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联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docx
《全国残联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残联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残联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
全国残联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
改革工作研讨会
交
流
材
料
中国残联教就部
二00八年七月十五日
目录
1、迎难而上,勇于探索残疾人信贷扶贫新路子
————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2、甘肃省平凉市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介绍
——-——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
3、立足兵团,因地制宜,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新疆兵团残疾人联合会
4、用好贷款贴息有效扶持残疾人脱贫
————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
迎难而上勇于探索残疾人信贷扶贫新路子
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近年来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扶贫贷款到位难、资金短缺、扶贫效益不高是困扰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问题,也是我们每个扶贫工作者经常考虑并要努力破解的问题。
我省有残疾人近500万,是贫困残疾人数量多的省份之一,如何使他们尽快摆脱贫困、增加扶贫资金、提高扶贫效益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
我省残疾人扶贫工作一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1997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专项用于残疾人扶贫。
2006年以前,这部分资金一直投放在残疾人扶贫基地上,少则3万、2万,多则5-10万元,虽然在残疾人扶贫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200万元资金数量不多,难以使扶持面扩大。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如果把200万元资金作为贷款贴息资金,按年利率5%补贴,200万元就变成4000万元贷款,同时按5000元到1万元扶持一户残疾人家庭可扶持6000人左右,不仅可以扩大扶贫资金数量,而且可以提高扶贫到人到户的效果。
基于这种考虑,经省残联理事会和财政厅同意,我们进行了探索。
2007年我们先选择在秦皇岛市卢龙县进行了试点,2008年我们又在沧州市青县进行了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
下面,将我们在卢龙县开展小额信贷试点工作的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卢龙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1.8万。
全县有各类残疾人3017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3%,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0636人;贫困残疾人543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8%。
近年来,卢龙县始终把农村残疾人扶贫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积极探索出了由残疾人申请小额贷款,残联负责支付贷款利息,扶持残疾人发展种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三年迈出三大步。
从2005年开始,卢龙县残联就为3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贴息2.8万余元,申请贷款45万元,扶持残疾人发展养殖业、销售农资产品和发展加工业。
通过小额信贷贴息项目的扶持,使被扶持残疾人实现了自主就业,逐步摆脱困境,生活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2006年,被省残联确定为全省残疾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试点县后,该县紧紧围绕“为残疾人扶贫工作趟出一条可推广的新路子”的目标要求,以加强管理和服务为突破口,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7年共为112户残疾人办理了小额贴息贷款,贷款总金额达到113.94万元,其中扶持发展养殖业的82户,种植业的5户,服务业25户。
到目前已获毛收入达180余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
2008年该县在总结前段的工作基础上一方面结合县域实际,因时制宜的引导残疾人按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鹅、兔养殖等常规项目,使之成为残疾人增收的有效载体。
另一方面充分依托县内种鹅厂、冷冻厂、乳制品厂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式的种养业,尽量减少残疾人的种、养风险,引导残疾人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道路,逐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为全县105名农村贫困残疾人签订了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协议。
现在残疾群众创业劲头十足,纷纷搞起短、平、快的就业项目,并开始了由个体经营向联合体方向发展。
印庄乡前进、大道王庄、孙庄三个行政村的11户残疾人利用小额贴息贷款组成了养鹅联合体,目前共养了5800多只鹅,鹅的生长周期在80—90天,每只收入在15-20元,效益可观。
同时,全县32名残疾人养鹅户还与县勇健鹅业发展有限公司签有协议,厂方低于市场价为残疾人提供雏鹅。
交成鹅时,如市场价位低则按保护价每公斤10元收购,如市场价位高,养殖户可以卖给市场,也可以按市场价交与厂方,降低了残疾人养殖户的养殖风险。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形成共识。
该县始终把残疾人扶贫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新路子。
