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630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docx

《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docx

小学数学奥数专题讲练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讲练

等差数列求和

(一)

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等差数列,如:

1+2+3+……+49+50;2+4+6+……+98+100。

这两列数都有共同的规律:

每一列数从第二项开始,后一个数减去前一项的差都相等(相等差又叫公差)。

像这样的数列我们将它称之为等差数列。

我们再来掌握两个公式,对于等差数列,如果用字母S代表没一列数的和,字母a代表首项(即第1项),字母b代表末项,字母n代表项数(加数的个数),那么S=(a+b)×n÷2。

如果n不容易直接看出,那么可用公式来计算出来:

n=(b-a)÷d+1

典型例题

例【1】求1+2+3+……+1998+1999的和。

分析首项a=1,末项b=1999,项数n=1999。

解S=(a+b)×n÷2

=(1+1999)×1999÷2

=2000×1999÷2

=1000×1999

=1999000

 

例【2】求111+112+113+……+288+289的和。

分析首项a=111,末项b=289,公差d=1,项数n=(289-111)÷1+1=178+1=179。

解S=(a+b)×n÷2

=(111+289)×179÷2

=400×179÷2

=200×179

=35800

 

例【3】求2+4+6+……+196+198的和。

分析首项a=2,末项b=198,公差d=2,项数n=(198-2)÷2+1=98+1=99。

解S=(a+b)×n÷2

=(2+198)×99÷2

=200×99÷2

=100×99

=9900

 

例【4】求297+294+291+……+9+6+3的和。

分析297+294+291+……+9+6+3=3+6+9+……+291+294+297,对于重新排列的这列数,首项a=3,末项b=297,公差d=3,项数n=(297-3)÷3+1=98+1=99。

解S=(a+b)×n÷2

=(3+297)×99÷2

=300×99÷2

=150×99

=14850

 

例【5】求5000-124-128-132-……-272-276的和。

分析5000-124-128-132-……-272-276=5000-(124+128+132+……+272+276),对于124+128+132+……+272+276,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先计算出来,a=124,b=276,d=4,n=(276-124)÷4+1=38+1=39。

所以:

124+128+132+……+272+276

=(124+276)×39÷2

=400×39÷2

=200×39

=7800

 

小结对于简单的整数等差数列求和,要熟练掌握其求和公式和求项数的公式。

区分a,b,d代表的数字分别是多少,有时要将数列顺序调换,才能使得后项减去前项等差。

第十一讲推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看到一个人的面孔,可以推断出这个人的大概年龄;甲比乙长得高,乙比丙长得高,我们可以推断甲一定比丙长得高。

这样根据一些已经知道

的事实,推断出某些结果,就是推理。

 

典型例题

例[1]王菲、李娜、莫文蔚都穿着连衣裙去参加游园会。

她们穿的裙子一个是花的,一个是白的,一个是蓝的。

只知道莫文蔚没有穿蓝裙子,王菲既不穿蓝裙子,也不穿花裙子。

请你想一想:

穿白裙子的是哪位?

穿蓝裙子的是哪位?

穿花裙子的是哪位。

分析在所给的条件中,“王菲既不穿蓝裙子,也不穿花裙子”是关键条件。

因为3个人穿的裙子只有花、白、蓝3种颜色,因此蓝花两种颜色,王菲只能穿白色裙子。

又知道“莫文蔚没有穿蓝的”,结合已推断出的“王菲穿白色裙子”,因此莫文蔚只能穿花裙子。

3种颜色中已确定了两种,剩下的李娜必定穿蓝色裙子。

解穿白裙子的是王菲,

穿蓝裙子的是李娜,

穿花裙子的是莫文蔚。

 

例[2]有甲、乙、丙、丁4人同住在一座4层的楼房里,他们之中有工程师、工人、教师和医生。

如果已知:

①甲比乙住的楼层高,比丙住的楼层低,丁住第4层。

②医生住在教师的楼上,在工人楼下,工程师住最低层。

问:

甲、乙、丙、丁各住在这座楼的几层?

各自的职业是什么?

分析我们分别对本例的两个问题加以讨论

(1)由已知条件①可知,丁住在第4层,是最高层,于是甲、乙、丙只能住在1、2、3这三层之中了,因为条件①还告诉我们,“甲比乙住的高,比丙住的低“,所以甲肯定住在第二层,而丙住在第3层,乙住在第1层。

(2)由条件②知道,工程师住在最低层,这说明工程师是住在第1层的。

那么,医生、教师、工人一定住在2、3、4层。

条件②还告诉我们:

“医生住在教师的楼上”,这说明医生不是住3层就是4层。

又由于“医生住在工人的楼下”,所以医生只能住在3层,工人住在第4层,教师住在第2层。

我们把

(1)、

(2)联系起来,就得到最后的答案。

解甲:

教师——住2层。

乙:

工程师——住1层。

丙:

医生——住3层。

丁:

工人——住4层。

例[3]对某班同学进行了调查,知道如下情况:

①有哥哥的人没有姐姐。

②没有哥哥的人有弟弟。

③有弟弟的人有妹妹。

请问:

(1)有姐姐的人没有哥哥,对吗?

