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数学教案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案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数学教案-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式题,课本第38-39页的例1-3。
练习十 1-4题。
一、复习
1、口算:
3.6+4.4 10-5.2 3.4×0.2 7.8÷6
1÷4 7.5÷0.3 9.8-8 0÷27.9
6.5×0.2 0.1×0.5 13.2+6.8 0.15÷15
二、新授
(一)、教学例1,讲解“级”的含义。
书本第37页
3、做一做 第37页
请四位同学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
教师讲评。
(三)、教学例3,讲解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全课总结(略)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练习十1、2题个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十 4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 3
⑴4.8与2.7的和乘以4.02,积是多少?
⑵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⑶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二年级美术教案《拓印小景》
[作者:
谢国华 转贴自:
本人 点击数:
507 更新时间:
2004-6-15 文章录入:
chriyl]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种或多种颜色撕纸拓印的方法,表现周围环境中熟悉的小景。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景物,概括地表现物象的能力。
3、感受拓印画的美。
教学重点:
在于取舍。
教学难点:
画面布局和色彩拓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小景拓印画若干幅。
铅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的这幅和我们以前画的画相同吗?
(不相同)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不知道)
二、新授
1、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书中是怎样来画这一幅画的?
看了书本,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先撕出要表达的物体,贴到底版纸上,再在上面盖上一张纸,最后用油画棒进行拓印。
2、说地真好,在做之前,我们想想准备画什么?
可以在底版纸上用铅笔打稿,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近有远。
3、在撕纸时要由近至远,由大到小,由外到里。
撕纸时两手拇指与食指捏紧,细心地撕出图案。
4、摆放时先放大的,在放小的。
5、最后,盖上白纸,用左手按住,右手涂色拓印。
涂色时用力要均匀,边缘处要涂出痕来,多种颜色涂绘时要注意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相互交接。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示及讲评
《二方连续(剪纸)》
教学年级:
三年级
教学教师:
(zhujianchun@)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二方连续纹样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教学重点:
折剪出二方连续纹样。
教学难点:
设计。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幻灯片数张;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胶水。
学具准备:
长条形白纸每人三张;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胶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的情况。
二、欣赏,导入新课
1.出示灯片一(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
2.出示灯片二(用灯片一的花纹剪出的二方连续纹样)
原来老师把这些纹样变成了剪纸花边,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二方连续(剪纸)。
板书课题:
二方连续(剪纸)
3.出示灯片三:
说明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小结:
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4.示范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二方连续,再剪出一条竖的二方连续)
(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
展开既成。
2、提示: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纹样呢?
我们可以把纹样设计成:
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
(请学生打开课本欣赏学生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纹样来吗?
三、学生作业,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条不同的二方连续纹样,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裙子、衣服、花瓶模板上。
(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评议
师总结:
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二方连续纹样,并把这几个模型装饰的非常美丽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二年级美术教案《刮出来的画》
[作者:
谢国华 转贴自:
本人 点击数:
290 更新时间:
2004-6-15 文章录入:
chriyl]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刮画的方法。
2、通过刮画培养学生大胆而细心的素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刮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
教师:
范画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讨论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范画,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它与我们其他的画有什么不同?
这种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刮出来的)
2、那你们想不想学呀?
(想)
二、新授
1、 教师示范“刮出来的画”的作画步骤:
1)用油画棒在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可以涂一层也可以涂两层。
(涂一层单色比较简单,涂得厚,用力就行;涂两层底色,先淡后深,一层盖一层。
)
2)用工具刮画。
(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刮画是鼓励学生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熟悉的人、事、物。
可以线条为主,适当刮出块面)
在构图上,主体部分画得大些,运用遮挡关系,刮出轻重,线条的粗细等,画得多,画得满满的,使画面内容丰富。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及讲评
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学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要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统计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现在是什么季节?
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后(再课件演示秋天风景)
这么美的秋天,你们想不想走出学校到外面去看一看?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学校将组织二年级同学去杭州游玩,去什么地方好呢?
校长委托我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2.师:
你们想去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
师:
这么多地方都想去,学校听取了部分同学的意见,选择了四个地方。
(杭州乐园、动物园、宋城、未来世界)并课件演示这四个地方的风景
你觉得去哪个地方比较好,为什么?
这么多不同的意见,到底听谁的好呢?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师:
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举手、排队、师提示用符号表示)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
2.小组调查:
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只选择一个你最想去的地方,由组长负责记录。
3.小组汇报:
你们组是怎样进行调查记录的?