从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高度,狠抓了残疾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
一是转变观念,扶贫工作由“输血”变“造血”。
该县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把残疾人扶贫工作列入了工作的重中之重,经常进行研究、谋划、探讨,寻求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新方法,针对过去注重送钱送物,但残疾人生活现状没有明显改善的实际,经多方分析、研究、探索,逐步确定了由残疾人申请小额贷款,残联负责支付贷款利息,扶持残疾人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
县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县直有关部门领导及各主管乡镇长、残联理事长、信用社负责人参加的残疾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调度会,安排部署了扶持对象的摸底调查和项目筛选工作。
县政府结合该县自身实际,以卢政办文件印发了《卢龙县残疾人小额信贷贴息工作实施方案》,从扶持条件、扶持项目、资金来源、贷款额度、期限、方式、利率以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县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县残联、联社、财政、农牧、国土、工商和广播电视局为成员的残疾人小额信贷贴息工作领导小组。
各乡镇也明确了主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抽调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落实各辖区的小额信贷工作。
县联社负责审核残疾人贷款的条件。
主管县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联社在放贷条件和利息上浮等问题。
通过加强领导,形成共识,为做好该县小额信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入户调查,摸清底数。
首先,从摸清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入手,准确掌握贫困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
该县残联与各乡镇抽调专人采取入村、入户、同残疾人见面的方式,按照扶持对象必须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且年家庭平均收入在700元以下,所扶持项目必须是残疾人力所能及的条件,在全县范围内对残疾人的劳动能力、文化程度、经济条件、项目选择、资金需求额度、还款信用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调查了解,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其次,在扶持项目的选择上,准确了解残疾人的就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帮助他们确定项目,使被扶持的项目能够融入本地发展的大环境,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村委会、乡残联两级核实,县残联审核把关,确定扶持对象和扶持项目。
通过入户调查核实,准确地掌握了残疾人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为有效开展残疾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动态管理,强化服务。
为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的服务管理,该县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明确了残疾人就业管理所作为残疾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的服务管理机构,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到户的形式,建立健全了工作责任制。
为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县残联与乡镇残联及包片工作人员分别签订了小额信贷工作责任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
工作人员每月都深入到被扶持残疾人家中随访,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
二是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愚”。
从技能上予以帮扶,是残疾人摆脱贫困的重要环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定向培训、随时走访、实地观摩等措施为被扶持对象提供必要的项目和技术支持。
邀请县农牧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成功致富经验的残疾人为被扶持对象进行必要的岗前技能培训。
在培训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发放技术指导小册子、播放实用技术录像光盘、实地观摩等。
仅2007年该县就举办了5期猪、牛、羊、貉子岗前技能培训班,培训残疾人及其家属150余人次,为被扶持残疾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是与被扶持对象签订扶持残疾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协议书,明确扶贫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一万元,存单抵押贷款按基准利率计息;小额贷款(担保抵押贷款)按基准利率上浮40%计息(正常情况下担保抵押贷款利息上浮60%-100%)。
由本人负责贷款,小额贷款(担保抵押贷款)本人承担利息的20℅,残联承担利息的80℅;存折抵押贷款残联承担全部利息,贷款期限暂定为一年,贷款到期后被扶持残疾人凭付息的收据到残联领取应补贴的利息。
在项目发展中贷款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如被扶持人将贷款挪作他用,残联不予补贴利息,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由被扶持人自己承担,残联不担任何风险。
(四)完善资料,建档立案。
在做好扶贫工作的同时,该县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项目运行开始就明确了专人负责资料的归档工作,建立了专门的档案,用于收集小额信贷工作的有关文件、会议材料、残疾人的摸底表、申请书、扶持协议和岗前培训等相关资料,特别是注重收集各种影音资料,如杨生春副理事长在我县小额信贷工作调研现场的讲话录音资料。
