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3627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

《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

三年级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

空气在哪里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光盘,学生教具,课本

课时

1

日期

2014.2.26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自主设计简单实验;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B过程与方法

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

目标层次

重点:

A难点:

A突破点:

B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达标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三、评价交流

 

四、小结

 

一、教学引入:

师: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学生猜谜。

师:

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

(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

师:

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感觉如何?

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好吗?

学生互相交流。

师:

水里面有空气吗?

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针对这两个问题继续开展我们的探究活动吧。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找空气

师:

刚才说空气无处不在,那这个瓶子里有空气吗?

生:

有。

师:

你能想出让人信服的办法来证明一下吗?

生交流。

师:

同学们已经想出了好几种方法来证明,请大家用你的方法来证明给你的同学看。

生操作。

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集气瓶里有空气,空气占据着空间。

活动二:

空气的特点

师:

咱们了解了空气无处不在,那、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交流: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师:

你是通过哪种感觉器官知道的?

生:

眼睛

活动三:

空气有重量吗?

师: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

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师:

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

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

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整理出来。

师:

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

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师:

你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热空气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光盘,学生教具,课本

课时

1

日期

2014.3.04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原理,了解热空气的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与同体积的了冷空气相比重量减轻从而上升的道理。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目标层次

重点:

A难点:

A突破点:

B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达标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三、评价交流

 

四、小结

㈠、导入新课:

(出示一拉罐制的小风车)

1.你有办法使它转动起来吗?

2.学生举出方法,并试一试。

(有同学会想到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风车下方,如果没有同学想到老师做这种方法)

3.提问:

看到何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4.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师生讨论、解决问题

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纸蛇(纸轮)为什么会转动?

是谁让它转动?

塑料袋为什么会上升?

是谁让它上升?

熟料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什么不继续上升?

通过以上想象你认为空气受热后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在学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热空气的性质。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1、设计实验、发现问题。

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顺利的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应做到:

一、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和宽松的探究氛围便于学生独立的进行研究。

二、提供足够的又结构的实验材料。

由于常温下的空气和热空气都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要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应借助一些物体来研究。

为此,我为学生准备了塑料袋、小纸蛇、小纸轮等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对热空气进行研究,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分组实验观察纸蛇(小纸轮)转动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分组研究塑料袋上升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

 

板书设计

7.热空气

体积膨胀

比同体积冷空气轻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风的形成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光盘,学生教具,课本

课时

1

日期

2014.3.11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各种工具动手制造风,感知风的存在。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并在实验中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

猜测-——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归纳结论——进行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目标层次

重点:

A难点:

A突破点:

B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达标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三、评价交流

 

四、小结

一、现象入手,直奔主题

 

教师引出科学问题:

原来,风无处不在,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自主合作,科学探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风从哪里来(出示课题)

通过大胆的猜测和实验,自主合作发现风形成的。

1、造风、感受风的存在。

 

2、猜测假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与什么有关?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师: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

你都在哪些方面发现了风?

又从哪些方面看到了风?

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林涛怒吼,波浪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它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

那么,风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家想不想解开这个谜?

 

探究引导:

我们教室里有风吗?

你能不能利用你周围的材料制造出风?

学生造风:

用嘴吹气球、吹鸡毛、吹泡泡,用扇子扇、开窗引风等。

继续引导:

刚才的造风活动,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示范:

吹、扇。

吹的是什么?

空气。

空气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猜测感受:

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师:

大自然中的风千变万化,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与哪些条件有关系呢?

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把你认为最主要的条件写在记录上。

小组讨论:

风是怎样形成的。

(小组同学各抒己见)

学生交流:

同学们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这种猜想的理由。

设计实验:

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你发现了什么?

你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设计这个实验呢?

小组同学先互相商量一下。

 

板书设计

8、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空气在哪里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光盘,学生教具,课本

课时

1

日期

2014.3.18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自主设计简单实验;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B过程与方法

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

目标层次

重点:

A难点:

A突破点:

B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达标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三、评价交流

 

四、小结

 

一、教学引入:

师: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学生猜谜。

师:

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

(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

师:

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感觉如何?

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好吗?

学生互相交流。

师:

水里面有空气吗?

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针对这两个问题继续开展我们的探究活动吧。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找空气

师:

刚才说空气无处不在,那这个瓶子里有空气吗?

生:

有。

师:

你能想出让人信服的办法来证明一下吗?

生交流。

师:

同学们已经想出了好几种方法来证明,请大家用你的方法来证明给你的同学看。

生操作。

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集气瓶里有空气,空气占据着空间。

活动二:

空气的特点

师:

咱们了解了空气无处不在,那、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交流: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师:

你是通过哪种感觉器官知道的?

生:

眼睛

活动三:

空气有重量吗?

师: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

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师:

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

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

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整理出来。

师:

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

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师:

你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热空气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光盘,学生教具,课本

课时

1

日期

2014.3.25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原理,了解热空气的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与同体积的了冷空气相比重量减轻从而上升的道理。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目标层次

重点:

A难点:

A突破点:

B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达标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三、评价交流

 

四、小结

㈠、导入新课:

(出示一拉罐制的小风车)

1.你有办法使它转动起来吗?

