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常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876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常识.docx

《中国文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常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常识.docx

中国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上古神话多存于《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此书成书于战国到西汉期间,最后在西汉后期由刘歆编订,内容:

山经、海经和荒经,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内容,也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

上古神话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淮南子》)

2、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诗三百》,汉代称之为“经”,故曰《诗经》。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它是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诗经》本是配乐演唱的歌诗,即后人所说的歌词,根据各自的乐曲分为:

风:

各诸侯国的地方音乐,包括15国风,160篇。

雅:

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大雅和小雅。

颂:

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诗,40篇。

表现手法:

赋:

铺陈直叙,对事物及思想感情的直接叙述。

《氓》

比:

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式。

《硕鼠》《卫风·硕人》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由此物引他物。

诗经首创。

《关雎》《蒹葭》《桃夭》

3、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其思想各据一端,精彩纷呈。

正因为它是随着争辩的风气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趋向,就是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

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

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

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不等地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

再从更大的范围,即文化史的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可忽视的。

《尚书》:

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春秋》——逐年记载了春秋时期200多年间的历史大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记事为刚,具体的叙写了春秋时期列国240多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相关历史人物方面的一些事件,以“直书无隐”的实录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分别记载了自西周至春秋末年的八国史事片段,以记言为主,大致成书于战国初年,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又称之为《春秋外传》,和作为《春秋内传》的左传并列,两书互为表里,互相参证。

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战国策》,成书于战国末期,国别史,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33篇。

记载了战国时期20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其重点则是记述以纵横家为代表的谋臣策士的奔走游说,从“士”的角度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鲜明的价值取向,不过此书不是严格的史书,即在历史有明显的夸张失实之处。

孔子和《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战国后期鲁国陬邑人,一生致力于提倡仁政、德治和礼乐教化,思想核心:

仁。

创立了儒家学说,他也是我国古代最早最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贡献:

为培养君子仁人,打出有类无教的旗帜,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学校,以“六艺”为讲课内容并总结出了一套教学理念。

循循善诱,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学而时习、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贤者七十二人。

文学:

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先后整理《诗》《书》《礼》《乐》等文化典籍,修订鲁史《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思想核心是:

“仁”,“仁”即“爱人”。

“仁”的概念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有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在孝悌忠信的道德礼教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制秩序上。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共同编纂集成,主要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反映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特色:

短章警句,语言简炼,从容委婉含蓄。

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他和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

墨子和《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

姓墨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

有《墨子》一书传世,记载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宣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思想,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老庄,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篇。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现存的《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由庄子及其弟子,和后代学者共同编著。

其文虽依然存在着对话论辩的成分,但已围绕中心论题开始展开论证,表现出现专题议论文过渡的趋势。

文学特色:

汪洋恣肆,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艺术形象传神生动;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比喻和夸张等手法说理,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荀子,名况,字卿。

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

,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对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当的贡献。

《荀子》这部书是荀况晚年为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而编写的。

散文特色:

长于说理,论点明确,结构完整严密,比喻繁复。

标志着说理散文的成熟。

韩非子,战国时期后期韩国贵族,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独立完成《韩非子》, 思想:

反对礼治,强调法律的作用,“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4、屈原和楚辞:

《诗经》以后,自春秋中叶到战国中叶约300年间,散文异彩纷呈,北方诗坛却相对沉寂了,而在南方楚国正有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在民间文学中酝酿,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主要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共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抒情诗。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和《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了汉赋的形成。

“楚辞”本义:

泛指楚地歌辞(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楚辞的形成和崇尚巫风的习气以及楚地歌谣有密切关系,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后来专称以屈原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大量运用语气词“兮”。

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由于《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诗经》和《楚辞》以“风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楚辞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感情,瑰丽的文辞和比兴寄托的手法为后世提供了创作的楷模,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歌的形成,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秦汉文学

1、《吕氏春秋》,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后世又称“吕览”,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李斯,秦代唯一的作家,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3、汉赋:

汉赋起源于楚地的歌谣。

分为:

骚体赋、散体赋、小赋三个品类。

其中散体赋是汉代辞赋的主干。

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

《七发》是其的代表作,也是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它已摆脱了骚体赋的束缚,具备了散体大赋的规模体制,从而标志着新体赋即汉代大赋的正是形成。

汉武帝出于“润色宏业”的需要,大力提倡辞赋,汉赋盛极一时,司马相如是众多赋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作家,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其铺排夸张远过于枚乘的《七发》而达到赋的顶点。

此后的两代赋家不断涌现,著名的由西汉末的杨雄,代表作《长扬赋》《甘泉赋》;东汉前期的班固,代表作《两都赋》;东汉中期张衡,代表作:

《二京赋》,同司马相如并称“汉赋四大家”。

4、汉乐府:

“乐府”是两汉时的音乐机关,唐以后乐府又变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孔雀东南飞》:

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全诗350余句,1765字,是我国现存古代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到高峰的重要标志。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辞》被称为“乐府双璧”。

5、史学作品:

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所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人物为记叙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全书包括12本纪、30世家、10表、8书、70列传共五部分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3000年的历史。

代表作:

《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

它作为正史24史的第一部,鲁迅曾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

帝王的传记,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

“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

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

“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

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

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

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

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全书包括:

12纪、8表、10志、70传,共100篇,详实的记述了西汉200多年的历史《汉书》体列沿袭《史记》而有所变化,它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

名篇:

《苏武传》《李陵传》《霍光传》。

《史记》和《汉书》并称“史汉”,代表了汉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风骨:

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重建统一大业。

同时,他不断招纳才士,在北方形成一个文学中心。

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

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建安文学的文坛的领袖,人称“三曹”。

所谓建安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

而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作品中的慷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上表现的上述特色。

2、建安七子: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述当世文人,特别标举了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个人,被称为“建安七子”。

3、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

前者的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

他们的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

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正始文学的特点是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消极出世、忧生畏祸的思想。

曲折含浑的诗风。

4、太康诗歌:

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间诗坛活跃,出现了一批诗人,这就是“太康诗人”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他们生活在国家暂时得到统一、士族门阀势力强盛的社会环境里,不少人热衷功名,攀附权贵。

除了左思以外,他们的大多数作品大都缺乏社会现实内容,既没有建安诗人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没有正始诗人的那种忧愤深广的思想境界。

在艺术上,太康诗人大多以才华自负,努力驰骋文思辞采,追求形式的华美,大搞形式主义,开了中国诗歌史上雕琢堆砌的风气。

左思的文学成就在太康诗人中最高,他写的《三都赋》(《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历时十年,震动整个京城,一时被传为经典,满城豪贵之家竞相传抄,竟然令洛阳纸张因而缺货,价格也暴涨起来,这也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来由。

左思代表作《咏史》八首借咏古人古事寄托自己的抱负,对门阀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抨击,不是一时所作,也反映了诗人有积极到消极的过程。

他的咏史诗开创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先河,在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5、田园詩人陶渊明:

东晋代表诗人陶渊明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

屈原和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在文学史上著称于世。

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江西九江市)著名诗人,陶诗分为两类:

田园诗和咏怀诗,因为他开辟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又极高的造诣,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诗歌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等,散文《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6、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詩:

谢灵运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

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

代表作《登池上楼》《游南亭》等,有《谢康乐集》。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

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

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7、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歌叙事长诗《木兰诗》最为著名。

乐府双璧: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乐府三杰:

《西洲曲》《孔》《木》

8、南北朝小说: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出现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与干宝的《搜神记》,所谓“志怪”,就是记录怪异,诸如绝域殊方的山川物产、神仙方术、鬼怪妖魅、佛法灵异等。

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现实,灾祸和死亡的威胁,使宗教迷信思想和社会上侈谈鬼神、称道灵异风气得以流行,加上战国以来就有的怪异之风被当作真事流传的传统,造成了志怪小说的兴盛。

留存至今的志怪小说有30多种,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最为著名。

由于小说《搜神记》尚处于萌芽阶段,因而记事简约,文字朴素,结构比较简单,还缺乏细致的描写和艺术的虚构。

但也有不少优秀篇章,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志人小说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所谓“志人”,就是记录人物的轶闻琐事。

