醇结晶:

可出现于乳糜尿和脓尿。

尿酸胺结晶:

新鲜尿出现此种结晶,提示膀胱有细菌感染,胆红素结晶,药物结晶,放射造影剂磺胺类药物结晶解热镇痛药,磺胺结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