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3313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docx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docx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一

自行调快输液滴注速度,严重可致死亡

  案例:

2011年,一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死亡,经鉴定,死因是患者生前输注的林可霉素滴速过快。

  专家释疑:

首先,不赞成一发烧、感冒、腹泻就去医院输液的行为。

公众用药应遵循能口服就不打针(肌肉注射),能打针就不输液的原则。

其次,确需输液治疗,一定要遵医嘱,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

儿童、老年人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

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

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如硝普钠在滴注时需严格控制滴速,过快可使血压急剧下降。

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滴注速度应8-15滴/分钟,过快则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昏厥。

温馨提示:

如在输液时有心悸、心慌等现象,要及时向医生、护士报告,切不可自行调整或隐瞒,导致身体受损。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二

乱服止痛药,严重可致死亡

  案例:

美剧《HouseM.D(豪斯医生)》的主角医生豪斯在剧中就因大量服用止痛药(维柯丁)而导致成瘾。

据媒体报道,美国著名影星史泰龙的儿子,就被怀疑在手术后大量服用止痛药导致身亡。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09年,美国用止痛药过量致死总人数达到15597。

  专家释疑:

遇到疼痛后立即吃止痛药,易掩盖疾病本身的症状,延误针对病因的治疗。

另外,长期服用阿片类止痛药可能导致药物依赖。

过量服用止痛药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及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因此,在遇到某些不知原因的疼痛时,要积极就医查找病因,切不可盲目依赖止痛药。

温馨提示:

服用止痛药须遵医嘱,把握适度原则。

每次服用止痛药的时间最好不超过三天,服用时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求医。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三

补钙过量,反而影响儿童发育。

  案例:

人民网报道,台湾曾发生过一位78岁的老婆婆因补钙过多引发肾衰竭死亡的案例。

  专家释疑:

儿童补钙过量,不仅会限制大脑发育,还可能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

因此,儿童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成人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可能导致患肾结石。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盲目补钙更易造成身体脏器负担。

  温馨提示: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因年龄的不同而各异。

0到6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钙摄入量需300-400毫克,1-4岁儿童每日需要600-800毫克,4-14岁每日800-1000毫克。

成人的钙推荐摄入量为每天不高于2000毫克。

老年人补钙更应以食补为主,选择含钙量较高而又购买方便的食品,同时要与锻炼身体相结合,补钙的剂量掌控在每日1200-1500毫克为宜。

 

居民用药安全提示之四

用水服药需注意,多喝少喝有讲究。

  调查显示:

哪些药物服用后应多喝水,哪些应该少喝甚至不喝水,50.8%的网友不能准确答出。

  专家提示:

一般的口服片剂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

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但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毒性,避免对器官特别是对肾赃的损伤,或出于治疗的需要,要求服用药物后每日必须饮水2000毫升以上。

比如:

在服用抗痛风药后,应大量饮水(一日应2000-2500毫升),以降低黄嘌呤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的风险;服用排尿结石的药后,也须大量饮水,保持一日尿量2500~3000毫升,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和尿盐沉淀的机会。

  另外也有药物服用后,需要少饮水甚至短时不饮水。

比如:

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这些保护胃黏膜药,在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影响药效;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这些镇咳药,服药后也不宜马上进水,以免降低药效。

 

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知识问答

1、常见的药品造假手法

药品造假手段多种、方法多样,常见的有:

①假冒品牌药。

这种冒牌药所含的药物来源不明,有的成分不足,有的严重超标,甚至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外观与真品极为相似,普通人难以区别。

②给中成药“增效”。

在补肾壮阳、去风湿、降糖、减肥、安神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西药,以提高药品的“疗效”。

③扩大治疗作用。

擅自在标签说明书上增加药品的功能主治或适应症,扩大治疗范围,迷惑误导医生和患者。

④调包。

通常将低价药更换标签冒充另一种高价药,以牟取暴利,或将回收的过期失效药更换包装,改头换面再卖。

2、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用药?

目前,糖尿病患者没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也不能完成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来降低血糖,达到维持生命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正确用药才能达到血糖的平衡,又不至于血糖过低呢?

目前糖尿病患者口服的降糖药物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餐食血弹调节剂。

其作用机制不同,因此要求服药时间也不同。

1、磺脲类降糖药。

主要是通过与胰岛细胞膜上磺脲类药物受体结合,关闭ATP敏感钾通道,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减少,细胞膜去极化,开放钙通道,细胞内钙离子增加,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口服0.5~1小时开始起作用,2~6小时作用最强。

因此餐前30分钟服用,至最强时间与进食后血糖升高水平相一致,从而起到抑制血糖的作用。

2、双胍类降糖药。

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可降低糖尿病时的高肝糖生成率。

从餐后血糖不宜升高的角度,应餐前服用,但对很多患者对这类药物的肠胃反应较大,所以可改为餐中或餐后服用。

3、餐时血糖调整药,也是作用于β细胞,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但其作用不同于磺脲类,在血糖浓度低时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或血糖恢复正常时作用立即停止。

本类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用药可能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10~20分钟口服,不吃饭起不到降糖作用。

3、打针比吃药效果好吗?

