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国家安全.docx
《高科技与国家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科技与国家安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科技与国家安全
世纪风讲座之“高科技与国防教育”在东区老校举行
编辑:
刘伟华 发布时间:
10:
48:
52.000 山东大学学生会
11月19日晚上7点,世纪风讲座之“高科技与国防教育”在东区老校公教楼208教室成功举行。
这次讲座的主讲为原济南军区司令部正团级上校、现山东大学国防教育办公室黄绪战老师。
黄绪战老师曾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国家级)9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四等奖1项,济南军区机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1990年评为济南军区机要“两个系统”建设先进个人、2004年评为“济南军区机要干部贡献奖(十佳)”,两次受到济南军区通报表彰;2001年荣立三等功一次;1998年被评为全军机要装备管理先进个人;主要论著有《大学军事学教程》、《大学生避险与自救全攻略》、《军事学概论》、《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等。
黄绪战老师以“神六”为切入点,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高科技与国家安全”这个大话题,包括四方面内容,引言部分围绕“神六”谈一下空间领域的一些情况;之后谈三方面问题,一是介绍一下国家安全的概念,二是介绍一下高科技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三是介绍一下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黄绪战老师最后总结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我们并不好战,我们要生存、要发展、要富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坚强的实力做后盾,我们的民族梦想和追求就难以成真,中华民族从1840年算起的100年中所历经的磨难,早晚还会降临到我们的头上。
所以,我们必须自强不息!
同学们对于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现场吸引了众多观众。
208大教室内可以说是座无虚席。
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同学们都觉得获益非浅。
附原讲稿:
高科技与国家安全
黄绪战2005年11月19日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高科技与国家安全等话题。
神六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中国在美国的排挤、封锁下,凭自己的实力,以世界三甲的身份,昂首挺胸地进入了太空俱乐部。
为此,中国人应当感到自豪,也值得自豪。
然而,同学们的难得之处是,你们没有仅仅停留在高兴一阵、激动一番的层面上,你们在高兴、激动之余,还在做着深入的思考,你们在关注:
我国的安全环境到底怎样,我国的国防科技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了水平,我们的军队建设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等等。
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关系到中国和平崛起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的切身利益和安全。
你们的关注非常难能可贵,你们的关注充分展示了我们山大学子的世界眼光、宽广胸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你们的关注让我高兴,让我自豪,甚至有点象看到神六安全返回一样的激动。
因为从你们的关注中,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有个伟人说过: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就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
闲言不述,下面咱们说正题。
今天我准备以“神六”为切入点,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
“高科技与国家安全”这个大话题,包括四方面内容,引言部分围绕“神六”谈一下空间领域的一些情况;之后谈三方面问题,一是介绍一下国家安全的概念,二是介绍一下高科技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三是介绍一下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下面咱们就先说说“神六”。
引言:
大话“神六”
(一)我们为什么要搞“神舟”
向空间发展是未来人类活动的趋势,人类最早的活动在陆地,也就是第一空间;后来发明了船,实现了向海洋发展,这是第二空间;再后来,人类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向空中发展,这是第三空间;而人类活动的第四空间,就是太空。
“地球是人类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早在1911年,现代航天技术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预言“人类必将挣脱地球的束缚飞向太空”。
之后约半个世纪,加加林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踏上月球;列昂诺夫率先在太空行走……康斯坦丁的预言终于变为现实。
又是约半个世纪,浩渺太空展现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身影。
尽管自加加林始,全球已有220多位宇航员亲历过飞天的感受,但丝毫遮蔽不了杨利伟等人飞天的内在价值———因为他们代表了正在艰难跋涉、力图在21世纪实现国家复兴的拥有13亿人口的伟大的中华民族!
中国快步迈入太空俱乐部,将促成一个新的太空探测的平等竞争与合作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开启。
2005年10月17日,两名中国航天员在5天的太空之旅后平安归来,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的这一成就赢得了世界的喝彩,但也引起国外一些人士的担心:
中国航天技术的大跃进是否会引发各国的太空竞赛?