(2)有弟弟的人没有哥哥,对吗?

(3)没有哥哥的人有妹妹,对吗?

分析

(1)由已知条件①知道:

“有哥哥的人就没有姐姐”,所以有姐姐的人就不可能有哥哥。

如果有姐姐的人有哥哥,由条件①,有哥哥的人没有姐姐。

这样,既说有姐姐,又说没有姐姐,就自相矛盾了。

所以“有姐姐的人就没有哥哥”是对的。

(2)例如,马有4条腿是对的,但反过来说,有4条腿的就是马,就不对了。

类似地,由已知条件②,没有哥哥的人有弟弟,但反过来说,有弟弟的人没有哥哥,是不对的。

(3)由②知道:

“没有哥哥的人有弟弟”,又由③知道:

“有弟弟的人就有妹妹”。

把这两句话联起来分析,就能得出结论是正确的。

解正确的说法有

(1)有姐姐的人没有哥哥

(3)没有哥哥的人有妹妹

例[4]有3顶红帽子、2顶白帽子,现将其中的3顶给排成1列的3人每人戴1顶,每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面的人的帽子,而看不见自己和自己后面人的帽子,同时3人也都不知道剩下的2顶帽子的颜色(但都知道他们3人的帽子是从3顶红帽子、2顶白帽子中取出的)。

先问站在最后边的人:

“你知道你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吗?

最后边的人回答说:

“不知道。

接着让中间的人说出自己戴的帽子的颜色,中间的人也回答说:

“不知道。

听了他们2人的回答后,你能知道站在最前面的人戴的什么颜色的帽子吗?

分析前面2个人戴的帽子的颜色有下列3种可能的情况:

1.两白。

2.一白一红。

3.两红。

如果前面的两个人戴的都是白帽子,因为总共只有两顶白帽子,那么站在最后面的人就可以断定自己戴的是红帽子。

现在最后面的人说不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帽子,也就是说他看到前面两人的帽子不都是白的。

这样,前两人戴的帽子就有两种可能情况:

一白一红或两红。

如果站在最前面的人戴的是白帽子,那么中间的人就可以断定自己戴的是红帽子(因为中间的人和最后面的人至少有一顶红帽子)。

但现在站在中间的人也说不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帽子,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最前面的人戴的是红帽子。

解站在最前面的人戴的是红帽子。

小结推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

要充分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先试着用你的猜想去对照每个条件,看是否符合。

如果发现矛盾,则要调节思考的方向。

在思维推理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已经推断出的结论作为条件,逐级推进,直到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得到结论后,还要学会把结论带到原题中检验。

如果没有矛盾,说明推理正确。

 

第六讲格点与面积

在一张方格图中,每个方格都是一个小正方形,并且大小都相等,我们称为一个面积单位。

例如:

右图中带阴影的小方格就是一个面积单位。

借助格点图,我们可以很快的比较或计算图形的面积大小。

典型例题

例[1]下图是用皮筋在钉板上分别围成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F

C

B

EF

D

A

···················

···················

···················

···················

···················

(1)

(2)(3)(4)

分析题中所给的几个图形都是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可以运用公式求得。

而要运用公式,首先要结合点子图计算出有关的边长和高。

解图

(1)是正方形,边长是2,它的面积是2×2=4。

(2)是长方形,长是4,宽是2,它的面积是4×2=8。

图(3)是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的左边移动一个直角三角形到右边,使得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所求的面积是3×2=6。

图(4)是三角形,将三角形扩展成一个长方形。

三角形ABC的面积是长方形AFBC面积的一半,三角形ACD的面积是长方形ACDE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ABD的面积是

(3×2)÷2

=6÷2

=3

 

例[2]求下图中各图的面积。

···················

···················

···················

···················

(1)

···················

···················

···················

···················

(2)

分析我们可以把一个不熟悉的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由上图可以看出,图

(1)可以分成两块:

一块是长方形,另一块是一个三角形。

可以利用例[1]所介绍的方法来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或者将这个图形转化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如图

(2)。

所求的图形面积就等于大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解法一如图

(1),左边长方形的面积是4×3=12,右边三角形的面积是(4×3)÷2=6,整个图形的面积是12+6=18。

解法二如图

(2),大长方形的面积是(8+4)×3=36,所求图形的面积是:

36÷2=18。

例[3]求下列左图的面积。

············

············

············

············

············

············

············

分析和例[2]的思考方法一样,先要将所给图形切分成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所给图形的面积。

解将图形ABCD分成三角形ABD和三角形BCD(上右图),又三角形ABD的面积等于长方形BDFE的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ABD的面积为(4×3)÷2=6,则图形ABCD的面积为6×2=12。

 

例[4]求下图中图形的面积。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