  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正确的。

从药物被吸收到发挥作用的速度来看,打针确实比吃药见效快,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通过打针治疗,有的病打针反而不如吃药来的有效。

如一些消化道疾病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好;对一般的伤风感冒等没必要打针,即使打针,效果也不一定好;而对一些只能口服不能注射的药,当然就更不用去受打针的痛苦和麻烦了。

除此以外,打针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消毒不严还会产生医源性交叉感染,安全系数小。

 两种给药途径相比,口服给药比注射给药简便、易行、安全,因此国内外医药专家都主张凡是吃药能治疗的病,尽量不要打针。

打针和吃药都是治病的一种手段,究竟采取哪种方法治疗为好,应由医生根据药物的类型、疾病的性质和病情来选择。

4、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一直广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抗菌药中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类抗菌药使用率极高,这些药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也各不一样,如何正确使用呢?

1.给药剂量。

使用抗菌药时,须保证每日给药剂量在有效剂量范围内,才能产生较好的抗菌作用。

2.给药方式。

目前不推荐局部应用抗菌药,一般感染可给予口服抗菌药,较重的感染可静脉滴注给药,静脉用药时须注意选择溶解药物的液体。

3.每日给药次数。

依据药代学和药效学特点,常用的抗菌药分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和浓度依赖性药物两类。

时间依赖性药物:

其抗菌作用与药物和细菌接触的有效浓度持续时间长短有关,每日分次给药有利于保持血液和体液中抗菌药的有效浓度。

剂量依赖性药物:

其抗菌作用与细菌接触的最高药物浓度有关,每日1次给药有利于提高血液和体液中抗菌药的最高浓度。

4.药物过敏皮试。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故使用前须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故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头孢菌素类药。

5、为什么不可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能随便用,一旦出现毒性反应,后果严重难以挽回,如链霉素、庆大霉素会损害听神经而导致儿童终生耳聋。

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细菌耐药,最终造成一些疾病无药可用,所以抗生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6、服药时为何不宜饮酒?

酒中含有乙醇,乙醇除了加速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降低疗效外,也能诱发药品不良反应。

长期饮酒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功能,使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增加。

特别是服药时饮酒,可使消化道扩张,增加药物吸收,从而易引起不良反应。

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时饮酒,则可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造成危害。

另外,有些药物能加重乙醇对人体的损伤,例如,雷尼替丁可减少胃液分泌,加重乙醇对胃黏膜的损害;甲硝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加重乙醇的中毒反应。

因此,服药时不宜饮酒。

7、家庭怎样识别伪、劣药品?

看标签:

购买整瓶、整盒的药品,要先看标签印刷得是否正规,项目是否齐全。

国家规定:

药品的标签必须印有注册商标、批准文号、药品名称、产品批号、生产企业。

其中商标和批准文号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或印刷得不规范,即可视为假药。

看药品:

无论针、片、丸、粉和水、酊剂以及药材,凡见有发霉、潮解、结块或有异臭、异味;片剂色泽不一致者,即可视为劣药。

标签上都印有有效期,凡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即为劣药。

游医和地摊药贩以及“卖艺人”,或说“奉送”,或说“无效退款”等,基本卖的是假药。

街头墙上张贴的广告,吹虚所谓“祖传秘方”、“包治某某”的药,基本上都是假药。

求神弄鬼“讨来”的药,不需鉴别,无一不是假药。

8、如何识别变质药品?

片剂:

注意观察有无受潮,产生松片、变色或色斑。

如维生素C,正常颜色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如存放时间过长,或遇光氧化为黄棕色,说明已变质;感冒常用的阿斯匹林APC片,正常为白色,无臭,味微酸,一旦遇潮极易分解发出浓厚的醋酸气味,说明已变质,不能使用;有些剂型是糖衣片,一旦发现糖衣粘连或开裂,也不能使用。

胶囊剂:

胶囊剂主要视其外观有无粘连、开裂、变形,有无药物漏出,变质的胶囊有异味。

合剂、糖浆剂:

注意有无发霉、发酵及异常酸败气味。

酊剂、浸膏:

有无分离、析水、沉淀现象及异常气味。

丸剂:

观察有无虫蛀、霉变、粘连。

冲剂:

观察有无潮解、结块、发霉、生虫。

软膏剂:

发现有异臭、酸败、干缩、变色、油层析出等不能使用。

滴剂:

发现有变色、浑浊、沉淀、结晶析出、絮状物以及有霉点、霉花等均视为变质,不能使用。

9、如何正确存放家庭药品?

