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docx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自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题型:
一、单选30*1=30分二、填空5*1=5分三、名词解释5*3=15分四、简答题5*6=30分五、论述题10*2=20分
一、单选
1.潜在的人力资源包括在校的青年学生、现役军人、从事家庭劳动的家庭妇女。
2.作为人力资源的人的劳动能力首先表现为一种自然力,具有自然属性。
3.开发对象的能动性是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最根本的区别。
4.人力资源是可以不断开发的资源,在开发使用后还可以继续开发,说明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的持续性。
5.人力资源的形成,配置,开发和使用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活动。
6.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7.人力资源特别是拥有高科技产业相关知识的人才,就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
8.战略性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特征。
9.匹配性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包括外部匹配和内部匹配。
10.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脑力,人力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
11.开发方式是指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中对各种要素所进行的组织方法。
12.开发手段是指人力资源开发活动所采用的工具支持行为。
13.开发计划是指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于与实施过程的书面描述。
14.个体开发是从既定的个人特点出发,对其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充分的发挥,科学的发挥,科学的促进与发展的活动。
15.群体开发是指从既定的群体特点出发,采取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等人力资源配置手段进行结构上的调整,以实现群体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功能的提高。
16.组织开发指在组织范围内所进行的一切人力资源开发的活动,其主要手段是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管理活动。
17.社会开发指一个国家为提高其人力资源数量与功效而进行的活动。
18.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根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及其变化,不断调整开发的阶段性目标、内容与措施。
19.自我开发的形式在目前的组织中主要是学习与自我申报制度。
20.拔高型工作设计其理论依据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1.优化型工作设计其理论依据是古典工业工程学与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22.卫生型工作设计其理论依据是人类工程学。
23.心理型工作设计其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
24.工作轮换有助于对员工的人力资源进行螺旋式的逐步开发,最终达到全面开发的目的。
25.农业经济时代关键要素是土地资源,工业经济时代关键要素是资本资源,知识经济时代关键要素是人力资源。
26.学习型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组织学习。
27.职业开发是指通过职业活动本身提高与培养员工素质的开发形式。
28.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是科学管理时期,管理从经验阶段步入科学阶段。
29.19世纪最后的几十年间,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运动,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30.1919年,约翰。
康芒斯在《产业信誉》中首次使用了“人力资源”一词。
31.人力资源的概念是由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加以明确界定的。
32.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在西方国家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的。
33.舒尔茨是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人力资本之父。
34.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其投资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多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支出。
35.开发潜能的关键在于开发人的大脑
36.美国学者麦格雷戈1957年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性假设”的概念。
37.美国学者薛恩1965年提出了自己的人性假设观点“复杂人假设”
38.员工受经济刺激物的刺激而工作,只要能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他就会干任何工作,组织控制经济性刺激物是经济人假设。
39.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员工要求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人际关系是形成员工身份感的基本要素,是社会人假设。
40.人力资源成本中一项最大的支出就是工资支出。
41.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的战略性决策,是企业制订各种具体人事决策的基础。
42.人力资源现状规划法是一种最简单的预测方法。
43.企业常用经验预测法来预测本组织在将来某段时期内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采用经验预测法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预测,预测的效果受经验的影响较大。
44.德尔非法是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权威判断,对未来的不确定情况做出尽可能合理的预测。
45.计算机模拟法是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各种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法,也是相对比较准确的方法。
46.外部招聘是最常用的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调整方法。
47.减少人员补充是人力资源供过于求最常用的方式。
48.裁员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但这种方式相当有效。
49.能级层序原则指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应摆在组织内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
50.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
51.收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影响很大。
52.直线部门职能层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实施者、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者。
53.员工是人力资源政策的体验者,也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对象。
