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413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学案

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一、宗教改革

1.背景

(1)经济条件: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条件:

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3)主要原因:

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

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概况

(1)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

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3.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

(1)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2)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辨析比较 “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

二、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政治基础:

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5)斗争武器: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2.核心

“理性”,即主张人自己去思考,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3.内容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图解概念 理性主义

4.代表

人物

代表作

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社会契约论》

(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

(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人非工具

(3)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5.影响

(1)欧洲

①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世界

①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归纳总结 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

1.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神论

自然神论是17~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哲学观点。

17世纪由英国思想家赫伯特始创,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也都是具有一定唯物主义倾向的自然神论者。

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

2.霍布斯的思想

托马斯·霍布斯是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

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

他认为,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赋予的。

但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承认专制政权有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力。

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但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

代表作《利维坦》。

3.洛克的思想

约翰·洛克是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

他的思想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许多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

他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修正,认为人们按照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财产。

在政权形式上,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该分属议会和君主。

代表作主要有《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等。

考点一 “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

(1)背景: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目标:

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3)性质:

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4)范围:

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5)结果: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形式

借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

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

范围

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

从德意志开始,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作用

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要求:

分析材料,指出加尔文的思想比马丁·路德思想的发展之处。

材料 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

其思想核心是将“因信称义”发展为“先定论”(或“预定论”)。

他认为成功者得救,成为选民;失败者不得救,成为“弃民”。

这种预定论是加尔文神学体系的基石。

他批驳教会“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认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是人获得成功——得救的标志。

他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他在瑞士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民主教会:

首先全体信徒选出教会长老,再由长老选举或聘请牧师,然后长老监督牧师,共同管理教会;从各地区到全国进行分层选举,组成地区教会和国家教会。

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发展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提出先定论(“其思想核心是将‘因信称义’发展为‘先定论’”);论证世俗生活的合理性(“他批驳教会‘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体制,确立民主教会组织形式(“他在瑞士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民主教会”)。

1.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徒的世俗观

天主教徒……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

“要么吃好,要么睡好。

”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尔

发现问题 通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要么吃好,要么睡好”的对比,肯定了新教徒对现世幸福的追求。

命题角度 新教徒的商业竞争意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2.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还是革命者?

“宗教改革”这个词一样有误导作用,路德一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了一个革命者,这是他与罗马教会坚定抗争导致的结果。

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腐败落后现象作出的反应,其中包括:

部分牧师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权和豁免。

尽管这些很能激起人们的抗议,但它们仅是清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发现问题 作者对宗教改革的实质与对马丁·路德的身份的看法与传统观念存在差异。

命题角度 宗教改革的双重性;宗教改革的实质目的;马丁·路德的社会地位。

考点二 理性的辉煌——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突出特点

(1)从批判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方式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

(3)从批判领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2.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对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

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3)欧洲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①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进化论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③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要求:

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落后的吗?

据材料论证其受到启蒙运动思想家追捧的原因。

材料 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

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

……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

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

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提示:

先分析材料观点,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启蒙运动思想家的需求去论证。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启蒙运动思想家认为古代中国对各种宗教采取容忍态度,崇尚自然,主要是针对天主教会推行的精神独裁;推崇中国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主要是针对君主专制的强化;肯定中国提倡耕织、兴修水利、以农为本,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狂热追求财富的期望。

启蒙运动思想家并非完全肯定当时中国制度的先进性,而是出于自身反封建,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随着西欧反封建进程的推进,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制度就由推崇变为批判反对了。

1.启蒙运动与科学的关系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

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