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565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内放置铁粉与放置硅酸干凝胶的作用相同

B.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

生物柴油与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化学成分相似

C.工业生产玻璃和高炉炼铁均需用到石灰石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与医用酒精用于皮肤表面消毒杀菌原理相似

【答案】C

【解析】

【详解】A.食品包装袋内放置铁粉是作脱氧剂,防止食品氧化变质;而放置硅酸干凝胶是作干燥剂,它们的作用不同,A错误;

B.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含油脂,而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含烃,化学成分不相似,B错误;

C.制普通玻璃的原料:

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冶炼生铁的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C正确;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是由于氯气云水反应产生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而酒精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所以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二者作用不相似,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含CO32-总数为NA的Na2CO3溶液中,Na+总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0.6NA

C.将0.1molH2和0.2molI2(g)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H-I键数目为0.2NA

D.常温下,电解1L的精制食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pH为11,则电解过程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目为0.00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Na2CO3溶液中CO32-由于水解而消耗,所以若溶液中CO32-总数为NA,则Na+总数大于2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每种气体分子中都含有6个H原子,所以0.1mol混合气体中含有H原子数为0.6NA,B正确;

C.H2与I2化合形成H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将0.1molH2和0.2molI2(g)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HI的物质的量小于0.2mol,则产生的H-I键数目少于0.2NA,C不正确;

D.根据电解方程式:

2NaCl+2H2O

Cl2↑+H2↑+2NaOH,根据方程式可知:

每反应产生1molNaOH,反应转移1mol电子,现在反应产生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10-3mol/L×1L=10-3mol,所以电解过程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目为0.001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有机化合物M、N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M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N的二氯代物有3种不同结构D.M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两者化学式均为C8H8,但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选项正确;B.M中有C=C双键,可以和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选项正确;C.N的二氯代物有:

2个氯原子相邻、面对角线相间、体对角线相间3种,故C选项正确;D.苯和乙烯均为平面结构,旋转苯基与乙烯基之间的C-C单键可能使苯基平面结构和乙烯基平面结构处于同一平面,故D选项错误。

答案:

D。

【点睛】考查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以此判断两者是否为同分异构体。

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没有加碱至碱性,不能检验,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为:

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B错误;

C、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滴加0.1mol/L的KI溶液,发生沉淀转化,可知Ksp(AgI)

D、Al能与NaOH反应,Mg不能,则原电池中Al为负极,而金属性Mg大于Al,故D错误。

正确答案选C。

【点睛】蔗糖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

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B.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须经烘箱烘干后才可使用

C.配制0.5mol·L-1480mL的NaOH溶液需称量9.6gNaOH固体

D.某溶液中滴入2滴K3[Fe(CN)6]溶液生成具有特征蓝色的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苯萃取溴水时,苯的密度比水小,分层后在上层,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项错误;

B.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中有水并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可以不经过烘干,B项错误;

C.配制480mL溶液,需要用到500mL容量瓶,计算的时候用500mL计算,

,C项错误;

D.检验Fe2+,使用[Fe(CN)6]3+,会出现特征的蓝色沉淀。

方程式为:

,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D。

【点睛】分层后在上层还是下层,和密度有关系,记住苯的密度比水小、CCl4的密度比水大。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实验室常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

并没有480mL的容量瓶,根据“大而近”的原则选择容量瓶。

6.双极膜(BP)是阴、阳复合膜,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H2O解离成H+和OH-,作为H+和OH-离子源。

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电解食盐水可获得淡水、NaOH和HCl,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N为离子交换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阴极室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B.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

C.若去掉双极膜(BP),阳极室会有Cl2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两极共得到0.5mol气体

【答案】D

【解析】

阴极室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e-=H2↑,故A正确;

阴极生成氢氧化钠钠离子穿过M进入阴极室,所以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若去掉双极膜(BP),氯离子进入阳极室阳放电生成氯气,故C正确;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生成0.25mol氧气、阴极生成0.5mol氢气,两极共得到0.75mol气体,故D错误。

7.若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其表达式为:

AG=lg[

]。

室温下,实验室里用0.10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10mL0.10mol/LM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可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C点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mL

C.若B点加入的盐酸溶液体积为5mL,所得溶液中:

c(M+)+2c(H+)=c(MOH)+2c(OH−)

D.滴定过程中从A点到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像可知,0.10mol/LMOH溶液的酸度为-8,则

