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3123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市政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市政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市政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市政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学复习.docx

《市政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学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学复习.docx

市政学复习

市政学复习

第一章城市与市政

第一节城市概述

一、城市

(一)城市的定义

1、城市的一般含义: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一定地域的相对永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

(1)要素的高度聚集性

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仅占全国的十万分之三,

而人口却占全国的千分之八,工业产值更占到全国的千分之七,可以说上海是全国的“聚宝盆”

(2)社会性

(3)经济性

(4)系统性

(5)开放性

(6)复杂性

(三)城市产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自然地理环境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二、城市化

城市化衡量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量化测度。

(1)单一指标

★人口指标:

最常用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土地指标

产业结构指标

(2)综合指标

(二)城市化的形态和决定因素

1、城市化的形态

2、城市化的决定因素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4)、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5)、制度性安排是城市化的现实支撑

(6)、交通运输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互促共进规律

两者间是粗略的线性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

2、城市化阶段性发展规律

3、城市化进程的非均衡发展规律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内部,发达国家内部

4、大城市超前发展规律

根本原因是大城市独有的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

(四)中国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①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②人口流动中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

③出现了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④城市化增长中负面问题突出(主要是社保制度的缺失、环境问题等)

三、城市的结构、功能、类型

(一)城市结构

(二)城市功能

(1)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

一般:

所有城市都具备的功能,表明的是城市的共性,区分的是城市与乡村的界限。

特殊:

为某一个城市或某类城市所特有的功能,表明的是城市的个性,区分的是城市之间的界限,决定着某一个或某一类城市的性质和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

(2)主导功能和综合功能

主导:

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

————反映城市的性质

综合:

同时具有多种并且有机结合的主导功能

泰州的城市功能和定位为建设以医药、机电、造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长江南北联动发展的枢纽、滨江生态宜居旅游城市。

2、城市功能优化

1、参照环境因素,因势利导,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

发展支柱产业是突出和发展城市主导功能的基础。

2、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建市场中心功能;

坚持走功能多元化道路以保持城市前进活力;

3、增强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内部功能

优化城市功能的重点是增强城市外部功能。

(三)城市类型

1、按人口规模划分

特大、大、中等、小城市

2、按城市性质划分

综合性、工业、交通港口、风景旅游、商业金融城市

3、按行政地位划分

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

4、按地理位置划分

沿海、沿江、内地、边境城市

第二章市政主体

第一节市政组织体系

市政主体是市政活动的载体,是城市管理的主体。

市政主体是多元的,从存在形式看:

个体的市民&集体形式的组织

市政组织体系即是参与市政活动的各种组织主体

一、城市政党组织

二、城市国家机构

三、城市社会组织

第二节城市市民和市民参政

一、城市市民

二、市民参政

(一)何谓市民?

现代市民概念

市民,又称城市居民,通常是指在城市居住、工作、生活的所有合法公民。

(二)市民素质

影响市民素质的因素

(1)市民对城市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

(2)市民的语言、地理、历史和传统的情感与意志特征

(3)市民的文化、价值、知识和能力素质状况。

(4)市民的道德水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

(二)市民的权利和义务

1、西方国家关于市民权利的表述

西方国家的传统认为,作为公民的市民与生俱来拥有五种权利:

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

第三章市政体制

市政体制概述

(一)市政体制内涵

P96

本质:

处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

基本要求:

法制化

核心:

权责配置问题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主要有五种:

市长议会制,议会市长制,市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

三、我国市政体制

我国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我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1、全国城市市政体制比较统一

包括建制性质双重性、组织形式同一、法律地位的非自治性等

2、中共市委的领导核心地位

3、市拥有对内设层级的绝对领导权

4、市人大是城市的最高权力机关和议决机关

5、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的参与作用

(二)市领导县体制

“市领导县”体制即由地级市以上的市政府领导县级政府的管理体制

1、市领导县的目的

(1)发挥城市在经济上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通过城乡经济互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2)客观上达到以行政手段加强城市与周边经济腹地的联结作用,支持城市加快发展

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现行的政治体制是基本上相适应的。

但是,市领导县终究只是一种过渡性的行政体制。

省直管县、强县扩权,目前是个热门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Why?

What?

How?

2、市领导县的弊端

(1)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化条件下,市领导县体制阻碍了社会经济资源的自然合理流动和配置;

(2)“地级市管县”缺少充分的法律依据

(3)管理层级过多,管理成本增加,行政效率低下

(4)市县矛盾突出,不利于城乡统筹

“市刮县”、“市挤县”、“小马拉大车”

3、改革市领导县体制

(1)改革方向

实行“市县分置”、“省直管县”,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市-县”三级转为“省-市、县”二级,其内容包括人事、财政、计划、项目审批等原由市管理的所有方面。

(2)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A.因地制宜、逐步实施

B.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间关系,扩大管理幅度

C.进行配套改革

第四章市政职能与市政过程

第一节市政职能

第二节市政过程

按历史的线索划分

(1)传统职能:

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初期出现并保留至今的职能。

如文化教育、供水照明、卫生健康、治安消防等

(2)现代职能:

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而逐步兴起、并日益显示其重要性的职能

如城市规划、建设规律、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绿化美化。

按职能的作用方式划分

(1)消极职能又称为防御性职能:

保障市民生存需要

如环境保护、卫生管理、治安消防等

(2)积极职能又称建设职能:

