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世界做生意》第一集 解说词.docx
《《与全世界做生意》第一集 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全世界做生意》第一集 解说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全世界做生意》第一集解说词
第一集《与世界的距离》
【解说】今天的世界,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贸易创造的世界。
人类生来就有一种将一件物品转移,并与另一件进行交换的癖好。
从物与物的交易开始,人与人的交流,文明与文明的交融就不曾停止过。
生意,就这样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
《与世界的距离》MJYZMH
-------------------------------------------------------------------------------
【同期】原地踏步走,一二一,立定,一二。
我们华坚人,领跑产业革命。
我们华坚人,肩负时代使命。
为社会而生存,为行业而努力,永怀报国心,精诚团结,放眼世界。
【解说】脚步不仅可以定义自己,也可以丈量距离,昭示未来。
90名埃塞俄比亚分厂的优秀员工来到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接受中国制造的再培训。
【同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要求,要排队就有要求,
【解说】他们要学技术,也要学管理,时间是380天。
【同期】要讲秩序与配合,就是大家配合的不好是不是,队列训练培训他们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像部队给他们训练。
【采访】重复的有技巧的体力劳动者,占了我们全国的40%,可是他们并不热爱工作。
【解说】在东莞,你可以听到连绵的机器轰鸣,也可以听到午休时的寂静无声。
从皮鞋到服装,从玩家到电子元器件,过去几十年间几千万中国工人用勤劳和效率制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增长奇迹。
作为最早进入加工贸易的商品之一,今天,全世界每十双鞋,就有六双产自中国。
强悍的军事化管理,和对目标的高度关注,让张华荣带领的华坚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女鞋代工企业。
然而,在这片曾经的热土,先来者、后到者,都感受到了空气的稀薄。
【采访】很多台资鞋厂现在想的东西都是离开中国,降低你的劳力使用,来增加你的效率。
鞋业是一个候鸟式的产业,它会随着成本去迁移,最早的时候是在意大利,然后就迁到了巴西,然后再到台湾,然后再过到中国大陆,现在中国大陆的趋势有向中国内陆迁移,这就是江西赣州的华坚。
【同期】把右手举起来,放下。
把左手举起来,放下。
两个手。
【解说】早在十多年前,张华荣就已嗅到了变化的味道,2002年他回到江西老家,建起了生产基地。
然而,这还是赶不上人工成本攀升的速度,珠三角的企业纷纷开始了全球游牧。
【采访】2011年的时候,差不多出来打工的都是90后,做鞋子比较辛苦。
我记得那时候我做干部,招了10个员工分到我那个段,做了一个星期不到全部走完了。
【同期】二月接单的目标是三十八万双,那这个月只做了二十八万九千双,产量达成只有百分之七十。
你看看,我们产量低的话大家开几千人的会,不知道找原因,而是找套路讲故事讲过程,我要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发生的、什么心态,到底什么心态,你告诉我。
胡圣东,我没跟你讲啊,可能这个工作交给你们两个,大龙分厂,好好的你们还年轻,搞承包制。
动作快一点跟上,展示最好的你,能做到吗?
