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5959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丰台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三历史

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据《左传》记载,晋国上卿赵简子规定: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此项举措冲击的制度有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答案】B

【解析】考点:

分封制和郡县制。

从材料“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实行了县制,官员的任免以军功而定,冲击了原来一句血缘关系的分封制。

2.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发掘了一座秦墓。

据考证,该墓主人生前曾担任过县的令吏。

出土竹简上的文字篆隶混杂,经专家研究整理,归纳为《编年纪》、《南郡守腾文书》、《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治狱程式》等8种。

这次考古发现有利于研究

①汉字的发展

演变②秦朝的官僚制度

③秦朝的治国思想④秦朝的公文格式

A.①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考点:

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等。

材料中出土的竹简中文字篆隶混杂可以为研究我国文字的演变提供史料;该墓主人生前曾担任过县的令吏有助于研究当时的政治状况;从归纳的这些文献资料来看,可以研究当时的治国思想和公文格式,因此这几项都是正确的。

3.下列汉初统治者实施的政策中不属于意在吸取秦亡教训的是

A.重农抑商B.休养生息

C.分封诸侯D

.轻徭薄赋

【答案】A

【解析】考点:

汉初的统治策略。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朝都在实行的政策,不属于汉初吸取秦亡采取的措施。

其他各项都是。

4.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户)

占全国

比例

人口

(户)

占全国

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上升②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③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考点: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情况。

从西汉到宋代,南方人口迅速增加反映了南方经济社会得到很快的发展;北方人口相对于南方占据的全国的份额迅速减少,反映了北方社会的动荡不安,经济衰退。

5.以下有关古代儒家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B.董仲舒吸收了道家的“大一统”思想

C.陆九渊反对传统伦理道德D.李贽强调以孔孟权威抨击理学

【答案】A

【解析】考点:

儒家思想。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A是正确的。

董仲舒吸收了儒家《春秋》的“大一统”思想;陆九渊创造性的发展了宋明理学,主张儒家伦理道德;李贽抨击孔孟权威,反对宋明理学。

6.下列各选项中,中外作品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魏源《海国图志》与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B.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但丁《神曲》

C.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曹雪芹《红楼梦》与贝克特《等待戈多》

【答案】A

【解析】考点:

中外作品产生的时间。

魏源《海国图志》与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都属于19世纪中期的产物。

故选A。

《天下郡国利病书》成书于17世纪,《神曲》则是在14世纪;郭守敬生活在元朝,但是牛顿则是生活在17世纪的英国;曹雪芹生活在康熙帝时期而贝克特则是20世纪作家。

7.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

“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考点:

A为道光时期;B为咸丰时期;C条约有割地赔款。

故选D。

只有赔款没有割地而且还是在光绪时期。

8.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实施“预备立宪”。

下列对“预备立宪”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与戊戌变法追求的政体形式相同B.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相同

C.反映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背离D.是企图消除革命的政治骗局

【答案】B

【解析】考点:

清末预备立宪。

清末预备立宪主张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和维新派追求的政体类似;预备立宪主张改变原来的政治制度,建立议会和内阁,这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明显不同;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实践表明,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9.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

辟帝制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维护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

【答案】C

【解析】考点: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

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后来的段祺瑞,都是不断地对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进行破坏,为了维护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和护国运动等。

10.右图是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20世纪初期绘制的一幅名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

该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考点:

五四运动。

该幅图片是20世纪初的作品,A排除。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广泛的群众的参与,与材料不符;只有五四运动工人、学生等各个阶层广泛的参与进来,取得了积极地效果。

11.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洋务企业B.民族资本企业

C.外国资本企业D.官僚资本企业

【答案】C

【解析】考点:

近代中国的经济成分。

1所代表的经济成分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在1895年以后发展到一个高潮;在一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减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消失。

结合以上分析,此种经济成分是外资企业。

12.孙中山、列宁都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下列理论属于他们共同之处的是

A.都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B.都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C.都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D.都提出民族平等的理论

【答案】D

【解析】考点:

孙中山和列宁的思想。

孙中山和列宁都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并不一样。

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的有关的理论;列宁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因此ABC都只说了一个方面。

他们二人都提出了民族平等的理论。

13.下图是一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报纸和图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①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②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③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④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答案】B

【解析】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

①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是在1949年;②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是在1924年;③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是在1935年④日本已无条件投降是1945年,由此分析可知答案为B

14.下图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中共八大的决策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行

【答案】D

【解析】考点: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从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57年到1960年。

图片显示的内容是工业总产值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农业的总产值却出现了下滑的现象。

国民经济严重失调。

这是由于1958年的总路线错误指导造成的。

15.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有

①颁布中国第一部宪法②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考点: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颁布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在1954年,因此①排除,由此也可排除ABD三项。

故选C。

②③④都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取得的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

16.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

下列对中共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D.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

【答案】A

【解析】考点: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改变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在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土地由私有变成了公有,形式是初级社和高级社;因此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说法错误;改革开放后所土地有权并没有交到农民手中,而是集体所有。

17.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考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是在1960年,不属于这一时期,排除③,因此可以排除ABD三项。

18.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下列情

境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科教兴国”的标语

D.特写:

热烈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

【答案】A

【解析】考点:

改革开放后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以后;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提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

因此BCD均错误。

1977年高考自然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答案为A。

19.下列是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图中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加入了不结盟运动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A

【解析】考点:

第三世界的发展。

中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排除BD。

中国至今未加入不结盟运动,C错误。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地取得民族的独立,力量不断地增强。

