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9915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docx

《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docx

冯巩相声中的语言艺术探析

一、引论

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是一种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为一体的说唱曲艺。

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主要以诙谐的说话,尖酸、讽刺的嘲弄,来达到惹人“大小捧腹”的娱乐效果的。

但作为一种文艺作品,在其幽默语言的背后,是以博大精深的汉语语言艺术为支撑的。

如果没有汉语的双声叠韵,相声的台词就不可能实现音乐美,相声更不可能被称为说唱艺术;如果没有汉语词汇的巧妙组合,相声的产生更无从谈起;如果没有汉语语法的构造规则,即使词语再华丽,那也只是一盘散沙。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每一部文艺作品,其书面表现形式都是词汇与语法的集合,而相声作为一门说唱艺术,除书面表现形式之外,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口头表现形式,所以语音就成为其语言表现的物质外壳。

本论文就是从现代汉语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以及语用学的角度,来重点分析冯巩的相声作品的。

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使我们能够从理论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冯巩相声的幽默语言。

二、冯巩相声中的语音美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表达信息时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才能将信息发出、传递和被感知,而语音就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汉语作为世界语言中的一族,其语音系统不仅包括人类语言所共有的元音和辅音,还含有独具自身特色的声调,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汉语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的特点。

在冯巩的大量相声作品中,他就巧妙运用了汉语语音的这一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

冯巩的相声中所采用的语音学技巧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合辙押韵”现象

所谓“合辙押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压韵”,只不过前者是戏曲界的叫法,后者是韵文领域的叫法,现代较为通行的韵辙标准是“十三辙”和“十八韵”。

在冯巩的相声作品中,这种“合辙押韵”的现象随处可见,它不仅使台词读起来和谐悦耳,起伏跌宕,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美学功能。

在相声剧《暖冬》中,作品刚一开场就运用了大量的同韵字放于句子末尾:

<1>穿上我的皮夹克,短跑冠军博尔特;穿上我的黑马甲,美国总统奥巴马。

作品运用典型的压韵现象,将歌韵中的“克”与“特”放于前两句末尾,将麻韵中的“甲”和“马”放于后两句末尾,这样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而且到达了吸引观众的目的。

“合辙押韵”所带来的美学功能不仅表现在语音上,同时还表现在修辞上。

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常见的押韵方式有:

奇韵、偶韵、排韵、随韵和交韵。

在上一段台词中,“克”与“特”压一个韵,“甲”和“马”压一个韵,这属于典型的“随韵”现象。

作品《笑谈人生》中的:

<2>我就想跟潘长江比个儿大,跟陈佩斯比美发,跟帕瓦罗蒂比劈叉,跟美国总统比说中国话。

其中的“大”、“发”、“叉”和“话”的韵脚相同,这属于典型的“排韵”现象。

所以,通过现代汉语语音学中的“合辙押韵”,使我们明白了冯巩相声语言朗朗上口的关键所在。

(二)“汉语声调功能”的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声调除了可以使语言富有韵律美之外,它还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在作品《暖冬》中:

<3>甲:

巩巩~~

乙:

巩巩,还公公呢?

离太监就不远了。

从表面上看,这段台词并没有什么语言学现象,其中的笑点也只是集中在“巩巩”和“公公”的转换上,即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声调的不同。

创作者正是通过改变原有的调值,将“巩巩”的214变为“公公”的55,从而达到了幽默、调侃的娱乐效果。

三、冯巩相声中的词汇妙用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任何一部作品都是由无数的单词和短语组合而成,冯巩的相声作品也不例外。

而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博得观众的笑声与掌声,关键在于创作者用词的巧妙、精准与风趣幽默,下面笔者将从三个部分来论述冯巩相声中的词汇学技巧:

(一)不成词语素的构词

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同一不成词语素可以同若干个语素相结合,从而形成不同的合成词。

作品《马路情歌》中的:

<4>我是奥拓,我个儿小,别欺负我,我哥哥是奥迪……你爸爸还奥运呢!

像话嘛!

其中,合成词“奥拓”、“奥迪”、“奥运”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奥”,但它们在词义上却有天壤之别。

前两者属于汽车品牌的名称,而“奥运”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简称,与前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但创作者故意将三者放在了一起,从而达到了幽默风趣的目的。

(二)词和短语相互转换

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离合词往往可以变成一个意义不变的短语,而为了满足言语交际中“经济”的需要,短语又可以减缩凝结为词。

在冯巩的相声作品中,创作者为了使节目达到捧腹大笑的效果,在台词的创作与选择上,常常会超常规地运用这一语言学技巧,使观众在自我领会的恍然大悟后开怀大笑,从而实现预期的节目效果。

在冯巩与牛群合作过的一段相声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5>甲:

首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是这个村的一村之长。

乙:

我是这个村的支部书记。

甲:

他们都说我身为村长,不像个村长。

乙:

他们都说我身为书记,还真像个书记样!

