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9729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docx

《《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docx

《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

《刘东煤矿提高开采上限总结》

提高开采上限科研项目年度总结

刘东煤矿技术管理中心

xx年十二月

提高开采上限科研项目年度总结

刘东井田为刘桥勘探区一井田,为隐伏式井田。

煤系地层上部有巨厚的松散层,松散层厚度89.6-125.2m,平均厚度106.00m。

西三采区位于井田西南侧,被f

3、f13断层分割呈倒三角形,矿井设计时将-145m以浅到煤层风氧化带作为防水煤柱。

在xx年9月8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皖经信煤炭函[xx]253号文对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含水层下西31000工作面开采设计进行了批复,同意西31000工作面按上限标高-130m,防水安全煤岩柱50.3m进行试采。

截止到xx年3月15日,西31000工作面已全部回采完毕,未发生工作面涌水、顶板非均衡破坏和矿压异常显现等现象,试采取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积累了在含水层下开采的成功经验。

为进一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依据含水层下西31000工作面开采积累的成功经验,我矿于xx年初确定与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将西31000上工作面开采上限标高提至-110m,为保证该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矿部制定了科研项目开展进度安排计划,并成立了专项科研攻关小组,现将提高开采上限科研项目年度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与科研单位合作情况

1、与中国矿业大学成立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含水层下西31000上工作面开采技术开发研究科研组

2、委托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编制《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报告书;

3、委托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新光集团刘东煤矿储量核实报告》、《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包括刘东煤矿矿区范围水资源评估);

二、资料准备情况

1、首先完成了《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西31000工作面试采总结报告》,于xx年4月3日通过淮北市煤炭局组成的专家组评审,并报送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备案;

2、与江苏勘探二队签订合同委托其施工11-

5、11-6水文观测孔,对西31000上工作面开采时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观测,现施工队伍已进场;

3、根据编制《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报告书、《新光集团刘东煤矿储量核实报告》、《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需要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并在刘东煤矿矿区范围水资源探查期间与地方进行沟通协调;

4、对各项工作进行跟踪督促。

三、项目开展取得的成果

1、xx年4月3日由中国矿业大学编制的《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含水层下西31000上工作面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淮北市煤炭局组成的专家组评审,并报送安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查;

2、xx年5月19日由中国矿业大学编制的《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含水层下西31000上工作面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安微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论证,于5月30日拿到皖经信煤炭函【xx】

592号文关于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含水层下西31000上工作面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3、xx年11月6日由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新光集团刘东煤矿储量核实报告》通过安微省国土厅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4、xx年11月12日组织淮矿集团及皖北煤电集团等专家召开咨询会,着重针对我矿拟提高西

一、西三采区开采上限的可行性问题,向专家组汇报,听取专家组对后续科研工作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5、由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编制《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近期将由安微省国土厅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

四、需完善内容

1、《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并报审工作;

2、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安全评估》报告书;

3、待相关资料完善后,集中报送安徽省国土厅,审请采矿权变更;

4、分别请淮北市煤炭局和安徽省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对《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西31000上作面开采设计》进行评审。

xx年十二月

第二篇:

淮北刘东煤矿及洗煤厂技改工程项目-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淮北刘东煤矿及洗煤厂技改工程项目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专家意见

xx年6月20日,建设单位在淮北刘东煤矿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淮北刘东煤矿及选煤厂技改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并邀请5名专家组成验收组(名单附后)。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名称:

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及洗煤厂技改工程项目建设规模:

煤矿生产能力45万t/a;洗煤厂设计能力45万t/a。

建设地点:

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境内

本次技改工程不新增建设用地,矿井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生产系统的闲置能力,对制约矿井生产能力的薄弱环节--提升运输系统和通风系统进行计算改造设计,完善矿井的设计能力,以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程度,达到投入少,见效快的目的。

2、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由新光集团(江苏盐城)于xx年在安徽省淮北市独资建设的一对矿井,xx年6月由合肥煤炭设计院设计,于同年经安徽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建环字【xx】

