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350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docx

《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docx

行测模块四资料分析总结

模块四资料分析

知识框架:

第一节命题核心要点

第二节常考统计术语

第三节实用速算技巧

第四节文字型资料

第五节图形型资料

第六节表格型资料

第七节混合型资料

第一节命题核心要点

一、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特殊表述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资料,考生对于其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特殊表述都应特别留意。

因为这里往往都蕴含着考点。

  常见时间表述陷阱:

  1.时间点、时间段不吻合,或者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

  2.月份、季度、半年等时间表述形式;

  3.其他特殊的时间表述。

  常见单位表述陷阱:

  1.“百”“千”“百万”“十亿”“%”等特殊的单位表述;

  2.资料与资料之间、资料与题目之间单位不一致的情况;

  3.“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对应关系。

  常见特殊表述形式:

  1.“增长最多”指增长绝对量最大;“增长最快”指增长相对量即增长率最大;

  2.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则“可能正确/错误”都要选,“一定正确/错误”都不能选;

  3.“每……中……”“平均……当中的……”,都以“每/平均”字后面的量作分母;

  4.“根据资料”只能利用资料中的信息;“根据常识”可以利用资料外的信息。

二、适当标记、巧用工具;数形结合、定性分析;组合排除、常识运用

  资料分析答题的过程当中需要做“适当标记”,一切以便于自己做题为准。

适当合理地运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辅助答题。

  直尺使用法则:

  ◆在较大的表格型材料中利用直尺比对数据。

  ◆柱状图、趋势图判断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时用直尺比对“柱”的长短或者“点”的高低。

  ◆在像复合立体柱状图等数据不易直接得到的图形材料中,可以用尺量出长度代替实际值计算“增长率”。

  量角器使用法则:

  ◆在饼图中,如果各部分的比例没有直接给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用量角器量出该部分的角度,然后除以360°来得到。

  在图形型资料中,在精度要求不高的题目中,要善于通过目测进行估计和判断。

  1.柱状图、趋势图中数据的大小可以通过“柱”的长短或“点”的高低来判定。

  2.柱状图、趋势图中数据的增减可以通过“柱”的长度增减或“点”的高低变化判定。

  3.饼图中数据或者比例的大小可以通过所占扇形的大小来判定。

三、简单着手,结合选项

  “从较拿手的材料着眼,从较容易的题目入手,从较简单的选项动笔”是资料分析部分答题的一条基本原则。

  在很多情形下,一些题目中的数据(包括计算结果)常可以用于另外一道题目中,因此适当地调整一下答题顺序,常常可以给自己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作为四选一的客观题,选项在答题时往往意义非凡,有时通过选项可以获得解题的突破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题目的选项不但可以提示应采用的速算技巧,而且有时选项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直接根据这些逻辑,得到答案。

第二节常考统计术语

1、◆百分数、成数、百分点

百分数: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叫做百分号)来表示。

扩展——千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千分数,千分数也叫千分率。

与百分数一样,千分数也有千分号。

(即%。

),千分数与百分数差不多,只是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一千分之一,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一百分之一。

成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叫做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成数与其他数的互化方法:

分数X10=成数

成数/10=小数(成数除以10等于小数)

成数X10=百分数

百分点:

百分点是指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是没有百分号的百分数。

1个百分点=1%

2、◆占、超、为、增的用法

“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

“超计划的百分之几”,就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100%);

“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与去年的百分之几;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

3、◆倍数、翻番

倍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常常用于比数(分子)远大于基数(分母)的场合。

翻番是指数量加倍。

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翻番和倍数有一定联系,2n即翻番后的水平相当于原基数的倍数,如原基数是5,翻三番为5×23,翻三番后达到的水平为40,相当于基数5的23倍,即8倍。

可见"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4、◆基期(基础时期)、现期(现在时期)

  例:

“和2009年相比较,2010年某量发生的某种变化”,则通常称2009年为基期,2010年为现期;类似的,例如“和2010年7月相比,2010年8月某量发生的某种变化”,则称2010年7月为基期,2010年8月为现期。

5、◆增量(增长量)/减量(减少量)&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速度)/减少率

 【基本公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

【常用变式】

  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现期量=基期量×(1-减少率);基期量=现期量÷(1-减少率)

6、◆三角模型

【注】增幅或者增长率之间的比较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再除以基期值。

★特别提示★

  考试中往往考查上述模型的变式。

最常见的如给出某一年的数值、该年的增长率以及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求两年前该值的情况

7、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是以相除方法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计算公式为: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发展速度=────────────

   该指标基期数值

  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

例:

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为366亿元,1993年为328亿元,1994年与1993年比,366÷328=1.12,这就是发展速度,用百分数表示为112%,用倍数表示则是1.12倍。

  增长速度是以相减和相除结合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

  增长速度= ──────────────────

  该指标基期数值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

如上例的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比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

(366-328)÷328=0.12,用百分数表示则为12%。

由上可知: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

则:

若发展速度是百分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00%即为增长速度,如上例的发展速度112%中减去100%得出增长速度为12%;若发展速度是用倍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即为增长速度。

同样,某一时期增长速度加1(或100%)则为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了。

8、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即:

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1)环比发展速度:

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一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为前一期发展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2)定基发展速度:

是报告期水平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为固定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9、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1)环比增长速度:

是报告期比前一期的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报告期比前一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2)定基增长速度:

是报告期比固定基期的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固定基期水平增长了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无直接关系,即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但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却有一定关系,即发展速度减1或100%等于增长速度

10、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即与上期的数量作比较。

  环比增长速度=(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

  环比发展速度=本期数/上期数*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多少

  如:

本期销售额为500万,上期销售额为350万

  环比增长速度=(500-350)/350*100%=42.86%

  环比发展速度=500/350*100%=142.86%

11、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反映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

计算公式为: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12、同比、环比、指数

◆同比:

与历史相同时期作比较

◆环比:

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指数:

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指数是某个具体要素标准化之后的值,反映这个具体要素的相对增减变化,它与这个要素的原始值之间存在正比例的数值关系,这是计算指数的基础所在。

  一般假定基期的指数值为100,从而计算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等。

  ★特别提示★

上面例题中给出的指数是默认的指数定义(基期是固定的)。

与此同时,考试中还经常出现“新定义”的指数,比如浮动基期的指数(这种指数直接反映变化率)等,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材料当中会详细给出相关定义。

13、价格、价格水平和价格指数

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水平是将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某一项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所有价格用同度量因素(以货币表现的交换价值)加权计算出来的,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所有这种商品或服务项目综合的平均价格指标。

在表现形式上虽然可以用货币量进行表示,但非常抽象。

比如,某市2002年9月份全市鸡蛋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87元,10月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53元。

用10月份的4.53元减去9月份4.87元,可以得出该市全市鸡蛋价格水平10月份比9月份减少0.34元。

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标,它是一个相对数,而“价格水平”是个绝对数。

比如,还以鸡蛋为例,上面的数字反映出10月份比9月份鸡蛋的“价格水平”下降了0.34元,那么,10月份比9月份鸡蛋的价格指数,则用10月份鸡蛋平均价格除以9月份平均价格再乘以100%求得,即:

4.53/4.87×100%=93%。

也就是说,10月份比9月份鸡蛋价格下跌了7%。

商品价格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

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可以通过其本身涨落的多少直接反映出来。

但要综合观察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全市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有多大,就必须通过价格指数来显示。

14、现价:

就是当前的价格,现行价格,当天即时的价格。

15、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

可进行不同时期总量指标的对比。

是为了计算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而采用的某一固定时间的价格。

又称“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

这种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按可比价格计算总量指标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进行缩减。

16、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注意:

和众数不同,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

 

17、农业增加值

指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