我单位还购买了录像带,由县电视台负责录制小额信贷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刻录成电子光盘,以便长久保存。
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为总结小额信贷贴息工作,推广经验提供了有力佐证。
(五)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县残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发挥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残疾人小额信贷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小额信贷扶助对象的资格条件,贷款和贴息的方式,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多次深入到被扶持的残疾人家中,了解小额信贷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利用“十分关注”节目进行了跟踪报道,还制作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纪录片。
市报社和市电视台也对我县残疾人小额信贷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
通过宣传,在全社会掀起了扶残助残的热潮,为残疾人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精心运作,效果显著
(一)经济效益
养殖业:
2007年,通过贷款发展养猪的24户,其中养育肥猪的19户,现已出栏660多头,毛收入为80余万元;养母猪的5户,已产仔猪144头,毛收入5万余元;养牛的23户,其中养育肥牛的20户,现已出栏85头,毛收入为25.5万元;养奶牛的3户,共养殖5头,每头牛日均产奶30斤,出售鲜奶的毛收入为2万余元;养羊的22户,全部饲养的育肥羊,现已出栏近200只,毛收入为10万余元;养鸡的6户,其中,养蛋鸡的4户,养肉鸡的2户,共产蛋近10万余斤,毛收入达30万元;肉鸡出栏2批8000余只(50天左右一批),毛收入近20万元;养鹅的1户500只,现已全部售出,毛收入1.5万元;养鱼的1户,放养罗非鱼苗8000尾,现已售成鱼3500余斤,毛收入2.5万元;养兔子的1户,饲养成兔200只,经繁殖,出售种兔获毛收入1万余元;养貉子的4户,45组130余只(每组一公两母),因为没有到繁育期,所以养貉子的户未产生经济效益。
种植业:
5户残疾人栽种8.5亩酒葡萄,共6000多株。
因酒葡萄2年后挂果,现属于投资阶段,所以也未产生效益;
商业:
扶持户中经营商店的17户,其中新建的10户,扩建的7户,通过走访了解到,估计每户可增收2000元左右。
加工业:
从事加工行业的5户,主要从事花生榨油等加工服务。
因加工业季节性较强,到目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不明显。
修理行业:
从事修理的2户,每户年可增加收入3000余元。
运输业:
购买电动三轮出租的1户,据了解,增加收入在3000元左右,扶持效果显著。
(二)社会效益
通过残疾人小额信贷贴息项目的实施,不仅使残疾人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社会上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110多名农村残疾人自主就业,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对整个项目实施情况的宣传报道,也使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工作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使残疾人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残疾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小额贴息贷款对残疾人来讲,投资成本少,风险小,很受特困残疾人的青睐。
三、工作体会
(一)项目选择。
一是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把扶贫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引导残疾人按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鹅兔畜禽养殖等“短、平、快”的项目,使之成为残疾人增收的有效载体。
二是降低风险,增加收益,把项目扶持与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式的种养业,尽量减少残疾人的风险,引导残疾人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道路,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逐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二)项目服务。
一是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协调金融部门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减轻利息补贴支出压力,实现被扶持残疾人与金融部门的利益双赢。
二是信贷过程中,尽可能多的采用存单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由村干部和有经济实力的村民担保,增强残疾人的责任意识,降低金融部门的风险,为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项目管理。
一是充分发挥各种协会的带动作用,做好培训工作。
逐步建立了以协会牵头,配合小额信贷项目,为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向他们提供市场信息,以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减少小额贷款的风险。
二是残联和金融部门共同督导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
通过及时掌握项目发展动态,以便进行项目控制和调整,规避风险。
三是实行先贷后贴的扶贫方式。
积极调动扶持户的主观能动性。
四是在贴息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人负责,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五是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多方筹集资金,扩大扶持覆盖面,满足更多的贫困残疾人的贷款需求。
在残疾人信贷扶贫方面我们做了些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这种探索才刚起步,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发展。
谢谢大家!
