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2858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

《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

创意改变世界学习雷锋好榜样

创意改变世界

 一九六0年一月,雷锋应征入伍。

新兵连训练结束,他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

在熟练掌握汽车驾驶理论课后该上车学驾驶了。

但是,由于连里运输任务重,新兵排二三十人,每人每天轮流驾驶不了一次车,而雷锋又不愿意挤大家,这可怎么办?

新战士小韩提醒说:

“你们看过六班做的那个汽车模型吗?

咱们能不能造个教练车?

王大个子不以为然地说:

“汽车模型像个玩具似的,能解决你的驾驶问题?

小韩冲着大个子说:

“你再想想嘛!

雷锋想了想,脑子开了窍,明白了小韩的意思:

“你是说,他们能做汽车模型,我们就不能造个汽车教练台”

小韩说:

“就是嘛!

咱们造不了汽车,造个教练台总可以吧。

王大个子也来了劲头。

他们按照教材画了一张汽车教练台的设计图,得到三排长的支持后,就按图需要找来一些废旧物品,大家动手,你当木匠,他当铁匠,不到两天,就丁丁当当地把它造出来了。

在安装方向盘时,雷锋用砂纸把它擦了又擦,涂上黑油漆,真像新的一样。

小韩问:

“你把它打扮这么漂亮干什么?

雷锋说:

“汽车开得好坏,全靠掌握方向盘。

小韩连连点头说:

“你真够细心的……”

做好的汽车教练台放在宿舍门前,新兵排的同志对它发生了很大的兴趣,这个上去练一练,那个上去学一学,都说和坐在教练车上学原地驾驶差不多。

雷锋抓紧一切时间,坐在教练台上反复练习踩油门,踏离合器,挂挡,掌握方向盘,真像把汽车开动了一样。

晚上熄灯以后,躺在床上,有时他还想着怎样开汽车,手和脚在被窝里也配合着做起动作来。

雷锋经过这段废寝忘食的学习,终于把落下的课程赶上了,新兵排的同志还一致推选他当了技术学习小组长。

运输连高指导员听了三排长的汇报,在全连军人大会上表扬了雷锋刻苦钻研技术的精神。

走近雷锋,一个热爱生活,面对困难和问题不会退缩,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形象会浮现在我们眼前;走近雷锋,一个满怀创业热情和敬业精神,发挥聪明才智学习并掌握操作技能的形象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雷锋正是具备这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才取得创业、敬业的佳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五十载春秋风华,二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蓝天卫士。

他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铸就祖国蓝天的龙魂。

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他是我国飞机设计战术技术论证、气动布局专业组的创始人之一,在先进气动布局、航空电子综合技术、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取得了多项创造性成果,研制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的设计技术。

荣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一等功、重点型号首飞特等功。

  几十年来,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他长期隐遁幕后,甘于寂寞、默默奉献,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祖国航空工业腾飞的伟大事业之中。

他的严谨求实,他的创新精神,他的技术造诣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

“宋文骢”这三个字,将与歼-10飞机一起,闪耀在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光辉史册上。

蓝天铸剑终有成

  宋文骢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云南省大理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原任中航一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在航空工业战线奋斗了50载,先后参加过东风-113号机、歼-7、歼-8、歼-9、歼-10飞机等多个飞机型号研制,担任过两个国家重点型号歼-7C、歼-10飞机的总设计师,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重大成果。

他没有威风凛凛的气势,却有精湛的技术水平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他没有风度翩翩的打扮,却有一种对科学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正是他们的努力,共和国国防航空工业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4年春天,中国航空工业一个不寻常的春天。

就在这个春天,由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0飞机全面通过设计定型。

  当年抗美援朝的战斗打响时,年仅21岁的宋文骢从空军航校毕业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

战斗中,他曾目睹由于飞机故障、质量和性能等原因,使我军一些英勇的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从此立下了献身航空事业,为国家研制新一代歼击机的宏伟志向。

  1959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完成了5年大学生活的宋文骢踌躇满志,开始了他一生的航空生涯。