54.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职能(即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职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55.工作分析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早起源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56.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在其着作中发表了着名的“时间动作研究”的方法。
57.1979年,德国工效学家罗莫特(WalterRo-hmert)被管理学界公认为是工作分析的创始人。
58.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9.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
60.职责:
是指一人担负的由一项或多项任务组成的相关任务集合,它常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来加以表达。
61.职位:
单个人所完成的任务与职责的结合。
62.工作族:
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似职责的工作的集合,这些工作或者要求工作者具有相似的特点,或者包括多个平行的任务。
63.在工作分析的计划阶段确定工作分析的目标是最重要的。
64.制订合理的目标是工作分析的前提。
65.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形式:
比如根据功能划分,有基本方法和非基本方法;根据分析内容划分,有结构性分析方法与非结构性分析方法;根据分析对象划分,有任务分析、人员分析与方法分析;根据基本方式划分,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66.阶段观察法适用于那些工作周期长且有规律性的工作。
67.工作表演法适用于有突发性事件比较多和工作周期长的工作。
68.访谈法是目前广泛且最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适应于各类工作的分析,并且对中高层管理工作进行深度分析具有很好的效果。
69.非结构化问卷形式是我国使用较多的职位分析问卷形式。
70.问卷设计是问卷调查法的最重要环节。
71.工作名称是指一组在重要职责上相同的职位总称,是工作标志中最重要的项目。
72.工作职责就是工作任务,这是工作描述的主体。
73.工作规范可以分为“显形”任职资格,如工作经验、工作技能、教育和相关的培训等要求。
74.工作规范可以分为“隐形”任职资格,主要涉及的是对工作能力的要求。
75.员工的招聘与录用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出现得最早的工作。
76.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招聘活动的成本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77.招聘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P103
78.招聘的第一个程序是确定招聘需求。
79.从内部提拔一些合适人员来填补职位空缺是常用的方法。
P111
80.广告是最常用、最简单且信息传播最广泛的招募手段。
81.资格审查是对求职者是否符合职位的基本要求的一种审查。
82.个性测试主要的测试方法是影射法。
83.评价中心测试就是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来对应聘者作出评价。
84.无领导小组讨论就是把几个应聘者组成一个小组,给他们提供一个议题,事先并不指定主持人,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限定时间内给出一个决策,评委们则在旁边观察所有应聘者的行为表现并做出评价。
、
85.举例说明,是面试的一项核心技巧,当应聘者回答有关问题时,主试者让其举例说明,引导应聘者回答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以此鉴别应聘者所谈问题的真假,了解应聘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86.递进提问,在用简单提问提出几个问题以后,谈话的气氛往往开始轻松下来,这是可采用递进提问方式将问题向深层次引申一步。
87.稳定系数是指用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时间进行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88.等值系数是指对同一应聘者进行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89.内在一致性系数是指把同一组应聘者进行的统一测试分为若干部分加以考察,各部分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90.在选拔过程中,有效测试的结果应该能够正确地预计应聘者将来的工作成绩,即选拔结果与以后的工作绩效考评得分是密切相关的。
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称为效度系数。
9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9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9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拔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9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95.传统意义上的薪酬是一种人力成本的支出,但今天薪酬已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96.亚当。
斯密是第一个对薪酬进行分析的学者
97.维持生存薪酬理论最初是由威廉。
配第提出的。
98.边际生产率薪酬理论是由克拉克提出的
99.供求均衡薪酬论是由马歇尔提出的
100.效率薪酬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工人的生产率取决于薪酬率。
101.基本薪酬是企业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任务,或者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
102.间接薪酬也称福利薪酬,主要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物质补尝和服务的形式,包括法定福利和企业提供的各种补充福利。
103.均等性是指履行了劳动义务的本企业员工,均有享受各种企业福利的平等权利。
104.企业福利是指企业在国家法定的基本福利之外,自主建立提供的,为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员工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
105.家庭援助计划是企业向雇员提供的照顾家庭成员的福利,主要是针对老人和儿童。
106.弹性福利也可以称作自助式福利,即由企业所提供的,允许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和资金范围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愿进行选择和调整的福利项目。
107.选择型弹性福利就是在原有的固定福利的基础上,再提供几种不同项目、程度的福利组合供员工选择。
108.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福利管理还出现了社会化和货币化的趋势。
109.职业生涯规划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
110.社会分工是职业划分的基础和依据。
111.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职业分为四个层次包括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
112.职业分类大典中的"细类",是我国分类体系中的最基本类别。
113.职业选择的类型:
(1)标准型选择
(2)先期确定型选择(3)反复型选择
114.标准型选择,即在人的的职业生涯历程中顺利完成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期、比较成功地进入职业稳定期。
115.先期确定型选择,即人们在职业准备期接受方向明确的职业、专业教育,并在准备期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有时教育培训单位还协助介绍对口的职业。
116.反复型选择,即当一个人选择职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顺利完成职业适应,或者自己的职业期望提高,导致第二次选择,甚至三次,四次选择。
117.客观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是职业选择的首要原则.