能。
【解说】全球最大的鞋业贸易公司之一布朗鞋业,是张华荣多年的合作者,他们有些担心,遥远的非洲能否溢出黄金。
【采访】我们生产过的一百万到两百万以上的鞋,我们就会做成这种金鞋。
到中国培训,他们一年都会讲英语、中文、埃塞文,埃塞可以把生意做大。
要是你开很长时间的话,你百分之百要不一样的配套工厂在那边。
接你的订单,我给提供服务,运输运输公司、报关。
【解说】从中国飞越四分之一个地球周长的距离,可以抵达埃塞俄比亚,一个东非高原上有这3000年文明的传统农业国,也正在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
作为非洲大路上牲畜数量最多的国家,这里出产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皮革,而吸引资本到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在中国请一个工人的价格,在这里可以请十个。
当然,这也意味着经营者需要付出其他的成本。
位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郊区的东方工业园由中国人投资建设,被埃塞政府列为国家“持续性发展及脱贫计划”的一部分。
目前已经有十多家中国企业入住,它在当地也被称为“中国城”。
【采访】10月12号就来到这里进行招工,找厂房处理这边一些工程,真正只花了75天时间,12月27号我们就开始生产了。
【解说】同样在寻找出路,台湾同行大多选择去相对成熟的东南亚国家设厂。
张华荣却选择在非洲创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这并不容易。
【采访】中国人开厂的难度是沟通。
【采访】不会讲英语你就根本生存不了,跟他们讲话,基本上肢体动作都会用上,所以导致我现在讲话也喜欢用手弄来弄去。
【采访】埃塞他们是西方文化,节奏比较慢生活成本比较低,不像我们中国人拼命品名的干。
我们产量目前是中国的50%,我们的目标是达到中国的70%,所以我们更需要通过这个军训,让他们能够理解我们企业的文化,工业的需要、规矩。
你没有执行就没有结果,你没有结果企业一切就都是空谈。
他们工业部长今天刚看完,他们也感到很自豪。
他们也需要这样的企业,他们说这是典型的中国企业。
【采访】菠菜要不要,通菜要不要。
【解说】影响发生在每一个角落。
【采访】你喝过吗?
好吃你就多吃点。
【解说】工业化进程将会一点一点改变这些来自传统农业国家的人们。
【采访】这种军事化管理我们喜欢,首先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想工作,军训可以给我们保证一个好身体。
【采访】中国非常的漂亮,我很喜欢这里的一切,等我回到埃塞,我也要改变我的国家。
【采访】改革开放后想到干什么,卖啤酒啊,卖老鼠药啊,卖菜籽啊什么都干,我们这么多当兵的我的文化算是最高的,他也不会写信,我都帮他写信,这个时候正是拼搏的时候,正好是99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就喜欢地图,我在江西八几年的时候我就喜欢看地图,因为我知道我在什么位置,中国有多大。
到广东去的时候,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这个世界怎么样。
【解说】改变着世界的中国制造,也改变着中国人自己。
【采访】从我个人在这个企业工作的这两年,我觉得我最大的受益是我的执行力,现在变得非常强。
将来有小孩的话,还是要好好先读书,要先自己有点文化,没文化是不行的。
【解说】流动的世界,正在成为环环相扣的链条,距离的概念被不断改写,世界变得平坦,每个人都在重新定位自己。
-------------------------------------------------------------------------------
【采访】我们去了北京的胡同,那里应该是李昌宪以前住的地方,在北京能看到很多很酷的东西。
他比你的岁数大。
【解说】保罗是全世界机车爱好者的偶像,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
【采访】梦想,我今天想谈谈梦想。
【解说】邀请保罗的是在老北京胡同长大的李昌宪,今天李昌宪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他刚刚获得了由保罗创始的顶级手工定制机车品牌“橘郡工坊”在中国的代理权。
【采访】车站现场观众采访。
【解说】位于纽约附近的橘郡工坊总店,洋溢着浓厚的西方文化气息,按照每一位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并经由手工打造,使这里的每辆机车都独一无二,李昌宪此行将定制三辆机车,其中最特别的想法是要定制一辆中国龙概念车,他相信,中国文化的融入会让更多中国人,亲近这个新线的舶来品。
【采访】我们会给你提供传统中国龙的形象,现场沟通龙形象。
【采访】李昌宪想要一个龙的形象,我们就给他一个龙的形象,我们起初听到他的想法的时候觉得,天啊,你在开玩笑吗,你居然要做这种类型的车,我发现很多美国文化元素到了中国,人们骑着我们常骑的机车,比如哈雷就很受欢迎。
