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简史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2642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诗歌简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诗歌简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诗歌简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诗歌简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诗歌简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诗歌简史教案.docx

《1诗歌简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诗歌简史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诗歌简史教案.docx

1诗歌简史教案

第一章诗的起源和《诗经》

历史悠久。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何时以及是什么样子,由于根据不足,已难知真貌。

东汉时代的《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远古时的歌谣: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

“宍”即是“肉”字。

它大意说:

把竹子砍下来做成弹弓,用它把泥制的弹丸发射出去猎获禽兽。

传说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但无法证明。

它来源很古,是可信的。

此外古籍中还有一些古歌谣的零篇碎句,真伪难辨,研究价值不大。

流传方式。

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

而像《左传》所记的宋国筑城民夫们讽刺华元的诗,就是口头创作。

那些民夫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

诗歌起源。

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西汉时代的典籍《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样的记载: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许多人一起抬大木头,用喊号子协调大家的步伐,鼓励大家出力,号子很有节奏。

如果在号子中加进一些有内容和有趣的话,那就是原始诗歌了。

鲁迅曾把这种喊着“杭育杭育”声音的劳动号子称作最早的诗歌,并风趣地说这就是“杭育杭育”派。

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

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

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

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

古代有“玄鸟生商”的说法,商民族奉“玄鸟”(燕子)为图腾,这里的“玄鸟”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

“草木”、“五谷”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

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这种情形从现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

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

诗又称“诗歌”,就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公元前6世纪,我国就编成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成书的时间约在春秋中叶,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这些诗主要产生于黄河、长江和汉水流域,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及湖北北部地区。

四言居多。

现实主义。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创作手法:

赋比兴。

《风》包括160首诗,《雅》包括105首诗,《颂》包括40首诗。

这三部分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有不同,文学价值也有高低之别。

1.风诗风诗也叫国风。

“风”的意思是民间曲调,“风诗”就是各地的民歌。

风诗下面又分:

周南、召南、邶〔bèi贝〕、鄘〔yōng拥〕、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īn宾〕等15国风,即分属这些地域的民歌。

国风是下层人民的集体创作,“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何休《公羊传解诂》),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和喜怒哀乐的感情,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文学价值很高,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按其思想内容,又可将它分为三小类。

(1)反映恋爱和婚姻生活的诗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最易发生种种纠葛,引起感情波澜,《国风》中这类诗最多。

如《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你送我一只木瓜,

报之以琼瑶。

我赠你一块佩玉。

匪报也,不是简单地报答呀,

永以为好也。

是为了永远相爱呀。

这同现在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互相表赠私物以表示爱情的情景十分相像。

又如《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jūn钧〕,在田野猎获一只香獐,

  白茅包之。

用白茅草把它包起来。

  有女怀春,有个姑娘想出嫁,

  吉士诱之。

小伙向她去求爱。

林有朴樕〔sù速〕,林中长满小树,

  野有死鹿。

田野有只死鹿。

  白茅纯束,用白茅草把它捆起来,

  有女如玉。

美丽的姑娘招人爱。

  

  “舒而脱脱兮,“从容地悄悄地来吧,

  无感我帨兮,不要扯动我的佩巾,

  无使尨〔máng忙〕也吠。

别让你那长毛狗乱叫。

”  

年青的猎手猎获一只鹿,这是能干的表现,很容易博得女孩子的倾慕。

女孩子显然接受了青年的求爱,但警告他要规矩些,别莽撞,别让狗叫,以免引起旁人的注意,表现了女孩子初恋时的羞涩和细心。

《诗经》中还有的诗写了失恋的感情,如《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那个狡黠的冤家呀,

  不与我言兮。

不再同我说话啦。

  维子之故,就是因为你的缘故,

  使我不能餐兮。

害得我饭都吃不下啦。

  

  彼狡童兮,那个狡黠的冤家呀,

  不与我食兮。

不再同我吃饭啦。

  维子之故,就是因为你的缘故,

  使我不能息兮。

害得我觉都睡不着啦。

  两个人不知为什么闹了别扭,男的赌气不理,姑娘便着了急。

诗用姑娘的口气,依恋、疼爱的感情溢于言表。

婚姻悲剧,古人亦有之,《卫风·氓》就写了这个内容。

诗中写了一个姑娘轻信了一个男人的求爱,婚后被抛弃,诗中第三段写了女子被遗弃后的内心痛苦:

桑之未落,桑树没有落叶时,

  其叶沃若。

它的叶子多新鲜。

  于嗟鸠兮,唉呀那些斑鸠呀,

  无食桑葚;千万不要吃桑葚;

  于嗟女兮,唉呀那些女孩呀,

  无与士耽。

千万不要恋男人。

  士之耽兮,男人要是恋女人,

  犹可说也;随时都可摆脱她;

  女之耽兮,女人要是恋男人,

  不可说也。

想要脱离就难啦。

接下去叙述这个女人嫁到男家,起早睡晚劳苦三年,待到生活好转时,男的把她抛弃了。

诗中把这个女人矛盾、怨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反映在阶级剥削和压迫下,劳苦百姓生活和感情的诗

《豳风·七月》是这类诗的代表,它叙述了农奴们从春耕到采桑、狩猎、秋收、过冬等全年的劳动生活,全诗充满着艰辛和酸楚的情调。

诗的第一段说:

  七月流火,七月里大火星向西落,

  九月授衣。

九月里发下过冬衣。

  一之日觱〔bì必〕发,冬月里寒风噼叭响,

  二之日栗烈。

腊月冻得人打战栗。

  无衣无褐,可怜没有衣服穿,

  何以卒岁!