组里共有几名同学?
调查结果是什么?
小组长汇报(调查记录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的方格里用自己组表示的符号记录。
小结:
刚才同学们出现了这么多调查记录的方法。
用画△、○、√的方法来表示,一个符号表示一个人,这些方法都很好,你喜欢哪种就可以用哪种方法。
4.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汇合成了全班的调查情况。
形成出游情况统计图、统计表。
师:
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让人看出喜欢去这4个地方的人数吗?
教师在图旁边出示数字坐标。
为了图的美观,我们还可以在格子里涂上颜色,师示范涂法.并将统计表填完整。
5.认识统计图及统计表。
师介绍:
其实我们刚才的活动是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统计(板书)。
用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是统计图,用数字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是统计表。
6.分析统计结果:
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这次秋游,你对老师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提出建议。
师:
这次活动可以建议你们的老师带你们先去这个地方,下次可以再去其它的地方。
(三)应用实践,提高认识
师:
刚才我们通过统计,对游览的地点做出了选择,那么我们选择在什么时间组织这次游览呢?
今年十月份的天气怎样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去年十月份的天气情况。
教师出示去年十月份的天气情况记录。
使学生理解记录图表中的数字和符号表示的意思。
要想知道这四种天气在这个月里各多少天?
用到了我们刚才学过的统计方法。
学生独立填写天气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
展示汇报。
看着统计图和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
你觉得十月份的天气怎样?
天气这么好,比较适合出行游玩,所以一般我们都选择十月份去秋游。
可以让你们的老师在十月份选一天带着你们去参观游览。
(四)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出色,老师有一颗大五角星送给你们,相信大家会越来越棒。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用分数来表示。
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单位“1”,知道许多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
教具:
课件、各种形状的纸张、水彩笔等。
引入:
1、分苹果
师:
今天老师带来三个苹果,准备分给两个同学,谁能帮老师分一分?
生:
一个同学分一个。
师:
那还剩下一个怎么分呢?
生:
一人一半。
师:
那也就是说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份是么?
生:
是。
2、(幻灯出示书上的图片),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古代,因为生产的需要,人们为了测量,把物体分成一段、两段、三段,不够一段了,不是整数,不能用整数的结果表示,为了准确地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
(出示幻灯,找同学来读)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用分数来表示。
一、学习一个整体的分数
1、幻灯出示1/4,这就是一个分数,它读作什么?
(生答四分之一)谁能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它表示什么?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
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了教具,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吧。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1)任意选桌上的的材料创造1/4
(2)用你喜欢的方式把1/4表示出来。
(一)、学习一个物体的1/4
(材料:
一张正方形纸、一张长方形纸、一张圆形纸,一根一米长的彩带)
1、展示汇报
(1)师在同学中分别找到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的1/4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生展示,师帮助强调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边做,师边幻灯演示。
2、师小结:
以上我们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这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他的1/4.(板书“一个物体”,“平均分”“1份”“1/4”)
3、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一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出示幻灯练习题),请说说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4、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巧克力蛋糕,准备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幻灯出示)这是一块正方形的蛋糕,我们可以用正方形来代表它,它是原来蛋糕的1/4,猜猜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做一回设计师,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画它原来的样子。
5、请小组内展示一下你的作品,探讨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啦?
6、学生展示,老师幻灯演示。
同学们,你们真是优秀的设计师。
其实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演示了。
(二)、学习一些物体的1/4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这又是一块蛋糕,露出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八分之一,你能猜猜原来会是什么样子么?
同学猜测。
师出示圆形的蛋糕
(2)老师这里还有一块蛋糕,用分数表示是1/8(幻灯),请同学们猜猜这次的蛋糕原来的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可以用三角形代替蛋糕,动手画一画原来是样子。
然后小组讨论。
同学展示作品。
师:
大多数年同学画的都是圆形的蛋糕,可是这次的蛋糕不是圆形的了,而是由8块单独的蛋糕排列组成的。
请看大屏幕。
(幻灯出示)
师:
同学们很聪明,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这次的蛋糕不是一个了,而是一些物体了。
(板书“一些物体”)请同学们看看我们刚上课时摆的1/4,你能找到你用一些物体摆出的1/4吗?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请2名学生到前面投影仪上展示,教师在旁边指导,让学生说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幻灯出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请同学读)老师板书“一个整体”
请同学看看你桌子上的材料,说说你把谁看成一个整体了?