2.学生举出方法,并试一试。

(有同学会想到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风车下方,如果没有同学想到老师做这种方法)

3.提问:

看到何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4.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师生讨论、解决问题

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纸蛇(纸轮)为什么会转动?

是谁让它转动?

塑料袋为什么会上升?

是谁让它上升?

 

熟料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什么不继续上升?

通过以上想象你认为空气受热后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1、设计实验、发现问题。

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顺利的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应做到:

一、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和宽松的探究氛围便于学生独立的进行研究。

二、提供足够的又结构的实验材料。

由于常温下的空气和热空气都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要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应借助一些物体来研究。

为此,我为学生准备了塑料袋、小纸蛇、小纸轮等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对热空气进行研究,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分组实验观察纸蛇(小纸轮)转动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分组研究塑料袋上升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

 

在学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热空气的性质。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板书设计

7.热空气

体积膨胀

比同体积冷空气轻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大气层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光盘,学生教具,课本

课时

1

日期

2014.4.02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会查阅书刊及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过程。

2、愿意合作交流,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3、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

B过程与方法

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目标层次

重点:

A难点:

A突破点:

B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达标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三、评价交流

 

四、小结

 

一、导入新课:

问:

在我们周围有什么?

空气

这个空气的厚度大约有多大?

 

二、学习新知

 

三、研究大气层的圈层

 

 

这一层空气只是地球周围的一部分,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千米,宇宙火箭很容易就穿越过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蓝天却已跑到我们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表面。

 

看大气层的污染图片交流有关大气污染的知识。

认识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1、我们所看到的这个裹着地球的蓝色面纱,是由稠密的空气组成的,是阳光在其中散射的表现。

2、小组交流资料:

3、全班交流

问:

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地球的面纱

大气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氮和氧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大气层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光盘,学生教具,课本

课时

1

日期

2014.4.9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会查阅书刊及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过程。

2、愿意合作交流,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3、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

B过程与方法

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目标层次

重点:

A难点:

A突破点:

B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达标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三、评价交流

 

四、小结

 

一、导入新课:

问:

在我们周围有什么?

空气

这个空气的厚度大约有多大?

 

二、学习新知

 

三、研究大气层的圈层

 

 

这一层空气只是地球周围的一部分,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千米,宇宙火箭很容易就穿越过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蓝天却已跑到我们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表面。

 

看大气层的污染图片交流有关大气污染的知识。

认识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1、我们所看到的这个裹着地球的蓝色面纱,是由稠密的空气组成的,是阳光在其中散射的表现。

2、小组交流资料:

3、全班交流

问:

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地球的面纱

大气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氮和氧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土壤里有什么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光盘,学生教具,课本

课时

1

日期

2014.4.16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许多物质,有石子、沙子,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等等;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愿意亲近土壤。

B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实验前进行猜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3.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目标层次

重点:

A难点:

A突破点:

B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达标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三、评价交流

 

四、小结

1、谈话:

同学们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成片的庄稼,五颜六色的鲜花,使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你想过没有,是什么孕育了这些植物?

人们把能生长植物的土叫做土壤。

2、课前老师让你了解有关土壤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

土壤为什么能够种植植物?

它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总结:

刚才我们对土壤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怎样证明土壤里是否有这些物质呢?

 

1、观察并猜测土壤成分

(1)课前老师让大家采集一些土壤,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下你采集来的土壤。

观察前老师可是有要求的,一起来看大屏幕。

(2)学生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3)、土壤里有没有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的物质呢?

你认为还会有些什么?

 

2、实验验证

(1)选择研究内容

先在小组内讨论:

你们想验证那种土壤成分。

(2)分发实验器材。

现在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来领取实验器材。

并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一起完善

(4)学生完成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5)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设计

土壤里有什么

水空气腐殖质

沙黏土养料(无机盐)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土壤的种类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光盘,学生教具,课本

课时

1

日期

2014.4.23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们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道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B过程与方法

知道土壤的种类,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并做实验记录

教学难点:

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并做实验纪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目标层次

重点:

A难点:

A突破点:

B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达标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三、评价交流

 

四、小结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师:

课前,同学们到不同的地方采集来了许多土壤,还做好了采集纪录;有些同学还查阅了关于土壤种类的资料。

接下来,我们就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感受,并展示自己采集的土壤。

3、动员学生,继续探究有关土壤种类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特点?

(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

(3)制定方案。

(4)实施探究。

(5)展示交流。

 

1、提出问题:

你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准备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继续探究。

如:

可以开展用黏土做泥人的竞赛活动。

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与收藏。

板书设计

土壤的种类

土壤种类土壤特点

砂质土:

含砂较多。

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

透气性好

黏质土:

含黏土较多。

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壤土:

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土壤与植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光盘,学生教具,课本

课时

1

日期

2014.4.303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B过程与方法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2.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目标层次

重点:

A难点:

A突破点:

B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达标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三、评价交流

 

四、小结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3、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

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

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

也可以合作进行。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

继续观察、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