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356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docx

《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docx

安徽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文言文阅读试题

满分训练

(一)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推荐指数:

☆☆☆☆☆)

(一)[全品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甲]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博学之,审问①之,慎思之,明辨②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③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节选自《中庸》)

[注释]①审问:

审慎地探问。

②明辨:

明晰地分辨。

③弗措:

不罢休,不停止。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学而不思则罔    罔: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3)笃行之笃:

       

(4)虽愚必明虽:

       

(5)有弗问问: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3.甲文的四则语录都是围绕“    ”来阐述的;乙文的主要观点是         。

(3分) 

4.在学习方面,甲、乙两文提出的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

 

(二)[全品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甲]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子曰:

“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

子曰:

“默而识②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

“由③,诲女④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注释]①喻:

明白,通晓。

②识:

记。

③由:

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④女:

同“汝”,你。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吾日三省吾身     省: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矩:

     

(3)温故而知新故:

      

(4)知者不惑惑:

      

(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谓: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甲、乙两文共15则,充分体现了《论语》在写作形式上的    特点,甲文中“        ”可以用来解释乙文第一则中的“君子”。

(2分) 

4.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

结合甲、乙两文进行概括。

(4分)

 

《爱莲说》(推荐指数:

☆☆☆)

(三)[全品原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陶后鲜有闻      鲜: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3)荷花为雨所洗为:

      

(4)余以为妙绝绝:

      

(5)出淤泥而不染染: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3.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

(用原文填空)(2分) 

4.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

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峡》(推荐指数:

☆☆☆☆)

(四)[2019·宣城二模]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略无阙处      阙:

      

(2)良多趣味良:

      

(3)属引凄异属引:

      

(4)形容多所像类形容:

      

(5)略尽冬春略: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3.同样是写三峡,甲、乙两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3分)

 

4.《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著作,却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请从甲、乙两文中各举一例写景语言,说明其表达效果。

(3分)

 

《记承天寺夜游》(推荐指数:

☆☆☆☆☆)

(五)[全品原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

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柳宗元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3)念无与为乐者念:

      

(4)民又桥焉桥:

      

(5)道狭不可穷也穷: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3.两文在写法上有不少相同之处,都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在写景上都采用了      的手法。

(3分) 

4.两文都是游记散文,创作背景相似,都是在作者遭贬谪之后,文中所流露的情感也有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3分)

 

(六)[全品原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先是,余望此嶻嵲①之峰,已觉其奇;及环其麓②,仰见其盘亘③之崖,层耸叠上;既东转北向,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欲一登而不见其径,欲舍之,又不能竟④去。

遂令顾仆停行李、守木胆于路侧,余竟仰攀而上。

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⑤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⑥,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

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嶻嵲:

高耸。

②麓:

山脚下。

③盘亘:

指山互相连接。

④竟:

直接,毫不犹豫。

⑤削:

陡直而平滑。

⑥少粘者:

指吃进地里较牢的石头。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月色入户      户:

      

(2)相与步于中庭中庭:

      

(3)怀民亦未寝寝:

      

(4)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已而:

      

(5)无逾于此逾: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

 

3.甲、乙两文都与“游”有关,苏轼的“游”是为了               ,徐霞客的“游”是为了       。

(2分) 

4.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所采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请从语言运用方面加以简析。

(4分)

 

(七)[2019·淮北三模]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节选自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将去不忍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

 

3.甲文中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是“      ”;乙文中苏轼“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除“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之外的原因是“      ”。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两文都是苏轼被贬官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