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7077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1年中考模拟

(一)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2.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3.“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颁布推恩令C.以德化民D.焚书坑儒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与这首诗有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5.“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C.明朝时,设台湾府管辖台湾岛

D.清朝时,设置伊犁将军,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6.清末毅然退出官场走上“实业救国”之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曾国藩B.李鸿章

C.左宗棠D.张謇

7.回望历史,国共两党曾有过多次合作。

下列与国共合作有关的事件是()

①召开国民党一大

②进行北伐战争

③召开遵义会议

④坚持八年抗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三大改造完成后B.大跃进运动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9.“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求同存异”B.“一国两制”

C.建立特别行政区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1953年,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新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改善了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B.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团结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11.20世纪60年代组建并担任我国核反击任务的部队是()

A.炮兵部队B.海军部队C.空军部队D.导弹部队

12.因为他的巨大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他是()

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徐悲鸿

13.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到80年代、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文化影响深远B.改革开放的实行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14.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A.金字塔B.佛教

C.汉谟拉比法典D.基督教

15.某同学在其探究学习卡片上写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手工业和商业较发达、市民阶级形成”等关键性词语。

据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很可能是()

A.大化改新B.罗马共和国的灭亡

C.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D.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6.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闸门,出现了许多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作品。

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A.《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B.《哈姆雷特》——达·芬奇

C.《蒙娜丽莎》——伏尔泰D.《神曲》——但丁

17.领导拉美独立运动,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A.章西女王B.玻利瓦尔C.林肯D.尼赫鲁

18.西方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多种多样,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其相似的国家是()

A.日本B.英国

C.法国D.美国

19.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A.俄国农奴制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推动

20.“千百万投资者丧失了积蓄,成千上万人破产……他们只希望找个什么工作糊口。

1932年夏,有200万人在美国各地流浪。

”美国为此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迅速恢复银行信用B.着手建立法西斯政权

C.大力兴建公共工程D.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21.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德国突袭波兰③诺曼底登陆④攻克柏林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③

2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的相同点有

①都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

②都由大国所控制

③都是在世界大战后形成的

④都因大战而解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海尔集团1997年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尔后,迅速在中东、北非等地区设厂,l999年进入美国设厂。

现在,海尔成了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

海尔公司的发展反映了()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有利无弊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均等

24.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西方科技文化成就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A.列夫·托尔斯泰——《荷马史诗》B.牛顿——“相对论”

C.贝多芬——《物种起源》D.毕加索——《格尔尼卡》

二、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自晋之南渡,东南文物渐盛;至于李唐,益加繁昌,……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

……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以至宋,东南愈重而西北愈轻。

——南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卷四六

材料三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国罗兹•墨菲的《亚洲史》

材料四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图一A政权历史上的名称是什么?

管辖图二中B地的是什么机构?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认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宋代文化有怎样的特点?

举宋代科技成就一例说明美国学者的观点。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在宋朝货币的“商业革命”和“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主要表现。

(5)综上所述,本题涉及的历史阶段有什么特征?

26.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四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共和体制”是在什么历史事件后建立的?

材料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和人民”的“基本东西”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斗争对象?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民主革命道路?

“赢得了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4)材料四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怎样的划时代意义?

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逐渐形成了什么重大理论?

材料中的中国农民为“奏响改革的序曲”首创了什么制度?

(5)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华民族能够走上复兴之路的原因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它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

1996年,高科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占55.3%,日本占53%。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是由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出现的?

“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使英国处于怎样的世界经济地位?

产生了什么样的新生产方式?

“它”对世界格局带来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图一是哪一机械发明的理论基础?

图二所示交通工具的动力机械是什么?

这一交通工具的发明带来了什么影响?

这一时期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3)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具有什么特征?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促使科技革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信息是半坡原始居民。

分析本题的图片信息,①不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的劳动工具,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②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劳动工具,北京人那时未出现;③是半坡原始居民的陶器,北京人不会制造;④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B

【详解】

商鞅变法以依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选B。

3.A

【解析】

题文材料大意是诸子百家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和孔子无关,CD不属于汉武帝的措施。

故选A。

4.D

【解析】

题文材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大意是:

早上你还是一个乡村野夫,(因为读书,因为机缘),到晚上就能进入朝廷入将拜相,吃皇粮了。

为平民提供仕途的制度是科举制。

ABC和题文材料无关,故选D。

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故C表述不正确。

ABD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末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毅然回乡创办企业,故选D。

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

进行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大成果。

坚持八年抗战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8.A

【解析】图片信息反映出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BCD发生在A之后,不符合题意,故选A。

