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银行存准率对经济的影响1.docx
《提高银行存准率对经济的影响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银行存准率对经济的影响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银行存准率对经济的影响1
提高银行存准率对经济的影响
2011年05月05日
【汽车房产销售齐下滑紧缩政策或在6月后放松】1
【通胀仍存隐忧紧缩政策或将持续】2
【巴曙松:
中国经济宏观紧缩政策“加时赛”延长】3
【存款准备金率20.5%四大影响冲击楼市或迎降价潮】4
【中国保持稳健货币政策连续性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7
【中国经济增速仍维持高位紧缩政策或相时而变】8
【澳新银行: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或触发经济硬着陆】12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影响股市楼市】13
【紧缩预期影响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应防止矫枉过正】14
【汽车房产销售齐下滑紧缩政策或在6月后放松】
北京西南四环的汽车交易市场比较冷清。
除了市场内成千上万的新旧车辆趴在那晒太阳外,马路边成堆的车辆一样找不到出路。
这是北京自去年12月24日出台汽车限购令后,该市汽车业遭遇重创的一个缩影。
接下来北京和全国的汽车业前景似乎更加不乐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4月份与汽车行业数据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自去年9月份首次回落到50%以内。
该指数低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现衰退迹象。
而整个汽车行业是否正式进入下行的拐点,成为时下社会关注的话题。
同时,房地产业也不乐观。
物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4月份房地产行业的新订单指数虽为45.3%,连续七个月运行在50%以下,行业需求呈现低迷状态。
汽车和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两者共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2%左右。
这两个行业的新订单,都处于临界点50%之下,是否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成为一个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汽车、房地产的销售的确影响到了整个消费,从短期来,可能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大。
但是如果持续时间长可能会有问题。
“目前货币政策不应该再加大紧缩,最紧的日子正在过去。
”他说。
汽车业现衰退信号?
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
当月与汽车业紧密相关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的PMI、生产、新订单、新出口指数,全部低于50%。
而该行业在4月的库存与3月一样,在50%以上。
中国PMI分析小组秘书处主任、中采咨询(CLII)总经理于颖告诉记者,汽车行业上月的库存仍大量存在,一些厂家本月不可能大幅增产,这可能导致汽车产销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了解,中国的钢铁、铁矿石、石油生产,以及国际汽车零部件,都不足以支持中国再维持高速。
“我个人的看法,中国未来几年很难维持年2000万辆的规模。
”饶达说。
根据他的判断,主要是国际上汽车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国内资源的瓶颈,很难支持中国年2000万辆的产销。
“汽车业正在进入深度的调整期。
全年实现负增长并非无可能。
”
而记者获悉,目前部分企业因为日本地震导致零部件供应不上,已经停产。
这包括南京福特等公司。
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没有这么悲观。
他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汽车的产销仍是在增长阶段,即使全年不能达到15%的增速,但是在10%左右仍问题不大。
不过企业需要有心理准备。
调控遭遇新考量
全国的汽车和房地产消费,也正在快速波及到整个经济。
是否需要调整宏观政策,还需要观望。
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长9.7%,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2亿元,同比增长16.3%。
去掉物价因素,实际增速只有10%略多一点。
汽车类销售额增长14.2%,回落25.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回落,“主要是由汽车及与住房相关的商品增速的回落所引起的,”“这种回落既有主动调控的因素,也有政策回归正常的影响,同时也是前期增长比较快以后的一种正常调整”。
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祝宝良认为,目前房地产业和汽车分别占到整个经济的10%、2%的比重,其中汽车业尽管所占比重不大,但是产业链长,可以产生4-5倍的乘数效应,仍不可小觑。
目前上述两个行业订单处于临界点以下。
在短期内不必太关注。
一般汽车行业产销增速在15%,房地产投资和产销增速在20%,则支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否则则对整体经济有负面影响。
“房地产和汽车都是支柱产业。
如果限购时间长,则可能会影响整个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个人认为,目前货币政策最紧的日子正在过去。
随着6月份后物价增速下降,调控有望放松。
”他说。
祝宝良指出,目前而言,汽车和房地产业消费放慢,不会影响整个经济,预计全年增速在9%以上,但如果汽车和房地产业受限购的紧缩时间变长,比如变为3年,则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加大。
目前对于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应该保持高度关注。
(2011/05/05)
【通胀仍存隐忧紧缩政策或将持续】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1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PMI指数为52.9%,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其中,反映产品成本的购进价格指数在4月份继续回落2.1个百分点。
CFLP表示,这表明国家调控物价措施效果显现,通胀预期开始越过峰值,呈现逐渐回落趋势。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预计4月份CPI环比回落幅度不会很大,通胀压力仍较大,政策将继续保持紧缩力度。
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继3月之后,购进价格指数在4月份继续回落2.1个百分点至66.2%,虽然依然较高,但较之前已经明显降低。
CFLP指出,这说明国家稳定物价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已经发挥作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已得到初步控制,通胀预期开始越过峰值,呈现逐渐回落趋势。
