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6761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docx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docx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程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753-2007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2007-08-16发布2007-09-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总体规划内容与要求2

5.1基本情况2

5.2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价3

5.3规划总则3

5.4总体布局4

5.5建设期4

5.6旅游产品规划4

5.7旅游路线规划5

5.8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估算5

5.9客源市场分析与游客规模预测7

5.10基础服务设施规划8

5.11绿化美化规划13

5.12保护工程规划13

5.13安全卫生规划16

5.14形象策划与宣传促销17

5.15组织机构规划17

5.16宣教规划17

5.17社区共管规划18

5.18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18

5.19环境影响评价19

5.20保障措施与规划实施建议19

6文件编制20

6.1资料收集20

6.2外业调查20

6.3成果编制20

6.4质量要求20

附录A21

前言

为规范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促进滨海湿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庄晨辉、李闽丽、余希、张惠光、陈星、罗家基。

 

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内容和要求、文件编制等。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滨海湿地公园,其他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408——2000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标准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

通用符号

G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

旅游休闲符号

GB/T10001.5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5部分:

购物符号

GB/T10001.6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6部分:

医疗保健符号

LYJ127——91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JGJ64——8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0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DB35/T750——2007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DB35/T751——2007滨海湿地公园等级评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滨海湿地

低潮时水深6m以内的海域及其沿岸湿地,包括海洋及海岸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其中:

海洋及海岸天然湿地包括永久性浅海水域、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沙滩、砾石与卵石滩、河口水域、滩涂、盐沼、红树林沼泽、海岸淡水湖、海滨岩溶洞穴水系等类型;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产池塘、农用泛洪湿地、盐田等类型。

3.2滨海湿地公园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地域。

3.3滨海湿地旅游资源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滨海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以滨海湿地为主体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4旅游环境容量

在保证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能承受的游客人数或旅游活动强度。

单位为人次。

3.5游客容量

指在环境容量承载力的范围内,游客在一天最佳游览时间内,滨海湿地公园开放的旅游景区所能容纳旅游者的能力。

单位为人。

3.6滨海湿地旅游产品

由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而成,向旅游者提供的,可取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旅游活动及其设施。

3.7完全游道

环行游道或进口与出口不在同一位置的非环行游道。

3.8不完全游道

出口与进口在同一位置的非环行游道。

即游客游至终点,必须按原路返回。

4总则

4.1滨海湿地公园的规划应体现自然化、人性化,防止人工化、商业化倾向,最大限度的保持滨海湿地原有风貌。

4.2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以生物景观多样、生态环境优良、产品丰富、富有特色、社区协调共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总体目标。

4.3滨海湿地公园总体布局应体现统筹安排,协调有序的原则,滨海湿地服务区应以设施完善、安全便利为前提。

4.4滨海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相互协调,与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

5总体规划内容与要求

5.1基本情况

5.1.1地理位置

公园所处位置、地理坐标、四至范围、面积等。

5.1.2自然条件

公园所拥有的湿地类型、地质地貌和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同时阐明滨海湿地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及其与滨海湿地旅游的内在联系。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上述因子进行测定与分析,获得定量指标。

5.1.3生物资源

5.1.3.1动物资源所属目、科、属、种及数量,属濒危物种、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种类及数量,尤其是水鸟资源的情况。

可借鉴的周边动物资源情况。

5.1.3.2植物资源所属目、科、属、种及面积或数量。

植被应体现植被型、群落和群丛等。

5.1.4人文条件

公园所在地的人文景观及民俗风情、节庆赛事、戏曲文艺、宗教文化、生产活动等。

5.1.5社会经济概况

公园所在地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属、土地面积、人口,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旅游发展状况等相关内容。

5.1.6交通概况

现有道路网密度、道路里程、道路等级,与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连接点、周边大中型城市距离,现有交通方式、交通工具及近期交通条件改善情况。

5.1.7建设与旅游现状

建设状况、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设备、主要基础设施,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历年收入情况、近年游客量等。

5.2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价

5.2.1公园内的旅游资源单体质量等级评价内容、方法及等级划分执行DB35/T750规定。

5.2.2公园等级评定执行DB35/T751规定。

5.3规划总则

5.3.1指导思想包括公园的宗旨、发展战略、规划理念等。

5.3.2基本原则

a)保护为前提,生态旅游为开发方式,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凸现特色的原则;

c)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控制,重点突出,阶段发展的原则;

提高品位,增加内涵,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原则;

e)建筑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达到有机与完美相结合的原则。

5.3.3规划依据

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相关规划等。

5.3.4功能定位

根据公园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市场需求进行定位。

5.3.5发展目标

a)科学预测公园发展的各种需求。

b)因地制宜地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关系。

c)从实际出发,确定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游客规模与环境承载容量、项目设置与功能安排等。

d)从生态环境、品牌塑造、设施建设、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等方面提出分期发展目标。