,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求出该溶液的c(OH-)=10-3mol/L,所以MOH为弱碱。

A.酸与碱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为强酸弱碱盐溶液,该溶液因生成的盐水解而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较合适,这样的实验误差更小,A不正确;B.C点对应的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所以加入盐酸的体积小于10mL,B不正确;C.若B点加入的盐酸溶液体积为5mL,则加入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是MOH的一半,由物料守恒得c(M+)+c(MOH)=2c(Cl−),由电荷守恒得c(M+)+c(H+)=c(Cl−)+c(OH−),因此,所得溶液中c(M+)+2c(H+)=c(MOH)+2c(OH−),C正确;D.滴定过程中从A点到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减小,D不正确。

本题选C。

点睛: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弄清酸度的含义,能根据酸度求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从而明确酸度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要从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和质子守恒方面分析。

8.资料表明:

赤热铜能与NO2反应。

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探究固体产物的成分,气体产物是N2还是NO。

已知:

酸性KMnO4溶液能氧化NO生成NO3ˉ;NO和FeSO4溶液反应:

NO+FeSO4=[Fe(NO)]SO4(棕色);Cu2O+2H+=Cu+Cu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好药品,然后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

①关闭K1,打开K2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③打开K1,关闭K2④点燃C处酒精灯

(3)实验过程中,D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能否根据D装置中的现象确认C中有无NO生成?

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当铜粉完全反应后,实验小组对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提出以下猜想:

①只有CuO;②只有Cu2O;有同学认为可通过简单的定性实验即可判断猜想①是否成立,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E装置自始至终未显棕色,小组最后通过定量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C装置质量

F装置气体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玻管质量

Cu质量

反应后(玻管+生成物)

mg

1.92g

(m+2.24)g

112mL

据此写出实验时实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③②①④(3).有气泡产生,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褪色)(4).否(5).NO2与H2O反应生成NO (或N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给分)(6).检验是否有NO或检验NO是否被吸收完(7).取C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稀硫酸充分反应,若固体完全溶解,则产物只有CuO(8).6Cu+2NO2

2CuO+2Cu2O+N2

【解析】

(1)A中发生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首先打开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反应开始进行,产生的NO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干净,然后关闭K1,打开K2,点燃C处酒精灯,此时注意观察D、E中的现象,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

(3)已知:

酸性KMnO4溶液能氧化NO生成NO3ˉ,所以D中出现的现象应该是:

有气泡产生,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褪色)。

NO2与H2O反应生成NO ,N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仅凭这一现象并不能说明C中有NO生成,答案为:

有气泡产生,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褪色);否;NO2与H2O反应生成NO (或N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已知NO和FeSO4溶液反应:

NO+FeSO4=[Fe(NO)]SO4(棕色),所以E装置可以检验是否有NO或检验NO是否被吸收完。

(5)根据已经Cu2O+2H+=Cu+Cu2++H2O,用稀酸可以检验是否有Cu2O,若有Cu2O可以看到单质Cu生成,故答案为:

取C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若固体完全溶解,则产物只有CuO;

(6)实验中E装置自始至终未显棕色,说明没有生成NO,那产物应该是N2,F装置收集到气体为氮气,n(N2)=0.112L/22.4L/mol=0.005mol,增加O的质量=m+2.24-m-1.92=0.32g,进一步求出n(O)=0.32g/16g/mol=0.02mol,所以n(NO2)=0.01mol,物质的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所以可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Cu+2NO2

2CuO+2Cu2O+N2。

9.天然气可以制备大量的化工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天然气制备合成气(CO和H2),进而可合成H2C2O4。

①欲加快H2C2O4溶液使5mL0.01mol/L 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写两点)。

②下列可以证明H2C2O4是弱酸的是___________。

A.H2C2O4可以分解为CO、CO2和H2O

B.常温下,0.1mol/LNaHC2O4溶液中c(HC2O4-)+c(C2O42-)<0.lmol/L

C.0.1mol/LH2C2O4溶液25mL 可以消耗0.1mol/LNaOH溶液50mL

D.常温下,0.05mol/L的H2C2O4溶液pH≈4

(2)已知:

①CO(g)+H2(g)

C(s)+H2O(g)△H1=-130kJ/mol

②CH4(g)

C(s)+2H2(g)△H2=+76kJ/mol

③CO2(g)+H2(g)

CO(g)+H20(g)△H3=+41kJ/mol

则CH4(g)+CO2(g)

