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373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docx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docx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版项目施工方案1

第一节工程概况1

第二节编制依据1

第三节施工准备2

3.1技术准备2

3.2物资准备3

3.3劳动力准备3

第四节支撑方案4

4.1模板及支撑架的材料选择4

4.2支撑系统的设计4

4.3模板系统的设计4

第五节高支模的安装2

5.1施工顺序2

5.2支撑架搭设2

5.3模板安装3

5.4验收及拆除的批准程序4

5.5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

第六节高支模的拆除6

6.1支顶、模板的拆除6

6.2模板的清理维修、存放7

第七节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8

7.1高支模系统施工管理机构8

7.2高支模的安全管理措施8

第八节监测措施10

第九节针对浇捣砼输送制定的安全措施11

9.1施工部署11

9.2施工方法11

第十节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3

10.1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13

10.2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13

10.3文明施工措施14

第十一节应急救援预案15

11.1应急救援机构16

11.2应急救援机构职责17

11.3应急救援工作程序17

11.4应急救援装备17

11.5应急救缓药品17

11.6应急救援措施18

第十二节高支模验算书22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XXXXXXXXXXXXXXXX

工程地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

建筑面积:

55423.11㎡,其中地下一层面积13737.70,地下二层为10548.43㎡,地上面积4#楼为11562.17,5#楼地上19574.18㎡。

建筑层高:

地下二层,4#楼地上18层总高95.4M5#楼地上22层总高117M

建筑等级:

建筑设计等级为一级

建设单位:

XXXXXX

设计单位:

XXXXXX

勘察单位:

XXXXXXX

监理单位:

XXXXXXXXXXX

施工单位:

XXXXXXXXXXXX

工程规模:

本工程一标段地下部分为两层地下室,面积:

24286.13㎡,地上建筑面积:

4#楼11562.17㎡,建筑总高度:

95.4m(屋面)。

5#楼建筑面积:

19574.81㎡建筑总高度:

117.45m层数分别为18层、22层。

本方案为针对该地下室结构梁板超重支模的专项施工方案,其主要工程概况如下:

1.该层层高为4m,超大截面梁有400×2200mm、400×1800mm、400×1400mm,最大跨度为8m,较大截面梁有550×900、600×800,板厚为200mm。

2.高支模基础概况

本高支模室内搭设在底板500mm厚C30钢筋混凝土楼板。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为了保证本工程超高支模施工安全,根据福建省建设厅闽建建[2007]32号文《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要求,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按相关规定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

方案编制计算依据如下:

XXXXXX设计有限公司的施工图纸;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1-2002;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施工安全计算软件;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关于强化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实体质量监督的若干措施厦建质监[2007]14号;

福建省建设厅闽建建[2007]32号文《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厦建质监2009第38号文《关于加强模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

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质[2009]254号关于《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

闽建质安监总[2009]02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模板工程监督管理的通知》;

相关地方、行业标准、规范。

第三节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及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这两项工作,并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会审记录、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等技术文件,做好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减少和避免施工误差。

3.2物资准备

(1)材料准备:

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货源充足,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并按规定地点存放,做好遮盖保护。

同时对各种进场材料进行抽检试验并附有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其质量检验报告及其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钢管必须涂有防不锈漆;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大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并对多次使用的受力材料作必要的强度测试。

(2)机具准备:

根据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做好机械的租赁和购买计划,并做好进场使用前的检验、保养工作,确保运转正常。

(3)周转材料准备:

做好模板、钢管支顶等周转料的备料工作,分批分期进场。

3.3劳动力准备

(1)根据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并安排好工人生活。

水、电管线架设和安装已完成,能够满足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施工人员生活的用水、用电需要。

(2)做好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质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进行岗前培训,对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

施工进度计划;各项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

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第四节支撑方案

4.1模板及支撑架的材料选择

支顶系统主要材料如下:

(1)模板均采用915mm×1830mm×18mm(厚)胶合板;

(2)木枋:

统一采用50×100mm,100×100mm木枋;

(3)支撑系统:

选用Φ48×3.0mm钢管及其配件;

(4)纵横水平拉杆、纵横向剪刀撑:

选用Φ48×3.0mm钢管及其配件;

(5)垫板:

采用脚手架配套底托,垫板为两条80×80木枋并排垫放。

4.2支撑系统的设计

本工程的超高支模方案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

梁结构:

由于本工程梁截面较大,尺寸较多,支撑立杆间距按两种情况设置,具体见下页表一。

板:

采用满堂式支撑架,立杆间距根据跨度调整,但不应大于为1100mm×1100mm。

水平加固杆:

由于结构梁截面较大,为保证支架的整体安全稳定,水平加固杆步距为1.5m,纵横设置。

要求支架水平拉杆每隔一道均与结构砼墙柱拉结,加强高支模的整体抗倾覆能力。

剪刀撑布置:

在支架四边、主梁底两侧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纵横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布置。