5.4总体布局

5.4.1布局原则

a)注重各功能区内容的多样性与总体的协调性。

功能分区要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动静结合、过渡自然、景点相对集中。

c)有利于组织旅游路线和系统配置接待服务设施,有利于基础设施内部网络与外部条件的衔接,便于科学管理公园行政及园务的各项工作,

d)有利于公园长远发展及建设施工等各项工作展开。

5.4.2景区划分

a)依据定位及资源分布特点等确定景区空间布局。

依据景区区位、景观特色、旅游活动等确定景区性质。

景区性质的表述应体现景区资源特征、主导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定性用词精炼准确。

5.5建设期

5.5.1建设期按照公园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分为近期、中期、远期,每个分期的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一致。

5.5.2针对公园内、外部交通条件、服务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客源市场等提出各分期内的发展重点。

5.5.3影响力大的滨海湿地公园应阐明其各分期建设对当地国民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及相关行业的促进作用等。

5.6旅游产品规划

5.6.1基本要求

a)应服从公园总体布局及景区功能;

b)应突出公园各景区的功能特色,构成和谐的旅游产品体系;

c)应有滚动发展意识,关注游客需求变化,及时更新旅游产品,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5.6.2规划原则

a)依据资源特点和环境承载力,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计产品;

b)有利于旅游路线的组织与设计;

c)有利于公园整体的市场推广与知名度提升;

d)有利于公园社区居民参与。

5.6.3产品设计

a)根据公园总体布局和各景区的功能安排,在分析各景区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景区旅游产品设计思路及旅游产品针对的客源市场;

b)根据旅游资源的具体特征、旅游产品主导功能、游客需求心理等因素确定旅游产品的内容、形式与价值;

c)旅游产品的设计力求展示滨海湿地资源特色、景区功能、产品地位,说明语言简练、准确、到位。

5.7旅游路线规划

5.7.1原则:

应根据旅游者的心理特征、空间行为规律,形成观赏效果最佳、组合最合理的游览线路,并尽可能与园外景区相衔接,形成区域旅游网络。

5.7.2游览方式

5.7.2.1选择的原则:

应合理利用地形、地势等地理条件,充分考虑景点特点,紧密结合游览功能需求,因地因景制宜,统筹安排。

5.7.2.2游览方式:

a)陆地游:

以步行或利用必要的工具进行游览;

b)空中游:

乘直升飞机、滑翔机、热气球、拖曳伞等进行空中游览;

c)水上游:

利用自然或人工水体,乘舟(舢板、皮筏艇、游艇、渔船)游览;

d)水下游:

利用潜水设备进行海域水下游览活动。

5.7.3游览线路

应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空间序列变化的节奏感,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合理、安全,使游客充分观赏到景观精华;

使游人能感受和利用公园的多种功能,并注意与邻近旅游区形成互补关系;

有利于合理安排游人的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

e)根据游客心理,适应旅游发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适时推出各类受游人喜爱的旅游路线。

5.8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估算

5.8.1环境容量估算

5.8.1.1估算原则

a)生态效应准则,即环境容量不超过风景资源保存和环境质量保护的“忍耐度”;

b)游客需求准则,即各景区均可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卫生、便利等旅游需要;

c)经济效率准则,即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公园旅游经营者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要求。

5.8.1.2估算方法

a)应分别按景区、景点的可游面积测算日环境容量,并结合旅游季节特点,计算滨海湿地公园年环境容量;

b)环境容量一般采用面积法、卡口法、游路法等3种测算方法,必须根据现实条件选用或综合运用。

1)面积法

C=A/a×D…………………………………………………

(1)

式中:

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m2;

a——每位游人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m2;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游完景点所需时间)。

2)卡口法

C=D×A=(t1/t3)×A=(H-t2)×A/t3…………………

(2)

式中:

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D——日游客批数;

A——每批游客人数;

t1——每天游览时间,单位为小时;

t3——两批游客相距时间,单位为小时;

H——每天开放时间,单位为小时;

t2——游完全程所需时间,单位为小时。

3)游路法

完全游道:

C=M/m×D……………………………………………………………(3)

不完全游道:

C=M×D/(m+(m×E/F))……………………………………(4)

式中:

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M—游道全长,单位为m;

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m;

D—周转率,D=游道全天开放时间/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F—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单位为小时;

E—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单位为小时。

5.8.2游客容量估算

5.8.2.1估算方法

在环境容量估算的基础上,分别按公园、景区、景点测算日、年游客容量。

G=t×C/T………………………………………………………(5)