  1980年,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歼7C型飞机研制总设计师。

作为总设计师,宋文骢积极主张自主创新,大胆提出将测绘仿制改为参照设计。

  宋文骢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完成了全套风洞试验,并依据自己的试验结果,确定了气动导数,进行了飞机性能和操稳品质计算、分析和评定。

经过艰苦奋战,1984年歼7C型飞机首飞成功,成为中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轻型全天候歼击机。

  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是宋文骢的一大特点。

他强烈的创新意识,坚持走自行研制的路子,使我国新机研制能力提高了一大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56岁的宋文骢再次被国家任命为重点型号工程――歼-10飞机总设计师。

  宋文骢以敏锐的目光注视着世界航空发展的动向,研究我国第三代歼击机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70年代初期,当时只有瑞典的Saab-37采用了简单的鸭式布局,而美国的F-16、F-18却采用了边条翼的正常布局。

我国的第三代歼击机面临着两种发展战略的选择。

一是跟踪,这种发展战略在我国航空发展史上有其历史功绩,但是一味地跟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二是创新,就是在分析潜在威胁和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针对国情研究我空军将来如何作战?

仗怎么打?

进而有对策地发展自己的第三代歼击机,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宋文骢看准飞机发展方向,选择了“创新”的发展战略。

  歼-10飞机是适应2000年前后作战环境的新一代先进战机。

经历了歼7C飞机研制的全过程的宋文骢,深刻的意识到研制一架飞行性能好、作战能力强的歼击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一套切实可行的先进的总体气动布局设计方案。

为此,他率先提出了新式气动布局总体设计方案。

  正是这个全新的气动布局方案,带来了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的航空电子系统等先进技术,以及一批新系统、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成品的大量运用,不仅提高了歼-10飞机研制的难度,更将歼-10飞机的立足点和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歼-10飞机是涉及100多个参研单位、二十多个部委和行业的国家重点工程。

针对新一代战机的研制特点,宋文骢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飞机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和措施,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

报国志航空情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城里60周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受邀进京,观看气势恢弘的大阅兵,在观礼台上目睹了歼-10从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

  现在,歼-10飞机已经装备部队,后续的系列化发展工作也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宋文骢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亲眼看到歼10飞机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与发展,能够亲自品尝到成功果实的甜美。

每当想起那些没能走到最后曾经一起奋战的同事战友们,宋文骢就觉得更应该倍加珍惜和运用今天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

  宋文骢现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每天依然准时来到办公室处理事务。

“如果要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人的寿命太短,时间太少了。

如果人能够活到100岁、200岁,那我还能再研制几架飞机。

”说完这话,宋文骢爽朗地笑了起来。

从一名只有中专文凭的普通技工成长为世界纺织机械领域的专家型工程师;从面对一台故障设备的束手无策到主持新园区9条生产线、近千台大型设备调试工作的从容不迫,技术工人邓建军用持之以恒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行动,阐释当代工人如何在平凡岗位上造就辉煌业绩。

    邓建军,1969年生,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他冲击纺织机械领域世界难题的技术创新之举,被外国专家叹服为“中国功夫”。

这位来自华罗庚故乡——常州金坛市的中专毕业生,在工作的20多年里,获得了自己从未奢想过的荣誉,从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

    2011年1月,邓建军再次获得“全国纺织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月,黑牡丹公司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工程:

全部5个老厂区,9条生产线上的设备,将在6个月内全部搬迁至投资20亿元的天宁科技园,邓建军是这项浩大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未来3年内,除了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外,邓建军还要负责科技园内新兴及新能源产业、都市产业的运营开发。

邓建军说:

面对市场竞争、面对技术知识的不断升级,他只有不停奔跑。

  

    与成功的现在相比,邓建军刚进厂不久的一次工作经历竟然是那样的苦涩。

1988年,19岁的邓建军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常州黑牡丹公司做电工。

一天夜里,邓建军接到了车间打来的电话,一台由他负责保养维修的机器出了故障。

接到电话后,邓建军立即赶到厂房,经过几个小时的检测,始终束手无策。

在工友们质疑的眼神中,邓建军一路小跑,请来了一位老师傅。

只用了10多分钟,老师傅就修好了机器。

事后有人悄悄地告诉邓建军,因为维修耽误了过多的时间,厂里一下子就损失了好几千元。

    起步阶段一连串的困惑和挫折,让邓建军陷入沉思:

有技术才有底气。

如果一名职工没有能力为企业攻坚克难,又怎能为企业发展出力呢?