你是怎么样分的?
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
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再找两名同学展示)
3、请同学们看看你刚刚分的1/4,都是1/4,为什么有的同学分得的是1个物体,有的是2个物体?
生汇报,这个整体变了,因为四分之一是1个物体的原来是4个物体,四分之一是2个物体的原来是8个物体。
师:
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请同学们再说说同样是一个这一个物体,它可不可以是1/4,可不可以是1/8,可不可以是1/12?
生汇报:
可以
师:
为什么?
生:
当有4个物体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1/4,当有8个物体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1/8…师:
这说明什么?
生:
分子不变,分母变了,说明分的份数变了。
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真棒!
这肯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二、学习单位“1”
1、师:
刚刚我们分过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称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
这个“1”加了引号,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答:
因为这个1不是就指1,而是指一个物体或者一些物体。
)
2、师小结,刚刚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3、请同学们再看一下我们刚刚分过的物体,它们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了?
(教师举例课后题)
4、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三、练习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幻灯出示12块糖),看看谁最聪明,回答的又快又好。
完成幻灯的练习
四、学习分数单位
1、同学们,请看黑板,其实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我们就把他叫做分数单位。
(板书分数单位)。
师:
谁能说说刚才题中的分数单位?
生:
1/4、1/8、1/2…
师:
老师说一个数,看谁能快速地说出他的分数单位。
3/4、2/5、8/9…
生抢答。
师:
老师还没说分子呢,有的同学就已经回答出来了,你们发现什么窍门了么?
生:
分子都是1
生:
分母都是分的那个份数。
师:
所以说,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单位“1”,和分数单位。
你们这节课的表现非常出色,我为你们而骄傲,让我们为自己精彩的表现鼓掌。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二)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程要求下,数学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形式,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生在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本节课我在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认识了分数,对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已经了解,并且知道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进行平均分。
在以往有关分数的教学中,感觉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清楚。
学生也觉得分数这个东西很抽象,存在理解的误区。
学生对于分数的感知很少,好多就是靠背下来的,没有亲身体会过分数的真正含义。
由于分数与“除法”、“比”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意义不理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四、设计思路: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
智慧的生成需要一个理想的“融炉”,而这个融炉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有挑战新问题情境的结合体。
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五、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的过程,探索分数的意义,充分感知体验分数概念中的各要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出示西瓜图)现在要把这个西瓜合理的分给每一个同学,应该怎样做?
(平均分)每位同学得到多少?
()
对于这个分数你有哪些认识?
(关于这个分数,我已经知道了)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导入,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顾,明确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举例平均分
师:
刚才我们是把一个西瓜进行了平均分,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什么进行平均分?
(学生举例)
估计学生会举出:
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
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如果学生没有说到一些物体的平均分,教师直接引导:
我这里有一些笔,你能把它们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吗?
)
抓住学生中所说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事例问:
他把什么进行了平均分?
和前面几个同学说的有什么不一样?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师小结揭示单位“1”:
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些个整体,我们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1”。
举例单位“1”
(3)举例单位“1”
师:
谁能说说我们还可以把哪些想成一个单位1。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句子,读读看,它们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书上练习:
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
男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的
一条路,已修好全长的
小丽看了一本书的
(4)总结单位“1”
刚才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单位“1”,老师这里用一首儿歌概括了,读读看:
一条道路一个梨……
一吨稻谷一克米……
一片树林一群鸡……
都可看做单位“1”。
自己读读看。
看懂了吗。
这里的指的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5)单位“1”与数字1的比较
师:
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的单位1,那么单位“1”和以前所学的数字1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
通过大量的举例,理解单位“1”,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单位“1”有更深更广的认识。
】
2、揭示分数的意义
(1)集体演示分数
老师这里有一些笔,想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多少?
如果我想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该怎样做呢?
(指生来做)
其中的一份就是,两份呢?
(2)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得到分数
利用手中的材料,你有多少种不同的平均分的方法?
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把找到的分数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说清你是怎样找到分数的?
活动材料:
6只小狗8只梅花鹿10只蝴蝶4块橡皮
(3)汇报
学生汇报:
渗透分数单位明确分数单位
同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
同样的分数,由于单位“1”的不同,每份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同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同样的分数,由于单位“1”的不同,每份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4)具体环境中理解
老师这里有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