中国的答案是否定的。
温家宝总理12日在发射现场郑重宣示:
“我们进行载人航天试验,完全是出于和平的目的,也是对人类科学与和平事业的贡献。
”“我们愿与世界人民一道,为和平利用太空携手共进。
”
事实上,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参与太空竞赛的立场与中国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完全吻合。
虽然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中国清醒地意识到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与科技领域的巨大差距: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000多美元,与斯里兰卡不相上下;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领域,中国与美、俄的差距依然较大:
早在1961年,苏联就把加加林送上天,成为首次成功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而美国则在1969年将阿姆斯特朗送上月球。
中国现有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还不具备往返月球的能力。
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不但没有参与太空竞赛的意愿,也没有这样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
中国的航天计划完全是量力而行和务实的。
神舟六号发射共花费9亿元人民币,折合1亿余美元。
此前,整个载人航天工程10多年累计耗资约190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用于修建可以长期使用的航天基础设施和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日本、印度等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登月计划、探月计划和星球探索计划。
不久前,韩国也公布了自己的航天计划。
随着地球越来越拥挤,石油等重要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目光投向宇宙,探索太空奥秘,开发利用空间资源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自然也不能置身其外。
正是出于和平利用太空的目的,中国多年来积极推进航天国际合作。
中国与巴西研制的两颗资源卫星正造福于两国人民,促进了两国空间技术水平的提高。
中国和欧洲共同实施的“双星探测”空间计划进展顺利。
中国正与全世界共享空间科学研究成果。
(二)太空并不平静
树欲静,风却不会止。
飓风来了,本不固、根不深的树会被风刮断或者连根拔起的。
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没有实力是做不到的。
1、美国:
太空布子威胁世界安全
近来,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不约而同地向外界媒体透露,美国将向太空部署防御和进攻性武器,以对被美国认为具有“威胁”的空间目标实施主动进攻。
美国这一空间政策的根本性改变违反了国际法,是极端霸权的做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布下重重阴霾,直接威胁到世界安全。
1)大力研发空间武器装备
2005年2月,美国2006年太空军事预算正式出台。
就在美国多项国防军事采购预算和支出均遭大幅削减之际,太空武器预算却逆势增长。
其中空军的太空武器预算最多,达99亿美元,与2005年的81亿美元相比增加了22.2%。
美国制定的庞大的空间武器装备发展规划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逐步完善天基信息系统,确保空间力量对其他战场的信息支援。
目前美国正在逐步完善其天基信息系统,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全球国防信息网,确保所有用户及时获取所需信息。
美国正在着手规划、论证的下一代卫星系统主要包括“未来成像构造计划”、“天基雷达计划”、“天基红外系统计划”等,这些计划的实现将进一步加强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其中,“未来成像构造计划”是其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发展计划,将由体积较小、重量较轻而能力更强、数量更多的卫星组成星座,每颗卫星的重量将不到现役巨型照相侦察卫星的一半,空间分辨率提高3倍~5倍,侦察信息量增加8倍~20倍,将具备全天候、全天时、覆盖全球的实时侦察能力。
“天基雷达计划”主要是发展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逐渐取代现有的机载雷达系统,侦察范围覆盖全球,对特定地区的重访时间间隔缩短到分钟级,并实现连续跟踪移动目标的能力。
天基红外系统由4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两颗大椭圆轨道卫星、24颗近地轨道卫星组成,具有全程导弹预警能力,并兼有引导己方拦截器的能力。
天基红外系统在保持对战略导弹预警能力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战术导弹预警能力,预警速度和精度都在大幅度的提升。
发展空间攻防系统,意图独霸太空。
目前美国正在实施多项空间攻防武器系统的发展计划,一些典型的计划包括空间作战飞行器、空间作战卫星、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等,这些计划的实现将使美国独霸空间、垄断空间资源,形成向其他国家发放“空间许可证”的能力。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计划,2005年设计出空间作战飞行器的雏形,2008年试飞,2010年前在太空部署。