在支架两端及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所有钢管连接均采用配套扣件连接(其中立杆的连接必须采用对接,水平杆及剪刀撑的连接尽量采用对接)。

支架顶部支撑采用可调顶托,立杆底托基底采用脚手架配套下托。

顶托螺杆不宜超过200mm,底托螺杆不宜超过200mm。

离地面200mm处设置纵横扫地杆一道。

垫板为两条80×80mm木枋并排垫放。

基本布置图见附图所示。

4.3模板系统的设计

梁结构:

梁底次龙骨采用100mm×100mm木方,主龙骨采用Φ48×3.0双钢管;梁侧模内龙骨采用100mm×100mm木方,竖向设置Φ16对拉螺栓,外龙骨采用Φ48×3.0的双钢管。

具体设置间距见下页表一。

板:

板底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间距400mm,主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平铺。

模板及支架系统的验算也相应按以上四种情况取最大截面(400×2200、400×1800、400×1400、600×800板厚200)、最大搭设高度3.8m分别进行稳定验算。

表一高支模模板、支架系统设计一览表(单位:

mm)

结构构件

截面尺寸

400×2200

400×1800

400×1400

600×800

200

梁底支撑立杆

2条

2条

2条

2条

立杆间距(横×纵)

400×550

400×550

400×550

400×550

1100×1100

搭设步距

1.5

1.5

1.5

1.5

1.5

次龙骨

材料

100×100木枋

间距

200

200

200

200

400

主龙骨

材料

Φ48×3.0双钢管

100×100木枋

间距

450

450

550

650

900

侧模内龙骨

材料

100×100木枋

间距

200

200

200

200

侧模对拉螺栓

纵向间距

Φ16@400

Φ16@400

Φ16@400

Φ16@400

竖向间距

2200×400梁高设5道,竖向间距为300+300+400+400+400;

1800×400梁高设4道,竖向间距为300+300+400+400;

1400×400梁高设3道,竖向间距为300+400+400;

800×600梁高设2道,竖向间距为300+300

第五节高支模的安装

5.1施工顺序

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梁板顶架安装

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顶托上

梁底模及侧模安装

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顶托上

楼板模板安装

梁板钢筋绑扎铺设

梁板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保养,达到100%砼设计强度

拆模令经监理审批,同意拆模,拆下顶托

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

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立杆

楼面梁、板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组合而成。

梁模板支撑的顶架采用垂直于梁轴线的布置方式,板模板支撑时采用平行于板短向而布置,并根据梁底及板底的高度组合拼装。

梁和楼板的脚手架跨距和间距应按实际荷载经设计确定。

5.2支撑架搭设

(1)安装顺序

底座布置→放纵横水平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层立杆,底端与水平扫地杆扣接固定,固定底层杆前应校核立杆的垂直度,每个方向装设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二层水平加固杆与立杆扣接固定,校核立杆和水平杆符合要求后,按45-60N.m力矩用扳手拧紧扣件螺栓→按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确保构架质量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随后按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

(2)支撑系统安装

1)支撑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本施工方案要求向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班组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

2)对钢管、配件进行检查和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及配件。

3)对工作面进行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

4)根据立杆平面布置图要求放线定位,先弹出钢管立杆位置线,垫板、底座安放位置要准确,搭设时可采用逐排和通层搭设的方法,并应随搭随设扫地杆水平纵横加固杆。

5)立杆底座,在砼面垫80mm×80mm双木方。

6)水平杆与立杆扣接牢固,纵横扫地杆离地面高度不大于200mm。

7)在支架四边、主梁底两侧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在支架两端及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8)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控制,立杆的全部绝对偏差≦50mm,在脚手架高度段H内,立杆偏差的相对值小于H600。

9)水平杆的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在同步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的错开距离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跨段的13。

10)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1)立杆、可调托座应根据支撑高度设置。

12)立杆、水平杆及剪刀撑的布置应严格按要求布置。

13)模板承重架应与已浇注的砼墙或柱作为拉结节点,增强整体稳定性。

14)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后,必须先自检,再通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经过监理、质监站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

5.3模板安装

(1)梁底、梁侧模采用18mm胶合板,梁底平板模铺设在横向次龙骨上,次龙骨搁置在主龙骨上。

(2)楼板模采用18mm胶合板,顶托用100×100mm枋木,横枋采用50×100mm枋木。

(3)模板的安装顺序如下:

(4)梁模板的安装

1)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扣件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木方。

固定木方后在其上

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L1000~3L1000。

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梁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

2)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a、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将梁侧模钉固。

c、砼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砼浇筑时,不得采用使支撑系统产生偏心荷载的砼浇筑顺序,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5)楼面模板的安装

首先通线,然后调整扣件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到预定的高度,在可调顶托托板上架设木方80mm×80mm木枋作主龙骨,主龙骨固定后架设横楞,然后在横楞上安装胶合板模板。

