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8910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docx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docx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并统一使用拉丁文。

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

学名

学名=属名+种名+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P29

(1)连续分布区:

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

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P37-42

(1)气候演变

(2)地形变化

(3)板块运动

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

P45-46

地理成分(根据生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的。

生态成分

9.世界植物区划划分出几个植物区?

分别是什么?

P49-53

(1)泛北极植物区

(2)古热带植物区

(3)新热带植物区

(4)澳大利亚植物区

(5)好望角植物区(开普植物区)

(6)南极植物区

10.我国植物区系分属哪两个植物区?

P59-60

中国植物区系区分为两个植物区(七个亚区)。

泛北极植物区(欧一亚森林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欧—亚草原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旧热带植物区(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

11.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中划分出哪些植物亚区?

P60

Ⅰ、欧-亚森林植物亚区

Ⅱ、亚洲荒漠植物亚区

Ⅲ、欧一亚草原植物亚区

IV、青藏高原植物亚区

V、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

Ⅵ、中国一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VII、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

12.理解岛屿的隔离作用及岛屿种子传播的特点。

P63-64

岛屿隔离的影响:

受海洋的隔离,岛屿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以海流和鸟播为主。

岛屿种子传播的特点:

海流传播的种子可抵达很多海洋岛屿。

粘附鸟类体表的种子传播较近,在大陆岛常见,在远洋岛屿较少。

通过鸟体内传播的植物在一切岛屿都有大量生长。

由哺乳动物动物传播的植物一般仅出现在该动物能到达和生活的大陆岛上。

新出现的岛屿上,首先到来的是风播植物,稍迟为海流携带植物,然后是鸟播植物。

13各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主要有哪些原生植物?

P69

东亚中心:

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和日本。

原生栽培植物有粟、稷、稻、大豆、白菜、萝卜、桃、杏、山楂、柿、甜橙、荔枝、银杏、茶、桑、油桐、漆、大麻、人参、肉桂等。

东南亚中心:

包括我国云南在内,原生种类有各种芋类、香蕉、甘蔗、椰子、黑胡椒等。

印度中心:

为稻、黄瓜、丝瓜、胡椒、茄、柑橘、绿豆等起源地。

中亚中心:

包括中国新疆在内,原生起源的有燕麦、蚕豆、菠菜、苜宿、葡萄、苹果等。

西亚中心:

有小麦、大麦、石榴、豌豆、甜菜、韭葱等原生植物。

地中海中心:

有甜菜、卷心菜、茴香、葡萄等原生植物。

非洲中心:

有高粱,油棕、西瓜、甜瓜、葫芦、草棉、咖啡、芝麻等。

南美中心(以安第斯山区为主):

有大量原生栽培植物,如马铃薯、花生、番茄、凤梨、可可、烟草、古柯、金鸡纳、巴西橡胶等。

中美及墨西哥中心:

为玉米、甘薯、木薯、西葫芦、菜豆、剑麻、陆地棉、番木瓜等重要栽培植物起源地。

北美中心:

有向日葵、菊芋等原生植物。

欧洲和西伯利亚中心:

原生栽培植物不多,如欧洲草莓、矮扁桃等。

澳大利亚中心:

主要为各种桉树。

第三章

1.环境P74

环境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2.生境P74

生物群落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也就是与植物体周围具体而直接的小环境,是与一般的、广泛的环境相对而言。

3.生态因子P74

外界环境包括很多要素,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地理分布有直接影响的要素通称为生态因素(因子)

4.适应P77

适应指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5.生态幅P78生态幅三基点

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这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

6.内稳性P80

指植物控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7.生态型P82

对于分布广泛的同种植物来说,长期生活在分布区内不同生境中,发生基因型分化,形成对各自生境的不同适应特征,称为不同的生态型。

8.耐荫性P90

植物忍耐遮荫的能力,即在弱光环境下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能力,称为耐荫性。

9.光周期P93

生物的活动性受光照时间长短变化的制约,称为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随季节和纬度的不同而变化。