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如文化教育、公共设施建设等

消极职能和积极职能是相对而言的,消极职能主要是限制事物向坏的方向演化,积极职能是使事物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市政职能内容

(1)经济调节——是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市场监管——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3)社会管理——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4)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六章城市规划

二、城市规划理论发展选介

(二)近代城市规划理论

真正比较成熟的城市规划理念的形成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作为代表

1、田园城市(GardenCity)

19世纪末20世纪的初,英国记者霍华德在吸取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理念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规划理念,代表作《明日:

一条迈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

aPeacefulPathtowardsRealReform)》,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SatelliteCtiy)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由恩维(Unwin)提出一种理论方案。

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疏散城市人口,控制人口规模。

6、雅典宪章(CharterofAthens)

(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1、“增长极”理论(growthpole)

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帕鲁提出了“增长极核”理论,揭示了大城市的聚集经济规律和带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经济的作用

理论认为:

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

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2、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ofMiachuPicchu)

3、北京宪章(BeijingCharter)

四、我国城市规划编制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

1、整合原则

2、经济原则

3、安全原则

4、美学原则

5、社会原则

(二)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城市规划的程序一般包括调查、搜集、分析城市基础资料,编制城市规划,评议、审批和调整5个主要阶段

2、编制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总体规划(纲领、基础、依据,一般20年)

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通过和审批城市规划

A.城市总体规划草案由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由市政府向市人大提交议案,提请市人大审议通过。

最后进行分级审批。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B.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城市政府审批。

第七章城市土地与房产管理

一、城市土地管理概述

(一)城市土地

城市土地是指是指在一定期限内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的土地,包括城市区域范围内的陆地和水域及其地上、地下空间的总和。

二、我国城市土地管理

(一)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1、城市土地市场

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土地产权市场,但在市场上只有产权的交易,没有土地实体的空间移动。

我国的土地市场实质上是土地使用权市场。

2、城市土地市场层次结构

3、我国城市土地供应与管理

划拨与出让的区别

1、取得方式不同

行政&合同

2、是否支付对价

无偿&有偿

3、存续期限不同

长期、无期&有限,合同期限

4、使用权的法律性质不同

不可交易&可交易

(2)城市土地市场供需管理创新——土地储备制度

第二节城市房产管理

城市房产

(一)基本概念

房地产(广义/狭义)

房产:

土地之上的建筑物。

核心是城市住房

(二)现代城市住房的特性

1、建筑的耐久性2、消费的昂贵性3、位置的固定性4、住房的投资性

二、城市住房政策概述

世界各国住房政策演变:

发达国家的城市住房政策

完全自由市场配置政府干预

三、我国城市住房制度历史沿革

(一)计划经济时代

产权基本归国家所有

实行住房实物分配

(二)改革开放以来

1、试点售房阶段(1979~1985)

公房出售、公房补贴出售

2、提租补贴阶段(1986~1993)

提高租金、以租养房、促进购房。

先后经历房事不兴、非理性炒作阶段

3、全面推进阶段(1994~1998)

明确住房改革市场化思路,形成双轨并行格局:

福利分房、商品住房

4、住房货币化阶段(1998~2007)

宣告福利分房的终结;形成重市场、轻保障的格局

5、新阶段(2007至今)

反思,首次将廉租房明确为住房保障的重点

(三)我国城市住房改革目标

根本目标: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住房制度,实现住房消费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四大体系:

1、建立以开发商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

2、建立以家庭为主的住房消费体系;

3、建立以中介服务为纽带的住房交易体系;

4、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住房调控体系。

四、我国现行住房保障政策

住房保障政策:

是针对困难群体的住房政策。

保障房:

通过住房保障政策提供的住房

住房保障手段

1、财政政策

(拨款补贴、减免税收)

2、金融政策

货币信用调控

3、土地政策

土地划拨等

现行住房保障供应方式

1、存量公房

单位和房管部门管理的未房改出售的住房。

2、经济适用房

微利销售,具有保障性质的商品房

3、购房货币补贴

设立基金,按标准补贴中低收入购房者

4、廉租房——实物配租

供给方补贴只租不售

5、廉租房——货币配租

需求方补贴

6、住房合作社建房

7、重大工程配套房

最早用于解决动迁户安置问题

五、完善我国城市住房管理

(一)当前我国城市住房市场存在的问题

1、房价偏高,增速较快,居民经济负担重

2、供给结构不合理,房产过剩与短缺并存

3、住房质量问题凸显

4、房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二)加强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的措施

1、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2、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

3、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加强监管

4、加快城市廉租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的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5、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透明度。

第八章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安全网”“减震器”“稳定剂”

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源头——慈善救济(私人义务的实践)

萌芽——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成形——德国《疾病保险法》

发展——美国《社会保障法》

成熟——英国《贝弗里奇报告》福利国家

改进——欧美国家的开源节流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产物,也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

1、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北欧国家

2、社会共济型保障模式

美国、德国

3、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

东南亚模式--公积金模式为代表

4、国家包办型保障模式

前苏联首创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主要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的功能

1.经济功能

(1)维持城市劳动力再生产:

提高城市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2)促进资金市场发展:

社保基金的长期积累与投资运营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

2.社会功能

(1)体现城市社会公平

(2)保持社会稳定

(三)我国城市社会保障的突出特点

1.强制性(强制参加,强制缴费)

2.福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