在这段台词中,牛群自我介绍为一村之长,按常理应该是党支部书记,但冯巩紧接着介绍自己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

当观众思考这其中的缘由时,牛群又说自己身为村长,至此观众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一村之长”的含义,即“村长”的扩写。

在词汇学领域,“村长”只是一个普通的合成词,表示“管理一村事务的人”。

而“一村之长”应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即“党组织在该村的负责人”。

所以,此处的“村长”改写成“一村之长”的语言现象,是创作者有意采用“词转化为短语”的语言学技巧,但又故意违背其中的原则,使观众在心领神会之后笑逐颜开,从而达到幽默风趣的目的。

作品《不能让他走》中的:

<6>我是雷锋的传人,我叫雷人。

其中,“雷锋的传人”指的是具有雷锋精神的后人,传达出一种乐于助人的作风;而“雷人”是最近刚出现的一个新造词,是用来形容那些常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事物,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一个贬义词。

将一个褒义的短语转化为一个贬义的合成词,即减缩后的词与被减缩的短语在词义上不一致,这明显违反了“短语转化为词”的学术规则,但创作者也正是运用了这个超常规的技巧,才实现其预定的娱乐效果。

(三)典型的幽默词汇

在冯巩的相声作品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极富幽默细胞的字眼,正是创作者对这些语言的巧妙运用,才达到了其诙谐、滑稽的艺术效果。

冯巩相声中幽默使用的词汇包括:

熟语

成语的使用

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而又意思精辟的词组或短语,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作品《不能让他走》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成语。

如:

<7>甲:

瞧您这长相,也太随心所欲了。

乙:

那也不如你长得为所欲为。

就这长相也太下不为例了……

在这一段台词中,二者同样在讽刺对方相貌丑陋,但在用词上却十分讲究。

前者运用“随心所欲”来说明对方想怎么长就怎么长,以致丑成这样;而后者采用同义偏贬的“为所欲为”来说明对方也不过如此。

最后还又加用了一个“下不为例”来说明对方丑到了极致。

这种运用成语的讽刺,不但不会造成“运用詈辞”的不雅,反而给人一种巧夺天工之撼。

歇后语的使用

歇后语是一种带有隐语性质的短语,在冯巩的相声作品中,创作者为了达到“给观众突然惊喜”目的,往往就会用到这一熟语。

例如《马路情歌》中的:

<8>甲:

明白!

就是我媳妇来了,我都得扣!

乙:

对喽!

甲:

可是我火柴没头——光棍儿!

创作者在一段较为平淡的台词之后加上一句歇后语,从而使幽默艺术取得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多义词

由于多义词是由一个语音形式承担多个义项,所以在冯巩的相声作品中,创作者就充分利用多义词的这一特点,使观众在对不同义项的理解之间心领神会,乐不可支。

不同义项与其它语素相搭配:

在多义词的词义系统中,每个义项都可以进入不同的语言环境。

作品《咱村的事》中:

<9>甲:

老村长,您事迹突出,精神突出……

乙:

椎间盘更突出啊!

其中的“突出”是一个多义词,它共有三个义项:

一是动词,表示冲出的意思;二也是动词,表示鼓出来;三则用作形容词,表示表现超过一般。

在这段台词中,“事迹突出”和“精神突出”中的“突出”采用的是第三个义项,来赞扬老村长的奉献精神;但“椎间盘突出”中的“突出”则采用的是第二个义项,表示老村长的椎间盘已经受不了了。

作品正是利用“突出”不同义项之间的差异,使该词语与其他语素相搭配,使其在不同语境中相互转换,从而达到预期的幽默效果。

对同一词语理解的义项不同:

多义词往往会有若干个义项,由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受话者的理解与发话者原意之间会有误差。

在冯巩与牛群合作过的一段相声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10>甲:

我们再也不能这么站着干说。

乙:

我们准备趴着喝着水说。

在这个话对中,牛群说的“不能这么站着干说”的“干”是一个副词,表示“白白的;徒然”,即他们不能光靠嘴说,还要加入一些其它艺术成分。

但冯巩理解的“干”是“干”的本义,即形容词,表示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这段台词的幽默是通过演员理解上的误差来实现的。

同音词

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它包括同形同音词和异形同音词两类,而冯巩的相声中主要采用的是异形同音词。

在作品《咱村的事》中:

<11>甲:

我妈妈是鞋脸儿。

乙:

你爸爸是鞋眼儿(斜眼儿)。

其中的“鞋眼儿”与“斜眼儿”是一组同音词,通过这种谐音双关,发话者在对方浑然不觉中达到了嘲讽的目的。

网络流行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民数量的增加,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语铺天盖地,蜂拥而来。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观众日益发展的文化需求,各类文艺作品中都出现了大量网络流行语,其中相声也不例外。

冯巩相声中的网络流行语有:

<12>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

<13>孩子,赶紧走!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呢!

