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5557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

2020年太原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2.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

3.“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

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

”诗句歌颂的是

A.西汉的建立B.刘邦的统治C.文景之治D.汉武帝大一统

4.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5.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改革是

A.秦国的商鞅变法B.魏国的李悝变法

C.楚国的吴起变法D.齐国的邹忌改革

6.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

这些成语。

能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历史特点

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形成

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7.战国七雄中,处于长江流域的是()

A.燕国B.齐国C.秦国D.楚国

8.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

A.商朝B.夏朝C.秦朝D.周朝

10.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D.诸侯争霸

11.有人说:

“‘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

12.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A.盘庚B.吕尚C.周公D.纣王

13.《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

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

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

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15.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6.“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7.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18.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

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19.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下面遗址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遗迹,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遗址,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

20.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诸侯是()

A.晋文公B.越王勾践C.楚庄王D.齐桓公

21.电视剧《封神榜》里有这样一个镜头:

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你由此回忆起的历史事件是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

22.著名学者夏鼐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23.《史记•周本纪》中记载:

“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瓦解B.华夏诸族和周边各族的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C.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D.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加剧

24.《三字经》中写到: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据此推断,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25.在分封制的作用下,新封的诸侯带领人们迁徙到未开垦的地区,这使得人口由文明中心地区扩展到各地,使蛮荒地区得到开发。

材料反映了分封制

A.提供官职,笼络人心

B.分割土地,提高产量

C.传播文化,扩大领土

D.产生贵族,形成等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禹传子”“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C选项符合题意;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功臣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A选项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刚刚建立,不是破坏,B选项不符合题意;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是最突出的特点,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都城定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也被称为夏禹,因此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夏朝建立,A符合题意;商汤灭夏在约公元前1600年,B不符合题意;武王伐纣约在公元前1046年,C不符合题意;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C

解析:

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可知,诗句歌颂的是文景之治。

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很大增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是解题的关键,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很大增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4.A

解析: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专题复习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范围及内容、诸侯的义务及分封制的影响。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诸侯车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是变法中最成功的,故A符合题意;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改革均曾经使魏、楚、齐强盛一时,但最终衰落并为秦国所灭亡,变法效果不如秦国的变法,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是以变法为切入点,考查商鞅变法的意义。

掌握,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变法中最成功的。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来源于晋楚争霸,卧薪尝胆来源于吴越争霸,围魏救赵齐魏争霸,均和战争有关,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故D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开始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封建制开始形成是在战国,故B不符合题意;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中燕国处于最北方,大体在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齐国在东方,主要位于山东北部;秦国主要在关中地区,陕西、甘肃一带;楚国地域最广大,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河南陕西一部分。

符合题意的是D项,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战国七雄中七个国家各自的地理位置,根据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判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限,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符合材料“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的说法,C符合题意;AB属于政治领域,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D属于经济领域,排除。

故选择C。

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故B符合题意。

商朝、秦朝、周朝均在夏朝之后,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都江堰的修建不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CD项战争的纷繁和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1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封邦建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D符合题意;ABC三项与“封邦建国”无关,排除,故选择D。

【点睛】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

1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符合题意;BC项人物都不是商朝的国王,不符合题意;商纣王当国王前商朝的都城已经迁到了殷,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故A符合题意。

商朝开始出现分封制,西周分封制最典型,东周分封制解体,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时间是公元前344年1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其中有一项内容是统一度量衡,让秦国各地在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上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给当时的商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题干图片铜方量是古代计算容积多少的器具,正符合商鞅变法采取的统一度量衡措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

1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严刑酷法,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是儒家学派的主张,A不符合题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兵家学派的主张,B不符合题意;顺其自然,以柔克刚是道家学派的主张,C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排除ABC,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1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因此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中的“诸侯”、“列国”的产生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传说时代的尧舜禹有关,B项开始于夏朝,D项开始于秦朝。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数字”,结合所学知识,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周王室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D符合题意,ABC不正确,故选D。

1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司马迁写作历史前,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故题文材料表明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故D项正确;A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BC违背了题文的“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BC项排除。

所以答案选D。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在我国陕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被定名半坡村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北京人生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火。

按时间排列③②①正确,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实力大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故D符合题意;晋文公、越王勾践、楚庄王也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第一位,故ABC排除。

故此题选D。

2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文王死后,继位的儿子武王,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

他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

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

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C符合题意;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发生在炎帝黄帝时期,与题干内容无关,A排除;商汤灭夏与周武王无关,B排除;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末,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

本题考查周武王伐纣和牧野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牧野之战的背景、时间、结果及其影响。

2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点睛】

试题分析:

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所以③④不是商朝的成就。

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商朝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故选A。

2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大意是说随着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逐渐衰弱,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诸侯称霸,势力强的诸侯国兼并势力弱的诸侯国,故C正确;分封制瓦解只是题干的部分现象,A排除;BD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

故选C。

2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A符合题意;商朝说法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C不符合题意;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新封的诸侯带领人们迁徙到未开垦的地区,这使得人口由文明中心地区扩展到各地,使蛮荒地区得到开发”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分封制传播文化,扩大领土,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提供官职,笼络人心、分割土地,提高产量、产生贵族,形成等级,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