空间作战卫星是一种能完成多种空间作战任务的小型智能航天器,具有自主控制、地面遥控操作和机动能力,可用于对己方航天器在轨维护、补给、升级,也可用于对敌方航天器的监视、干扰、攻击和捕获。
其中,目前最主要的项目是被称为“轨道快车”的可升级小卫星。
它首先被发射到地球低轨道上,然后根据需要进入地球高轨道与大卫星对接,甚至可以像寄生虫一样附着在敌方卫星上进行干扰,必要时,摧毁敌方卫星。
“轨道快车”已进入最后的试验阶段。
定向能武器在空间作战中拥有独特作用,美国目前发展的定向能武器有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
其中最重要的、也可能最早投入实战的是激光武器。
美军的地基和空基激光武器已经具备实战能力,目前正在研制体积更小、功率更大的激光武器装载在航天飞机或太空站等太空飞行器上,用于进攻地面、天空或太空中的目标,它将成为美国进行全维空间作战的最重要手段。
据美国科学家计算,在拦截卫星所搭载的激光武器可在5分钟内击毁400颗卫星,能在15分钟内全部击毁敌国同时发射的1000枚导弹。
同样它也是一种威力惊人的对地攻击武器,部署在距地面1000千米轨道上的功率为20MW~30MW的激光武器对地面连续发射150秒的高能激光,能立即引起大火,在数分钟内就可毁掉一座城市。
改进航天运输系统,力求实现按需发射。
为了确保战时进入空间的能力,美国正在大力发展航天运输系统,其中包括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并力求实现快速、机动、可靠、廉价的按需发射。
在运载火箭方面,为了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可靠性、缩短研制周期,美国正在实施改进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计划(EELV),其目的是实现现有火箭的系列化、组合化、通用化。
2)持续谋求绝对空间优势
外层空间居高临下,既可作为军事上无与伦比的制高点,又可作为观测、监视地球表面和支援地面军事行动的高地,其特殊、有利的位置和环境,决定了它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价值。
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政府,同时也促使美国开始为争夺太空优势而努力。
尤其是处理1961年7月的“柏林危机”和1962年7月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侦察卫星所起到独特的重要作用,更坚定了当时的肯尼迪政府争夺太空优势的决心。
随后,肯尼迪政府不惜耗资3000亿美元、动员42万人,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成功地将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送上月球,从而在一些航天领域夺得了优势。
尼克松接任总统后,继续与前苏联争夺太空优势,它主要是大力发展空间信息系统和太空运输系统。
美国著名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和GPS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发展的。
里根当选总统后,为夺取太空制高点,于1983年推出了“战略防御倡议”SDI,即“星球大战”计划,计划在太空建立多层导弹防御系统,把太空辟为陆海空以外的第四维战场。
老布什执政后,减小“星球大战”计划的规模,但并未放弃太空优势的争夺,推出了“有限导弹防御计划”。
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不久,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宣告“星球大战”计划时代结束。
但实际上,美国并未放弃谋求太空绝对优势,克林顿又推出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发展各种拦截和摧毁敌方导弹的武器,使自己拥有攻防兼备的太空武器系统。
而此次小布什政府宣布的太空计划走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步。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部署太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威慑目的,而小布什政府引领美国突破“禁区”。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不顾世界各国反对和联合国维护反导条约的决议,废除《反导条约》,发展涵盖陆、海、空、天全方位、多层次的导弹防御系统,一改美国历届政府在太空部署武器问题上的谨慎和模糊政策,发展和部署外空武器的决心日渐明朗。
40多年来,尽管美国政府多次更迭,但对争夺太空绝对优势的目标则是一贯的。
目前美国在轨运行的卫星中,以军事应用为目的的达70%以上。
军事卫星已被广泛用于通信、导航、侦察、监视、预警、气象、遥感等领域。
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国军队已经把一体化的空间技术应用于其军事行动的几乎各个方面,极大地提升了美军的战斗力,成为美国全球军事霸权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3)力图实现空间军事威慑
美国加快控制太空的步伐,其目的并不仅仅是想在太空进行真枪实弹的作战,而且是要发展一种全新的威慑战略——空间军事威慑。
与核威慑相比,有以下两个突出优点:
一是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胜。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先后采取了“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和“现实威慑”战略等,这些形形色色的战略万变不离其宗,无一例外的都是以进攻性核武器作为威慑战略的“法宝”。