式中:

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

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时间,单位为小时;

T——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单位为小时;

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5.8.2.2估算指标

a)线路法:

以每个游客所占的平均道路面积计,取值5m2/人~10m2/人。

b)面积法:

以每个游客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

其中:

主要景点:

50m2/人~100m2/人(景点面积);

一般景点:

100m2/人~400m2/人(景点面积);

浴场海域:

10m2/人~20m2/人(海拔0m~-2m水面);

浴场沙滩:

5m2/人~10m2/人(海拔0m~2m沙滩)。

c)卡口法:

实测卡口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合理游人数,单位以“人次/h”表示。

5.9客源市场分析与游客规模预测

5.9.1客源市场分析

5.9.1.1客源市场SWOT分析

a)按SWOT分析法的要求,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方面对公园客源市场进行总体科学分析;

b)优势分析应从园内资源质量、地理区位条件、区域经济环境、公园内外部交通条件、游客旅游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

c)劣势分析应从公园规模、与周边可借鉴景观的相似度、交通状况、园内生态环境、管理难易程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d)机遇分析应从交通环境改善前景、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状况、旅游市场需求变化、旅游方式变更、区域政策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e)威胁分析应从可借鉴景观的分流程度、资源相似的产品雷同度、生态环境弱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5.9.1.2客源市场细分

a)分别分析台港澳同胞、华人华侨及外国游客入境客源市场,并对其市场划分等级;

b)境内客源市场应分别对省内外,公园周边地区主要城市进行分析并确定主要客源市场;

c)了解目标客源市场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以及各地游客的出游动机、目的和流向,细分出核心市场、基础市场和机会市场;

d)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开展游客问卷调查,分析和了解游客构成、游客行为、特征、出游动机、出游率、游客爱好等。

5.9.2游客规模预测

5.9.2.1根据公园所处地理位置、景观吸引能力、公园改善后的旅游条件及客源市场需求程度,按年度分别预测游客规模;

5.9.2.2应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掌握有关游客规模的资料;

5.9.2.3已开展旅游的公园游客规模,可在充分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游人增长速度变化规律进行推算;未开展旅游的新建公园可参照附近条件类似的公园及其它旅游区游客规模变化规律推算,也可根据与游客规模紧密相关诸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预测公园的游客规模;

5.9.2.4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旅游高峰期游客规模做出预测。

5.10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5.10.1基本要求

5.10.1.1公园内道路、水、电、通讯等线路布置,不得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

供电、给排水、环保、邮政、通讯工程等配套设施应设在隐蔽地带。

5.10.1.2公园内基础设施工程,应尽量与附近城镇联网。

5.10.1.3公园内不宜设置架空线路,确需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避开中心景区、主要景点和游人密集活动区;

b)不得破坏风景资源或影响原有生物的生长活动。

5.10.1.4服务设施应有利于保护景观,便于旅游观光,为游客提供畅通、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服务条件;公园中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应控制在最低限度。

5.10.1.5服务设施应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职业类型、年龄结构和消费层次游人的需要,使游客各得其所。

5.10.1.6休憩、服务性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与地形、地貌、礁石、海水、动物、植物等景观要素和自然环境统一协调;

b)建筑物高度依距离滨海的远近而渐变,离滨海越近则建筑物高度越低,兼顾观赏和点景作用的建筑物鼓励建设3层以下的低层建筑;

c)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休憩之处,不采用粗糙饰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伤肌肤和衣物的构造。

5.10.1.7服务设施用地一般不应超过公园陆地面积的2%。

5.10.1.8宾馆、饭店、招待所、休养所、疗养院、游乐场等永久性大型建筑,必须建在游览观光区的外围地带,且不得破坏和影响公园景观。

5.10.1.9公园内景观最佳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5.10.1.10休憩、服务设计内容,应体现设施布局,占地面积计算,建筑物位置、等级、高度、体量、风格、造型、色彩及其使用功能的确定等。

5.10.2接待服务设施规划

5.10.2.1餐饮

a)餐饮服务点布局,应按游览里程和实际需要加以统筹安排;

b)饮食点建筑物除供游人进餐外,其造型应清新、雅致,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c)致力开发当地绿色食品,形成特色饮食,并注意营造饮食氛围;

d)餐位需要量=日均游客规模×用餐率/餐位周转率;

e)餐饮建筑设计,应内外空间互相渗透,室内室外各有情趣,并符合JGJ64的规定。

5.10.2.2住宿

a)根据公园地理区位、留宿游客规模、旅游线路组织以及基础设施现状,合理地确定接待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规模;

