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5106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docx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docx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

本科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分析

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撰写学年:

 

引言

劳动力市场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来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发育成型,并呈现良性运转的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

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而且素质不高,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制度性分割,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等,然而这些问题给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了障碍。

因此,正视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

当代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迅速发展,各有其特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相对滞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的压力决定着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正视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对策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概述

所谓劳动力市场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来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改革劳动制度,逐渐形成劳动力市场。

”这是党中央以决定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搞市场经济要有劳动力市场,并且要求把培育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要由市场作基础性的配置,这包括土地、资金、原材料、技术、劳动力等,而在这些生产要素中,其他都是物的要素,只有劳动力是人自身具有的要素,它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所以劳动力市场在我国市场体系中是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独立完整的市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发育成型,并呈现良性运转的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矛盾突出

1.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参与率高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1月6日,中国的总人口达到13亿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

2004末,中国的经济活动人口为76823万人,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83.3%,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00万左右,同时,农村约有2亿剩余劳动力;按照农村人口城市化每年增长1%计算,农村劳动力每年向城市转移约1000万人;而在经济每年增长8%-9%的情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00-900万个;200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城镇调查失业率在7%-8%左右。

因此,城镇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的劳动力得不到工作岗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7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7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全年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达1400万人。

同时,据中国社科院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显示,考虑到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往年失业的人口,“十一五”期间可能有四五千万劳动力需要就业。

所以就业总量矛盾突出,中国将长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2.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

  200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情况:

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占7.2%;高中教育水平的占13.4%;初中教育水平的占45.8%;小学教育水平的占27.4%;小学以下教育水平的占6.2%。

表明中国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1年同比世界平均水平为11年)。

事实说明受教育程度与失业率密切相关,世界银行基于2003年国统计局城市家计调查的统计:

受教育程度小学毕业的,失业率为15.2%,初中13.3%,高中9.7%,大学及以上为3.2%。

 我国的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在技能型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出现了所谓的“技工荒”现象:

即严重的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

2005年第二季度全国10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证明,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人数均远远大于供给人数,缺口总人数分别为45769人、23854人、8943人。

所以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需要。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尚未消除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劳动力流动上制定了严格的城乡隔绝措施,通过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自由流动,这些制度安排促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

与此同时,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只给员工提供较低的工资和较低的工作稳定性,形成二级劳动力市场。

而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却能够给员工提供较高的工资和较高的工作稳定性,加上原有的事业单位和国有垄断性企业,共同形成一级劳动力市场。

一级市场往往通过内部招聘以及对招聘信息的垄断排斥二级市场的劳动者,从而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割。

劳动力市场具有的分割特性使得劳动者难以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完全的自由流动,这成为影响劳动者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2]

(三)劳动力市场秩序还不规范

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各种劳动法规不是很健全,包括:

劳动平等法律制度缺失、劳动法律责任制度不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合理。

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的执法不严,包括:

劳动行政执法不力、劳动行政执法不公、劳动司法不力。

(四)工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工会成为劳动力市场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设立的组织,应该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

但是,我国的工会却没有发挥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应有的功能。

一方面,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会尚未改变附属于企业行政的状况,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还未建立工会,已成立工会的还几乎全部被老板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工会难以真正代表劳动力供给方—劳动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从事的是日常性福利工作,很少涉及其应该注重的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的问题。

三、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给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了障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劳动关系中的强资本、弱劳工状况

由于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总量上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买方约束型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雇主处于主导、控制的地位。

在缔结劳动契约时,劳动者之间过分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劳动者不得不在劳动条件、报酬、福利等方面降低自己的要求,削弱以至损害自己的某些劳动权利,以换取被企业选择就业的机会。

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在进入企业伊始就被大大地削弱了,而且,劳动者的这种弱势状态还会延续到以后的劳动关系中。

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带来的劳动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强资本、弱劳工状况是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中所碰到的许多问题的根源。

(二)工会角色不到位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约束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作为劳动者为维护自身利益研究方向:

劳动经济学。

而自主结合的组织,其根本宗旨在于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正是这一宗旨推动了工会成为现代劳动关系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协调劳动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会还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应有的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功能,这就大大削弱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如果没有工会的制度均衡作用,劳动关系冲突就非常可能处于自发的、非理性的、破坏性的状态,其后果就是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和劳动关系的恶化。

这种状况肯定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所以,工会角色的不到位会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约束。

