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华模拟试题1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736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明华模拟试题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明华模拟试题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王明华模拟试题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王明华模拟试题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王明华模拟试题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明华模拟试题13.docx

《王明华模拟试题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明华模拟试题1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明华模拟试题13.docx

王明华模拟试题13

2011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二)2011年4月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4~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第Ⅱ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我国历来很重视对官员的监督。

秦朝时,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刺史

2.你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劝他说:

“一次考试失败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用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3.与右图所示旗帜(蓝底白星)相符的信息是()

①2001年中国WTO②1993年欧洲联盟③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④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织⑤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为第一次巨变的理由是()

①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②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③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④弘扬了民主与科学⑤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⑥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②③④D.①⑤⑥

5.2008年12月15日,大陆和台湾基本实现了“三通”,即通航、通邮、通商。

这标志着两岸近()年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A.30B.40C.50D.60

6.善于学习也是促使自己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列事件不属于这一结论的是()

A.洋务运动B.明治维新

C.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7、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警示昭告后人的历史文献包括:

①《权利法案》②《南京条约》③《九国公约》④《慕尼黑协定》⑤《双十协定》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8.1954年北京召开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大会,会上,与会者们积极讨论,投票选举了国家主席,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你知道这次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9.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在“两会”期间赋词一首:

“小岗村头,土地承包,石破天惊。

看天南地北,春风到处,人欢马跃,妇孺躬耕……”。

词中赞美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有企业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这个城市的许多地方以“铁人”命名:

铁人中学、铁人小学、铁人广场、铁人大道……铁人的印记,已深深地烙在这一片热土之上。

“这一片热土”指的是

A.兰考B.大庆C.武汉D.鞍山

1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战争解决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D.“入联公投”

12.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

“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

这是基于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学习历史要关注现实,现实社会是从历史走过来的。

请回答第13—15小题。

13.反思历史有助于开创未来。

以下不利于我国思想文化健康发展的历史事件有

①百家争鸣②焚书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

14.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会子 ②蕃坊 ③瓦舍 ④岁币 ⑤互市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15.2007年9月,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下列代表孔子思想观点的是(  )

A.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16.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全球化持续发展,但也有反趋势而动的现象、事件。

试找出下面其中反趋势的一组(  )

①科索沃战争    ②欧盟的不断扩大   ③中国的一些电器集团在世界各地设厂   ④美军长期驻留伊拉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至今发现的唯一的一份状元卷现藏在()博物馆

A.潍坊         B.青州 C.安丘       D.临朐

18.北宋现实主义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末年()汴河沿岸街道的繁华景象。

A.开封      B.杭州 C.郾城       D.泉州

19.沉重打击了英军,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攻城受挫最大的一次、青州兵血战()(长江边的城市)(鸦片战争时,道光帝)(伊奉额等领导)有《显忠碑》等纪念他们。

A.广州      B.镇江C.虎门   D.青州

20.他领导的临沭五井战斗,振奋了民族精神。

他的八支队成了东北野战军的劲旅。

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个青岛市长。

他是()

A.庄龙甲    B.马保三C.陈毅   D.高奋

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

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2分,23小题18分,第24小题16分。

共60分。

2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论是近代日本的改革还是现代中国的改革,都很好的诠释了改革的重大作用。

请围绕中日两国改革的史实,探究下列问题:

(1)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出了哪些措施?

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掀起了中国的改革浪潮。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这次改革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中日两国进行的这两次成功的改革,有哪些相同之处?

(2分)

 

22.材料一: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

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二:

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12月15日正式实施。

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新闻报导(2008年12月)

材料三:

我想先说明一个事实,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可以说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

就拿去年来说,尽管遇到金融风波,双边的贸易额还接近1300亿美元。

——温家宝(2010年3月13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

它是由谁提出的?

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

(6分)

 

(2)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2分)

 

(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4分)

 

23.九年级2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请你参加。

(18分)

★步骤一:

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1)请你列举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

(2分)

 

★步骤二:

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4)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2分)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2分)

 

(6)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

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作出了无数探索,请写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

(4分)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八六三计划”。

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

(2分)

 

★步骤三:

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8)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24.(16分)《大国崛起》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大国崛起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世界近现代史上,英、美、日等国强大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进步、经济的强盛、体制的创新以及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

开阔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是后起国家走上强盛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改革,在经济、外交、国防、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1)列举近代上,我国“开阔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的两则事例。

(4分)

 

(2)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实行创新,推行什么外交政策?

(2分)列举新中国70年代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

(6分)

 

(3)根据材料,说明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

(4分)

 

模拟试题

(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C2.B3.D4.D5.D6.C7.B8.B9.D10.B

11.B12.D13.B14.A15.A16.C17.B18.A19.B20.B

二、非选择题:

评分说明:

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得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21.

(1)在经济上提出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4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2分)

(2)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分)这次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分,言之有理即可)

(3)中日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都加强了对外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都改革了农村的土地问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注重经济建设。

(2分,答出一项即可)

22.

(1)“一国两制”。

(2分)是由邓小平提出的。

(2分)在香港、澳门地区。

(2分,任答出一项即可)

(2)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势力。

(2分,任答出一项即可)

(3)可通过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

(4分,言之有理,答出两个层面意思即可。

23.

(1)蒸汽机车、蒸汽轮船(2分)(答出一点即给分)

(2)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2分)

(3)经济全球化(2分)

(4)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或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2分)

(5)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2分)

(6)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4分)(答出一点给2分。

(7)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等……(2分)(答863计划前的不给分)

(8)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要抓住历史机遇。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分)

24.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举出其中两例即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3)寻找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体制创新;向发达国家学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