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277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

郑玄对应劭

时大将军袁绍①总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⑥,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时汝南⑦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

“故太山⑧太守应中远⑨,北面称弟子何如?

”玄笑曰:

“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⑩,回、赐⑾之徒不称官阀⑿。

”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注释]①袁绍:

东汉末年大豪强。

②总兵:

总领兵马。

③冀州:

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

④玄:

郑玄:

当时著名儒学大师。

⑤斛(hú):

量器名。

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⑥异端:

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

⑦汝南: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⑧太山:

泰山。

⑨应中远:

即应劭,字中远。

⑩考以四科:

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⑾回、赐:

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

⑿不称官阀:

不按官职相称。

[文化常识]“尺”及其他。

“尺”是古代的度量单位。

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0丈为l引。

古代的尺要比现代的短,据考证,周朝的1尺,约合今天6.5寸左右,到汉朝,约合今之7寸左右。

上文说郑玄“身长八尺”,按现代度量计算,约为1.85米,算是个高个子。

如果不了解上述情况,将古今尺寸视为相同,那么郑玄身高便为2.7米左右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

①要②会③竞④归

2.翻译:

①乃延升上坐

②未以通人许之③咸出问表④莫不嗟服3.理解:

为什么郑玄最后的一番话会使“劭有惭色”?

【参考译文】当时大将军袁绍统兵冀州,派使者邀请郑玄,大宴宾客,郑玄最后才到,便请到上座。

郑玄身高八尺,能喝一斛酒,眉目清秀,仪容温和高大。

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且很有口才。

他们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提问。

郑玄依次辩论答对,都出乎问者的意料之外,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他们全都惊叹佩服。

当时汝南应劭也归顺袁绍,自我夸赞说:

“从前的太山太守应中远,做您的学生怎麽样?

”郑玄笑着说:

“仲尼之门考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回、赐等人不自称官职。

”应劭脸上带有惭愧之色。

【参考答案】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

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基本规矩都不懂。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

董叔攀附权贵

董叔将娶于范氏①,叔向②曰:

“范氏富,盍已乎!

”曰:

“欲为系援③焉。

”他日,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曰:

“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⑥之槐。

叔向过之.曰:

“子盍为我请乎?

”叔向曰:

“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选自《国语•晋语》)

[注释]①范氏:

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

②叔向:

晋国大夫。

③系援:

结交攀附。

④董祁:

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

⑤范献子:

范祁的哥哥。

⑥纺:

吊、悬。

[文言知识]倒置句文言中有好几种倒置旬式。

上文“不吾敬”是其中之一。

“不吾敬”要按“不敬吾”理解,意为不尊重我。

这是一个否定句,有否定词“不”表示(其他否定词如“未”、“莫”、“毋”等),另外它的宾语是代词“吾”(其他代词如“我”、“尔”、“之”等),因为有这两个前提,所以构成动宾倒置的句式。

又如“勿之忘”,即“勿忘之”;“未之有”,即“未有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他日_________②执__________

2.翻译:

①范氏富,盍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盍为我请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董叔快把范氏娶进门,叔向说:

“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

”董叔说:

“想要结交攀附他们。

”往后的某一天,董祁(范氏)向(她的哥哥)范献子哭诉说:

“(董叔)不尊重我。

”范献子抓起(董叔)把他吊在槐树上。

叔向经过董叔处,(董叔)说:

“你为什么不替我(向范献子)求情呢?

”叔向说:

“(你)要结交的已经结交了,要攀附的也已攀附了,(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

【参考答案】1.①往后的某一天②抓起来2.①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

②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

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ōu]

(1)于

(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

秦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qú](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8)行云。

薛谭乃谢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1)讴:

唱歌;

(2)于:

向;(3)穷:

尽,完;(4)遂辞归:

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

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

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

打着拍节:

(8)遏:

阻止;(9)谢:

道歉;(10)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赏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虚心求教,永不满足,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

这是我们阅读本文应该得到的启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不,没有)②响遏行云。

(阻止)

2.翻译:

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

如果有,是什么?

答:

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学习态度。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

芮伯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

“不如捐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

“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

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

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戎:

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

②晓:

争吵。

[文言知识]伯仲叔季。

“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

老大往往取名为“伯”。

上文芮伯,看来是老大。

老二叫“仲”。

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

老三叫“叔”,老四叫“季”。

上文“芮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

月份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个月为“孟春”,第二个月为“仲春”,第三个月为“季春”,夏、秋、冬以此类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帅_________②捐__________③厌__________

④卒_________⑤逐_________

2.理解:

①“将以献于王”中省略了介词宾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荣夷公果使求焉”中省略了宾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①子无以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贾祸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遂谮诸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周厉王派芮作统帅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

芮季劝阻说:

“不如舍弃这主意。

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

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

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

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

”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

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

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

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参考答案】1.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2.①以[之]献于王;②使[人]求焉。

3.①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②这会招致灾难的;③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④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口,这是芮伯的过错。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

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

“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①谢太傅:

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大,猛  )

2.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 )

3.撤盐空中差可拟(大致 )(  形容 )

二、翻译。

柳絮因风起。

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

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韩愈、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

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

(柳絮因风)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

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

“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

“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

”文姬曰:

“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

”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

职官名称。

②当:

判决。

③文姬:

蔡文姬。

④使驿:

使者。

⑤文状:

文书。

⑥明公:

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

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

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译文】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

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

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坐者满满的坐在殿里。

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

“蔡伯喈的女儿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