9.D

【解析】题文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A属于外交方针;BC和香港、澳门有关;D是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制度。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改善了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中美关系的改善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团结的说法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单限于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较难,需要准确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才可以准确解答此题。

11.A

【解析】试题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1966年,是以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又称战略导弹部队,是中国核威慑和核反击的主要力量。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钢铁长城。

12.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粮食安全保障奖”。

钱学森和邓稼先都为研制核武器作出重要贡献;徐悲鸿是著名的画家;袁隆平研制的籼型杂交水稻。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B

【解析】题文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实行使中国的经济获得迅速的发展。

ACD是服饰变化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故选B。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认识。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人类四大文明古国的古代埃及文明诞生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发生在日本;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发生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前;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发生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罗马帝国灭亡、手工业和商业较发达、市民阶级形成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D

【解析】

【详解】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达·芬奇,《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莎士比亚,《神曲》是但丁的作品,所以D项正确。

故选D。

17.B

【解析】

此题考查拉美独立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南美的解放者”,根据所学知识,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队伍,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后来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选项中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对知识的再认能力。

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也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所以正确答案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9.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废除是在1861年,故A不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是在1921年之前,故B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实施是1921年,不符合20世纪30年代;1928——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

D符合题意,故选D。

20.B

【解析】题文材料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情景。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ACD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美国没有建立法西斯专政,B符合题意,故选B。

2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1943年;德国突袭波兰发生在1939年;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攻克柏林战役发生在1945年。

按时间顺序排列,②①③④排列正确,故选B。

22.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世界格局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维持了暂时的和平。

故都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不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殖民体系,被大国操作。

两极格局是美苏对立的两大集团。

故②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于一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于二战后,故③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二战解体,两极格局因苏联解体宣告结束。

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题文中的海尔公司向海外发展,属于跨国公司,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

故答案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4.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盲诗人荷马整理而成;“相对论”的提出者是爱因斯坦;《物种起源》的作者是达尔文;《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代表作。

ABC搭配错误,D搭配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需要厚实的基础知识积累,难度不大,涉及的人物较多。

25.

(1)A名称:

北宋;机构:

宣政院。

(2)变化: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西北到东南);原因: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3)特点:

创新或繁盛;科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或指南针的应用于航海)。

(4)“商业革命”:

出现纸币(交子);“海上强国”:

海上贸易繁荣(发达)(举出具体事例也可)。

(5)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经济空前繁荣;海外贸易发达;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等(任答一点)

【解析】

(1)通过观察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A政权历史上的名称是北宋。

故A名称是北宋;观察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辖图二中B地的机构是宣政院。

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的事务。

(2)分析材料二的“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以至宋,东南愈重而西北愈轻。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出的变化是: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西北到东南);由材料二的“自晋之南渡,东南文物渐盛;至于李唐,益加繁昌,……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

”可以总结出变化的原因是: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3)分析材料三的“宋朝在中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可以概括出宋代文化的特点是:

创新或繁盛。

在科技方面: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因此,“商业革命”是出现纸币(交子);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故“海上强国”指的是海上贸易繁荣(发达)。

(5)本题涉及的历史阶段是宋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是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的时期;宋朝经济空前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等。

点睛:

解答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26.

(1)图一: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3)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必须答完整);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事件:

新中国成立

(4)意义: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理论:

邓小平理论;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勇于探索的精神,采取适合国情的革命(改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任答一点)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在军舰上签约的场景指的是《南京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影响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年清政府与西方八国签约场景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辛丑条约》的签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影响是: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建立了“共和体制”;材料二的“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表明“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故“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和人民”的“基本东西”是民主、科学。

(3)材料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斗争对象是: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革命道路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真正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4)材料四的“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的制度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能够走上复兴之路的原因是:

勇于探索的精神,采取适合国情的革命或改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27.

(1)工业革命;世界第一(世界工厂);大机器生产;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机械:

发电机(电动机);动力机械:

内燃机;影响:

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正反面影响);垄断组织。

(3)新技术(高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或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信息化,全球化。

(4)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国家的政策(重视);科学理论的推动。

(任答2点)

【解析】

(1)材料一中“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是工业革命造成的。

因为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工业强国。

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成为世界第一。

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图一是发电机发明的理论基础机械。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汽车的动力机械是内燃机。

汽车的发明和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产生了垄断组织。

(3)材料三的“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

1996年,高科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占55.3%,日本占53%。

”反映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0世纪90年代。

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4)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促使科技革命发展的因素有: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国家的政策的调整;科学理论的推动等。

点睛:

本题围绕科技革命命题,难度不大,关键在于理解题意,考查的是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