389号文件批准通过环保审批,并于xx年12月开工建设,于xx年通过竣工验收。

xx年12月,刘东煤矿启动技改工程,技改后产量达到45万吨/年,项目经安徽省经济委员会皖经煤炭函【xx】

49号文同意技改项目实施,但未履行环保手续;xx年11月2日淮北市环境保护局以淮环罚告改字【xx】

49号文要求刘东煤矿补办技改工程环评审批手续,刘东煤矿于xx年11月16日委托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xx年1月24日以淮环行【xx】

02号文取得淮北刘东煤矿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

xx年6月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委托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了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及洗煤厂技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现状评估报告,于xx年7月20日通过淮北市环境保护局(评估函【xx】

273号)文备案。

二、工程变动情况

xx年6月对燃煤锅炉进行升级,现有锅炉为两台燃气锅炉。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1、废水企业设置矿井水处理站一座,处理规模为3500m/d;设置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720m/d,企业产生废水均经处理达标后排放至申家沟,由申家沟汇入王引河。

2、废气

项目原环评设计供热用燃煤锅炉,验收实际情况取消燃煤锅炉,升级为燃气锅炉,达标后排放。

破碎装置和转载点安装了洒水抑尘装置;原煤、矿井煤矸石包括采掘矸石和手选矸石通过全封闭的输送机传送到煤棚、矸石棚储存。

3、噪声

项目工业场地选用低噪声工艺及设备,采取消声、吸声和隔声措施,加强绿化。

其中通风机进风道采用混凝土结构,出风道内安装阻性消声器,压风机设置于室内,安装隔声罩进行整体降噪。

4、固废

项目矸石堆放到位于工业场地西北侧的矸石堆场,定期由淮北蓝宇工贸有限公司进行综合利用(矸石处置协议见附件);刘东煤矿危险废物主要是废机油,废机油统一收集后存放在危废暂存间;工业场地设置垃圾桶,定时清运至当地环卫部指定地点处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与生活垃圾一起外运,矿井水处理站污泥经压滤机压滤后掺和原煤一起外售。

35、生态环境

经现场调查,对受工程建设影响的土壤、植被,通过复垦、绿化等措施进行了恢复,并对废弃场地平整后进行了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目前刘东煤矿采区工作面尚未出现地表沉陷,地表植被和生态环境尚未受到明显的影响。

四、验收监测结果

安徽中成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及洗煤厂技改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中环验[xx]第001号)监测结果表明:

1、废气

本次验收对环境空气,燃气锅炉,以及厂界无组织颗粒物进行了监测。

由监测结果可知,监测点周围环境空气中so

2、no2的小时平均浓度和日均浓度、tsp日均浓度均满足gb3095-xx《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锅炉烟气中烟尘、so

2、氮氧化物均满足gb13271-xx《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气锅炉标准要求,烟囱高度符合标准要求;工业场地周界外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符合gb20426-xx《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2、噪声对张平楼、平楼小学、土楼中学以及工业场地四周厂界进行了噪声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敏感点噪声全部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xx)2类要求,厂界噪声监测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xx)2类要求。

3、水及废水

对地表。

监测结果表可知,验收监测阶段,设置在申家沟、王引河断面各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xx)Ⅳ类标准。

矿井水。

由监测结果可知,处理后的矿井水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xx)标准限值。

生活污水。

由监测结果可知,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xx)一级标准。

地下水。

总硬度超标,超标原因与淮北地区水质有关,不是人为原因,其余监测项目均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4、固废⑴煤矸石运行以来,掘进矸石临时储存于矸石场,送往淮北市蓝宇物贸有限公司,协议见附件。

⑵生活垃圾

运行以来,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桶,由市政环卫所处置。

⑶污泥处理

运行以来,生活污水处理站产生污泥经压滤后,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置。

矿井水处理站煤泥经压滤后掺入煤泥中外销。

另外,矿方设置了危废储存库,储存废机油、废润滑油、等危险固废,建立入库台账。

5、总量

根据淮北市环保局核准的总量控制指标为:

cod:

40t/a、nh3-n:

4t/a;刘东煤矿及洗煤厂技改工程实施后的排放总量为:

cod:

26.2t/a;氨氮1.1t/a;二氧化硫:

0.08t/a;氮氧化物:

1.23t/a;cod、氨氮的排放总量满足淮北市环保局核准的总量控制指标。

五、验收结论

验收组通过对资料审查、现场踏勘及环保设施落实情况的复核,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要求,认为刘东煤矿落实了环保“三同时”制度,验收组认为该项目基本符合验收条件,原则同意该项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七、建议

1、完善验收资料,规范验收调查报告;

2、按大气污染防治最新要求,原料及产品进棚,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3、加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完善环保设施运行台账,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验收组组长:

xx年6月20日

第三篇:

刘东煤矿三维勘探工作总结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

五大科研攻关项目之一三维勘探

工作总结

刘东煤矿技术中心

xx年十二月

三维勘探工作总结

因矿井开拓及开采合理布置的需要,我矿分别在丁集孜段及徐双楼段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

徐双楼段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总结:

本年度10月份我矿委托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对矿井范围内徐双楼段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本区共设计三维测线12束,实验点4个,实验段一条,低速带调查点10个。

因工作需要,领导安排现场跟班,主要任务是对本次三维勘探工作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施工安全上的监督。

现做以下简单总结。

一、施工质量

1、在每日生产前和施工技术员对各个施工组针对本班次技术要点对各班组进行交底。

2、在村庄内施工时要求施工人员尽量采用深井小药量,和移孔的方法,减少丢炮率,能有效的提高障碍物下的采集质量。

正常施工时严禁随意改变井深和药量,在记录质量变差时,可先实验,如实验质量较好时,经项目负责人同意后再做变动。

3、在打井眼过程中能及时抽查,并要求炮眼深度要由专人检查,保证井深达到设计要求,严格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控制,要求有关人员要持证上岗,各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生产施工质量监督检查。

4、在施工过程中能及时测量控制,以确保本次勘探工作和原设计范围相符。

二、施工进度

1、在每日生产前对每个施工组明确说明本班次的工作量,对测量组的工作明确说明,保证勘探工作的顺利接续,杜绝懒、散、慢的情况。

2、由于施工条件特殊,能够及时协调村民工作,很多班次都在晚上9点结束,能够及时协调工人情绪,保证本班次工作顺利完成。

3、能够把每天的工作和特殊情况时及时汇报,让矿领导及时了解现场的施工进度。

三、施工安全

在每日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明确安全内容,如下:

1、对爆炸物品的管理严格按照爆炸物品安全规定执行,炸药,雷管出入库账目清楚。

放炮时要注意安全警戒,杜绝地面响炮和人身伤亡事故。

2、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保证车辆运行状态良好,驾驶员要严格执行交通法则,避免交通事故。

3、认真做好安全工作,时刻督促有关人员注意安全,同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四、内业资料处理

为尽快提快让施工单位提交可靠的资料,我中心提前绘制相关图纸,保证最新最真实的资料给施工方,现初步资料已提交,中间资料即将提交。

为配合三维勘探,我矿还委托江苏地质二队施工了11-3孔和11-4孔,为保证施工质量,我中心采取了现场跟班监督,使本钻探工程质量全部达甲级,为本块段三维地震勘探提供有利的资料。

丁集孜段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总结:

丁集孜段三维地震勘探现场施工任务和双楼段三维地震勘探大致相同,就不做以总结。

现对丁集孜段三维地震勘成果做以下简单总结。

三维勘探成果资料显示我矿施工的-475西联络巷车场的左上方有一断层:

f15(逆)断层,其描述为:

f15逆(七煤)∠62°h=90-220m

f15逆(10煤)∠62°h=50-160m,由于我矿早期已经施工了-260西轨道运输巷,未遇此断层,所以对f15(逆)断层的存在疑议,所以矿决定在井下-260西回风联络巷内对f15(逆)断层进行钻探验证。

