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315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docx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docx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统一祖国的伟大构想,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贡献。

通过本章学习,增强国家民族观念和主权意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

“一国两制”的内涵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提出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极其科学依据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但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国家统一大业尚未最后完成

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地图)

毛泽东、周恩来有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周恩来就带领我们党开始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探索。

1955年4月,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的方法。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表示愿意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人民日报》1955年5月14日)

毛泽东:

“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中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可以留待以后谈。

我们允许台湾保留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在联合国只能有一个代表》1961年4月13日)

1960年,周恩来把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即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数安排由蒋介石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出现新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在考虑和平解放台湾问题进而扩展到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78年底至1981年8月,是“一国两制”构想的萌芽阶段。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缅甸同吴奈温总统的会谈中,初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充分尊重台湾的现实。

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

但是要统一。

1979年1月1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座谈会上,邓小平指出:

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的事情能提到具体日程上来,是由于在国内和国际的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的结果。

(2)1981年9月至1982年9月,是“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阶段。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内容主要是:

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等。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第一次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概念。

他说:

“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制度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要破坏他那个制度。

”。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三个基本立场。

表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成熟。

(3)1982年9月至1993年,是“一国两制”逐步系统化、法制化阶段。

1982年9月以后,“一国两制”构想在逐步实现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1984年和1987年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分别签定。

1990年和1993年通过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贯彻了“一国两制”的精神,使“一国两制”进一步法制化。

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概括地说,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江泽民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1)坚持“一个国家”。

即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承认在国际上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坚持“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作贡献。

根据澳门特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澳门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产总值来自博彩业。

2000年澳门博彩娱乐场营业额高达4920亿澳门元(约615亿美元)。

博彩业已成为澳门经济发展之支柱。

(3)高度自治。

祖国和平统一后,依法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4)“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国家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四、“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对于祖国和平统一和民族振兴,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完美结合的典范,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首先,它体现了邓小平在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的坚定性。

其次,“一国两制”构想又充分照顾了有关各方的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只有两种方式,即和平方式和非和平方式。

采取和平方式,就必须考虑到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就必须考虑到中国、英国、葡萄牙和国际的实际情况,使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为有关各方接受。

“一国两制”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繁荣与稳定,从而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富强和全面复兴。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既有利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稳定,又有利于地区和世界和平,从而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国两制”又是香港、澳门和台湾繁荣与稳定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保持上述地区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有利于保持其繁荣与稳定。

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后,祖国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与香港、澳门、台湾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雄厚的资金和技术等优势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必将进一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一步促进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腾飞和伟大复兴。

(3)“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采取单一制形式。

在历史上,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复合制和单一制。

复合制主要有联邦制和邦联制等形式。

单一制国家中,只有单一的宪法和一个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国家统一后,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甚至对立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并且通过宪法和法律确立下来,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有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不允许另一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与之长期共存的认识,这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论述中,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都是没有先例的。

另外,作为特别行政区的港、澳、台,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为单独关税地区,自行发行货币,突破了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的传统权力范围,是带有复合制某些特征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这种从中国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结构形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4)“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祖国和民族的振兴,同时“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5)“一国两制”构想是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

本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把它用于解决一国内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问题,解决一国的统一问题,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6)“一国两制”构想和实践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我党统一战线理论,把我党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内容扩展到空前广阔和宏大的程度。

从政治上、制度上明确地把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但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在统一战线之内,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增加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容,壮大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力量。

第二节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我们按照“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解决台湾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在推进全国解放和其后不久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党提出过武力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为此作出了作战部署。

后来,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变化,将着眼点放在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上。

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提出:

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

按“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两岸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和最好模式。

第一,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既尊重了历史和现实,又照顾了各方的利益。

首先,就台湾方面而言,两岸统一后,台湾实行高度自治,其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同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技资及民间交往不变;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党、政、军等系统都由自己管理;中央政府不派军队、行政人员驻台,而且在中央政府里还要给台湾留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