许多家庭喜欢备些常用药,这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存药方法,如果保存不妥,不仅会使药品降低药效,而且还可能发生霉变,以至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毒性。

因此,家庭贮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药品存放处必须清洁干净,贮药时要密闭。

有些药物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易发生诸多变化,如酒精、碘酒容易挥发;干酵母、氯化钙容易潮湿;硼酸、碳酸氢钠(苏打)容  易风化;维生素E、鱼肝油容易氧化等。

这些药品用过后,应立即加盖瓶塞瓶盖,装入贮存箱抽屉内。

 

2.药品要避光保存。

阳光含有红外线、紫外线等若干放射线,如果药品受阳光直接照射,会发生变味、变质。

照射  时间短药效会减弱,照射时间过长会完全丧失药效,甚至增加毒性。

不论何种药品,皆应装入暗色玻漓瓶或不透光的盒内保存,并放在避光处。

  

3.药品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

药物在高温下容易变性,失去药效,贮药的最佳温度应维持在1一20℃的环境中。

冬季要防止针剂冻冰,宜置于室内橱箱里;夏季气候炎热,宜置于室内阴凉处。

潮湿易致药品霉变与分解,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为避免潮湿,宜将药品放置干燥通风处。

地面潮湿的居室,应将药品放在高处。

  

4.存放各种药品的瓶、盒、袋要粘上准确、醒目的标签。

注明药名、剂量、服法及用途等,内服药与外用药必须写清楚,并分开存放,严防误服和错用药品,杜绝事故发生。

另外,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不吃过期、失效的药。

10、哪些人适合服用膏方?

膏方是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把中药加工成膏状,在寒冷的秋冬季节服用,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有四类人群最适宜服用膏方保健。

①亚健康状态者。

这类人群常有失眠、烦躁、多梦、记忆力下降以及食欲差等症状,这类人群服用膏方可以调节人体的功能偏差,达到阴阳平衡,改善人体的机能状态。

如果有失眠的症状,可以服用养心安神之类的膏方;如果平时比较烦躁,可以服用舒肝解郁的膏方;如果出现记忆力下降,可以服用一些补养脑髓的药物;如果经常感冒,可以服用补充人体正气的膏方。

②早衰人群。

这类人群常常表现为办事效率低下、心智发育不成熟以及整体提不起精神等,同时还会出现一些脏器老化等表现,这类人群需要服用膏方进行调理,达到补益养精的作用。

中医药膏方养生法则里有龟苓膏、养元膏等都是常用方。

③慢性疾病人群。

一些慢性疾病病人及手术后、产后身体虚弱需要康复的人群,症状比较稳定时,可以运用膏方进行调理,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更为有效。

这类人群可以根据自己所患疾病,找专家开个体化的膏方进行调理。

④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生长发育迟患儿、形体瘦削矮小、食欲不振、遗尿等儿童以及其他疾病康复期的儿童,可以用膏方进行调理。

膏方虽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服用,以下几类人群不需要服用膏方:

青少年体质健壮者;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发病者;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慢性肝炎、转氨酶很高者;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很高者。

11、老年消费者购买医疗器械应注意辨识哪些不法经营者的伎俩?

(1)甜言蜜语,对老人提供“贴身攻心”服务。

具体做法是派出大批业务员,通过打电话或在公园、市场等各种公共场合派发邀请函,先与老人套近乎,继而热情邀请老人免费参观公司,还为老人准备免费接送巴士、免费午餐等,途中不断向老人展开游说,让人觉得盛情难却,然后再故作“今日有、明日无”的优惠报价,如游说成功,必趁热打铁,紧跟老人回家取钱,只收现金且多方推托不开发票。

(2)门面“贴金”,甚至公然宣称“经合法批准”、“国家重点扶持项目”等。

为了骗取老人的信任,不法经营者不惜在市内繁华地带租用较高级的写字楼,向老人吹嘘经营者的实力如何雄厚、如何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和扶持,某某领导人曾亲临指导等等,冠冕堂皇地打着“合法”的旗号,使人深信不疑。

(3)卖点新奇,打所谓“绿色、环保、健康、高科技”的旗号。

抓住老人对健康的特殊心理要求,派发精美的宣传广告资料,将不具备应有功能的产品虚假夸大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12、如何防止不法分子借“健康讲座、体验”等形式在社区兜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等健康产品?