10.积温P99

积温是日平均气温的累加数,只要达到某一限度(如大于0℃或大于等于10℃)的温度都可以累计进去。

11.有效积温P100

植物开始发育的温度并非物理零度,而各有自己的生物学零度(生物学下限温度),低于此值为无效温度,所以计算积温应当累加下限温度以上的温度值,该值被称为有效积温。

12.物候P108

物候指的是,随着温度的变化,植物以次出现种子萌发(或发芽)、叶伸展、现花蕾、花始开、花盛开、结实、叶变色、落叶、生长停滞或休眠的现象。

其中,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称为物候期。

13.微量元素P127

植物需求量很少,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14.寄生P146

一物种的个体生活于另一个体体内或体表,一方获利,而另一方遭受损害,但不致死亡的关系。

寄居在别种生物上并获利的一方称寄生物,被寄居并受害的一方被称为寄主。

如寄生在人体内血吸虫、蛔虫。

苁蓉与梭梭、锁阳与红柳。

15.生活型P159

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活型反应了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相同或相似环境中趋同适应,称为相同的生活型。

16.生长型P160

生长型:

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总体形态特征

17.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P75+PPT

(1)主导因素

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并非等同,其中必定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主导作用,对生物影响最大。

(2)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任一要素并非孤立地起作用,都必须同其它生态因素一起综合发挥作用。

(3)生态因素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并非等同,各具有重要性,缺一不可,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但是局部是可以补偿的。

(4)生态因素作用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导致了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

当过了某一生长阶段之后,生物对其它的生态因子的需求可能更大,具有不可逆性。

18.根据植物生态幅的宽度,可将植物分为那两种类型P79

广生态幅种:

指的是该种植物对某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相对比较宽。

狭生态幅种:

指的是该种植物对某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相对比较窄

19.理解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水分条件、营养条件对植物的影响光

(1)光照条件

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从光质、光强度和光周期三个方面来理解。

光质的生态作用

光照强度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并主要表现在植物开花结果上:

光照越强,花的发育越好,数量也越多;同时光照强度增加,对果实的成熟与品质也有密切的影响,在强光照下,能增加苹果、梨、桃等果实的含糖量和耐贮性。

光周期是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

(2)温度条件

①温度与植物的水分代谢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限制植物根系吸水

-温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②温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需要适宜温度范围

-光合作用的三基点温度:

光合最适温,热补偿点(光合最低温与光合最高温)

③温度与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呼吸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

-不同地理起源的植物呼吸温度三基点差异大

④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各器官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

-植物自身体温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过程

(3)水分条件

①水分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

②参与生物体内一切生物化学反应

③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④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渠道

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4)营养元素

N:

氮P:

磷K:

钾S:

硫Ca:

钙Mg:

镁M:

锰Fe:

铁B:

20.根据植物对光强的适应,可分为哪三种类型P87

阳生植物:

适应强光环境,耐荫力弱,对强光的利用力强

中生植物:

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宽

阴生植物:

适应弱光环境,耐荫力强,对弱光的利用力

21.根据植物对光照长短的反应类型,可将植物分为哪两大类P94

①长日照植物:

是指在14-17h以上的较长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光照短于12小时不能开花,光照越长,开花越早。

温带和寒温带地区的植物多为长日照植物。

常见的长日照植物有冬小麦、大麦、菠菜、萝卜、甜菜、甘蓝等。

②短日照植物:

是指在短日照条件下(8小时或至多12小时)开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日照越短,开花越早。

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在早春或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此类。

常见的短日照植物有牵牛花、报春花、菊花、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烟草和向日葵等。

③中间性植物:

是指开花对日照长短无严格要求,只要其它生态条件适宜,在长短日照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常见的植物如蒲公英、蕃茄、黄瓜、四季豆等

22.冻害和冷害的区别P103

冻害:

冻害指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结冰受伤害的现象。

当温度缓慢降到零度以下,细胞间隙水分结冰,一方面造成细胞质过度脱水,破坏蛋白质分子导致细胞质凝固变性,另一方面冰晶体压迫细胞质导致机械损害。

冷害:

起源于热带的植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也会受害,称为冷害。

冷害能造成细胞膜性改变、细胞膜损坏,根系吸收力降低,导致代谢紊乱,甚至死亡。

23.植物物候节律在环境演变研究中的作用

(1)不同物候之间存在关联性,因此可以有前一物候期推测后一物候期的出现日期。

(2)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的物候资料可用来分析气候演变。

(3)同期物候的空间变化,可以反映温度的空间分布趋势。

(4)同期物候在山区的垂直分布,可以直观地反映山区气候的垂直变化。

24.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是土壤中那一部分水P113

土壤水分主要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只有毛管水才是能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毛管水指土壤毛管孔隙中毛管力吸附保存的水分,包括两部分,即由地下水上升而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毛管上升水,以及由降水和灌溉保存在土壤上层毛管孔隙中的毛管悬着水。

25.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P114

蒸腾作用指的是植物体内水分以气体状态,经植物体表向大气蒸发散失的过程。

它不同于植物体表水分的蒸发作用。

(1)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蒸腾作用有利于矿物和有机物的吸收和运输。

(3)蒸腾作用是植物降低体温的主要方式。

26.根据陆生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可将其分为哪三类P118-122

(1)湿生植物

-生境:

潮湿环境,抗旱力最弱的陆生植物

①阴生湿生植物-生境:

阴湿的森林下层或阴湿环境

-代表植物:

热带雨林中的附生蕨类和附生兰科植物

②阳生湿生植物-生境:

阳光充沛,土壤水分经常饱和的环境

-代表植物:

水稻等

(2)旱生植物

-生境:

干旱环境,耐旱力强

①少浆液植物生境;-干热的草原和荒漠地区

代表植物:

-骆驼刺,刺石竹等

适应特点:

-1.体内含水量极少2.尽量缩小叶面积

3.细胞中有大量亲水胶体物质4.根系发达

②多浆液植物

-干热的草原和荒漠地区

-仙人掌,芦荟等

-1.根、茎、叶薄壁组织转变为储水组织

2.面积对体积比减小

(3)中生植物

生长在中等湿度环境中的植物。

一般常见的植物多为此类。

27.水生植物可分为哪三种生态类群P125-126

(1)沉水植物:

-特点:

全株植物没于水中

-代表植物:

金鱼藻等

(2)浮水植物:

-特点:

叶片漂浮在水面

-代表植物:

凤眼莲,荷花等

(3)挺水植物:

-特点:

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

-代表植物:

芦苇、香蒲等

28.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和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P132

①酸性土植物——能够在土壤pH<6.5的情况下正常生长的植物,如我国南方的植物多属于此。

②中性土植物——能够在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情况下正常生长的植物,如我国北方较湿润地区的植物多属于此。

③碱性土植物——能够在土壤pH>7.5的情况下正常生长的植物,如许多草原和荒漠植物属于此。

29.根据植物对土壤养分的适应特征,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P133

(植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适应)

贫养植物:

富养植物:

中间型植物:

(植物对硝态氮含量的适应)

喜硝植物:

适应富含硝态氮,硝化作用强烈的生境

嫌硝植物:

适应缺氮的环境

中间植物:

介于两者之间

(根据植物对土壤含钙量的适应能力)

极端钙生植物:

适应富含碳酸钙的生境;

喜钙植物:

在含钙量较高的土壤中正常生长;

嫌钙植物:

在含钙稍多的土壤中便受害;

30.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P138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共同特征: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藻类、其他浮游生物和浅水有根植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被耗含量下降,最终造成许多藻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江河湖泊——“水华”海洋——“赤潮”

31.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P141

(1)CO2对植物光合作用具有强烈的影响。

(2)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减而变化。

(3)随着CO2浓度的继续升高,光合速率与CO2浓度呈线性正关系增加。

(4)CO2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呼吸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32.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P143-145