我矿于xx年5月20-25日和xx年6月10-15对f15(逆)断层进行钻探工作,钻探采用zdy1200s全液压钻机及配套钻杆,共施工了二个钻孔,分别方位为n346°

(1)号孔和n316°

(2)号孔,倾角分别为+54°和+55°。

(1)号钻孔施工了71.5米和

(2)号钻孔82.5米,施工过程中,从钻进10米开始取芯至终孔,取芯过程中未发现有断层现象,层位一直正常,一直施工层位在k2和七煤层之间,取芯中见到标志层k

2、及二层薄煤,终孔层位是应七煤,按三维勘探资料成果分析n316°。

(2)号钻孔的钻孔应该在40米处穿断层,但施工了82.5米,没有见到应该穿过断层10煤层底板标志层位。

而是见到二层煤线以及大约2.0米厚的煤层,依照我矿南二水平揭露的七煤层位来分析,72煤底板应有一到二层薄煤层。

同样的

(1)号钻孔,也应该在65米处穿过断层,见到10煤层底板标志层位,但是也见到了二层煤线以及大约1.5米厚的煤层,根据分析和判断在钻孔施工的范围内没有见到f15(逆)断层。

同时在xx年3月和xx年5月分别在本块段三维勘探范围内施工了11-1孔和11-2孔,两个钻孔的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我中心场专门派人进行现场监督,从而保证钻孔施工质量。

对11-1孔和11-2孔的钻探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与本块段三维勘探资料成果有一定的偏差,同时我矿也把1-1孔和11-2孔的钻探成果及在井下-260西回风联络巷内对f15(逆)断层进行钻探成果发送给中国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中国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也对三维勘探资料成果加以修改,使其成果资料更贴近现场实际。

本块段三维勘探资料成果经多次修改,与现场已揭露的情况已基本吻合,也为以后矿井的开拓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xx年十二月

第四篇:

《煤矿开采方法》项目教学总结《煤矿开采方法》项目教学总结

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业岗位对知识的要求趋于综合化、智能化,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

要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有很大的难度,因此《煤矿开采方法》这门课程在xx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了为期六周的项目教学。

通过资源开发系采矿教研室几位老师的通力合作,将《煤矿开采方法》课程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终,以工作任务为基础驱动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

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课程的专业知识。

利用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讲授的知识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由学生亲自进行条件设定,矿井设计,绘制图纸,编制说明书,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操作中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一、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

紧紧围绕《煤矿开采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将这门课程的内容划分成五个项目模块进行教学。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1.井田开拓项目模块设计

1.1设计条件。

结合平顶山矿区平面图,分别以一矿、六矿、十一矿、八矿、五矿、十矿为基础,边界适当进行改变,作为各组设计的基本条件。

1.2任务描述。

结合给定的矿井开采范围,把勘探线、矿井边界画在图纸上,做出矿井主要勘探线的剖面图;根据开采条件概算出井田范围内煤炭储量,依据储量分类方法,计算确定矿井设计开采储量,然后确定矿井生产能力;进行矿井开拓方式选择,确定井筒位置;进行开采水平划分,确定大巷布置方式和井底车场形式,并在图纸中画出所设计的巷道。

1.3学习目标任务。

①正确画出勘探线和矿井边界,能够做出勘探线剖面图;②了解储量分类方法,简单计算储量的方法,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③选择矿井开拓方式,确定井筒位置;④进行开采水平划分,布置大巷和井底车场。

1.4任务主要成果:

①绘制1:

5000或1:

10000的矿井平面图;②画出矿井主要勘探线的剖面图;③编写矿井开拓设计的说明书;