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一些不法分子常借举办"健康讲座"、"老年保健"等形式以夸大虚假宣传的方式兜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

为避免上当受骗,特别提醒:

①不参加各种以宣传为名违法销售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宣传体验活动。

②不在非法宣传活动场所购买可疑产品。

购买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要到合法的门店。

③不在地摊上购买草药。

④不转卖家里剩余药品、过期药品,防止不法收购者制售假药。

⑤发现涉嫌违法生产、销售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行为,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1、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又分为甲、乙两类。

安全性更高一些的药品为乙类。

按照规定,在非处方药的包装上都印有国家指定的专有标识(OTC字样),红色的OTC标识代表甲类非处方药,绿色的OTC标识代表乙类非处方药。

  2、目前,哪些药品列入处方药管理范围?

  以下类别的药品必须凭处方销售:

注射剂、医疗用毒性药品、二类精神药品、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精神障碍治疗药(抗精神病、抗焦虑、抗躁狂、抗抑郁药)、抗病毒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肿瘤治疗药、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溶液和曲马多制剂、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和激素,以及国家局公布的其他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

  3、到药店购买药品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是要到合法的药店买药。

合法的药店是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店堂内都悬挂着《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是如果知道买哪种药,可直接说出药品名称,如果不知道应该买哪种药,请向店内的药师说明自己买药的目的,是自己用,还是给孩子或老人买药,治疗什么病。

  三是购买处方药时必须要凭医生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没有医生处方,药店为了您的用药安全不会随意卖给您处方药。

  四是购买非处方药时,应对患者的病情有明确的了解,如曾用过什么药品,用药的效果如何,有无过敏史。

  五是在决定购买某种药品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看是否对症,如果对说明书内容不明白,可向店内的药师咨询,以免买错药、用错药。

  六是买药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药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不要买过期的药品。

  七是买药后一定不要忘记把购药的凭证保管好,万一药品质量有问题,购药凭证是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依据。

  4、如何正确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法律规定,药品包装必须按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

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一般包括对这个药品各方面的简单介绍,患者服用前应该认真阅读,特别要认真阅读其中有关本品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介绍,服用药品一定要遵守说明书的规定。

  说明书上列出了用药方法,如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一天几次等,一定不要弄错;一次用药的剂量是指大多数人的安全有效剂量,有些人因为个体差异,对药品的作用特别敏感,很低的剂量就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这种情况在药品上市前不一定能发现。

所以用药前,不仅要认真地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的规定服用,还要经常留心药品的不良反应。

 5、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

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

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

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

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

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

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

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

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6、“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

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

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

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

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

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

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7、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1)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

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

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

  

(2)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

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肠胃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3)服药前后少食水果。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

一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使抗生素的疗效大大下降。

  (4)用药吃醋要坏事。

服用某些药物时必须禁忌食醋。

如服用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吃醋,会使这些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在肾脏结晶,损坏肾小管。

  (5)服药勿饮酒。

酒中含有的酒精(乙醇),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服药时一定不能用酒来送服药物,在服药前后也不能饮酒。

  8、老年人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剂量宜小不宜大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加上老年人肝酶活性和肾排泄能力下降,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毒副反应。

一般来说,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人用量的1%,60岁以上的,用药量应为成人量的1/3,70岁用1/4,80岁用1/5。

  品种宜少不宜多有些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些存在对抗作用。

老年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如阿司匹林与激素类药品同用可诱发溃疡病大出血。

老年人用药应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用药品种最好不超过4种。

  疗程宜短不宜长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用药越来越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有时还可能产生耐药性,所以,老年人用药疗程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合理缩短。

  方式宜中不宜西根据老年人代谢下降,反应迟缓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用药以中西医结合为好。

传统观念认为,中药比西药作用缓和,副作用少,老年人使用中药治疗更安全一些。

  9、何时服药最佳?

  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

选择最佳服药时间,能够达到最佳疗效。

  铁剂:

贫血患者补充铁剂,如果晚上7点服用,比早上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4倍,疗效最好。

  钙剂:

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

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降血压药物:

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服降血压药1-3次,宜分别于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早晚两次用药量要适当少些。

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导致脑血栓形成。

  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

甲糖宁(D860)宜上午8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则效果较差。

  降胆固醇药:

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10、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办?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长期使用或用药量较大时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严格地讲,几乎所有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但是,只要合理用药,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症状,首先要停止服用可疑的药品,并向医生咨询。

可疑症状如确属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慎重服用该种药品。

如果不良反应十分严重,应避免再服用同样的药物。

如果不良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