事实上,4月以来,在天气和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下,食品价格也出现回落的迹象。
商务部和农业部公布的今年4月份前三周农产品价格的高频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已经出现小幅环比下降。
基于此,多家券商预计,4月CPI可能会从3月份5.4%的高位回落,但由于翘尾因素等影响,回落幅度不会太大。
国海证券研报指出,发改委一系列举措均对4、5月份食品价格起到稳定作用,预计4月CPI可能小幅回落至5.1%-5.3%。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由于非食品价格上涨仍快,同时4月份翘尾因素仍维持在高位,预计4月份CPI同比增幅为5.2%左右,仍将维持在5%以上。
紧缩政策或将持续
专家认为,虽然政策紧缩已经反映至PMI回落上,但据此判断通胀压力解除还为时尚早。
4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6.2%,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
但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仍全部高于50%,其中以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为首的7个行业达到70%以上。
此外,CFLP报告也指出,PMI在微观层面上也反映出企业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的现象进一步突出。
数据显示,4月反映成本和资金压力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2%和18.2%,为最近两年的最高值。
这一现象,显示出双重压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效益有继续下滑的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4月份央行进行了一次加息、一次上调准备金率的操作,显示货币政策仍在持续收紧。
尽管通胀4月份CPI或微幅回落,但二季度通胀形势仍难言乐观,“抑通胀”的调控目标绝不能松懈,紧缩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4月份汇丰中国PMI指数的走势确认了制造业的稳定增长,但鉴于3月份GDP增长和通胀双双超预期,未来数月仍应继续保持紧缩力度。
而中金公司在报告中也指出,4月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政策会进一步收紧,预计二季度还会加息一次,存款准备金率还会上调,央行会继续通过价格和数量型工具控制信贷和货币的增速,管理通胀预期。
(2011/05/03)
【巴曙松:
中国经济宏观紧缩政策“加时赛”延长】
总需求的回落、流动性的良好控制和农产品价格的回落是中国通胀能得到良好控制的三个条件。
回顾我们对于一季度的判断,我们认为,从2010年底到2011年2月份之间的宏观紧缩政策已经同时在这三个方面着力,政策累积效应将逐步显现,从而对通胀水平形成抑制。
然而从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的实际情况来看,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扰动了国内紧缩政策的实施力度与节奏,从客观的数据评估,这些外部的冲击事实上促使宏观紧缩在操作中预留了缓冲空间。
具体而言,中东和北非政局不稳定,成为推动国际能源价格短期内迅速拉升的触发因素,并对国际经济增长与通胀形势带来双重的负面冲击;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突发性事件,短期内不仅对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产生一定影响,而且也引发了日本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和资金注入,从而对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节奏产生冲击,同时也使得决策者对其可能产生的对供应链的冲击产生关注。
美国的QE2即将到期,引发了关于美国国债市场走向的激烈分歧;而欧洲债务危机则面临4月、7月、10月三个密集再融资窗口的考验。
从一季度公布的各项数据对照分析看,这些外部的不稳定性冲击事件某种程度上对中国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紧缩力度、节奏产生了明显影响,促使决策者在事实上预留了政策紧缩的缓冲空间,一二月份严厉的紧缩政策基调事实上在三月份没有得到延续,特别是从货币供应等角度考察出现了货币条件宽松的迹象,叠加上外部的影响,导致了总需求并未如期放缓而是持续保持在高位、通胀水平回落不及预期的现象,从而必然导致控制通胀的政策紧缩期延长进入“加时赛”,5%左右的物价水平可能会延续到三季度。
基于以上的分析,当前国内政策面临的约束环境是:
1.GDP回落幅度有限,为了打消通胀持续攀升的实体经济环境,紧缩政策将会继续以抑制总需求的过快扩张为主基调;2.CPI新涨价因素将逐步切换到非食品类价格和外部因素,货币政策必须消除通胀攀升的货币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下的政策选项将在二季度被选择性使用。
一是综合运用“三率”即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
总体上,由于整个二季度通胀水平都会徘徊在5%左右的高位并可能持续到三季度,预计二季度从紧政策基调仍会延续。
从政策工具看,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均会合理使用,同时在一季度进口增速较快、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汇率也可能会适当加大升值幅度。
从政策力度看,二季度政策力度只是在一季度基础上的延续,继续实施更为严厉的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同时要充分估计政策叠加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4月21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预计在二季度接下来的时间内调整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1—2次。
二是社会融资结构的多元化趋势会加速形成。
从影响货币供给量和社会正常融资需求的角度看,银行信贷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
以股票和债券直接融资的最大优点在于既可以满足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又不会像银行信贷那样通过乘数效应产生额外的货币供应,从而可以在保持货币供应稳定的情况下兼顾企业融资需求。
因此,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股票、债券和产业基金的直接融资比例会持续加大。
三是政策使用会继续注重总量紧缩和结构优化的平衡。
从我们对银行草根调研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信贷增长的速度相对于大企业信贷的增速正在放缓。
温总理在讲话中也提出,要着力优化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合理调节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比例,防止短贷长用、挤占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紧张。