    重压之下,邓建军给自己订下了强制学习计划,每晚必须看一个半小时的技术书籍和有关资料。

几年下来,他读了200多册专业书籍,在获得大专学历后继续攻读本科。

后来,他又用惊人的毅力跨越了英语和德语的障碍。

终于,厂里1000多台(套)机器设备的“脾气”,他全部摸清;可能出现的机电故障和对策,他烂熟于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邓建军所在的黑牡丹公司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剑杆织机,准备转产国际上最优质的牛仔布。

面对数十台缺乏图纸,各种电器线路犹如一团乱麻的进口设备,数以万计的芝麻粒大小的金属接点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些机器,闲置一天就会有数万元损失。

邓建军一咬牙,从最基本的制图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14个小时以上。

1台,10台,50台,面对成千上万的电子元件和细若游丝的控制电路,他拿着放大镜,理清一个,划上一笔。

眼睛累得看不清了,就用湿毛巾捂上一会儿。

终于,机器被驯服了。

看着这些“起死回生”的机器,工友们佩服地说,邓工了不起。

这次维护改造的成功,使得过去名不见经传的“黑牡丹”一跃迈上了世界牛仔布生产的大舞台。

    1996年,公司从比利时进口了一批喷气织机。

这些机械最关键的部位是一个如同肥皂盒大小的传感器,由于这是纺织机器的核心技术,在安装时外商拒绝提供这方面的技术资料。

于是,这些本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的先进设备,却成了“久治不愈的病人”。

  

    邓建军决定立刻动手“医治”这批设备。

经过反复测算,邓建军发现,原来是线路板中一个小零件会因为机械的高速振动而损坏。

这样一个极不起眼的零件,生产设备的比利时公司竟向中国企业开出了1万元的天价。

而在国内的市场上,这些器件有的只要1分钱就能非常容易地买到。

    敢于向进口的“洋设备”开刀,敢于冲击纺织行业难题是邓建军的“牛”脾气。

染整行业一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薄弱环节,主要被色差、缩水率等问题所困扰。

邓建军发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与同事们在酷热难当的车间里一起熬过了几十个不眠之夜,经过无数次调试,通过运用电子技术与气动技术的完美结合,终于将预缩率精度稳定控制在了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

    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他共解决企业重大技术难题23个,参与技改项目近500个,独立完成150项,其中仅染浆联合机——车速改造技术一项就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在邓建军的影响带动下,黑牡丹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科研组,另外7个各种类型的学习科研小组,遍布各个车间,担负起全厂设备的保养、维修和革新。

作为母校——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聘辅导员,邓建军一有时间就会回到这里,把所学、所悟与“邓建军班”的同学们一起交流。

他告诉同学们:

知识和技术才是工作的“发动机”。

雷锋身上的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创意就在我们身边,创意能够改变生活、改变世界。

2012年3月8日,贵阳小十字“原咖啡”咖啡吧里,“戒指女孩”杨艾箐与纳雍县昆寨乡党委书记李践签署“梦想小学”建校协议。

“戒指女孩”昆寨选址

  2月23日下午,在纳雍县客车站,一女孩走下大巴车后,给纳雍县昆寨乡党委书记李践打去电话。

这个女孩就是网上“戒指女孩”贵州民族学院空乘专业大三学生杨艾箐。

  杨艾箐是应李践之邀前往昆寨乡夹岩村考察建校选址。

2月初,李践偶然得知“戒指女孩”的公益童话后,立即向杨艾箐发出投资邀请。

  夹岩村距昆寨乡政府22公里,全村7个村民组,约2000人,有2个教学点,都只招收一年级学生,老师不够,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只能前往邻村、邻乡就读,翻山越岭是常事。