甘肃省平凉市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介绍
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
平凉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交汇处,辖泾川、崇信、华亭、灵台、庄浪、静宁及崆峒区等6县1区。
风光秀丽,境内有中华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名人辈出,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出生于此;物产丰富,尤以苹果品质优良享誉国内。
全市共有残疾人16.7万,占总人口224万的7.5%,残疾人贫困比例超过30%。
“十五”以来,在省残联和省农行的大力支持下,平凉市残联高度重视康复扶贫贷款工作,以非国扶县为主广泛开展残疾人小额信贷扶贫,累计投入小额信贷资金1000多万元,使4000多个残疾人家庭基本解决了温饱,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泾川县还因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突出曾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一、运作模式
平凉市康复扶贫小额信贷以每户每年投入2000-5000元为准,基本运作模式是:
乡(镇)村社申报项目,县区残联和农行论证审定;申请贷款自下而上,发放贷款自上而下;统一选配帮扶人员,靠实各项帮扶责任;结合乡村支柱产业,种植养殖加工为主;加强项目技术指导,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具体操作流程有申请-调查-申报-审核-放贷-服务-还贷等七个步骤。
通过这种方式,既确保项目选得准,责任分得清,又能保证扶贫效果和资金安全运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注重考察论证,规范贷款程序,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扶持项目。
残疾人由于居住分散,残疾类别、实用技能不同,我们确定由县残联和各乡(镇)残疾人服务社,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由村委会选准扶持的残困户,指派帮扶人,提出种、养、加等发展项目和贷款申请,农行实地考察审定后,县服务社配合农行直接放款到户到人。
由帮扶人负责资金的运作,借款规模在2000-5000元,期限在1-3年,每年清息,到期偿还本金,然后再投放给其他残困户滚动发展。
帮扶人由乡、村干部和致富能人担任,对扶持户在生产上帮助,技术上指导,经济上担保,资金使用上监督,扶贫效果上挂钩。
乡服务分社为残困户挂牌,在各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由于扶持资金“自下而上”申请,“自上而下”发放,封闭运作,对担保人(帮扶人)实行经济和行政手段“双轨”管理,既保证了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有效,又促使小额信贷滚动发展,扶贫效果十分显著。
如泾川县丰台乡盖郭村二组的肢体残疾人盖拉奎,家庭3口人,2001年扶持前全家的年总纯收入不到900元,2002年被确定为小额信贷扶贫对象后,他领到扶贫贷款4000元,村主任盖志英为其帮扶人,选定了獭兔养殖扶贫项目,第一年养殖獭兔60只,一年下来收益就达到3400元,两年后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145元。
泾川县共投入康复扶贫贷款336万元,以小额信贷的形式直接投放到11个乡(镇)41个村1090户残困户家庭,其中924个残困户已经稳定脱贫。
灵台县独店镇肢残人宋积德,从2002年起累计得到2万元小额信贷资金扶持,从事木材加工,在他自强不息的勤奋努力下,彻底改善了自己的家庭状况,已经从靠政府50元救济过日子发展成为现在拥有固定资产10.36万元的残疾人致富典型。
二、严把关口
小额信贷扶贫量大面广,要使这项工作取得突破,争取贷款并保证资金到位是关键,而资金能否到位,农行又是决定因素。
为此,我们严把“四关”,打消了农行的疑虑,使小额信贷从申报到落实畅通无阻。
一是严把项目确定关。
小额扶贫信贷项目申报前,首先由残联、农行和有关乡镇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保证扶贫项目符合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项目过大(投资超过5000元)的不报,见效慢(超过3年不产生效益)的不报,效益低(3年后投资回报率低于35%)的不报,乡(镇)村组班子不重视的不报。
这几项措施实行以后,项目实施申报过程中就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将预期成功率高、见效快、扶贫效果明显的项目列为首选项目,如种植业发展大棚蔬菜、地膜洋芋、药材等为主,养殖业以养鸡、牛、猪等为主,加工业以面粉、豆腐为主,因地制宜,合理立项。
二是严把放贷收贷关。
小额信贷资金由农行投放,农行是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法定债权人。
项目资金指标落实后,市、县残联积极和农行联系,并以农行确定立项的项目报告为依据,严格按照项目分配资金比例向确定的残困户发放贷款。
放贷过程中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以农行为主,残联和乡镇配合,在残联、乡镇确定的扶贫对象基础上让农行确定最终放贷户;二是放款时进村入户,实地考察,把贷款实实在在放给残疾人和残困户。
残联只把握全部贷款指标是否发放完毕、是不是全部发放给了残疾人这两关。
农行自行承担全部贷款风险。
贷款期满后,农行自行收贷,县残联和乡镇村组予以协助,尽量使农行放贷高兴,收贷满意。
三是严把服务管理关。
小额信贷扶贫中,服务和管理尤为重要。
只有强化管理和服务,项目才能取得效益,残疾人才能脱贫致富,贷款才能安全运作,形成农行、残联、乡镇任务完成,残疾人得到实惠的良性循环。
残疾人大多小农意识强、市场意识不够、农业技术不精,为此,市、县残联依托政府及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农业、林业、畜牧专业技术人员,为残疾人提供扶贫项目的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
县区残联、乡(镇)残疾人服务社还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困户购买化肥、种籽等,向残困户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及时协调解决小额信贷残困户的困难和问题,使残疾人小额信贷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是定期督查关。
在市残联积极协调努力下,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督查考核内容,市、县(区)残疾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残疾人小额信贷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对残疾人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把领导是否重视,措施是否到位,项目是否可行,资金是否落实,服务是否周到、残疾人是否脱贫作为主要内容,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经验体会