(1)营养关系:

植食动物的生态作用

植物对植食动物的适应和防御

(2)传粉关系:

植物和传粉动物间的协同共生关系,导致两者分布密切联系,常常一致。

(3)种子散播关系:

附着传播、被食传播、偶然传播三种传播种子的方式,植物因此也进化出了相应的特征

33.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有哪些P145-151

(1)营养关系:

寄生关系:

一物种的个体生活于另一个体体内或体表,一方获利,

而另一方遭受损害,但不致死亡的关系。

(高等植物的寄生类型:

全寄生植物和半寄生植物)

共生关系:

不同种的两个个体,相依为命,不可分离的现象称为互惠互生。

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之间。

(2)机械性相互关系:

附生植物、藤本植物、绞杀植物

(3)化学性相互关系:

化学促进作用、化学抑制作用、化学致杀作用

(4)资源竞争关系

34.理解地形的生态作用P152-154

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受地形条件的制约,主要通过改变光、热、水、土和风等自然条件间接作用于植物。

35.拉恩吉尔的生活型系统将植物分为哪几种类型P160-161

①高位芽植物(P),这类植物在渡过一年中不良季节时,其芽或嫩枝着生在植物体上离地面较高的部位。

更新芽高于地面以上25cm处,包括乔木和灌木。

热湿

②地上芽植物(Ch),更新芽位于地表不到25cm高处,芽紧贴地面上,冬季能被雪覆盖,包括北极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和部分温带植物。

极寒冷

③地面芽植物(H),冬芽位于土壤的最表面,冬季地上器官全部或大部分死去,芽被枯死的地被物或土壤上层覆盖保护。

主要为温带草本植物。

较长严寒

④隐芽植物(Cr),冬季所有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茎都死去,更新芽藏在地下或水中(水生植物或沼生植物),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下器官中储存营养物质。

冷湿

⑤一年生植物(T),在环境恶劣时地上地下器官都死去,只留下种子延续生命。

干旱

36.理解叶片大小与环境的关系P162-163

利用化石叶片推断古气候:

如大或很大的全缘叶片多见于热带植被,无霜的非热带地区以中小型全缘叶为主,小而有齿的叶在北半球寒冷地带占优势。

37.植物生活史一般可分为哪三种类型P165-166

一年生植物:

其优势在于生殖期早,产籽量大,环境恶劣时通过种子休眠安度,弱点在于只生活一个生长季,很难在高度上参与竞争。

多年生草本植物:

优势在于多年占据一定空间,地上植冠每年都死去,却不需将光合产物转用于木质结构的生产与维持

乔木和乔木状植物:

要生长多年才能开始生殖,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作为资源投入到茎和根的生长,能占据高层优势,生命持续时间至少要数十年乃至千百年,生殖能力延续不断。

第四章

1.植物群落P172

植物群落:

是指由一些植物在一定生境条件下所构成的一个相互影响、互为关联的总体。

2.理解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P175

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是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特殊形式。

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成层性。

3.理解群落内生态因子的变化P175-178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会影响到群落内的

温度:

变动和缓

空气流动:

郁闭的热带雨林林内是处于静风状态;具有一定高度的森林内,近地面无风、中部风速变化较大、林冠上层变化微弱

空气成分:

CO2在一天内的含量变化,夜间光合作用减弱,含量稳定

截留降水的能力

空气湿度:

林内湿度相对较高,群落内部日照少,温度变化缓和,少受风的作用,湿度比较稳定。

4.叶面积指数P176

叶面积指数(LAI)为单位土地面积内叶片表面总面积,即

LAI=总叶片表面积/单位土地面积

5.种群个体水平分布的四种方式P179

6.层片P179

是植物群落结构的基本单位之一。

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称为层片。

7.季相P179

群落外貌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季相

季相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周期性。

8.理解种-面积曲线P180

确定样方面积:

通常采用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方法,根据所得数据可绘制种类-面积曲线图。

9.最小面积、群落片断P180/181

在曲线转折处所示的面积,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即包含了群落大多数种类的最小空间.