但是,随着美苏核竞赛愈演愈烈,美国最先发现,这种进攻型核威慑不但没有增大安全保障系数,相反“核恐怖均衡”的阴云越积越厚,由于双方在核竞赛中打成平手,都具备第二次打击的能力,这样,本国的所有生灵都成了对方要挟的人质。
一旦核按钮启动,美国将陷入要么投降、要么灭亡的困境,显然,这一结局同美国威慑战略的本意是大相径庭的。
太空防御的威慑能量,不在于它的杀伤破坏能力大于核武器,也不仅仅在于它的先进技术令人生畏,而在于它能创造出一个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胜的战略态势,这样,就在确保本国单方面生存的前提下,置对方于不投降则灭亡的不利境地,其威慑意义非同小可。
二是构筑巧妙打击的盾牌。
防御决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各种的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
太空武器系统的攻防两重性,恰恰表现为它是由一连串巧妙打击组成的防御盾牌。
美国的历届政府都给发展太空武器、弹道导弹防御贴上“纯防御性”的标签,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
这些武器装备是兼有攻防两重性的矛与盾的结合体,具有一般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所难以达成的效应。
拥有核武器就好比仅执有矛戈的斗士,毫无防御器械,一旦发生对抗,可能落个同归于尽的结局。
太空武器的运用就好比一个由巧妙打击组成的盾牌,再配上一柄核利剑,就能使己方处于能攻善守,进退自如的主动地位。
由此可见,美国的太空计划的实质都是为了谋求太空威慑力量优势、占领太空制高点,通过布设一张“天网”,抵消对方的核威慑,同时大大增强本国的整体威慑能力,特别是核威慑能力。
美国要独霸太空,把太空开辟为战场,没有一个国家会甘心让美国部署太空武器,从环球轨道上威胁自己的国家安全。
为了抗衡美军太空武器带来的威胁,其他国家可能会投入大量资金研制太空战武器,确保其卫星遭到攻击后,能对美国的卫星实施反击。
美国在地球上到处推行霸权主义,现在又想“霸天”,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2、太空武器竞赛狼烟四起
对于美国执意在太空部署武器,俄作好了最坏的打算,在极力反对美国做法的同时也加紧研制太空武器。
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表示,强烈反对美国计划在太空部署武器。
他说:
“俄罗斯绝对不赞成在太空中部署任何武器。
”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十分重视太空力量建设。
目前,俄在反卫星武器研究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优势,曾达到实战水平。
1975年11月,美国两颗监视导弹发射井的侦察卫星在飞抵西伯利亚上空时,被苏联的反卫星陆基激光武器击中变成了“瞎子”。
而且在1992年,俄罗斯就已拥有两种可随时投入实战的反卫星卫星——“杀伤卫星”和“天雷”。
其中“杀伤卫星”在接近目标卫星时,其战斗部的自毁装置将引爆从而摧毁目标卫星;更加先进的“天雷”卫星能拦截不同高度的敌方卫星。
真正成熟的反卫星武器是20世纪80年代的共轨反卫星卫星。
这种杀手卫星可以在发射后90~200分钟内对飞越欧洲上空的敌方卫星实施拦截并将其炸毁。
俄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表示,他近日将正式提出《2006~2015年俄罗斯太空发展计划》,要求2006年增加30%的太空领域预算拨款,从185亿卢布增加到240亿卢布,补充轨道集群,积极应对美国的挑战。
鉴于太空在国家安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印度、欧洲、日本也都在大力发展太空力量,以争夺一席之地。
据印度国防部长高级顾问阿特里透露,印度已在研发天战武器领域里取得重大进展,并将在5年内拥有用于太空作战的激光武器。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前印度正在加紧开发反卫星系统技术,包括粒子束武器、射频武器和轨道拦截器以及信号干扰器,并计划于2010年部署动能攻击飘浮拦截器、无方向限制的射线火炮阵列和高级跨大气层空中飞行器。
3、日本航天计划野心勃勃走向军事化
首先,日本航天业目标庞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决定不搞载人航天飞行,主要是通过和美国合作为载人航天飞行积蓄技术,这一方面与日本更重视能够转换为产品的科技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自己航天技术现状的认识。
2003年10月,中国的神舟五号上天,给日本以很大刺激。
很多日本科学家认为,日本航天没有梦想,要求重新研究宇宙开发计划。
2005年2月26日,日本H2A火箭发射成功给日本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3月16日推出日本航天长期计划,内容包括:
一是20年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长期计划决定把预定于2008年进行实验飞行的宇宙空间站转移飞行器(HTV)改造成载人飞船,到2015年在提高用H2A火箭发射转移飞行器可靠性的同时,完成转移飞行器密封舱回收技术和为转移飞行器安装机翼,像美国的航天飞机一样可以再使用的无人飞行技术。
接下来的10年,制成像俄罗斯“联盟”号一样一次性飞行的载人宇宙飞船,进而着手开发多次使用型载人航天飞机;二是30年内开发的超过音速五倍的极超音速飞机投入飞行。
把从东京到洛杉矶的时间缩短到2小时;三是预定到2025年日本建成可供人停留的国际月球基地。
日本2006年预定发射探月卫星,以探月卫星有关数据为基础,确保在利用月球资源方面优势的同时,积累宇宙空间站经验,确立日本自己的载人航天技术。
此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1月7日中期报告还披露,作为宇宙开发的长期目标,日本数十年后要建立无人月球表面宇宙基地和在比月球更远的地方建设“深宇宙港”。
仅从目标来看,日本大有和美国一比高低之势,日本航天业从没有梦想到雄心勃勃、一心要成为航天大国。