2.采区巷道布置项目模块设计

2.1设计条件。

根据各学习小组井田开拓设计的中划分的采区情况。

选择其中一个采区条件,进行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2.2任务描述。

根据设计矿井的开采水平划分与布置的基本情况,首先绘出采区开采范围的平面图,结合给定的钻孔资料,画等高线,形成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确定大巷的位置、把采区开采边界画在图纸上,做出采区上山部分的剖面图;根据开采条件和煤炭储量,确定开采工艺方式,和采区生产能力;进行采区上山布置方式选择,确定上山位置;进行区段划分,确定区段平巷布置方式;选择确定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形式,并在图纸中画出。

2.3学习目标任务。

①正确画出采区开采范围和底板等高线图,做出上山的煤层剖面图;②结合开采条件,合理确定开采工艺方式;③选择上山布置方式,确定上山位置;④进行区段划分划分,正确布置区段平巷;⑤选择采区车场形式。

2.4任务主要成果:

①画出1:

xx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②画采区上山部位的剖面图;③、编写采区巷道布置设计说明书;

3.采煤工作面开采工艺项目模块设计

3.1设计条件。

在各学习小组采区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采煤工作面为基本条件。

根据已确定的开采工艺方式,针对性的进行采煤工作面的开采工艺设计。

3.2任务描述:

结合采区巷道布置系统,首先按1:

1000的比例画出采煤工作面的巷道布置;根据选择的开采工艺进行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和支护选型;选择采煤工作面的开采设备,进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做出采煤工作面设备布置平面图和采煤工作面的最大与最小控顶距断面图。

3.3学习目标。

①正确画出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图;②进行工作面支护设计,合理选择支护设备;③选择工作面开采开采设备,进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④能够较好绘制采煤工作面设备、支护布置平面图。

3.4任务主要成果:

①1:

1000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②采煤工作面设备、支护布置平面图;③编写采煤工作面开采工艺设计说明书;

4.生产组织管理项目模块设计

4.1设计条件。

根据各学习小组设计的采煤工作面基本条件,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生产组织和作业规程编制练习。

4.2任务描述。

根据采煤工作面工艺设计中所设计采煤工作面的基本条件,首先进行劳动组织、作业方形式和循环方式设计;绘制工作面循环作业图和劳动组织图表。

结合现场的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范本进行作业规程编写训练;根据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规定以及操作规程有关规定,编写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和不同工种的安全操作技术措施。

4.3学习目标任务。

①在采煤工作面的设备布置图中,正确画出采煤工作面的循环作业图和工作面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指标表,②结合工作面的开采条件,编制作业规程开采部分内容;③选择特定条件(初采、末采或过断层等),进行技术措施编制;④制定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的管理措施。

4.4任务主要成果。

①绘制的采煤工作面的采煤方法图;②编写的采煤工作面的作业规程;③制定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管理措施;④编制的特殊条件开采技术措施。

5.轨道车场线路项目模块设计

5.1设计条件。

结合采区巷道布置模块中所设计采区车场基本形式,分组完成采区车场形式、采区车场线路设计及上、中、下车场的施工设计。

各学习小组在设计中进行分工,分别结合一个具体的车场进行线路设计和施工设计。

5.2任务描述。

根据采区巷道布置设计中所选择的车场形式进行采区车场布置设计。

首先根据安排的任务,画出所设计车场布置草图,选择的轨型、道岔类别进行车场线路设计;绘制车场设计线路布置图和施工组织图。

5.3学习目标任务。

①煤矿使用的轨型、道岔类别及合理选择②车场线路设计的要求、步骤和基本知识;③进行车场线路设计计算;④绘制采区车场设计线路布置图和采区车场施工图。

5.4任务主要成果。

①采区上、中、下车场线路设计布置图和采区车场施工图;②采区车场线路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的过程);通过对《煤矿开采方法》这门课程的解构与重构,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项目教学中的工作任务,学生可以概括性地了解他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能够在一个整体性的工作情景中认识到.他们自己能够胜任有价值的工作。

二、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煤矿开采方法》项目教学中采用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将06级采矿

一、

二、三班的学生划分为1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完成工作任务。

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同时,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

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三、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

1、项目教学要求教师熟悉职业实践

教师要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

2、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

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

3、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这要求教师课前熟悉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注意与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协调;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