种-面积曲线的获得,不仅能够掌握某种群落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数目,同时为同类群落研究时应取多大的调查面积(即样地)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某一群落面积小于最小面积,则称为群落片断。

10.物种多样性受哪些因素影响P182

①环境稳定,各物种有同样充足的发展时间;

②可利用资源丰富;

③空间(生境)异质性强;

11.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P184-189

每个种群在群落(样地)中的数量反映其生存状况和所起的作用,是最基本的群落特征。

(1).多度和密度:

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

(个体的直接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2).盖度:

盖度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盖度的大小不决定于植株的数目,而是决定于植株的生物学特性,如体形,叶面积等。

投影盖度是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可用百分数来表示。

基部盖度又称纯盖度,是指植物基部实际占的面积。

(3).频度:

频度是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地段上出现的均匀度。

某种群的频度与样地中全部种类的频度总和之比值,称为相对频度。

(4).高度:

植物个体在地面以上垂直方向伸展的长度。

(5).重要值:

某种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显著度和相对频度反映了该种植物在群落全部成员中的重要性,将这三个数值合并,构成植物的重要值。

(6).总优势度:

用于分析草本和许多灌木的重要性,利用枝叶部分的相对盖度、相对高度、相对重量以及相对密度、相对频度作为基本参数,求取这些相对值数量的平均数。

(7).年龄结构和性比:

年龄结构——某一种群各年龄级(如1-5龄、5-10龄)或繁殖状况(生育前期、生育期、生育后期)的个体数目占总数的百分比。

年龄金字塔——根据某一种群从幼龄到老龄的个体数目顺序所作的图示,即为种群的年龄金字塔。

性比(sexration)——性比是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比对种群配偶关系及繁殖潜力有很大的影响。

(8).群聚度:

某种植物个体群聚程度

12.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P194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群落的主要层(森林的乔木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伴生种,此类植物虽在群落中出现,参加到群落的组成中,但对群落内的环境所发生的作用不及优势种。

13.群落年龄结构可分为哪3种类型P189

增长型:

以幼龄个体为主,老龄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

衰退型:

以老龄个体为主,幼龄个体较少,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的种群。

稳定型:

幼龄个体和老龄个体所占比例大致相同,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的种群。

14.第一性生产、净第一性生产量P195第二性净生产量P196

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并转化为一切生物能够利用的化学键能,这个过程称为生产。

由于这类生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储存的最早也是最进本的方式,所以称为第一性(初级)生产。

被同化的全部太阳能数量称为生态系统的总第一性生产量。

植物维持自身生命而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它固定的能量,其值在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余下的数量称为净第一性(初级)生产量。

动物摄食植物或其它动物,吸收食物中含有的能量来维持生命称为同化量。

同化量中除去呼吸消耗后的剩余量则为第二性净生产量。

15.波动P199

植物群落的波动是指在短期或周期性的气温或水分变动的影响下,植物群落出现逐年或年际的变化。

①方向不定性;②变化的可逆性;

③在典型情况下植物种类组成的相对稳定性;

16.演替P200

演替是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现象贯穿在群落发展的过程当中,是一种渐变的现象,不易直接感觉。

17.按基质性质演替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02

①水生基质演替。

从水中和湿润的土壤上开始,由水生植物群落向中生植物群落发展。

②旱生基质演替。

从干旱的基质上开始,由旱生植物群落向中生植物群落发展。

这两个演替系列,都在演替过程中改变着基质的性质,朝着该地区中生的群落发展,达到与当地气候相平衡。

18.演替顶极P204

无论起始于哪一种基质的植物群落,都向更中生化的方向发展变化,最终与大气候背景相协调。

如没有外来干扰,即使原始群落性质完全不同,也会达到同一种稳定的植物群落,这称为顶级群落。

19.群丛、群系、植被型

(我国所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是三个基本等级制,即基本单位是群丛,中级单位是群系,高级单位是植被型。

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在主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