20.古代罗马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主要是通过

A.建立强大的帝国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备的法律D.传播基督教教义

【答案】C

【解析】考点:

罗马法。

古罗马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罗马法。

罗马法稳定了帝国统治的秩序,调节了社会矛盾,一些法律原则和精神至今仍在采用。

21.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答案】D

【解析】考点:

宗教改革。

根据所学,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本则材料中“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本题选D项

22.2012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再次获胜。

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

“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

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

”这一现基于的政治理念是

①权利平等②三权分立说③因信称义论④天赋人权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考点:

启蒙思想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②主要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对统治者的约束,与材料无关;③是马丁·路德改革的教义。

23.康德指出: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追求

A.人身自由B.现实幸福

C.思想自由D.人的美德

【答案】C

【解析】考点:

启蒙思想。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的原因”“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由此可知,康德强调个人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即要放开自己的思想。

故C项正确。

24.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建立起代议制资产阶级政府B.德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德意志帝国已经走上近代化道路

【答案】A

【解析】考点:

德国君主立宪制。

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是德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工业上已经走向近代化。

因此BCD均正确。

A项错误,政府保留有明显的封建残余。

25.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A.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D.东欧剧变——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D

【解析】考点: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19世纪20到30年代的工人运动;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是巴黎公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因此ABC均错误。

东欧剧变是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6.有学者把18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革称为“二元革命”。

下列现象属于“二元革命”的是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D.殖民扩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解析】考点:

欧洲近代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领域革命。

政治革命是指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权;经济领域里的革命是指工业革命,工场手工业进入到机器大工业阶段,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27.19世纪中期,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不断上演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生物学界革命与物理学界革命轮番上阵D.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答案】D

【解析】考点:

19世纪中期无产阶级革命尚未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70年代后进行的;19世纪中期生物学领域取得巨大地发展,但是物理学领域的革命是发生在20世纪初。

因此ABC均错。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不公平和黑暗面逐渐暴露出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28.右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

这部重要文献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英国的《权利法案》

C.法国的《人权宣言》      

D.《大日本帝国宪法》

【答案】B

【解析】考点:

《权利法案》。

从图片信息1689年和1989年这两个时间就可以判断出是《权利法案》,《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到1989年300周年。

29.斯大林时期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与新经济政策不同点是

①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②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③实行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④改变了工农联盟政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考点:

斯大林体制和新经济新政策的比较。

新经济政策运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因此①②③均与斯大林体制不同。

故选B。

斯大林体制和新经济政策都是没有改变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

下列事件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①北约组织成立②欧共体成立

③杜鲁门主义实施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考点:

战后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①北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②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③杜鲁门主义实施是在1947年;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是在1944年。

根据以上时间,答案为B。

31.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上述政策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对外开放国内市场D.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政策

【答案】D

【解析】考点: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外开放国内市场不符合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因此ABC均错。

三者改革国情不一样,政策也不一样,但是三者都是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政策

32.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

下列属于欧盟建立背景的是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B.美苏争霸威胁各国安全

 C.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D.亚太经济一体化实现

【答案】A

【解析】考点:

欧盟成立的背景。

两极格局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速,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一体化进程也进一步加速,欧盟成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33.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12分)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说书老者一声拍案,令四座惊奇

突火枪

罗盘针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

材料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

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4分)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

(4分)

(3)结合所学,分析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

(4分)

【答案】

(1)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1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1分)建

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1分)宋词出现。

(1分)

(2)儒、佛、道三教合一;(1分)商品经济发展;(1分)城市繁荣;(1分)海外贸易发展。

(1分)(学生答出文化事业发展,军事斗争需要也可以得分)

(3)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对后世及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重塑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社会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2分)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1分)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

(1分)

【解析】考点:

宋朝的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材料一中反映两种现象:

《清明上河图》中的说书的情况反映了市民文化的兴起,后面三幅图片则是反映的宋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反应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理学兴起和宋词的繁荣。

(2)材料中出现的这些变化发展的原因,可依据材料根据教材内容分析。

(3)材料中的这些成就和思想领域里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科技领域、思想领域等方面分开回答。

思想领域里可依据教材回答宋明理学的影响;科技领域里的成就可回答对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

34.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13分)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

“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

”“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

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

(4分)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

“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

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

……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

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

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

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

……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

(4分)

材料三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

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

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3)依据材料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

(5分)

【答案】

(1)19世纪60年代,王韬主张以中国正统思想观念为根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即“中体西用”。

(2分)19世纪80年代,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分)

(2)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开民智。

(2分)并提出了兴民权的具体步骤:

先是开官权、兴官智,再是开绅权、兴绅智,最后实现开民智,兴民权。

(2分)

(3)陈独秀强调普通民众的权力,(1分)否定君主制,(1分)批判儒家思想。

(1分)影响:

抨击专治制度,有利于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

(2分)

【解析】考点:

西学东渐。

(1)王韬前期属于洋务派,其主张侧重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是后期侧重于制度学习,演变成了早期的维新派。

(2)梁启超是维新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从材料“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

”可以看出其主张兴民权,并提出了兴民权的步骤,可仔细阅读材料概括作答。

(3)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从材料“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可以看出,其主张人权,宣传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

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5.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明。

(13分)

(在评价梭伦改革时)恩格斯说:

“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

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

(4分)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选(1875年)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第三条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

总统公布通过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总统有特赦权,统帅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第五条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内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第九条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2)《法兰西第三共和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

(4分)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

(3)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的构成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它为什么适合我国国情。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