【采访】西方对龙的看法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西方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
【解说】龙的形象在反复磨合,想让世界理解中国,需要我们向彼此靠近。
【采访】讨论龙的形象。
【解说】交车的日子到了,李昌宪迫不及待的赶往美国,保罗正准备以美国人的方式,给李昌宪一个意外,谜底即将揭晓。
【采访】现场交车。
【解说】44岁的李昌宪,从事国际贸易二十多年,游历世界打开了他的视野,也带给他自信。
他把自己定义为因为生意而博识的新中国人。
-------------------------------------------------------------------------------
【解说】新一代中国人正在登上时代舞台,人才库全球化的时代,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面孔,让时装商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他们准时、优雅、彬彬有礼,这是美的经济,是给美定价的舞台。
【解说】不一定每个梦想都属于辉煌,但每一个辉煌都属于梦想。
【采访】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做超模。
今年19岁,这是我第二个纽约时装周。
目标就是在纽约走上大秀就行了。
我的内心都散发出了对梦想的渴望。
【采访】偶像当然就是刘雯了啊,很欣赏他,工作、做人都非常好。
刘雯现在已经是在TOP榜的第三名了,就很厉害,这算是中国的一个奇迹,也算亚洲的一个奇迹。
我是刘雯,今年25岁,现场拍摄。
【解说】纽约,世界之都,充满机遇与竞争的城市,每天都有无数人怀揣梦想来到这里,服装企业、设计师、模特、所有时装行业人士都希望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舞台。
全球四大时装周中,纽约时装周是发布品牌最多的一个,140多个品牌要在80天时间里展示4000多件服装。
时尚不仅仅意味着艺术和创造,更是工业商品的展示。
【采访】因为在这里就是有很多设计师工作室都在这里,包括XX。
【解说】中国人真正进入国际主流时尚圈只是近几年的事,已在美国居住的刘雯显然是距离顶级时尚圈最近的中国面孔,国际顶级品牌对刘雯的评价是他拥有一张简单干净的脸。
【采访】在我们这个行业,不要幻想一夜之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女孩们从做时装模特入行,他们的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才能,才有可能把这些特质发挥出来,为自己赢得一个更长久的模特职业生涯。
【解说】模特随时会接到经纪公司的通知赶往下一个面试地点。
可能会有点远,赶路。
【解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模特园艺资费在四大时装周呆上一季。
吴佳烨来自中国上海,第二次来纽约希望能开创一番天地。
路人给她之路。
介绍自己的衣食住行。
【解说】全世界的青春都一样的不甘沉默,模特们将要参加的选拔将决定那些女孩能够走上T台,哪些只能在台下观看。
介绍自己要不断的赶场。
【解说】和初出茅庐的吴佳烨相比,董悦宁已经在纽约展露头角,她签约的公司曾经培养出名模刘雯,这给了他勇气,也给了他压力。
【采访】这一年流行的是日本人和韩国人,所以对中国人来说冲击就比较大,很多时候用日本人韩国人,就把中国人抛到后面了。
这个非常好,一米八(中国公司现场选人)
【解说】应主办方的邀请,来自中国深圳的时装军团,也在为亮相全球紧张准备。
如今,中国已是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却还没有诞生世界级的品牌。
【采访】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我们从不敢出来,到现在敢出来了,那从敢出来左右,敢让人家看我们的东西,到现在敢真正落地。
【解说】带动粉丝,带动模仿和风潮,带动可能的商业价值,这使得街拍成为欧美模特们的热门动作。
起初,刘雯并不接受这种商业规则。
【采访】刚开始街拍出来大家并没有明白什么是街拍,也没有刻意的打扮,他们只是把他们对美的态度、看法,很自然的表现出来。
【采访】很多时尚都是在街头诞生的,人们在穿什么,什么最吸引眼球,有人甚至因为拍摄街头时尚一举成名。
【采访】她真的有几个第一,比如第一个拿雅诗兰黛合同的人,第一个走维多利亚的秘密秀的人,他也是为以后的人开了门,让更多的中国模特走上国际舞台。
他也代表了中国的时尚,中国发达的现状。
【采访】我认为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中国模特能够走上纽约的大秀,因为中国现在和国际有了更好的沟通。
我们一直有个口号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个提了好几年了,我们现在也一步一步开始走了,虽然走的比较慢,但好歹开始走了。
感觉美啊(刘雯帝国大厦顶上观光)