118.特性与因素理论是最早的职业选择理论,特性与因素是由帕森斯创立,威廉森发展和成型的。
119.特性与因素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匹配。
120.美国着名职业学家金斯伯格是职业发展理论的先驱.
121.SWOT分析法是英文单词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缩写.
122.员工培训的原则:
是将培训经验经过理论提高而制订的对于培训的基本要求。
123.案例分析法:
通常是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或特殊事例进行详细描述,让接受培训的人员根据描述的事实、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124.反应层:
这是培训评价的第一个层次,主要是了解受训人员对培训方式、培训设施和培训人员是否满意,培训课程是否有用等信息。
125.学习层: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评价方式。
126.行为层:
它的评价往往发生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上级,同事或客户观察,看受训人员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别,在工作中是否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
127.结果层:
这是对培训的最高层次的评价
128.X-Y理论是美国着名的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
129.X理论的观点与我国古代性恶论观点非常相似,认为人性是恶的,因而必须采取全过程的控制方法。
130.Y理论的观点与我国古代的性善论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谋而合。
131.美国学者薛恩在其1965年出版的《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把前人对人性假设的研究成果总结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是实现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人假设。
将这四种假设排列称为四种人性假设。
132.保健因素主要为外部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及管理、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监督、报酬、地位以及安全保障等)
133.激励因素只要为内部因素包括(成就感、认同、工作本身、责任、提升与自我实现。
)
134.成就需要是迈克利兰理论的核心
135.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激励并将其公式化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
136.20世纪60年代末,管理学家兼心理学家爱德华.洛克教授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
137.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从动物试验中得到并提出的。
138.公平理论也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行为教授塔希斯.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
139.绩效考核的三种类型:
结果取向型、行为取向型、特征取向型
140.排序法是依据某一考核维度,如工作质量、工作态度或者员工的总体绩效,将被考核者从最好到最差依次进行排序。
它一般分为简单排序、交替排序、平均比较三种类型。
141.配对比较法也可以叫做两两比较法或者对偶比较法,是一种较为细化和有效的方法,本质上也是排序法的一种。
142.量表评等法是应用最广泛的绩效考核法
143.行为观察量表法也称为行为评价法、行为观察量表评价法,是在关键事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44.晕轮效应也叫“哈罗效应”。
在绩效考核中,晕轮效应的表现就是评价者对下属的某一方面评价较高或较低时,往往对其它方面的评价也较高或较低。
145.近因效应:
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常常有一种不易为人察觉的倾向,那就是人们比较容易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而较早发生的事责往往被遗忘了,造成在评价别人的工作时,新近获得的印象对评价结果产生了过大的影响。
146.首因效应:
主要是第一印象,一个人给别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往往容易形成定势,即使其本人事实上同这个第一印象有很大的差距,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别人的偏见。
147.暗示效应,是指通过语言、行为或某种事物提示别人,使其接受或照办而引起的迅速的心理反应。
148.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干预措施来增强组织运作有效性及其成员工作满意度的过程。
149.技术机构干预理论关注的是改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绩效因素以及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150.两种最常见的、目前仍被普遍使用的人际过程干预策略是调查反馈和团队建设。
二、填空
1.现实的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实际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全部人口,包括正在从事劳动和投入经济运行的人口,以及由于非个人原因暂时未能从事劳动的人口。
2.人力资源的质量是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3.现代社会的四大资源: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
4.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体现。
5.人力资源状况的好坏从其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
6.商品的价值是由转移价值和附加价值这两个性质不同的主要部分构成。
7.对于组织而言,其人力资源数量的开发方法有招聘,保持等
8.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个人主义。
9.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
10.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11.任何一种人力资源开发活动都有开发主体、开发客体、开发对象、开发方式、开发手段、开发目的、开发时间、开发计划等要素。
12.人力资源的开发方法:
自我开发、职业开发、组织开发。
13.自我开发的形式在目前的组织中主要是学习与自我申报制度。
1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15.就目前组织内部的活动来看,职业开发主要包括工作设计、工作专业化、工作轮换化、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等。
16.组织发展的动机有:
自我发展和追求个性实现、保住优秀人才与追求经济效益。
17.绩效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力资源开发从以学习为中心向以绩效为中心转移。
18.学习分为四种类型:
照搬式学习、知识积累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和探索型学习。
19.人力资源理论体系由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成。