这年末的日子怎过去!

  三之日于耜,正月里开始备农具,

  四之日举趾,二月里抬脚去下地,

  同我妇子,老婆孩子一齐忙,

  馌〔yè叶〕彼南亩。

送饭到南边田地里。

  田畯〔jùn俊〕至喜。

田官看见很欢喜。

  诗中季节的称呼用的是古代的豳历:

一之日相当夏历十一月,二之日相当夏历十二月,三之日相当夏历正月,四之日相当夏历二月,译文本此。

田畯是监督农奴劳动的官吏,可见劳动是被迫的。

全诗共八段,描绘出古代劳动人民一年的生活画面。

另一些诗,如《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等篇,直接斥骂剥削者是“白吃饱”,是“大老鼠”,发出反抗的呼声。

  (3)讥刺统治者腐朽生活的诗

  如《鄘风·墙有茨》:

墙有茨,墙上的蒺藜,

  不可埽〔sǎo扫〕也。

扫不掉呀。

  中冓〔gòu够〕之言,宫中的传言,

  不可道也。

没法说呀。

  所可道也,若是说出来呀,

  言之丑也。

那可真是丑死啦。

  据说这首诗是讽刺春秋时卫宣公家族**丑事的。

卫宣公为他的儿子从齐国娶来一个女人,看到她长得美,便据为己有,这就是宣姜。

卫宣公死后,宣姜又与卫宣公的庶子私通,生了五个孩子,这首诗就是讽刺这件事的(事见《左传》闵公二年)。

这首诗是否就是为卫宣公家族作的,现在无从断定,但它斥骂统治者的糜烂生活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这类丑事无代无之。

《鄘风·相鼠》一诗骂统治者: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看那老鼠还有张皮,而有人却没有道德,这种人还不如死了好!

2.雅诗

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从风格上说,《大雅》雍容典雅,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

如《小雅》中的《采薇》一篇,向来被称道,它写了一个人出征同玁狁〔xiǎnyǔn险允〕(即后世的匈奴)打仗,经历了长期艰苦的生活,最后回到家乡的心情:

昔我往矣,(回想我出征的时候,

  杨柳依依。

杨柳也露出惜别的情意。

  今我来思,现在我回来了啊,

  雨雪霏霏。

飘落的雪花铺天盖地。

  行道迟迟,一步步走在路上,

  载渴载饥。

渴干嗓子饿扁了肚皮。

  我心伤悲,我心里满怀悲伤,

  莫知我哀。

没有人理解我的愁绪。

这是一首很动人的抒情诗。

《小雅》里的这类诗,风格上类似国风,其中有的就是民歌。

3.颂诗

  颂就是歌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颂诗又分三部分:

《周颂》31首,是周天子专用的;《鲁颂》四首,是鲁国诸侯专用的;《商颂》五首,是宋国诸侯歌颂其祖先的,因宋国是武王灭商后,由商民族建立的诸侯国,所以称商颂。

颂诗是统治者的庙堂歌辞,所以都呆板平直,绝少诗味,是《诗经》中文学价值最低的部分,但有史料价值。

《诗经》在先秦时代称为“诗”,孔子称之为“诗三百”,并无“经”的名目。

到汉代“独尊儒术”之后才被称为《诗经》,成为封建社会的神圣经典之一,在封建社会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隋代以后确立科举制度,《诗经》是考试内容之一,读书人都认真研究它,对它十分熟悉。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后历代诗人都自觉地学习《诗经》,继承这个传统,用他们的创作去反映社会现实。

如唐代的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积极提倡《诗经》讽谕怨刺的精神,主张用诗歌干预政治,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使他们的诗歌获得了不朽的价值。

《诗经》的许多语汇至今仍被运用着,如“琴瑟之好”、“鹊巢鸠占”、“切磋琢磨”、“乔迁之喜”、“小心翼翼”、“投桃报李”等等,可见《诗经》影响之深远。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第二章屈子和楚辞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

到春秋时代,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五霸”之一;至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开始大量接受中原文化,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

楚辞便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诞生的诗歌体裁,其创始者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离骚》是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抒情诗。

诗人叙述了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见弃的遭遇,抨击了楚国统治集团的无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幽愤,表现了坚贞不屈、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