b)应有一定的格调,其建设标准应与游客结构相适应,高、中、低档相结合,季节性与永久性相结合,满足不同消费水平游客的需求;

c)不得破坏公园的景观,其体量、造型、色彩等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d)应以为游客服务为宗旨,突出公园的特色,游乐及购物应着重体现公园的生态闲趣和乡土特色;

e)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隐不宜露、宜疏不宜密,且具有地方特色。

f)住宿服务应根据游客规模和需求,确定接待房间、床位数量及档次比例,并按照滨海湿地旅游业的发展,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g)根据总体布局,确定旅馆和饭店的位置、等级、风格、造型、高度、色彩、密度、面积等。

h)通过修缮、改造等措施充分合理地利用公园现有住宿设施,注重环保,切忌大动土方,大拆大建。

i)与当地社区居民合作,适度发展家庭旅馆;家庭旅馆的建筑风格要统一,并具有滨海特色。

j)住宿服务设施设计应符合JG62-1989的规定。

5.10.2.3娱乐

a)交通便捷、城市近郊的公园,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游乐区;

b)娱乐设施和项目应体现公园的特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文明性于一体,力求新、奇、特,并能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c)娱乐服务设施和项目建设规模应立足于主要客源的需求与消费水平,力求切合实际;

d)娱乐服务场所选设,不得破坏公园景观和自然环境;

e)娱乐服务设施设计应符合GB8408的规定。

5.10.2.4购物

a)购物服务设施和消费品生产,应与游客规模和消费水平相适应;

b)购物服务网点布局,应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动植物景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随需而设,统筹安排;

c)购物服务网点建筑物宜以临时性、季节性为主,其体量、造型、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d)旅游商品应力求体现滨海湿地公园的特色、品牌和风格,便于携带,避免雷同;

e)旅游商品主要包括日用品、土特产品、工艺品、纪念品和馈赠品等。

5.10.2.5公共设施标志

a)符合GB/T10001.1、GB/T10001.2、GB/T10001.5、GB/T10001.6规定;

b)包括广告宣传牌、导游牌、景区与景点介绍牌、动植物介绍牌、界标牌、警示牌、告示牌、公共及服务设施标识牌、牌匾等;

c)公园出入口、功能区、重要景点、景物、游径端点和险要地段,应设置明显的标志牌,公园入口处必须设置大型旅游示意图;

d)标志牌的色彩和规格,应根据设置地点、揭示内容和具体条件进行设计,并与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e)标志牌制作和设置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又具有欣赏价值。

5.10.2.6医疗

a)应建立医疗保健设施,及时救护伤病游客;

b)医疗保健设施和用品,应根据公园定位、特点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配置。

主要景区、游览点附近应设有医疗所或有专业医务人员值班;

c)医疗保健处要有明显的标志。

5.10.2.7应按有关要求设立必要的保卫设备和人员。

保卫人员应统一着装,持证上岗。

5.10.2.8按有关规定在既隐蔽又便于使用之处设置厕所,应设残疾人使用的厕位。

厕所服务半径不超过1km。

5.10.3道路交通规划

5.10.3.1基本要求

a)道路网组织要有利于风景资源保护和旅游路线组织,创造畅通、安全、便捷、舒适、无(低)公害的交通条件;

b)道路网布设应在满足旅游服务的同时,兼顾农业、渔业、水利、防火、生产、管理与生活等方面的需要;

c)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道路;新建道路应做好方案比选,达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不占或少占林地和农地;

d)道路开设应避免穿越有地面沉降、滑坡、沼泽、地震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地段;道路线形、走向、绿化及配套设施,力求顺其自然,服从景观要求;凡有碍景观的路段,应因地制宜加以改善;道路线形应尽量自然,避免大填大挖;

e)园内道路可采用多种形式组成网络,并与园外道路合理衔接,沟通内外部联系。

充分利用当地水运资源,构建水上交通网络;

f)园内道路所经之处,两侧尽可能做到有景可赏,使游人有步移景异之感,防止单调平淡;

g)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功能分区的活动内容、环境容量、运营量、服务性质和管理需要,综合确定道路建设标准和建设密度。

5.10.3.2公园内主要道路应具有引导游览的作用。

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应有环行路或回车场地。

生产管理专用道路不应与主要游览道路交叉或重叠。

5.10.3.3公园旅游区应尽量避免地方交通运输公路通过。

确需通过时,应在公路两侧设置30m~50m宽的防护林带,并在适当位置设生境通道。

5.10.3.4规划设计要求

a)主干道:

通往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路面一般采用沥青或混凝土铺装。

其等级不得低于交通三级线;

b)次干道:

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其等级不得低于交通四级线;

c)游步道:

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

可根据滨海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迂回式道路。

路面采用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