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0965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0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docx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docx

高中生物高届高考复习资料补上一课5

构建调节模型,理清调节途径,把握实验处理方法,掌握实验流程

【典例】(2016·天津卷,8)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

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

(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__,图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信号到________信号的转变。

(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______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慧眼识图 获取信息]

答案 

(1)松果体 电 化学 

(2)体液(或激素) 垂体

(3)降低 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类型(模型)及实例

(1)神经调节——仅涉及电信号及“递质”这种信号分子

(2)体液调节——仅涉及“激素”、CO2、H+等化学物质。

仅由“体液”传送不涉及“电信号”转化

(3)既有神经系统调节,又有相关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参与,涉及“神经递质”与“激素(CO2、H+等化学物质)”两类信号分子——神经—体液调节

①模型Ⅰ:

举例:

血糖降低(升高),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使胰岛A细胞(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使血糖升高(降低)。

②模型Ⅱ:

举例:

日照长短变化刺激鸟类的神经系统,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性激素分泌增加,促使鸟类产卵。

1.(2019·四川雅安三诊)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调节完成;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

(2)鸟类接受日照延长的信息进入繁殖季节,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利于________。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提出了以下设计思路,请完善。

取发育状况一致的雌鸟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不破坏垂体,并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乙组破坏垂体,并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破坏垂体,并注射等量且适宜浓度的激素B。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

[审题指导] 

(1)据图分析,鸟类的繁殖有传入神经的参与,说明有神经调节;与性腺相关,说明有性激素的参与,说明有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等特点。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鸟类接受日照延长的信息进入繁殖季节。

(3)若去除了鸟的性腺,则失去了促性腺激素(B)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

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C),因此根据实验设计过程,对实验组进行处理后,应该分别检测三组实验动物的激素C含量。

答案 

(1)神经—体液 微量、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生物种群的繁衍 (3)若去掉性腺,激素B没有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组实验动物的激素C含量

2.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

如图是有关瘦素的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瘦素是在________(细胞器)上合成的;瘦素作用于靶细胞需要通过________运输才能完成。

(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图中②兴奋,进而使④大脑皮层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饮食,这属于________调节。

(3)若要使用瘦素来治疗某些人的肥胖症,能否直接口服?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瘦素与血糖调节也有一定的关系,图中a应该是________(填激素名称)。

(5)某些肥胖患者是由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这种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

[审题指导] 

(1)根据题干信息,瘦素是蛋白质类物质,因此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瘦素是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瘦素是一种激素,因此其参与的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②为下丘脑,是神经中枢,下丘脑兴奋使大脑皮层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饮食,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因此瘦素发挥作用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据题干信息,瘦素为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因此不能直接口服。

(4)分析题图,a激素作用的结果是糖原分解加强,因此a为胰高血糖素。

(5)自身的抗体攻击自身细胞上的瘦素受体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1)核糖体 体液 

(2)神经—体液 (3)不能,因为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时经消化道消化而失效 (4)胰高血糖素 (5)自身免疫病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模型综述

1.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a、b、c、d、e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a、b、c、d、e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则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可促使c(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通过d(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

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a表示下丘脑,b、c、d、e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

 

【典例】(经典高考题)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①,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②,斐林试剂③,注射器,试管,烧杯等。

(二)实验步骤:

(实验提示:

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④)(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审题指导]

信息①:

此实验为验证性实验,预期结果和结论是确定的。

信息②:

提供了两只小白鼠、两种溶液,从而确定应分两组进行,一组注射生理盐水,一组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

信息③:

斐林试剂用来检验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

信息④:

联系血糖过高导致出现糖尿的知识,取尿液的目的是用斐林试剂来验证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从而判断血糖是否升高。

答案 

(二)实验步骤:

(1)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2)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

(3)给药1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膀胱穿刺取尿液,取实验鼠尿液加入1号试管内,取等量的对照鼠尿液加入2号试管内。

(4)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水浴加热,待冷却后,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表明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

实验结论:

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导致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