(三)劳动力市场分割使“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问题突出

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城乡分割和两极分割,所以,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只能是集中在城市中的非正规部门,主要是一些松散组织、小型企业或劳务组织、个体工商户。

在这类组织中,针对“农民工”的劳动雇佣关系不规范,有关“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问题非常突出。

首先是“农民工”工资经常被无故拖欠的问题。

2007年初,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1000亿左右。

其次是“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问题。

据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0%,在8小时~9小时之间的占40.30%,9小时以上占45.98%。

再次是“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的问题。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营理局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工致残人员近70万,其中,农民工占绝大多数。

(四)劳动力市场秩序不规范致使劳动争议频繁发生

由于相关法律制度欠缺及执法不严,在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运行中不规范和无序现象仍比较严重,劳动争议频繁发生。

比如: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不规范或拒签;阻挠职工组建工会;压低或拖欠职工(包括农民工)工资;不缴纳或拖欠社会保险费;随意延长工时;不重视劳动保护和生产安全;随意解雇职;劳动合同的短期化;滥用劳务工;等等。

在劳动力市场秩序还不是非常规范的情况下,一方面是大量的用人单位不遵守劳动法,另一方面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又比以前有所提高,因此,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统计数据表明:

从1995年~2005年,我国劳动争议的案件数量从33030件增长到了313773件,10年间增长了9.5倍。

四、完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措施

目前,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以便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具体举措为:

 

(一)改善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状况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是我国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是,如前所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同时,技术工人及高技能人才却非常短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这就意味着,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对于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进而改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主要途径是要尽快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培训体系。

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培训体系的建设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可以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改善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1.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国家通过延长青年的教育时间、大学实行扩招,同时,通过执行灵活优惠的妇女就业政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参与率。

1999年,教育部实行本专科生的扩招,2000年研究生实行扩招政策;2004年,教育部出台措施,扩大成人教育专科起点本科的招生规模,鼓励和支持未就业的专科(高职)毕业生参加成人专升本的学习,进一步缓解专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灵活有效、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增强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实际能力;要依靠中学、大学和社会组织大力开展多层次和多渠道的职业教育;要引导企业大力加强对员工培训,广泛开展在职教育。

同时,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扩大职业资格适用范围,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大力提升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证书的社会地位。

(二)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针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经常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状况,必须正确定位工会的角色,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要求中国的工会要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角色:

第一是工会代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角色。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二是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角色。

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两个主要机构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地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都应有工会代表作为一方参加。

第三是工会在协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中的角色。

主要是工会在涉及劳动者利益问题的企业决策中的角色及工会在预防或减少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角色。

第四是工会在集体合同关系中的主体角色。

工会角色的正确定位可以增强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三)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

有关“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问题的根源是劳动力的市场分割。

所以,要想彻底解决有关“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问题,就要彻底打破劳动力的市场分割。

但从目前我国人口规模、就业和城乡经济状况分析,短期内城乡劳动力市场还不具备完全统一的条件,只能通过不断协调逐步实现最终目标。

因此,当前劳动力市场改革是要建立一种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

首先是建立高效率的就业促进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平等竞争就业。

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限制性政策和歧视性规定,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用工管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农民工就业的服务工作。

其次是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尽快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险与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办法,建立覆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形成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险合一”的基本社会保险框架,健全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再次是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切实维护农村进城务工者权益。

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把城乡各类企业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四)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

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严格劳动力市场执法以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保护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使侵权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可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处理规范化。

在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方面的举措有:

建立和完善平等的劳动法律制度:

包括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平等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劳动者待遇公平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制度:

包括强化政府责任、强化用人单位责任,完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

包括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完善劳动仲裁和诉讼制度。

在严格劳动力市场执法方面的举措有:

加大劳动执法力度,保证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得到落实,推进劳动合同制,对用工单位拒绝签订合同的行为予以纠正乃至惩处,劳动合同公证实行免费服务,加大合同监管、劳资关系协调的力度,把有关法规、政策普及到企业和劳动者当中去。

通过劳动管理机构和群众自我维护权利两方面的力量,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

结语: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发育成型,并呈现良性运转的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和谐与完善,因此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比如:

改善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状况;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进一步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湛新民:

国有企业就业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

(1).

(2).

  [3]姚先国、黎煦.劳动力市场分割:

一个文献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1)

[4]李建民:

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及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2

  [5]胡家勇:

转型、发展与政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