2H2(g)+2CO(g)△H=________。

(3)向2L容器中通入3molCO2、3molCH4,在不同温度下,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发生反应:

CH4(g)+CO2(g)

2H2(g)+2CO(g)。

平衡体系中CH4和CO2的体积分数如下图。

①高温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930K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②请解释图中曲线随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

③在700~1100K内,同温度下平衡转化率:

CO2________CH4(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结合

(2)提供的反应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升温

(2).增大H2C2O4浓度、加Mn2+催化剂(任两点)(3).BD(4).+247kJ/mol(5).△S>0(6).3.72moL2/L2(7).正反应吸热,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体积分数减小(8).大于(9).CO2+H2=CO+H2O副反应的量多于CH4=C+2H2

【解析】

(1)①升高温度,增大H2C2O4浓度都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正确答案:

增大H2C2O4浓度、加Mn2+催化剂(任两点)。

②H2C2O4可以分解为CO、CO2 和H2O,只能证明H2C2O4不稳定,易发生分解;A错误;

NaHC2O4中HC2O-4

H++C2O42-,HC2O4-+H2O

H2C2O4+OH-,根据物料守恒:

c(HC2O4-)+c(C2O42-)+c(H2C2O4)=c(Na+),所以0.1mol/LNaHC2O4溶液中c(HC2O4-)+c(C2O42-)<0.lmol/L,所以H2C2O4是弱酸,B正确;0.1mol/LH2C2O4溶液25mL可以消耗0.1mol/LNaOH溶液50mL恰好完全中和,不能证明H2C2O4是弱酸,C错误;常温下,如果0.05mol/L的H2C2O4溶液为强酸,c(H=)=0.1mol/L,pH=1,而实际pH≈4,H2C2O4是弱酸,D正确;正确选项BD。

(2)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②-①+③,可得CH4(g)+CO2(g)

2H2(g)+2CO(g)△H=+247kJ/mol;正确答案:

CH4(g)+CO2(g)

2H2(g)+2CO(g)△H=+247kJ/mol。

(3)①从图像可知,温度升高,平衡体系中CH4和CO2的体积分数,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S>0,高温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设甲烷的变化量为xmol,容器的体积为2L;

根据反应:

CH4(g)+CO2(g)

2H2(g)+2CO(g)

起始量3300

变化量xx2x2x

平衡量3-x3-x2x2x

平衡体系中CH4的体积分数为20%,则(3-x)/(3-x+3-x+2x+2x)=20%,x=9/7mol ;各物质浓度:

c(CH4)=6/7mol/L;c(CO2)=6/7mol/L;c(H2)=9/7mol/L;c(CO)=9/7mol/L;c2(H2)×c2(CO)=(9/7)2×(9/7)2=(81/49)2,c(CH4)×c(CO2)=6/7×6/7=36/42,930K时的平衡常数K=c2(H2)×c2(CO)/c(CH4)×c(CO2)=(81/49)2/36/42=3.72moL2/L2;正确答案:

△S>0;3.72moL2/L2。

②根据图像变化可知,升高温度,反应物体积分数减小,平衡右移,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正确答案:

正反应吸热,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体积分数减小。

③在700~1100K内,同温度下,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甲烷的体积分数,说明二氧化碳消耗的多,平衡转化率大于甲烷;其原因可能是CO2+H2=CO+H2O副反应的量多于CH4=C+2H2;正确答案:

大于;CO2+H2=CO+H2O副反应的量多于CH4=C+2H2。

点睛:

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一般规律:

①△H<0、∆S<0,低温下自发进行;②△H<0、∆S>0,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③△H>0、∆S<0,任何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④△H>0、∆S>0,高温下自发进行。

10.“结晶玫瑰”是具有强烈玫瑰香气的结晶型固体香料,在香料和日用化工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其化学名称为“乙酸三氯甲基苯甲酯”,目前国内工业上主要使用以下路径来合成结晶玫瑰:

I.由苯甲醛和氯仿合成三氯甲基苯基甲醇。

Ⅱ.三氯甲基苯基甲醇与乙酸酐发生乙酰化反应制得“结晶政瑰”。

已知:

三氯甲基苯基甲醇

相对分子质量:

 225.5。

无色液体。

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溶于乙醇

乙酸酐

无色液体。

与水反应生成乙酸,溶于乙醇

“结晶玫瑰”

