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3645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docx

《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复习.docx

文言文复习

《爱莲说》复习题(八年级下册90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

(2分)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

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三.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说,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颐不同于陶渊明“避世”的生活态度,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

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8、《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五、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六、比较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

竹本

(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

(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

(1)本:

根。

(2)体:

体悟。

(3)虚受:

虚心接受。

(4)实:

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 香气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性直 心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分)

4.甲乙两文都用了象征 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议论的表达方式。

(3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

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

吉,善。

④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

香味:

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1分)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

宋濂)(八年级下册29页)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文学常识:

1、选自《》作者------(朝代)著名文学家--------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中心:

以自己艰苦且勤奋的读书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弗之怠(       )

(5)走送之(    )      (6)不敢稍逾约(  )

(7)既加冠()          (8)无硕师名人与游()

(9)未尝稍降辞色()  (10)援疑质理(     )()

(11)或遇其叱咄( )  (12)礼愈至()

(13)俟其欣悦(    )  (14)  四支僵劲不能动

(15)负箧曳屣 ( )   (16)至舍()

(17)持汤沃灌(   )(18)以衾拥覆  (   )

(19)寓逆旅主人(     ) (20)腰白玉之环()       

(21)同舍生皆被绮绣()    (22)烨然若神人(  )

(23)緼袍敝衣()   (24)略无慕艳意()

(25)县官日有禀销之供()(2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7)非天质之卑,()()(28)生以乡人子谒余()

(29)撰长书以为贽()(30)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三、译句: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7、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9、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10、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3、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四、选择题

1、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D、门人弟子/填其室

2、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略无慕艳意人物略不相睹

C.足肤皲裂而不知国险而民附

D、四支僵劲不能动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3、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五、回答问题

1、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2、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3、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

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4、积累。

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悬梁刺股: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凿壁偷光: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囊萤映雪: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中心:

作者以自己艰苦且勤奋的读书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5题。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2分)

⑴余闻之也久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⑴即书诗四句

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无从致书以观

⑷同舍生皆被绮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手自笔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请写出三点。

(3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俟其欣悦()

(3)于是遂就书()(4)吾徒相教()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3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

(2分)

4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3分)

5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分)

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97页)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他自号,(朝代)大臣、文学家。

2、解释加点词含义。

(1)遭逢

(2)干戈(3)风飘絮(4)雨打萍

(5)零丁(6)汗青

3、赏析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

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4、颈联样的写作特色?

解析:

巧用地名表达双关的语义,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渲染出作者抗原失败后惶恐不安的心态、孤苦无依的感叹。

5、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6、“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顾了哪两件事?

(1)举考试进入仕途;

(2)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

浣溪沙   晏殊(七年级下册222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浣溪沙是名,作者,(朝代)词人。

2、解释词语:

香径

3、全诗思绪都围绕“_____”字来抒写。

4、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思是天气亭台都与去年一样,暗含着物是人非,时光不再_的悲叹。

5.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答:

结句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

“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

“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6、"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被誉为“天然奇偶”;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蕴含的哲理: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的“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3、“锁“在句中的意思是指(   )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4、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5、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

(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7、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几句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缕来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

8、《相见欢》选自作者是,字重光,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相见欢》是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

 

答案:

1、孤独寂寞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3、C4、C

5、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

6、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