其次,日本和平开发宇宙政策发生变化。
2003年3月,日本把两颗间谍卫星送上太空,向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迈出一大步,标志着日本和平宇宙开发政策的转变。
这一转变与日本不断在军事大国的道路上迈进有关。
进入今年以来,日本在宇宙开发用于军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主要表现在日本坚持完善太空谍报系统。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决定从2005年度开始研究第四代间谍卫星,目的是强化监视朝鲜核设施,使间谍卫星小型化,进一步提高机动性,对地面进行拍摄时在有限的最佳摄影瞬间拍摄更多的图像。
2003年3月发射的间谍卫星重约2吨,第四代间谍卫星材料更轻、太阳能电池板效率更高,体型显得苗条。
日本2006年度预定发射与现在的间谍卫星功能相同的第二代间谍卫星,2009年度预定发射第三代间谍卫星,第三代间谍卫星可以识别地面直径50厘米大小的物体,第四代间谍卫星同样有这种识别能力,但可以辨别停飞的战斗机是否搭载有导弹,出入基地的车辆属于什么种类。
在太空情报系统方面,日本在地面物体分辨力方面直逼美国,可以预言,第四代间谍卫星上天之后,在太空情报方面,日本不会再依靠美国。
(三)我们并不好战,但是……
我们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我们并不好战,包括在太空领域,我们不想与任何人搞对抗。
那么,我们的神舟系列,难道就真的一点军事价值都没有吗?
我个人认为,我们不想用于军事用途,并不代表它不能用于军事用途,最低限度,它也是对某一些国家、某一些势力的一种“和平威摄”。
今天,我们有了神舟,那些想吓一吓、甚至动一动中国的国家,大概在这么想或者企图这么做的时候,就不得不认真地考虑一下后果了。
神舟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政治宣传和空间育种那么简单,它除了给未来的中国空间站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外,还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楚而精确的信息:
中国的弹道导弹可以突破现有的所有导弹防御系统,准确的打到世界上任何一点。
但是,同学们,国家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民工程,不是有了一个“神六”就完事大吉了。
因此,我想在谈完“神六”之后,再把话题延伸开来,与大家共同关注一下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
国家安全概述
(一)如何理解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的内涵是指国家面临内外威胁的现实和心理感受,以及保障安全所运用的国家安全手段。
“国家安全”是利益、环境、感觉、理想与实践的统一,是主客观因素合二为一的综合概念。
国家安全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安全。
国家安全是各国在国际斗争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国家的重要属性和永恒的主题。
国家安全的核心是国民安全。
“国民安全”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生存和发展权利不受威胁。
从国家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来看,任何一个国家要想作为国家存在,都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国民。
没有国民也就没有国家,没有国民安全也就无所谓国家安全。
国民安全不仅与领土安全、主权安全等一样是国家安全的“源生内容”,而且还是比国家安全其他方面的内容更为根本的“核心内容”。
所谓国家安全的“源生内容”,是指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任何形式的国家都必须包括的基本安全内容。
因此,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即:
领土、人口、主权)便成了国家安全的基本源生内容,这就是领土安全、国民安全、主权安全。
由于国民不仅是在国家产生时就是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且是在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始终都是国家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
所以,在与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科学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等的比较中,国民安全还处于国家安全的核心地位,是国家安全其他内容所围绕的中心。
王朝更替、元首遭难、经济危机、政治崩溃、领土被占、主权旁落,都会威胁甚至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但是一国的国民能够生存下去、发展壮大,那么就不能说这个国家彻底消失了。
历史上,以色列曾被征服,国土不保,人民流离,但顽强的犹太人却能够复国重建,在曾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德国都曾因战败而被占领,国家主权不复存在,但日本天皇却明确地意识到,只要能够保住日本国民,向敌人投降是可以忍受的,因为只要还有日本人,他们就能够重新使日本强大起来,重新恢复自己的主权和尊严。
与此不同,历史上曾一度辉煌的西夏国,由于被蒙古所灭,国民基本被屠杀殆尽,国家永远也无法复活了。
因此,无论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等等方面如何重要,国民安全在与它们的比较中必然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