<14>老爷子唱的不是歌,是寂寞!

<15>您多保重啊!

我得走了,我妈喊我回家偷菜呢!

(注:

以上台词均出自作品《不能让他走》中。

除了以上所谈到的对熟语、多义词、同音词以及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之外,冯巩的相声作品中还包含有大量的类义词、上下位词、同义词、反义词、古语词、方言词、行业词、外来词以及新造词,它们共同构成了冯巩相声丰富多彩的词汇系统,从而造就了冯巩相声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

四、冯巩相声中的语法策略

世界上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其书面表现形式都是词汇与语法的集合,冯巩的相声作品也同样如此。

由于本论文探讨的是冯巩相声的幽默语言艺术,所以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其相声作品笑料背后的语法知识。

(一)语义指向不同

语义指向是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与其他成分在语义上的联系,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在句法结构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合理地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在作品《两个弄潮儿》中,创作者就充分运用这一语法学知识,创作出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台词:

<16>甲:

我们再也不能这么站着说了。

乙:

我们准备趴着说。

在这段台词,牛群说:

“再也不能这么站着说了”,他所表达的意思集中指向“说”,即应该在相声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其他艺术元素。

即:

我们这么站着说→说

→我们不能光说了

不能这么站着说

但冯巩却抓住“站着”二字不放,认为不能站着说,那就趴着说,即冯巩的语义指向“站”:

我们这么站着说→站

→不能站着→趴着说

不能这么站着说

所以二者的分歧就在于,演员对同一连谓句中两个动词的指向不同。

创作者正是利用“语义指向”这一语法学知识,使作品达到了预期的娱乐目的。

(二)句子的语序变化

句子的语序变化主要包括词语语序的变化和句法语序的变化等。

在前者的变化格式中,虽然词语的语序发生了变化,但语义有可能不变,也有可能改变。

冯巩与牛群合作过这样一段相声:

<18>甲:

是呀!

要是以前我总以为凡是干正经事的就没有些匿名信的。

乙:

是呀!

以前我总以为凡是写匿名信的就没有干正经事的。

在这一话对中,第一个话轮与第二个话轮在词语的语序上发生了变化,即:

将“干正经事的”与“写匿名信的”相互对换,但变化后的句子在语义上并没有变化,这也属于一种典型的异形同义格式。

但《公交协奏曲》中的:

<19>哎呦,就为咱俩的事没成,你爸觉得特对不起我!

那天一激动,他非要认我做干爹……啊不,我非要认他做干爹,当天晚上就带你爸妈香山赏月去了。

在这段台词中,虽然仅仅是“他”与“我”在语序上的变化,但语义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改变。

而在句法语序的变化中,其目的一般是为了使语言话题化,起强调话题的作用。

在作品《咱村的事》中:

<20>你说我一上台就说:

“忙得我还没吃饭呢!

”我就不说。

观众朋友们,我忙的还没用膳呢!

划线的句子虽然在词汇上也有所变化,即:

将“吃饭”改为“用膳”,但笔者在这里重点考查的是二者在句法上的变化。

在第一句中,“我”作的是兼语,而第二句为了强调“我”就将名词性成分“我”提到了句首,从此使“我”成为主语。

将台词做这种变化的目的在于:

使“我”成为话题的中心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使演员刚一上台就能获得全场观众的关注。

所以,这种句法语序的变化对于文艺作品来说,至关重要。

五、冯巩相声中的语用技巧

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言语交际的动态分析。

而冯巩的相声属于一种富于变化的言语作品,其所包含的冯巩式幽默的背后,隐含着大量语用学知识。

下面,笔者将从现代汉语语用学的角度,来阐述冯巩相声中特色幽默的语言现象。

(一)言外之意的推求

在人与人的交际中,说话者的交际意图既可以依靠语面意义直接表达出来,也可以依靠推理间接表达出来,在冯巩与牛群合作过的相声中:

<21>甲:

我错就错在,同志们呐,我到现在都没有闹清楚我究竟错哪儿了。

乙:

我的错就错在,朋友们那,我比他还糊涂呢!