1.一般思路

2.激素功能的3种常用实验研究方法

3.动物激素调节生理实验案例

(1)针对小分子激素及其分泌器官

如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

常用实验方法:

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

a.饲喂法

b.切除法和注射法

(2)针对大分子激素(非跨膜运输的激素)及其分泌器官,

如生长激素和垂体,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胰腺)

①常用实验方法是:

切除法、注射法。

②实例:

探究胰岛素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组别

实验动物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

实验组

饥饿处理

的小鼠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

小鼠生

活状况

对照组

A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补充糖类

B

不注射胰岛素,定期补充糖类

(1)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多为肽类或蛋白质类,肽类、蛋白质类激素易被消化酶所分解,故一般采用注射法,不宜口服。

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固醇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都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2)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个数,保证单一变量。

(3)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可添加蒸馏水。

   

1.(2019·广东茂名联考)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

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

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

③不手术 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 ⑥不注射

A.实验组:

②①;对照组:

④⑤

B.实验组:

②①,对照组:

②④

C.实验组:

①③;对照组:

⑥③

D.实验组:

④⑤;对照组:

①⑤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为自变量,因变量是测定小鼠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为了排除小鼠体内产生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都应切除性腺,只是实验组小鼠要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小鼠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综上分析可知,实验组处理为②①,对照组处理为②④,所以选B。

答案 B

2.(2019·重庆名校诊断)为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问题:

(1)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________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组;

②待小鼠安静后,测定甲、乙、丙三组每只小鼠的耗氧速率,分别计算甲、乙、丙三组小鼠的耗氧速率平均值;

③用灌胃器给甲组的每只小鼠灌喂适量的________,给乙组的每只小鼠灌喂等量的蒸馏水,给丙组的每只小鼠灌喂等量的甲状腺抑制剂。

④在适宜条件下饲养,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步骤②。

⑤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________(填器官名称)的分级调节。

(3)该实验为什么采用耗氧速率作为检测指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该实验的结果中________组小鼠的平均耗氧速率最高。

(4)寒冷环境下,在产热方面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解析 

(1)实验设计时应选择年龄相同、发育状况相似、性别相同的健康成年小鼠。

由乙组和丙组的灌喂试剂可知甲组应灌喂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3)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成年小鼠的代谢能力,而小鼠的代谢强度可以用耗氧速率来衡量,故甲组小鼠的平均耗氧速率最高。

(4)在产热方面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答案 

(1)年龄相同、发育状况相似、性别相同、健康(合理即可) 甲状腺激素制剂 

(2)下丘脑和垂体 (3)甲状腺激素能提高成年小鼠的代谢能力,小鼠的代谢强度可以用耗氧速率来衡量(合理即可) 甲 (4)肾上腺素

[技法必备]

1.两种实验的比较

  比较

项目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概念

指实验者在不知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进行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实验目的

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验证已知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的形式表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解释

因结论是已知的,故不存在假设问题

2.实验探究题的答题“五步曲”

[技能展示]

(2019·四川广元诊断)垂体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它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影响脂肪分解等生理功能。

人在应激状态下,GH分泌增多会刺激肝细胞释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进而降低GH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GH过多会使人患“垂体性糖尿病”,欲利用小鼠验证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对胰岛B细胞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

选取生理状况相似、性别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分别测定记录每只健康小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和血清胰岛素浓度。

第二步:

每只小鼠均正常进食、进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连续给药两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

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分别较实验前____________。

③分析与讨论:

实验不另设对照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从免疫角度看,这是一种________病。

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

答案 

(1)蛋白质 负反馈调节 维持人体内GH含量相对稳定 

(2)每天同时注射适量且等量的生长激素制剂 测定记录每只小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和血清胰岛素浓度 增高、降低 实验过程中已经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3)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或特异性)

亮剑高考14 神经调节中的离子与神经递质

(时间:

15分钟)

[规律方法]

1.神经调节中的离子

2.神经递质

[方法体验]

1.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解析 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引起Cl-内流,D错误。