在这篇境界宏阔、气势奔放的诗篇中,诗人运用浪漫的手法,驰骋其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上天入地,把现实世界、神话世界和理想世界融合起来,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迷离惝恍〔tǎnghuǎng倘谎〕的诗的世界;塑造出一个志行高洁、顽强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两千多年来教育、感奋了无数读者,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屈原也成为爱国者的榜样。

屈原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齐梁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评论说: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文心雕龙·辨骚》)这里说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词。

楚辞的样式是屈原创造的,它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扩大了诗句的涵量,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

继屈原之后,宋玉、唐勒、景差效法屈原,从事楚辞写作;到汉代又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继续写作,使楚辞成为一个时期诗歌的代表性体裁,后人称之为骚体诗。

屈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始终一贯的爱国精神和他本人的悲剧命运,感动了世世代代的读者,屈原也成为后人仰慕的伟人。

司马迁被处宫刑后,奋志写作《史记》,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话来激励自己,并为屈原立传,说他“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诗人李白赞颂“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楚怀王和顷襄王的遗迹已荡然无存,而屈原的诗篇却如永恒的日月朗耀在天空。

浪漫主义。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

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6.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哀郢》)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的时候,据说那个头总是朝着它的出生地。

7.世溷浊而不清: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卜居》)(现实)世界浑浊不清:

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8.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事。

(屈原《卜居》)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

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10.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渔父走了,唱出了上面的几句歌:

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这仍是“与世推移”的意思。

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

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

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

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11、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12.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秋天的气息是多么的让人感到悲戚啊!

萧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败景象。

古人有悲秋的传统,大都源于此句。

是诗人对秋的体会,千百年来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13.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14.1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宋玉对楚王问》)他唱的歌曲愈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课本30页。

第3章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1.两汉乐府民歌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几乎没有诗歌留下来。

继秦以后的两汉(西汉、东汉)存在约400年,留下了价值很高的诗歌遗产,首先是乐府民歌。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时建立的音乐机关,为宫廷制作乐章和训练演员,同时也采集民间歌曲供宫廷和贵族娱乐。

《汉书·艺文志》里说:

“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其实当时采诗的地区不止代、赵、秦、楚四个地区,范围还要大得多。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等话,是说这些歌谣是百姓苦乐的真实表现,都有针对性,统治者可以从中观察民情和了解政教的得失。

这些民歌因乐府机关搜集整理得以保存,统称“乐府诗”。

以后各代常常把入乐能唱的诗词称为“乐府”,已不是汉代音乐机关的涵义了。

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和《孔雀东南飞》。

最成熟的五言诗是出现在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作者已不可考,也不是一人一时之作,都是抒发失意落魄情绪和鼓吹及时行乐的作品。

2.南北朝乐府民歌

曹魏和西晋时的民歌流传下来的较少,最有特色的是东晋以后的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多为情歌,清丽婉转。

江南地区山清水秀,风光明媚,政治局面稳定时生活条件较优越,所以爱情诗较多。

这些诗歌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柔美,构思新巧,多用谐音双关修辞手法,是其特色。

南朝民歌精华部分分两大类:

一类是《吴声歌曲》,产生于今江苏南京一带;一类是《西曲歌》,产生于今湖北襄阳一带。

代表作是《西洲曲》

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3.两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

魏晋时期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还有“竹林七贤”。

代表作有阮籍的82首《咏怀诗》,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鲍照等。

先秦时代的《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到汉代才出现五言体的民歌。

五言比四言音节增加,更富表现力和音乐性,一些文人便开始学习民歌作五言诗。

南朝的齐、梁时代,产生了音韵学,作诗讲求四声(平、上、去、入)和对偶,形成了格律较严的新体诗。

这种诗诞生于南齐武帝永明年间,被称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为沈约和谢朓。

永明体诗为唐代近体诗(律诗和绝句)的形成做了准备。

南朝后期的梁、陈时代,统治者日益奢侈,诗风也随之衰颓,出现所谓“宫体诗”,专门写帝王贵族《长歌行》

的腐朽生活和色情内容,使诗歌趋向末路。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

来人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

”“咄!

行!

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课本32页、167页

第4章唐代的诗

提起唐诗,人们会肃然起敬,都知道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帝国建立后,保持了长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取得空前繁荣,整个国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为诗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代的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知识分子要中进士当官,就要会作诗,这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促进。

就诗歌本身说,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式也百花齐放。

到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

特别是李白的充满狂放激情、猛力抨击现实的浪漫主义诗篇和杜甫关注国家命运、悲悯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

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

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1.初唐诗歌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

“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

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

古体诗的特点是:

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古体诗分两大类: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

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

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

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2.盛唐诗歌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

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

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3.中唐时期诗歌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以散文手法作诗。

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

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其诗冷艳深幽,恢奇诡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4.晚唐诗歌

晚唐之世,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有“小李杜”之誉。

杜牧擅七绝,咏史怀古、抒情写景,无不清新俊逸,风姿绝代。

李商隐工七律,风格深情绵邈,绮丽婉曲,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