铺胶合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

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5.4验收及拆除的批准程序

(1)高支模安装完毕后,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报监理单位、质监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邦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2)高支模拆除前,必须向监理单位申请拆模报告,监理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

5.5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模板及其支架须符合选材和材质的有关要求,同时还须符合下如规定: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后继工序的施工。

4)模板内侧要平整,接缝严密,接缝不应漏浆。

5)模板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应规定。

配制木模板尺寸时,要考虑模板拼装接合的需要,适当加长或缩短某一部位长度。

6)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

(2)模板安装须符合下如规定:

1)模板安装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路长度的11000~31000。

3)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下列要求: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注意控制模板安装的偏差。

4)模板工程完成后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轴线位置、相邻标高关系、几何尺寸、形状、垂直度等,并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经质安员、技术员复核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经常检查。

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应及时修整牢固。

5)模板安装和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3)模板支撑组装完毕后应进行下列各项内容的验收检查,并必须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置情况是否按本方案搭设;

2)纵横杆、扫地杆及斜撑等配置情况;

3)底座、托顶螺旋杆伸出长度;

4)限位销等扣件牢固情况;

5)垫木情况。

(4)本工艺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记录:

1)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拆模申请报告。

第六节高支模的拆除

6.1支顶、模板的拆除

(1)拆除顺序:

梁上顶托→梁底木方→梁底模板→板上顶托→板底木方→板底模板→纵

(2)横水平拉杆→剪刀撑→支撑立柱……→下托座→垫木。

(3)本工程由于超高支模体系面积大,梁截面大,为保证高支模的稳定性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求支架水平拉杆每隔一道均与与结构砼墙柱拉结,混凝土必须达到100%设计强度才能整体拆除。

(4)由于该层支架体重较大,在其楼板结构施工期间,要求对下一层楼层(第四层)结构保留支架不拆,第三层楼板加设回头顶,以保证楼板有足够的承载力,避免破坏楼板结构。

(5)支撑系统的水平纵横杆、剪力撑等不得随意拆除。

(6)拆除每层支撑及模板前,应将该层混凝土试件送实验室检测,当试块达到规定的强度达到下表要求后,并呈报监理公司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办理书面手续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表二规范要求的砼拆摸强度要求一览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设计强度标准值百分率(%)

梁、拱、壳

≤8m

≥75

>8m

100

≤2m

≥50

>2m、≤8m

≥75

>8m

100

悬臂结构

100

注:

“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是指与设计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7)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8)拆除4m高度以上梁、柱、墙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设防护栏杆。

拆除时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

(9)拆除平台、楼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

拆立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待拆范围以外安全地区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10)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

严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

(11)严格控制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

(12)拆除脚手架支撑前,应清除高支模支撑上存留的零星物件等杂物。

(13)拆除脚手架支撑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14)拆除模板和支顶时,先将脚手架可调顶托松下,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模板和木方,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脚手架。

模板拆除后,要清理模板面,涂刷脱模剂。

(15)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运行:

1)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3)通长水平杆,必须在脚手架支撑拆卸到相关的钢管时方可拆除。

4)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5)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交叉支撑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

6)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6.2模板的清理维修、存放

(1)模板清理维修

拆除后的模板运至后台进行清理维修,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板边刷封边漆,堵螺栓孔,要求板面平整干净,严重破损的予以更换。

(2)模板的堆放

现场拆下的模板不要码放,须修整的及时运至后台。

清理好的模板所放地点要高出周围地面150mm,防止下雨时受潮。

(3)模板拆除成品保护要求:

1)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

2)坚持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

3)按楼板部位层层复安,减少损耗。

4)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5)对已完成的混凝土楼面应加以保护,工人不得将材料用力抛掷向楼面。

第七节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

7.1高支模系统施工管理机构

为了高支模施工能安全、高效的进行,决定成立高支模施工专项管理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

组员:

XXX()

XXX()

XXX()

XXX()

XXX()

XXXX()

XXX()

XXX()

7.2高支模的安全管理措施

(1)经本项目部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做了充分的分析后,决定采用扣件式钢管式脚手架。

(2)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对钢管、配件、加固杆等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4)搭拆脚手架支撑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GB5036)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搭拆脚手架支撑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绳。

(5)支模完毕,经施工主管组织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6)高支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下,应从外排栅进入工作面。

(7)高支模搭设、拆除和砼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8)支撑系统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9)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支撑系统的搭设同步进行。

(10)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11)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12)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13)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14)操作层(楼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支撑上集中

(15)堆放模板、枋木、钢筋等物件。

严禁在脚手架支撑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砼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16)在顶架搭设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的监控,由专职施工员进行现场指挥监督,随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

搭设前要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要进行自检,若发现有松动、倾斜、弯曲、不牢固等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整改,整改有困难的,要有可行的加固方案方可施工。

(17)高支模安装完毕后,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报监理单位、质监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18)在浇筑砼前重点检查、巡查的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

3)钢管、剪刀撑等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