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317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docx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docx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要点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

1

2

车身冲焊件孔位设计规范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长安公司车身冲焊件孔位的设计方法、参数及质量保证等。

本规范适用于长安公司车身冲焊件孔位的设计。

车身冲焊件孔位概述

2.1

车身冲焊件孔分类

2.1.1

按照用途分类:

定位孔、功能孔(结构安装孔,装配过孔,焊接过孔,涂装工艺孔-电泳工艺孔、排水工艺孔、排气工艺孔、注蜡工艺孔,减重孔)

2.1.2

按照加工精度分类:

A级——为联结而设计的孔径尺寸(如连接板上的螺钉过孔、销孔、铆钉孔、装配件的螺母孔和螺钉过孔、夹具定位孔等)。

B级——次要孔径尺寸(如缆索、线束过孔、焊接电极让位孔、排水孔、减重孔等)。

2.2

冲压件孔形分类

2.2.1

冲压件圆孔(等级A和B)

冲压件圆孔型式和尺寸公差见图1和表1的规定。

图1

表1

名义尺寸

d极限偏差

名义尺寸

d

d极限偏差

等级A

等级B

等级A

等级B

2≤d≤2.5

+0.200

+0.060

+0.5

0

18<d≤30

+0.440

+0.110

+1.2

0

2.5<d≤6

+0.250

+0.070

30<d≤40

+0.510

+0.120

+1.5

0

6<d≤10

+0.300

+0.080

+1.0

0

40<d≤50

+0.520

+0.130

10<d≤18

+0.365

+0.095

50<d≤60

+0.600

+0.140

2.2.2

冲压件长圆孔(等级A和B)

冲压件长孔型式和尺寸公差见图2和表2的规定。

+2.0

0

图2

表2

名义尺寸

a极限偏差

名义尺寸

b极限偏差

等级A

等级B

等级A

等级B

4.5

+0.180

0

+0.25

0

8

+0.220

0

5

9

6

10

7

10

7

12

8

14

8

16

10

16

10

20

+0.330

0

12

+0.270

0

+1.0

0

16

+0.270

0

13

18

+0.330

0

14

18

16

20

20

40

20

50

25

40

30

50

2.2.3

冲压件带缺口的圆孔(仅当定义了一个公差等级时)

冲压件带缺口的圆孔型式和尺寸公差见图3和表3的规定。

图3

表3

d

a

b

R

名义尺寸

极限偏差

名义尺寸

极限偏差

名义尺寸

极限偏差

名义尺寸

极限偏差

7

+0.25

0

5.5

+0.25

0

12.5

+0.25

0

1

±0.1

9

6.5

15.5

2.2.4

冲压件矩形孔(等级A和B)

冲压件矩形孔型式和尺寸公差见图4和表4的规定。

1±0.1±0.5

图4

表4

a

名义尺

极限偏差

b

名义尺寸

极限偏差

R

名义尺

极限偏差

等级A

等级B

等级A

等级B

等级A

等级B

4.5

+0.18

0

8

+0.220

0

5

9

6

10

7

10

7

12

8

14

8

16

+0.20

+0.095

10

+0.270

18

+0.330

2

±0.2

13

20

20

40

20

50

25

40

30

50

2.2.5

冲压件正多边形孔(仅当定义了一个公差等级时)

冲压件正多边形孔型式和尺寸公差见图5和表5的规定。

图5

表5

a

Rmax

名义尺寸

极限偏差

5

+0.250

+0.070

6

7

+0.300

+0.080

9

11

+0.365

+0.30

13

3

设计准则

3.1

坐标尽量取整原则:

冲焊件的尺寸标注一般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带有公

差的形状尺寸和功能尺寸,必须总是与坐标系的原点具有某种关系。

为了方便测量和质量控制,孔径形状及位置尺寸应圆整,孔径应符合优先系列数值。

3.2

符合工艺性原则:

设计各种孔要考虑孔的冲压方向,尽量将孔位都设计在

同一冲压方向上。

3.3

定位基准统一原则:

a)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统一;

b)冲压、检测、装配焊接(即通常说的模、检、夹具)定位基准统一;c)单件装配与总成装配的定位基准统一:

组装后的总成应尽可能采用组成

零件已有基准点中的部分基准点作为总成的基准点,即基准点的继承性。

3.4

对一些装配、工艺过孔,可根据车间实际工艺精度适当增大孔径,以降低

零部件的装配难度。

4

典型孔位设计要求

4.1

定位孔的设计

一般零件都设计2个定位孔,对于回弹较大的零件或尺寸较大的零件,需

要设计成2个以上定位孔,使其更有效定位,如地板等大件。

也有一些零件一个孔定位,其它以型面定位。

有功能尺寸要求的安装孔按重要程度可优先定为定位孔,也可设计专用定位孔,如两个定位孔则必需明确主孔与辅孔。

一般为一圆孔,另一为长圆孔。

设计要求如下:

a)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定位基准要设置在稳定面(不易变形)上;

b)定位孔选取方向尽量与装件和取件方向一致,要求定位孔的冲孔方向与所在面尽量垂直,公差在3度之内;

c)定位孔之间的距离至少达到零件最大尺寸的2/3,以保证有效定位;d)两个定位孔最好在同一方向上,方便取件,降低检、夹具成本;

e)定位孔尺寸要求,见图6:

——圆孔(hole)和长圆孔(slot)圆弧部位的直径大小一般要求一致;