第一个话轮的发话者牛群直接表达出自己没有错,而冯巩虽然没有直接说自己没有错,但通过“我比他还糊涂”可以得知,冯巩也没弄明白自己错在了哪儿,其言外之意是自己没有错。

这种通过言外之意来获得的幽默比那种直截了当表达出来的更值得回味,这也是冯巩相声的一大特色。

(二)违反“会话礼貌原则”

“会话礼貌原则”是言语活动中最基本的行为原则之一,它有助于调节交际各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行为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但在冯巩的相声中,创作者常常故意违反这一原则,从而达到其预期的节目效果。

如:

<22>潘长江那个头儿让他推车?

他能直接从车板下面走过去。

破了头皮,谁负责?

(出自《咱村的事》)

<23>驴脸那个称号谁敢要啊,那个光荣永远属于主持人李咏,人家那个脸的长度,非常6+1啊!

(出自《跟着媳妇当保姆》)

在这些台词中,无论是对潘长江的嘲讽,还是对李勇的讽刺,都带有相声艺术所特有的幽默艺术。

它虽然严重违反了“会话礼貌原则”,但通过这种诙谐的说话和尖酸讥讽的嘲弄,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笑料,耐人寻味,历久弥新。

(三)源于其它作品的幽默改写

在言语交际中,语言是富于变化的,而冯巩相声作品中的许多语言都是由其它作品改写而来。

古典诗词改写

在作品《还钱》中,就有许多台词源于古典诗词:

<2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我和她。

原想王子会公主,却是恐龙见青蛙。

<25>明月几时有,抬头自己瞅。

<2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壶二锅头。

其中,第一句台词改写的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绘秋色的诗歌;第二句台词改写的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它是一首被后人誉为绝唱的中秋词;第三句台词改写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被后人看作是他的绝命词。

这三部作品均体现出了一代文学之胜,但通过相声创作者的巧妙改写,这些台词不但富有了厚重的古典文化,更平添了几分调侃的幽默艺术。

歌词改写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流行歌曲的日益盛行,相声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只有不断输入新的血液,才能永葆青春。

在作品《不能让他走》中:

<27>路见不平一声吼,风风火火救老头。

这段台词改写的就是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中的一段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风风火火闯九州”)。

俗语改写

俗语是群众中流行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但为了达到幽默效果,创作者还是将这种已经定型的语句进行了改写。

作品《最差先生》中的:

<28>哎呦,太好了!

真是牛大十八变,越变越难看啊!

其中的“牛大十八变,越变越难看”是由俗语“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改写而来,创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不合理的说法,才使得幽默艺术在这部作品中达到了高潮。

(四)“皮钦语”现象

皮钦语俗称“洋泾浜”,是一种远渡重洋,立足异域,使用范围十分有限的特殊语言,它是语言接触中的一种畸形的语言现象,我国在建国之后,这种语言就被禁止通行了。

虽然这种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已被禁止使用,但在一些文艺领域,创作者为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依然会将这种语言引入自己的作品中,冯巩的相声就是其中之一:

<29>呦,外国朋友?

微儿康姆-凸儿北京!

嘿,哥们儿,凸儿北京!

(出自《公交协奏曲》)

<30>保安怎么穿黄衣服?

“皇家保安”,这是来自皇家的问候,好肚油肚!

(出自《还钱》)

第一段台词中的“微儿康姆-凸儿北京”就是这种“皮钦语”现象,即:

将“WelcometoBeijing”的英语语音经过汉语音系的改造,讹化为“微儿康姆-凸儿北京”。

这句话虽然是由汉字组成,但却丝毫看不出里面的汉语语法现象。

词汇方面,除了“北京”属于现代汉语词汇外,其它文字均属于单个汉字的随意组合。

第二段台词中体现“皮钦语”现象的是“好肚油肚”,它也是由英语讹化而来。

在英文中,表示这种问候的标准问候语是“Howdoyoudo”,而台词中的“好肚油肚”就是由此讹化来的洋泾浜英语。

六、结语

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是由若干个语言符号来构成的,冯巩的相声就是由无数个汉字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

相声是一种民间的大众艺术,它在给人们带来无尽欢乐的同时,又隐含了众多语言学技巧。

本论文就是站在现代汉语语言学的高度,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对冯巩的相声作品进行科学的阐述。

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不仅使我们领略到了语言学博大精深的学术魅力,更使我们能够从理论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

《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版

[2]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4]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版

[5]周国光、张林林: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6]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版

[7]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8]张明非:

《唐诗宋词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李卫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在此我对李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我会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继续努力,以报母校和师恩。

纪洁

2011年4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