答案 D

2.(2019·河南顶级名校一联)一氧化氮气体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中的精氨酸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来,它进入下一个细胞后会激活某些酶,可使平滑肌舒张。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氮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

B.一氧化氮能提高肌肉细胞的兴奋性

C.一氧化氮作用后会被灭活或清除

D.一氧化氮传递信息需要经过内环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递质相关知识。

一氧化氮是气体,不以胞吐释放,直接通过自由扩散释放。

由于它为气体分子,能够在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中自由扩散而进入下一个神经元,A、D正确;神经递质分子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元可以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由题干“可使平滑肌舒张”说明其抑制肌肉兴奋导致肌肉不能收缩而舒张,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神经递质作用完后会被灭活或清除,C正确。

答案 B

3.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段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AB段和BD段分别是K+外流和Na+外流的结果

解析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即图中AB段。

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

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

答案 D

4.(2018·河南漯河高级中学三模)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离子

神经元内

神经元外

a

5~15(mmol·L-1)

145(mmol·L-1)

b

140(mmol·L-1)

5(mmol·L-1)

A.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

B.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

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

D.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又使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

解析 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没有钠离子内流,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B正确;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形成膜内外电位差,受到适宜刺激时与相邻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并发生电荷移动,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C正确;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造成膜内外电位变化,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形成的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从而使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D正确。

答案 A

5.(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兴奋的传导或传递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

蝎毒中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

下列哪项是神经毒素作用的结果(  )

A.促进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B.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

C.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D.迅速分解神经递质

解析 蝎毒中的神经毒素能够将离子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神经毒素可能在突触间隙阻止了神经递质的释放或膜电位的变化,从而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B正确。

答案 B

6.(2019·山西太原质检)γ-氨基丁酸(GABA)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的逆转达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

图甲所示为GABA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机理(X、Y为影响膜电位变化的两种重要物质),图乙为人的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GABA(结构简式H2N—CH2—CH2—CH2—COOH)_____(填“参与”或“不参与”)人体蛋白质的合成。

(2)图甲中的X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Y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进而达到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作用(本小题用“Na+”“K+”“阴离子”“阳离子”“GABA”填空)。

(3)某病人体内GABA含量很低,可能会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人;某病人体内缺乏GABA分解酶,会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4)结合图乙分析,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感受器[ ](填数字)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B进而传到A,但经过A的综合分析后会根据情况有意识地抑制B的兴奋。

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而由题干信息可知,GABA不具备上述特点。

(2)由图示可以看出,X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中释放出来,应该是神经递质——GABA,由题意知,GABA具有抑制兴奋的作用,而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又由图甲可知,X与受体结合后,物质Y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本题所给选项中只有阴离子内流能抑制膜电位的逆转,从而达到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作用。

(3)某病人体内GABA含量很低,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抑制作用较正常人小,故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于正常人;若某病人体内缺乏GABA分解酶,则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被灭活,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持续受到抑制,故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4)由于神经纤维2上有神经节,因此2为传入神经,1为感受器。

A为大脑,B为脊髓,题中所述现象说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 

(1)不参与 

(2)GABA 阴离子 (3)高于 降低 (4)1 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亮剑高考15 血糖调节

(时间:

15分钟)

[规律方法]

构建血糖的调节模型

(1)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下,血糖相对值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此相应的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相对值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图甲)。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相对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二者在调节血糖相对值变化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如图甲)。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最主要)。

②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升高血糖含量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③下丘脑传出神经。

(4)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最主要)。

②胰岛素(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③下丘脑传出神经。

[方法体验]

1.(2018·湖北八校联考)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其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

下图表示糖尿病患者(甲)和健康人(乙)体内血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AB段与乙DE段相比,甲的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可能较弱

B.用斐林试剂对B、E点时尿液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均出现砖红色

C.乙FG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分解

D.在D点若改为摄取等量的淀粉类食物,DE段斜率会变小

解析 甲AB段与乙DE段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甲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活动较弱,A正确;乙是健康人,E点尿检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