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7065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docx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docx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

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活动

1、旅游的经济活动产生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产业革命(快速的交通运输、旅游服务机构和设施的改善)。

2、旅游的经济活动的性质:

一种受客源地需求推动的敏感经济、一种受目的地供给约束的波动经济、一种受主客文化差异影响的跨文化经济。

3、旅游的经济活动的特点:

综合性、大众化、国际化

4、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以旅游领域的经济现象为研究范围OR

以经济领域的旅游行业为研究范围

5、旅游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种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

具体为:

旅游者的空间移动而引起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联结体等三者运动表现出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

第二章旅游客源地旅游需求与预测

1、旅游客源地:

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能力,能够像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数量旅游者的地区或国家。

2、旅游需求:

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外出旅游的欲望所发生的对旅游产品的需要量。

(分为有效的旅游需求和受抑制的旅游需求)

3、有效或现实的旅游需求:

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愿意按照一定的旅游价格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4、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条件:

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

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条件:

出游的动机

5、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

(1)旅游需求的指向性(时间指向性;地域指向性)

(2)旅游需求的整体性(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方面的需要)(3)旅游需求的敏感性(4)旅游需求的多样性

6、旅游需求规律:

反映的就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Q)与旅游产品价格(P),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I)和闲暇时间(T)的相关性和变动关系。

可以概括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多少呈正向关系,而同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向关系。

Qd=f(P,I,T)

7、旅游需求弹性系数:

决定和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有多种,它们的变化会引起旅游需求量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就称之为旅游需求弹性,而测定他们的变化引起旅游需求变化程度的尺度称为旅游需求弹性系数。

点弹性: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其中,E——需求价格弹性、Y——因变量、X——自变量、

△Y——因变量增量、△X——自变量增量

弧弹性:

是指当影响价格变化的自变量变化幅度较大时,为了掌握自变量在某一区间范围内变动的相应影响,取自变量在一段范围内的平均数对因变量平均数的相对变化量。

其中,Ea——价格弧弹性,,X0,X1——变化前后的自变量,,Y0,Y1——变化前后的因变量

点弹性与弧弹性的根本区别:

旅游价格点弹性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点上的变化程度;而旅游价格弧弹性则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区间上的变化程度。

8、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旅游需求量随旅游产品价格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关系。

其中,Ep——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P1,P2——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价格,,

Q1,Q2——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需求量

三种情况:

|EP|>1,需求富有弹性,表明旅游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即旅游产品价格较小的变化会引起旅游需求量较大幅度的变化。

|EP|<1,需求缺乏弹性,表明旅游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即旅游产品价格的一定比例的变化只能引起旅游需求量更小比例的变化。

|EP|=1,需求单一弹性,表明旅游需求价格弹性适中,即旅游产品价格出现一定比例的变化,旅游需求量也可以同一比例发生变化。

形成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

(1)不同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重要程度不同,重要程度越高,需求弹性越小;

(2)不同旅游产品的替代程度不同。

替代程度越高的旅游产品,其需求弹性越大。

(3)旅游者对价格变化反应的时间长短不同。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时间越短,其需求弹性就越小。

(4)某项产品在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不同。

所占比重越大,其需求弹性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9、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是指旅游需求量随着消费者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关系。

其中,Ei——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i1,i2——分别表示期初、期终的可(自由)支配收入,,Q1,Q2——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需求量

三种情况:

旅游需求量随消费者收入增减而增减,因此Ei>0

1、当Ei>1时,表明旅游需求量受可自由支配收入影响程度大;

2、当Ei<1时,表明旅游需求量受可自由支配收入影响程度小;

3、当Ei=1时,二者的变化按同一比例增减。

影响原因:

消费者的旅游偏好不尽相同,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旅游需求。

10、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一)客源地推力因素

1、客源地经济状况、趋势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2、政府对国民旅游的态度和政策

3、客源地人口规模、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

(二)目的地拉力因素

1、旅游供给情况2、物价水平3、政府政策4、居民的态度

(三)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因素

1、距离因素(空间、经济、文化)2、货币汇率3、政治因素4、技术因素

十一、测量旅游需求的指标:

旅游人次、旅游者人次、一日游游客人次、游客人天数、旅游支出。

旅游人天数(旅游者停留天数)=(旅游人次×停留天数)

旅游人次的概念:

(1)从客源地角度称为出境旅游人次,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外出旅游的人次数。

(2)从目的地角度称为入境旅游人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接待的其他地区或国家游客人次数。

游客人天数:

(1)从客源地角度称为出境旅游人天数,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外出旅游的总天数。

(2)从目的地角度称为入境旅游人天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接待的游客人天数,即入境旅游人天数和一日游游客人天数之和。

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

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入境游客人天数与旅游人次数之比。

第三章旅游目的地供给与承载力

一、旅游目的地:

是为旅游者所选定去访问并在那里度过一段有意义的时间的特定地区。

(当代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重要城镇、风景名胜区、人造旅游胜地三类地区)

二、旅游目的形成条件:

1、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数量、性质、种类多寡)

2、基础设施----形成综合接待能力的基础,也是旅游经济活动的最基本载体

3、旅游服务设施----形成旅游接待能力的标志,关系到目的地可以接待的游客规模

三、旅游产品的特性:

(1)服务价值的不可贮存性;

(2)服务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3)服务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4)服务的差异性

独特特性:

(1)综合性;(复合型产品、涉及多部门各领域)

(2)易波动性;(构成产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季节性因素、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

4、目的地旅游供给的主要内容:

基本旅游供给: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

保障性旅游供给:

基础设施

五、目的地旅游供给的特点:

多样性、关联性、相对稳定性。

(课本)

1、旅游供给的计量差别性;

用可能接待旅游者的人数来反映旅游供给的数量及生产能力(旅游容量)。

旅游供给的计量是用旅游服务的对象——旅游者作为旅游供给的计量单位。

2、旅游供给的产地消费性;

在规划旅游产品生产和供给时,重点考虑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通达条件、环境容量及综合接待能力,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旅游供给的数量和水平。

3、旅游供给的可持续性;(高度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4、旅游供给的非贮存性;

在旅游市场上要调节旅游产品的供求平衡,只能通过增加或控制旅游者人数,或者相应提高旅游产品的供给能力来实现。

5、旅游供给的多样性;

这一特征决定了在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中必须讲求多样性,才能最有效地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并满足旅游者的多样性需求。

6、旅游供给规律

旅游供给规律表示的是旅游供给量同旅游产品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供给量同旅游产品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是:

当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价格出现下降趋势时,旅游供给量会减少,而当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时,旅游供给量会随之增加。

7、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旅游供给量随旅游产品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旅游供给弹性。

其中,Esp——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P0,P1——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价格

Q0,Q1——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供给量

五种不同的情况:

(1)当Esp=0时,称旅游供给完全缺乏弹性,表明无论旅游产品价格怎样变动,旅游产品的供给量基本保持不变。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一些具有垄断性的旅游产品,因此可以根据旅游市场上的旅游需求的变化状况,灵活地采取提价策略,但不能被动采取降价策略。

(2)当Esp<1时,则表明旅游供给量变动比率小于旅游产品价格变动比率,因而旅游供给弹性不足,其实质上说明旅游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或下跌,对旅游产品供给量变化的作用不强。

这时采取提价策略,既不会引起供给量的过度增加,同时也能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

(3)当Esp=1时,则表明旅游产品供给量变动比率同旅游产品价格变动比率是相等的,即旅游供给具有单位弹性,说明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将引起旅游产品供给量呈现相同比率的变化,则不论采取提价或降价策略,都会直接影响旅游供给量发生相应的增减变化。

(4)当Esp>1时,则表明旅游产品供给量变动比率大于旅游产品价格变动比率,即旅游供给是富有弹性的,说明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将引起旅游产品供给量的大幅度变化。

这时应谨慎采取价格策略,以免引起大量竞争对手的进入,导致供过于求的状况。

(5)当Esp=∞时,则称旅游供给是完全富有弹性的,或称旅游供给具有无限价格弹性,表明在既定的旅游产品价格条件下旅游产品供给量可任意变化,这时任何旅游价格策略对于旅游供给都没有确定的作用和影响,只能根据旅游市场上其他因素的变化来选择价格策略。

在旅游价格变化的情况下,旅游供给量的增减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原因有三:

1、旅游供给的增加涉及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人员补充等,不可能迅速对旅游价格的变化做出反应。

2、旅游供给的增加,受环境容量和社会合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由旅游部门单独做出反应。

3、由于旅游设施的专用性比较强,在旅游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旅游供给量也不会即刻减少。

八、影响目的地旅游供给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扩大的基础)

(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

a税收政策b财政补贴和贷款利率c利用外资政策d土地利用政策

(4)自然历史条件;

(5)旅游相关产品的价格;

(6)旅游承载力。

(自然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

九、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

(3)旅游资源开发计划、设计、建设或整修;

(4)建立景区(点)管理机构,培训专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5)制定、实施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计划。

十、旅游承载力

(一)概念:

是指在对自然环境未造成不可承受的变化和对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未造成不可接受的下降的前提下,允许使用一个地点的最多人数。

旅游承载力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自然承载力、心理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四种。

(二)测量方法:

具体有面积法和线路法两种

面积法:

是根据旅游景区的空间面积或可供游览的规模、游客周转率和人均游览空间标准进行测算:

Cr1——旅游景区日容量(面积法);

SA——旅游景区游览规模(平方米);