相对分子质量:

 267.5。

白色晶体。

熔点:

 88℃。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I.由苯甲醛和氯仿合成三氯甲基苯基甲醇。

步骤一:

 装置如图所示。

依次将苯甲醛、氯仿加入三颈烧瓶中,仪器A 中加入KOH和助溶剂。

滴加A中试剂并搅拌,开始反应并控制一定温度下进行。

步骤二: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依次用5%的盐酸、蒸馏水洗涤。

步骤三:

将洗涤后的混合物蒸馏,除去其他有机杂质,加无水琉酸镁,过滤。

滤液即为粗制三氯甲基萃基甲醇。

Ⅱ.三氯甲基苯基甲醇与乙酸酐发生乙酰化反应制得“结晶玫瑰”。

步骤四:

向另一三颈瓶中加入制备

三氯甲基苯基甲醇、乙酸酐,并加入少量浓硫酸催化反应,加热控制反应温度在90℃~110℃之间。

步骤五:

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冷却结晶获得“结晶玫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实验装置B中,冷凝水应从_____口进(填“a”或“b”)。

(2)步骤二中,用5%

盐酸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有机层应___________(填序号)。

A.直接从上口倒出B.先将水层从上口倒出,再将有机层从下口放出

C.直接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下口放出,再将有机层从下口放出

(3)步骤三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若未加入无水硫酸镁,直接将蒸馏所得物质进行后续反应,会使“结晶玫瑰”的产率偏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已知Ⅱ的具体反应如图所示)

(4)步骤四中,加料时,应先加入三氯甲基苯基甲醇和乙酸酐,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并搅拌,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

加热反应时,为较好的控制温度,最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填“水浴加热”或“油浴加热”)。

(5)22.55g三氟甲基苯基甲醇与足量乙酸酐充分反应得到结晶玫瑰21.40g,则产率是_____。

【答案】

(1).恒压滴液漏斗

(2).b(3).除去未反应完的KOH(4).C(5).除水干燥(6).低(7).若不干燥,乙酸酐会与水反应生成乙酸,使“结晶玫瑰”的合成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产品产率降低(8).防止放热过快而迸溅(9).油浴加热(10).80%

【解析】

(1)通过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 的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实验装置B中,冷凝水应采用逆流原理,冷凝效果好,所以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b口进,正确答案:

恒压滴液漏斗;b。

(2)步骤1中加入了氢氧化钾试剂,一部分参与了反应,还会有剩余的KOH,所以步骤2中用5%的盐酸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未反应完的KOH;有机物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因此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有机层应直接从下口放出,C操作正确;正确答案:

除去未反应完的KOH;C。

(3)无水硫酸镁具有吸水作用,可以做干燥剂,步骤三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除水干燥;根据信息可知,若不干燥,乙酸酐会与水反应生成乙酸,增大乙酸的浓度,使“结晶玫瑰”的合成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产品产率降低;正确答案:

低;若不干燥,乙酸酐会与水反应生成乙酸,使“结晶玫瑰”的合成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产品产率降低。

(4)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步骤四中,加料时,应先加入三氯甲基苯基甲醇和乙酸酐,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并搅拌,主要是为了防止放热过快而迸溅;通过题中信息加热控制反应温度在90℃~110℃之间可知,最适宜的加热方式为油浴加热,而水浴加热温度不能超过100℃;正确答案:

防止放热过快而迸溅;油浴加热。

(5)根据反应

可知,1mol三氟甲基苯基甲醇充分反应生成结晶玫瑰1mol,22.55g三氟甲基苯基甲醇即为0.1mol,生成结晶玫瑰0.1mol,质量为26.75g,所以22.55g三氟甲基苯基甲醇与足量乙酸酐充分反应得到结晶玫瑰21.40g,则产率

21.40/26.75×100%=80%,正确答案:

80%。

11.【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由S、Cl及Fe、Co、Ni 等过渡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钴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P、S、C1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

(2)SCl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该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

(3)Fe、Co、Ni等过渡元素易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遵循18电子规则: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的电子数之和等于18,如Ni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为Ni(CO)4,则Fe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

Ni(CO)4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______,已知:

Ni(CO)4熔点-19.3℃,沸点43℃,则Ni(CO)4为_______晶体。

(4)已知NiO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NiO的晶体结构可描述为:

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氧原子可形成正八面体空隙和正四面体空隙,镍原子填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