个别孩子须在凌晨5点起床,打着手电去上课。

眼前的现实,让杨艾箐下了最后的投资决心。

“用戒指换栋教学楼”

  杨艾箐修建教学楼的资源,是由一对戒指转化而来的30万元。

  杨艾箐曾在微博上看见贵阳“原咖啡”在进行以物易物的活动。

2011年圣诞夜,她带着好奇和一对纯银戒指,赶到“原咖啡”,想用戒指换个感人故事戒指凝聚着杨艾箐的一段既往感情。

  在“原咖啡”,第一次与杨艾箐见面的一位哥哥,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打动了她,她决定把那对戒指交给那位哥哥,可那位哥哥说,这对戒指可以用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为大山里的孩子换一栋教学楼。

  杨艾箐的这一对戒指,价值200元,怎么能换到一栋教学楼呢?

美国曾有“别针换别墅”的传奇,杨艾箐打算上演一回现实版的“别针换别墅”。

2月1日,她在微博上写下“用一对戒指为山区孩子换栋教学楼”的博文:

“现在的我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没有工作,自然没有经济能力去帮助他们(山区孩子)。

我能做的,只是以戒指换山区教学楼的方式,一步一步靠近梦想。

  2月4日,2011贵州“黔沿榜年度公益人物”昆寨乡党委书记李践在微博上找到杨艾菁,希望戒指换来的教学楼落户昆寨。

  杨艾菁戒指换教学楼的逻辑是:

先换一个略高于戒指价值的东西,再用换到的东西继续进行交换。

这样下去,就能一步一步地接近教学楼。

  微博虽小,大义却得到了网友狂顶,网络力量将这位大三女生的“公益童话”推到了现实之中……

200元“涨成”30万元

  2月6日,乌鲁木齐人刘堂堂给杨艾箐寄出一块价值3000元的和田玉吊坠。

一对价值200元的戒指,几天之中就实现15倍增值,这坚定了杨艾菁走下去的信心。

  2月18日,第二换成功,来自上海和北京的两个快递包裹寄达贵阳小十字的“原咖啡”,包裹里是用来换取和田玉吊坠的两枚戒指,值3万元。

  两枚戒指是演员周显欣和上海工商外国语小学女生赵艺宁寄来的。

第二换成功,杨艾箐更加接近了梦想。

  2月20日晚,上海一匿名网友通过微博私信向杨艾菁表达第三轮交换意愿,承诺愿意直接出资30万交换两枚钻戒,从而推进这个“公益童话”。

2月29日,上海网友给杨艾菁汇来先期的10万元。

网络公益助学山区孩子

  2月23日,李践陪同杨艾菁前往夹岩村,对拟建的小学选址。

双方议定如下事项:

小学选址位于夹岩村刘家烂坝,教学楼建设由杨艾菁出资30万元完成,超出预算的部分及土地补偿、操场、旗杆、图书室、办公设备等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

  李践承诺,学校建成后,政府会向县教育局申请派遣正式教师。

即将兴建的小学取名“梦想小学”,昆寨乡以这种取名方式铭记杨艾菁曾经异想天开的“公益童话”。

  “别针换别墅”的故事源自美国2005年7月,美国青年麦克唐纳,通过多次物物交换,用曲别针换到了一幢别墅。

  杨艾菁却以自己的爱心和坚守,在中国上演了“别针换别墅”的现实版:

使用微博感召社会爱心,最终达成“童话梦想”为山区孩子建一所学校。

慈善事业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和开展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事业。

2010年我国社会捐助总额约700亿元,慈善事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网友就此展开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网友“星星”:

有钱的富人应该去做慈善,普通百姓就不用去做了。

我要发言:

 

网友“闻讯”:

某企业家经常宣扬自己的慈善行为,我认为这样不好,做慈善不是为了扬名获得回报,所以要低调些!

 

网友“亚非”:

我认为做慈善就应该高调些,这样能起到榜样作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活动中来。

 

我要发言:

 

网友“亚非”:

近年来,虽然主动献爱心的人比以前多了,但还有很多人对慈善事业缺乏了解。

 

网友“呐喊”:

慈善就是捐款,天天捐款很烦人!

 

我要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