SB——旅游景区游览空间标准(平方米/人);

R——游客周转率(每天开放时间÷每个游客滞留时间)

线路法:

是根据旅游景区的游路长度、游客周转率和标准游览距离来进行测算。

Cr2——旅游景区日容量(线路法);

L——旅游景区游览线路总长度(米);

I——旅游景区游览线路间距标准(米/人);

R——游客周转率(每天开放时间÷每个游客滞留时间);

第四章旅游供求关系和调节

一、旅游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二、静态均衡的含义:

旅游供给量、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均衡。

 

三、动态均衡的含义:

受除旅游产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旅游供给量和旅游需求量的均衡。

4、旅游价格的决定因素:

5、旅游差价与旅游优惠价的区别:

旅游差价是指同种旅游产品由于不同的地区、时间、质量而引起的价格一定幅度的变化或者价格差额。

旅游优惠价是旅游供给者在明确公布的价格的基础上,给予一定比例的折扣或优惠的价格。

(1)出发点不同:

旅游差价----依据产品的价值,是价值规律的运用;

旅游优惠价----根据业务关系甚至私人关系

(2)公开程度不同:

旅游差价----公开价格,由旅游供给者规定;

旅游优惠价----不公开价格,或由所属的组织规定,或是由旅游供给者自定;

(3)实质不同:

旅游差价----仅仅是价格差别;

旅游优惠价----除价格上的优惠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优惠,如联合促销、对中间商的奖励等。

6、旅游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七、旅游宏观调控的主体

(1)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政策、信贷、工商、税务等服务;我国各级旅游局的引导和规范);

(2)旅游行业组织<行业协会>(规范旅游市场;监督旅游企业;协调旅游业与其他行业间的关系)

八、旅游宏观调控的内容:

(1)指引方向----政策、战略目标、投资方向、经营方向、规划等

(2)完善市场----完善行政法规、行业标准、市场监管、规范竞争

(3)服务企业----宣传促销、完善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服务;解决旅游企业的设立经营等问题

(4)协调关系----协调旅游业与其他国民经济管理部门的关系

(5)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6)建立危机管理机制

九、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五章旅游消费结构与优化

一、旅游消费的特点

二、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的概念:

是指旅游者在支出一定的费用和时间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比例搭配购买旅游产品,进行旅游消费,从而获得精神上与物质上的最佳感受,即达到效用最大化。

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表示两种或两组产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2、特征:

(1)是一条凸向原点并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离原点越近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高。

(3)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四、开支预算线的概念

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够购买到的各种数量商品的最大组合。

五、用无差异曲线和开支预算线来表示旅游消费量的局限性?

1、结果不利于量化

2、消费心理因人而异,不同群体的效用需求不同

六、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

(1)有关旅游者(收入水平、构成、心理因素)

(2)有关旅游供给(旅游产品的结构、旅游产品的价格)

(3)有关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宏观环境(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七、合理旅游消费结构的标准:

(1)要实现旅游消费多样化(最核心)

(2)旅游消费构成部分要保持恰当比例

(3)要有利于实现旅游消费市场供需平衡

(4)要有利于旅游环境的保护

(5)要有利于促进旅游者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八、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原则:

(1)旅游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统一

(2)微观旅游消费效果与宏观旅游消费效果相结合

(3)旅游消费效果与生产效果、社会效果相结合

(4)当前旅游消费效果与长远旅游消费效果相结合

第六章旅游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

一、旅游收入的概念:

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年、季、月为计算单位)向游客销售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其它劳务而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也即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设备设施、交通工具、旅游劳务和旅游购物品所换取的货币。

旅游总收入的概念:

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国内外游客提供旅游产品、购物品和其它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额。

RT=R+Pe=(N×P)+Pe

RT:

一定时期旅游总收入;R:

基本旅游收入;N:

旅游总人次;

P:

人均基本旅游消费支出;Pe:

非基本旅游收入

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EP<1

Ep=1

Ep>1

旅游价格上升

旅游收入增加

旅游收入基本不变

旅游收入减少

旅游价格下降

旅游收入减少

旅游收入基本不变

旅游收入增加

(2)外汇汇率

外汇汇率上升,亦即本币贬值,可使外币表示的旅游报价相对降低,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增强本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继而增加旅游外汇收入。

外汇汇率下降,亦即本币升值,则会导致外币表示的旅游产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抑制旅游需求和出口,减少旅游外汇收入。

(3)通货膨胀

旅游目的地国家通货膨胀会使游客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该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客源国通货膨胀会促使居民出境旅游。

(二)旅游因素:

旅游者人数;消费水平;停留时间;景区性质;产品吸引力;旅游产品的价格。

三、旅游收入初次分配:

是指旅游企业将获得的营业收入首先在企业内按生产要素以货币的形式进行的分配。

四、旅游收入的再分配:

是指旅游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按照价值规律和经济利益原则的要求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全社会范围内的进一步分配过程。

5、旅游乘数效应的概念、原理(三个阶段)

(一)概念:

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旅游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二)原理(三个阶段)

六、影响旅游外汇漏损的因素:

1、本国经济体系和生产结构的不完善

2、大量的引进外资

3、经营管理水平受限

4、旅游宣传

5、居民出境游

6、外汇管理不足

七、减少旅游漏损的对策:

1、不断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对引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要组织人员攻关、研究,就地消化,在符合质量标准前提下尽快投入生产。

尽量使用本国产品和设备。

2、积极培养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学习现代管理方法,使用高效管理手段,树立现代市场经营观念,逐步减少外方管理人员数量。

3、着力开发低漏损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自然旅游、探险旅游、游客主动参与式旅游等等。

4、加强旅游外汇收支的宏观控制,完善税利机制,以形成公平竞争环境,避免低税企业削价竞争。

5、要制定和完善经济法规和外汇管理方法,对违法经营、干扰市场环境的行为要给予必要的行政与法律制裁,以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第七章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分析

一、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也可指旅游效益)的含义:

指旅游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主要评价方法------损益平衡分析法

又称为盈亏临界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在不亏损条件下的产品最低销售量,也就是确定产品的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相等的临界点。

3、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主要评价方法------目标利润分析法

计算获得该目标利润的最低销售量。

4、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主要评价方法------最佳利润分析法

五、旅游卫星账户的概念:

是在国民账户之外设立的一个虚拟账户,将所有涉及旅游部门的由旅游引致的产出部分分离出来单列其中,用以测度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影响。

六、旅游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和步骤:

(1)计算旅游业内各行业的增加值率。

其中,

表示旅游业内i行业的增加值率;

表示旅游业内i行业的增加;

表示旅游行业内i行业的总产值。

(2)计算旅游行业内各行业的旅游收入。

其中,Ti表示旅游业内i行业的旅游收入;T是旅游总收入;Ri是旅游者在i行业的消费支出比重。

(3)计算旅游业内各行业的旅游增加值。

其中,TGi表示旅游业内i行业的旅游增加值。

7、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分析?

旅游发展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社会效益就是旅游就业。

在计算旅游成本的时候,除了考虑旅游业各部门向游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内容而产生的直接消耗外,还要考虑它对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即附加成本,也就是游客向目的地居民或他人转嫁而未予以补偿的费用。

分为直接附加成本和间接附加成本。

附加成本一般是由政府的财政负担,而政府的财政成本又是以税收的形式转嫁于居民。

步骤:

(1)确定哪些是与游客相关的附加成本及相应的财政政策。

(2)确定各类财政成本的估计变量。

(3)评估现有的行政数据,包括各财政成本类别的公共开支,入出境游客人天数,居民人口和其他估计财政成本的变量。

八、提高旅游宏观效益的途径:

1、转变观念,强化对旅游综合效益的认识

2、明确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

3、加强科学规划,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旅游产品结构

第八章旅游发展观与发展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

是指旅游的发展要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域相协调的角度出发,确保旅游发展可利用的资源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1)要满足当代者的需要,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有生存权和发展权;

(2)要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形成一个整体;(3)既能满足当代者的需要也能从长远出发满足后人的需要;(4)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节约使用资源是所有参与旅游活动者的共同责任。

三、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特征:

(1)政府主导下的循序渐进发展;

(2)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发展;(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发展。

四、从旅游产业的形成、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关系角度,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超前型模式、滞后型模式(概念、条件)

(一)超前型模式

1、定义:

是指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一定阶段,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中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和地区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2、必备条件:

(1)拥有足以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

(2)在境外存在对其旅游资源的市场需求并有相应必要的外部投资。

(3)政府给予大力支持,这是采取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

(二)滞后型模式(又称自然发展模式)

1、含义:

是指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旅游产业便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发展模式。

2、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1)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2)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3)旅游需求与供给对称式发展。

五、从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的角度,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定义、特点)

(一)市场主导型模式

1、定义:

是指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的发展模式。

2、特点:

(1)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旅游产业内部的自行调节和自行均衡。

(2)政府主要通过市场参数间接地调节旅游经济运行。

(3)国家产业政策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主要侧重于市场的需求。

(二)政府主导型模式

1、定义:

是指以各个时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或通过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来实现其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2、特点:

(1)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由政府来推动的。

(2)市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节作用处于辅助作用。

(3)国家产业政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侧重于旅游供给方面。

六、从旅游产业成长的演变模式的角度,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延伸型模式、推进型模式(定义、特点)

(一)延伸型模式

1、定义:

是指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国内旅游为前导,在国内形成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最终实现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全方位发展的模式。

2、特点:

(1)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