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6810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docx

《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docx

初中古诗赏析含答案

1、(2012山东临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景物2分,答对两处1分,答对三处2分,意境2分)

2、(2012四川南充)

诗词鉴赏(3分)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

3、(2012湖北天门)

古诗词赏析(从甲、乙两首中任选一首作答)(4分)

(甲)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诗中用一个“”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分)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乙)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本诗开头两句,以“”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④.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甲)①.笼近酒家(2分)②.D(2分)(乙)③.浩荡白日斜或天涯(2分)④.D

4、(2012贵州铜仁)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

(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

(提示:

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共6分)(2分)

(1)凄凉地,弃置身

(4分)

(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5、(2012四川眉山)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4分)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1)又恐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

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

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6、(2012山东泰安)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②.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③.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①.B②.D③.D④.B

7、(2012四川安顺)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①、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②、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分)

③、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分)

①、(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②、(2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

③、(共2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

8、(2012江西南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

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

②.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①.D(2分)②.D(2分)

9、(2012广东湛江)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分)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1)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

10、(2012湖北孝感)

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分明就是一幅画,诗中有画的构图;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河流点染于大漠;有画的线条:

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有画的色彩:

黄的沙、青灰的烟、橘红的夕阳、白的河水。

实乃“诗中有画”。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以其独特的想象和主观感受,以春天之梨花喻秋冬之飞雪,比喻新颖,不仅把雪的洁白与鲜润揭示了出来,也给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温暖的感觉。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写出了塞下秋天天气之“异”——极其寒冷,如同“胡天八月即飞雪”,表现塞下秋景与中原秋景的不同,连大雁也过早地飞离衡阳。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是作者将游子沦落之情寄托于九种看似孤立的景物之中,用有形之物来表现无形之情,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C

11、(2012湖北随州)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

②.“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分)

③.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

为什么?

(3分)

①.心远地自偏(1分)

②.“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③.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3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千骑卷平冈”句中“”字用得好,妙在:

(2分)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

①.“卷”(1分);“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

(共2分)

②.(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

(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13、(2012贵州六盘水)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么样的境地?

(3分)

②.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①.(3分)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

(意思近即可)

②.(3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14、(2012山西)

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甫《春望》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怀凄然。

B.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想象奇特。

C.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侧面写尽农民矛盾的心理。

D.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起笔的“老夫”与词中的“鬓微霜”相照应。

C(2分)

15、(2012河南)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②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分)

①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意思对即可。

1分)

②示例一: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意思对即可。

修辞方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

共3分)

16、(2012江苏盐城)

登岳阳楼望洞庭

杜甫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

①潭面:

指湖面。

②镜: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3分)

同:

异: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2分)

(1)(3分)同:

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

(仅答出“辽阔”或“宏伟”也可,1分)异:

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

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

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

(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分)

(2)(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

(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

每诗1分,计2分)

17、(2012湖南常德)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刘禹锡[来源:

学科网ZXX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3)谈笑有鸿儒鸿: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

②.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

B.二十三年/弃置身

C.苔痕/上阶绿

D.何/陋之有

③.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来源:

学科网]

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诗是应和之作,刘禹锡与李白在扬州相遇时,李白有赠诗在先,刘禹锡用此诗相酬答。

B.甲诗虽有沉郁感伤,但也并不消极颓唐,结尾明显表露了豁达的襟怀和昂扬的意趣。

C.乙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人的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

D.乙文手法多样,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

⑤.作者以“山”“水”为对象,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请你采用这样的句式,以“居室”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字数可以不受限制,但句意必须符合《陋室铭》的文意。

)(3分)

⑥.唐宋时期,不少文人遭遇政治纷争,沦为“贬官”,贬官特有的身份和经历使他们的作品带上了特殊的文学印记,这在柳宗元、苏轼等名家的诗文中都有迹可寻。

刘禹锡写此诗此文时也是贬官,试从甲诗乙文和其他贬官诗文中探寻“贬官文学”的特点,得出一二结论。

(3分)

①.

(1)增长,振作。

(2)出名,闻名。

(3)大。

(4)弹奏。

②.D

③.(I)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没有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翻译宜宽松记分)

④.A

⑤.例句一:

居室不在宽敞华美,有君子居之则高雅别致。

例句二:

居室不在高大宏

伟,有高尚之士居住则不会简陋。

⑥.要点:

内容上,喜欢抒发政治牢骚,叙写清冷生活,表达苦闷情绪;形式上,喜

欢用曲笔(含蓄委婉的写作方式方法)叙事写景抒情。

(能从写作内容或写作方法

上总结出一个方面的特点即可记3分)

18、(2012河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问题。

(6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①、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1分)

②、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③、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分)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③、示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19、(2012山东日照)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3分)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①答案:

夕阳、落花、归雁。

评分:

每空1分,共3分。

②答案:

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评分:

2分,意思对即可。

20、(2012江苏徐州)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3分)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21、(2012广西桂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①.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②.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①.D

②.C

22、(2012广东梅州)

约客(4分)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①.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②.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①C②B

23、(2012江苏扬州)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6分)

【甲】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

杜甫

王杨卢骆①当时体,轻薄为文哂②未休。

尔曹③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杨卢骆: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

②哂(shěn):

讥笑。

③尔曹:

你们。

①甲诗中“”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

(2分)

②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

两者是怎样对比的?

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

(4分)

①李杜轻薄

②甲诗古今对比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乙诗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24、(2012湖南娄底)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①.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①.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②.“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25、(2012贵州遵义)

行路难(6分)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②.“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3分)

①.(3分)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

②.(3分)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1分)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分)

26、(2012广西南宁)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

“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27、(2012云南曲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