汉末以来盛行的士大夫的清谈和品评人物之风,在玄学大兴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畅行,从而为志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便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也是最早的一部志人的笔记小说。

9、魏晋南北朝文论:

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古代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直接或通过“建安七子”的评论,表达出作者的文学观点。

陆机的《文赋》,论述了文章写作中的构思、谋篇、修辞、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齐梁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文学研究专著,被誉为开创我国文学批评新纪元的文学理论宏著。

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此前的文学现象,并开创性地将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史上承前启后,占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他的文学思想影响了以后的整个文学批评史,他承前启后,成就杰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地位最高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

钟嵘的《诗品》,最早的一部论诗专著,与《文心雕龙》同是齐梁时代文艺批评的重要著作。

《文心雕龙》兼论诗文,《诗品》则专论五言诗,对诗歌创作的一些理论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钟嵘将汉至齐梁时代的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在探讨作家流别以及前后代作家之间的承继关系等方面,总体评价多有精到之处,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10、《昭明文选》:

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由蕭统延集众文士编成,又称《文选》。

《文选》选录了从先秦到齐、梁时期130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共七百余篇。

《文选》的序文明确提出了选文的标准是“以能文为本”,具体特征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即作品所写的题材、内容必须是有意义的,在表现形式上必须通过深沉的艺术构思,要辞藻华美。

《文选》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宋以来,研究这部书成为一门专门学问,称为“选学”。

四、隋唐五代文学

1、陈子昂:

主张诗风改革,提倡汉魏风骨,高举革新大旗,是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齐梁诗风进行一次扫荡,为唐诗发展拓宽了前进道路。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主要是提出“风骨”、与“兴寄”两个口号。

他以复古为革新,扫荡齐梁时代“兴寄都绝”、“风雅不作”的实践。

《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等,揭露深刻,批判尖锐,兴寄深婉,风格遒劲,语言质朴,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廓清绮丽诗风的作用。

2、初唐“四杰”: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代表作品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3、吴中四士: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他们在当时也是都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除包融以外,其余每人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4、山水田园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开盛唐山水田园派的先声,王维则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泰山北斗。

唐诗三分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势:

李白一分为仙,杜甫一分为圣,王维一分为佛。

王维早年入仕,奋发有为,学而优则仕,但40岁后,政治上屡遭打击,看破红尘,参禅奉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中多佛家理趣,故有“诗佛”之称。

王维真可谓多才多艺之人,他能诗善画,通晓音律,兼具诗人、画家、乐师的多种艺术才能,是中国诗歌史上少有的将诗歌和绘画融会贯通的诗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其诗的最大特点。

他的任何一首诗都是一幅图画,象画一般具有深长悠远的意境。

5、边塞诗派:

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高适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其《燕歌行》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之涣尤善边塞诗,七绝《凉州词》和五绝《登鹳鹊楼》是名篇。

6、李白:

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诗中塑造的形象以及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各种各样的传说,使他在人们心目中从“人”变成了“仙”,1000多年来他被人们称颂为“谪仙”“诗仙”。

作爲一个天才的诗人,李白思想比较复杂,儒家道家游侠等不同的传统思想兼而有之。

其中儒家积极入世的、兼济天下的思想引导他怀着辅时济世之心追求功名事业;而当政治上遭受打击有才难展时,道家特别是庄子愤世嫉俗、遗世独立的思想便促使他藐视权贵,追求自由,以至求仙慕道;同时古代游侠精神也有助于养成他慷慨豪迈气概和不拘礼法、兀傲不驯的人生态度。

儒道侠本不相容,却因时代因素和出身、教养、个性气质等原因,此三者经常矛盾,而又统一的交融在李白身上。

他的人生道路所遵循的原则是“功成身退”,即:

在功成名就之后拂衣隐身,归返山林自然。

他始终在这条道路上求索徘徊,从而对他的诗歌创作代来深刻影响。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现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7、杜甫:

号称“诗圣”,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