定位孔一般要求φ8~φ12,最小不得小于φ6,直径公差+0.2,辅定位孔位置公差±0.3;对一些尺寸较大的零部件,考虑到零部件的

定位可靠性,需设计较大的定位销,故定位孔可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大。

这种情况需设计与工艺协商决定。

——长圆孔(slot)型式和尺寸公差见图6和表6的规定。

4.2

图6

表6

d

D

d≤10

d+2

10<d≤20

d+4

d>20

d+6

f)简单螺母板等零件可选择螺母孔为定位孔;

g)强度不够的定位孔可设计成翻边为3~5mm的翻边孔

功能孔的设计

功能孔常有结构安装孔和一些为焊接,总装,涂装而设的工艺孔,工艺孔

一般有装配件的螺钉过孔、线束过孔、总装件过孔等,孔位按照结构需要布置。

4.2.1

所有孔需满足的冲压工艺及相关孔径的尺寸要求

4.2.1.1

冲压工艺要求

4.2.1.1.1

孔间距与孔边距:

孔与孔之间或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a,受模具强

度和冲裁件质量的限制,其值不能过小宜取a≥2t,并不得小于3~4mm.必要时可取a=(1~1.5)t(当t<1mm时按t=1mm计算),但模具寿命会因此降低或结构

复杂程度增加(t为材料厚度),见下图7。

另,需要凸焊螺母,则a≥9。

4.2.1.1.2

图7

在弯曲件或拉伸件上的冲孔:

在弯曲件或拉伸件上冲孔时,其孔与

工件直壁之间的距离L1≥R

2

+0.5t,L2≥R

1

+0.5t,见图8。

图8(t为材料厚度)

4.2.1.2

孔翻边的工艺性

孔翻边时的毛坯和零件的形状与尺寸如图9所示,此时零件的形状和尺寸有如下要求:

a)

图9(t为材料厚度)

翻边零件竖立边缘与平面之间的圆角半径为:

——厚度为2mm以下的板料r=(4~5)t;——厚度为2mm以上的板料r=(2~3)t。

b)

c)

4.2.1.3

翻边厚度为H≥1.5r;翻边凸缘宽度为B≥H。

相关孔径的尺寸设计要求

4.2.1.3.1

冲孔极限尺寸:

冲孔时,应受到冲头强度的限制,冲孔的尺寸不能

太小,否则容易损坏冲头。

最小冲孔直径及最小边长见表7。

表7

材料

冷轧板、电镀锌板、镀锌板

d≥1.3t

a≥1.2t

黄钢板

d≥1.0t

a≥0.9t

铝板

d≥0.8t

a≥0.7t

注:

t为材料厚度

4.2.1.3.2

常用螺栓螺钉通孔尺寸要求,见表8。

表8

螺纹直径

通孔(直径)

M4

4.8+0.2

M5

5.8+0.2

M6

7.0+0.2

M8

10.0+0.3

M10

12.0+0.3

M12

14.5+0.3

M14

17.0+0.5

M16

18.5+0.5

4.2.1.3.3

螺母孔:

过孔直径数值与相应焊接螺母过孔直径设计值见表9。

表9

焊接螺母过孔直径φ

焊接螺母公称直径

d≤8

焊接螺母公称直径

d≥10

d+1

d+2

4.2.1.3.4

多层零件过孔:

如果螺母板外部为2层板(后加强板和薄外板),

其中螺母板孔φ1尺寸见表1,加强板孔φ

2

为φ

1

+2,外板孔φ

3

φ

2

+2(厚),若外板件与安装孔不易对中或装配接触面相对较大时,外板孔

φ3可为φ2+4或φ2+6。

见图10。

如地板上的安装座椅,后围板上安装的后

保骨架的螺母过孔等可设计为φ

2

+4或更大(实际需要)。

图10

图11

4.2.1.3.5

方孔:

方孔边长b≤10的,R为0.5,b>10,则R为2。

见图11。

4.2.2

装配件上螺栓过孔的形状与尺寸设计

4.2.2.1

根据不同情况装配件上螺栓过孔的形状与尺寸列出几种见表10。

表10

两个安装过孔的零件

三个安装过孔的零件

1

一个小孔,一个长圆孔:

可调整量很小,

精确装配使用

一个小孔,一个长圆孔,一个大孔:

调整量很小,精确装配使用

2

一个小孔,一个大孔:

可调整量较小,精确装配使用

一个小孔,两个大孔:

可调整量很小,精确装配使用

3

两个大孔:

可调整量大,用于装配位置需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的情况

三个大孔:

可调整量大,用于装配位置需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的情况

4

两个长圆孔:

可调整量较大,特殊时使用

注:

1、小孔孔径为螺栓公称直径d+(0.5~1);大孔为d+(2~4)2、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长圆孔的R尺寸。

4.2.2.2

焊接工艺孔是为满足焊接的通过性而设计的通孔,一般应在零件上加

带翻边3~5mm的凸台孔,孔的大小需根据焊点位置及焊枪规格来确定。

4.2.2.3

焊钳通过孔要求大于φ45,随着H的大小越大,孔径就越大,具体

大小需要大于焊钳的规格尺寸,见图12。

图12

4.2.3

涂装工艺孔的位置和大小的设计

涂装工艺孔的位置和大小的设计是评价涂装质量防腐性好坏的关键。

4.2.3.1

电泳工艺孔是为保证车体内部电泳漆性而设置的。

根据质量标准书要

求,车身不同部位电泳膜厚要求不一致,比如裙边内腔膜厚要求在

6μm~10μm,门内腔膜厚大于16μm等等,因此不同部位通电工艺孔位置、大小、数量要求不一致。

孔位设置原则如下:

a)考虑到车体的通电方式以及不同部位的结构、位置等,要求设置的孔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