第一,政府重视和残联支持是前提。
残疾人扶贫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平凉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小额信贷始终要靠政府主导和残联推动来完成,政府和残联除牵线搭桥让残疾人得到信贷资金外,还要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网络,负责残疾人小额信贷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到小额信贷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
第二,做好项目考察论证是关键。
在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中,信贷扶贫项目的可操作性及安全系数是贷款发放的前提。
我们认为各级残联组织在实施康复扶贫小额信贷过程中,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考察论证上,在实际操作中,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做好考察论证,贷款项目必须简便易行、风险小、效益可观,同时,要考虑是否具有担保条件符合银行的贷款要求。
几年来,各县区残联非常注重小额信贷的前期考察论证,推荐申请贷款的残困户进入农行审核阶段大都顺利通过。
第三,残联与农行密切协作是保证。
残疾人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是由残联和农行两家共同实施的,双方相互沟通、密切协作非常重要。
由于农行逐步实行市场经营、商业管理,逐年加强内控管理,风险防范机制严密,个人责任追究制度严格。
因此,在选择推荐贷款户和贷款项目时,市县残联要及时加强与农行的沟通合作,理解支持农行“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积极配合农行做好放贷、收贷工作,不能一味强调扶贫而不按市场规律办事。
平凉市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上级残联、广大残疾人的需求及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形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随着农业银行内部改制,基层营业网点逐年撤并,乡镇网点逐年减少,小额信贷覆盖面逐年缩小,平凉市114个乡镇设有农行基层网点的仅有28个,贫困残疾人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运作难度逐年增大。
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近期下发的《关于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对康复扶贫贷款的管理体制做了新的调整,平凉市残联将按照中国残联和省残联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原有经验,积极争取上级残联、各级党委、政府支持,抓住当前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大好机遇,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新路子,努力使康复扶贫贷款更好地在残疾人扶贫中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立足兵团因地制宜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新疆兵团残疾人联合会
新疆兵团自“十五”以来,充分利用兵团开展农户贷款发展庭院经济的政策,积极稳妥地开展康复扶贫资金到户到人的小额信贷扶贫方式扶持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
从2003年起,中央累计下达兵团残疾人康复扶贫专项贷款5000万元,其中用于发放小额信贷到户的贷款有1905.5万元,占总贷款资金的38.1%,涉及到全兵团10个师的50个农牧团场,直接扶持贫困残疾人1501户,实现脱贫848人,占扶持人数的56.5%,贷款回收率100%。
小额信贷扶贫方式成为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扶持兵团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发展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立足兵团,因地制宜,开展小额信贷工作
兵团现有260万人口,残疾人有13.6万人,分布在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上。
农牧团场相对分散,点多、面广,大多数团场沿“两边”(边境、沙漠边沿)布防,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所能提供的扶持资金有限,残疾人扶贫工作难度很大。
受自然环境决定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尤其是小额到户扶贫比较适合兵团的实际,这是快速提高残疾人生产生活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在兵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是加强领导,为小额信贷的开展提供可靠组织保证
兵团党委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于2004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残疾人社会帮扶工作的意见》,要求将残疾人扶贫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纳入当地扶贫解困工作总体计划,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实行残疾人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
我们充分发挥兵团集约化程度高,组织力量强,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
目前,全兵团形成了兵、师、团、连四级残疾人扶贫管理体系。
2004年以来,兵团各级每年固定有上千个单位与上万户贫困残疾人户结对帮扶。
使用康复扶贫贷款的单位还要与残联单独签订《康复扶贫贷款扶贫协议书》,尤其是对小额信贷到户的残疾人,基层领导要一对一挂钩,负责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制订脱贫计划,选定脱贫项目,落实贷款资金的投放与回收,提供生产服务,为小额信贷工作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