20.人的潜能主要包括:
生理潜能、心理潜能。
21.积极的心态主要包括三条,第一是快乐,第二是自信,第三是上进心。
22.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人力资源业务计划。
23.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可以归属到四个不同的层次上:
决策层、人力资源职能层、直线部门职能层、员工。
24.工作分析主体是工作分析者,工作分析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
工作分析小组(专家组)、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和工作任职者,其中,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的主体。
25.公平管理包括公平分配和程序公平。
26.工作分析方法一般常用的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日志法。
27.观察法依据观察对象的工作周期分为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以及工作表演法三种形式。
28.工作日志法是指让员工以日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记录工作过程,然后经过归纳提炼,获得所需工作信息的方法。
29.工作分析获得的最终成果是职务说明书,职务说明书包括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
30.大多数的工作说明书包括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两部分核心内容。
31.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经济因素;一类为法律和政策因素。
32.招聘计划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确定招聘机构、分析相关的信息、制订招聘方案。
33.在借助广告进行招募时,必须考虑两件事情,第一,选用何种媒体;第二,如何构思广告。
34.能力测试包括一般智力测试和特殊认知能力测试。
35.个性测试主要是测量被测试人的内向性、稳定性、动机等。
36.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分类,则面试可分为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
37.从参与面试过程的人员来看,可分为个别面试、小组面试和成组面试。
38.从面试的组织形式来看,面试则分为:
结构性面试、非结构性面试、压力面试。
39.人员录用主要包括:
背景调查、体检、签订试用合同、员工的初始安排和试用、正式录用。
40.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
41.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42.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
43.通常信度可分为:
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
44.效度可分为三种:
预测效度、同测效度和内容效度。
45.薪酬分为经济类报酬和非经济类报酬两种。
46.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有两种形式: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47.广义的薪酬包括员工所获得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
48.企业中员工的薪酬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基本薪酬、可变薪酬、间接薪酬。
49.早期的薪酬理论,第一个对薪酬进行分析的学者是:
亚当·斯密。
50.李嘉图认为薪酬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51.薪酬等级通常有单一薪酬等级和可变薪酬等级两种形式。
52.薪酬预算的方法:
宏观接近法、微观接近法。
53.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结合,物质和精神并重,即为全面薪酬制度。
54.员工福利的主要特点:
补偿性、均等性、集体性。
55.养老保险模式:
公共年金模式、职业年金模式、个人储蓄模式。
56.医疗保险体系:
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
57.差额计件制主要有泰罗计件制和梅里克计件制两种。
58.企业的薪酬水平包括组织的薪酬总体水平、各职务工种的薪酬标准。
59.员工福利是由基本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职工福利三部分组成。
60.职业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61.社会分工是职业划分的基础和依据
62.现在许多管理学家认为,早期的传统产品属"集成资源",而未来的产品则属于"集成知识"。
63.霍兰德把个性类型划分为六种:
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
64.现代培训的内容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
65.在员工培训的准备阶段,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训需求分析,二是培训目标确定。
66.培训需求=理想工作绩效-实际工作绩效。
67.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68.斯金纳认为,对人的行为进行改变有三种类型和方法,即积极强化、消极强化和消退。
69.一般来说,员工受到三种典型的需要激励:
个体驱动力、他人的推动力和环境吸引力。
70.现代科学技术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员工的绩效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影响:
一是能力、二是激励、三是机会、四是环境。
71.绩效考核的标准是评价员工的尺度,考核标准可以分为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客观标准三类。
72.绩效考核的内容:
绩效界定、绩效衡量、绩效反馈。
73.组织发展理论主要根源于四个理论基础: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
74.组织发展理论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类:
变革过程理论和执行理论。
75.库尔特·卢因将变革划分为三个阶段:
解冻、运行、再次冻结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
在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总和。
它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人力资源管理:
对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配置、使用等诸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战略为导向,通过动态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确保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并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4.人力资源开发:
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制度建设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