决策层认为,当前增长速度和就业都处在合理水平,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关键,在政策目标中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当然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2011/04/19)
【存款准备金率20.5%四大影响冲击楼市或迎降价潮】
据央行官方网站消息,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第十次上调。
至此,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0.5%的历史最高点。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是为抑制通胀预期,然而效果仍有待观察。
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逾3600亿元
不断高企的CPI被认为是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重要原因。
4月15日,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5.4%,创出32个月来新高。
而央行此前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6794亿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达2.24万亿元。
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涨幅为16.6%,高于16%的货币调控目标。
货币增速环比涨幅在2月份出现回落后,3月份又有所反弹,较2月份高0.9个百分点。
另外从公开市场上来看,由于3月份央行在公开市场大量运用28天期正回购操作,导致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超过9000亿元,天量的到期资金加剧了4月份货币回笼的压力,仅依靠央票和实施正回购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很难回收巨量的到期资金,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必要的选择。
据估算,上调0.5个百分点后,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600多亿元。
紧密上调,是否能抑制物价上涨?
对于此次上调,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培训师谭雅玲认为,央行此举是为了减少投资和投机,减弱资金的流动性。
而目前通胀原因正是由于流动性过大所引起,而上调准备金率,则可以从源头减少资金流动性,避免投机行为。
综观近年货币政策可以发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大幅增长:
比如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实施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当年银行信贷规模增至9万亿元。
2010年,这一数据仍超出7万亿元,远高于此前多年4万-5万亿元的水平。
对此,业内也存在不同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就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抑制通胀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目前出现的市场物价上涨并非一定是货币太多这一货币总量因素所引起,也有很多结构性因素,包括劳动力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
同时也包括外部因素,如输入性通胀。
而上调准备金率,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对金融市场的效果尚不明显,但立竿见影的,将是短期内加剧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吴晓求认为,央行此举难以抑制通胀走势,对中小企业将带来严重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否存在上限?
尽管发布时间从惯常的周五改到了周日,但央行这一动作仍符合市场预期。
就在前一天(周六)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表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没有绝对的界限,这取决于条件,条件如果变化,界限就会变化。
“目前的货币投放量也是前所未有的”,谭雅玲认为,尽管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但相比此前多年庞大的货币投放量,目前“上调幅度微不足道”,尚存空间。
“大家已经习惯了此前的货币宽松政策,目前一上调,就觉得不正常”。
而吴晓求则认为,“没有上限”一说法并不准确。
前两年货币投放也是正常的,因为当时为了挽救市场。
而目前这一上调幅度已超出常态。
在他看来,存款准备金率18%是常态,目前上调幅度过高,已称得上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根据以往的动作,市场可能会预期近期再次加息。
有分析认为,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可能进一步出台,但是通胀形势的发展并没有超出预期。
而对于短期内是否会伴随加息,谭雅玲和吴晓求则均持反对态度。
“之所以再次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更多的是考虑到了热钱流入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他估算,用“外汇储备增量-FDI-贸易顺差”的公式简单测算,一季度非贸易、非FDI项下无法解释的资金流入就达到1300亿美元左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热钱”。
【背景回顾】
近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一览:
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0月13日起,央行对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期限为两个月。
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9月25日起,下调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的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而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二个百分点。
央行2008年6月7日宣布,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上调。
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6%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
四大影响冲击楼市
开发商二季度后期降价求量
中原分析认为,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继续抑制通货膨,一定程度也是为了配合楼市调控:
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楼市的影响主要有几点:
首先:
继续抑制开发贷、购房贷,根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一季度楼市情况看,国内贷款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的比例已经从去年同期的22.6%下调到了今年一季度的19.9%。
在成交量下调、贷款收紧的双重影响下,调控政策的影响逐渐清晰。
贷款明显收紧。
目前来看治理通货膨胀与调控楼市需要同时发力,在通货膨胀大背景下,楼市调控更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而在持续加码的政策重压下,目前来看房价下行的可能性愈来愈大。
其次:
抑楼市必须首先抑信贷,货币政策是影响楼市调控的关键因素,相比前两轮调控,第三轮调控执行到目前来看,力度更大,首要原因就是结合信贷调控,不仅叠加数次加息,更是缩减了利率优惠幅度,存贷款准备金率的收紧更使得各商业银行抑制了放贷冲动。
第三:
增加开发商资金利用成本。
据截至4月1日的74家A股上市地产公司年报显示其中合计现金流净值为负的701.67亿元,去年这74家公司的现金流净值为357.56亿元,同比减少了296.24%;其中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合计为7237.29亿元,去年这些公司的存货是5110.19亿元,同比增加41.62%。
现金流锐减,而存货则明显上涨,这证明了最近开发商的资金压力逐渐加大。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39家信托公司共发行129只固定收益信托产品,单月发行数量环比增长152.9%,同比增长111.5%;预计发行总规模为211.11亿元,环比增长91.5%同比增长146.1%
第四:
在融资渠道急剧变窄的同时,房企融资成本不断攀高,在连续多次上调后,开发商从银行贷款也越来越难。
而信托资金的募集明显增加了开发商利用资金的难度和成本。
会逐渐增加开发商加快项目销售追求销售回款,降低压力。
预计在下半年开发商将遇到非常大的资金压力,开发商将面临销售萎缩及贷款收紧的双重压力。
部分敏感的开发商可能从二季度后期就开始就明显的出现降价求量的行为。
北京等城市很可能率先出现市场调整。
而二三线城市可能明显滞后。
而直接影响来看,很可能部分城市已经出现银行暂停购房贷款或者是暂停部分购房贷款的现象可能逐渐增加和蔓延。
而对于购房者来说,想要获得贷款的难度也更加加大。
叠合信贷政策的第三轮楼市调控目前来看,力度将继续增加。
(2011/04/18)
【中国保持稳健货币政策连续性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央行18日宣布,从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统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0年以来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之后,大中型存款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的历史高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今年可能会出现“前紧后松”的态势,而这样的调控节奏有助于为将来货币政策的调整留有一定的空间。
在中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之后,货币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针对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作为有效管理流动性的工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紧缩工具近期密集使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紧缩货币政策将贯穿整个上半年,而收紧流动性以防止通胀继续升温是这一轮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
虽然整体而言,紧缩货币政策依旧保持其连续性,但是在本周五出台依然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由于中国央行在近两周的例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加大了回笼力度,通过发行利率和发行量的配合,央行连续两周都在公开市场实现了净回笼,分别净回笼资金100亿元和490亿元。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国泰君安宏观数量主管姜超如此评价此次准备金率上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了防止通胀加剧,收紧流动性是必然之举。
”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许一览也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通胀压力依然较大,3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或许不容乐观,因此央行才再次祭出准备金率政策工具。
中国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与一月份持平,此前CPI回落预期落空,而市场担心未来CPI会继续攀升,甚至再破5%。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3月份CPI同比增速可能回升至5.1%左右。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王庆表示,从统计局已经公布的3月上旬食品零售价格数据来看,预计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为10.9%,非食品价格预计将回升至2.7%,主要反映为居住类价格的上涨,并且会由于CPI权数的改变而有所放大。
通胀在一段时间内都将给中国带来较大压力。
而除了通胀这一主要原因之外,短期流动性的管理也对宏观调控造成了一定压力。
中国1月新增外汇占款5016亿,创下了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新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仇高擎预计2、3月份的外汇占款至少在3000亿元以上,此外财政存款季末投放和公开市场3月份巨量资金到期,都会对流动性的管理带来较大压力。
2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356亿元,同比少增1929亿元。
虽然2月信贷增长显著回落,但抑制放贷冲动也是央行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上调准备金率可以防止信贷的过快增长,“央行非常清楚各家银行的可贷资金有多少,如果银行资金头寸过多,必然会激发银行放贷冲动。
”
此前,由于中国央行将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上调至3.1992%,甚至超过了一年期定存的利率,市场猜测可能会加息。
而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并未加息让市场感到意外。
赵庆明认为,央行可能更多是考虑到全球经济当前的形势,顾忌到中外利差的因素。
“中国当前仍宜保持利率水平的相对稳定。
在央票、加息等手段均存在限制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成为为数不多的工具之一。
”
不过,许一览认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