【解说】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拥抱世界的决心和勇气,只是每一个人和舞台中心有着不同的距离。
-------------------------------------------------------------------------------
【解说】刘雯的家乡在中国湖南,那里出产中国给予世界最早的礼物。
世界燃放的烟花90%以上是中国制造,而其中又有89%来自这个烟花三角地。
在这里烟花就像是身体里的血液,无处不在。
【解说】李畋是这里妇孺皆知的名字,人们相信,这个1300多年前的唐朝人发明了爆竹,人们为他塑像,建祠堂,在他生日那天进行祭拜,和中国很多历史传说分不开的地方一样,各座城市都在引经据典,固执的证明自己才是李畋故里,幸好,这种证明仅仅存在方圆几公里的范围。
【解说】和浏阳、万载两地的李畋遗迹相比,上栗县的李畋故居最为寒酸,尽管供奉的牌位表明这半座山墙只是文献记载中的“佑圣馆”。
【采访】陈道友老大爷讲族谱。
【解说】陈道友的家就在上栗县李畋故居的隔壁,从供销社退休后陈道友就一直义务充当李畋故居的守门人、讲解员、甚至研究者。
为了证明老屋就是故居,陈道友来到了屋后的南竹山。
【解说】这是一年前还在使用的生产工具,做炮竹筒的扯凳,简单方便,家里任何年龄的成员都可以胜任,一只华丽的眼花中,80%的重量来自江西丘陵的红壤。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来了解当地的烟花文化与历史。
老大爷讲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说】简易的工具,细密的工序,再加上随时可用的劳动力,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延续了千年的典型模式。
【解说】地处江西西北部的万载县,正在经历着城市化的进程,城中的宝塔据说是唐塔,却被装修一新。
【解说】陈仕梅刚从父亲手中接过帅印的时候刚满30岁,现在她掌管着万载当地最大的外贸企业。
介绍她公司情况。
【解说】在中国,能挣钱就有继承,能继承才有发展。
历史悠久的生意,往往有着相似的逻辑。
【采访】感觉就像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那时候特别想出去。
【解说】出产于中国贫瘠丘陵的产品,市场却每每在世界最富裕的地方,陈仕梅时常往来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
【采访】有钱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麻将桌上挺没意思。
这是“茶花香”,我从小时候就玩这个,你说多长时间了。
【解说】中国改革开放后,万载就开始做出口花炮。
为了防止集中生产带来的危险,花炮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被隔离成意见独立的作坊,由单人操作。
【采访】讲中东怎么放他们的花炮。
【解说】将不同的火药,进行不同层次的填装,礼花弹燃放时就会变幻出不同的样式和颜色。
蜿蜒的生产区隐藏在丘陵的每一道褶皱里。
【采访】讲怎么尽量多装货物。
讲去烟花节感觉特别震撼。
【解说】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全世界的天空下绽放成斑斓的花朵。
【解说】运输烟花的319国道,不仅链接着三角地的各个县市,也将他们同世界链接在一起。
将怎么凑钱买“路债”将公路修起来。
-------------------------------------------------------------------------------
【解说】荒蛮之地,往往可以爆发出最强大的力量,地处深圳经济特区却偏居工业区一遇,一家基因测序机构,也在经历中国式生长。
【解说】科学家不预测未来,他们喜欢创造未来,年仅21岁的赵博文是世界认知基因领域顶级的专家,他正带领着国内外十几位专家从事人类智力差异与基因的关联研究。
赵博文曾就读于北京人大附中,高二那年暑假,他在深圳盐田港边一幢旧鞋厂改造的大楼里参加了一次科学夏令营,夏令营结束后他做出了重要的一次人生选择,退学创业。
【采访】讲当时退学创业的过程。
【解说】汪建自称“土匪科学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在美国研究基因科学,90年代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人类基因组计划,他喜欢用“中国太小宇宙太大地球正好”来描绘基因应用的前景。
【采访】解释基因应用的意义。
【解说】基因研究,不仅代表着人类对自身的认知,更将对未来的生物经济时代产生革命性影响,中国并不拥有这个领域最尖端的技术,但中国人愿意去做最基础的工作,解读基因要从测序开始,2010年,汪建贷款15亿美元买下128台美国最新问世的测序仪,一句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平台,他要以产业带动科研。
【采访】解释基因研究对预防先天缺陷的作用。
【采访】怎么被汪建洗脑的。
【解说】年轻人的心跳会加速科学的脚步,2012年时,36岁的王俊被英国《自然》杂志选为全球科技界十大人物,大二时退学的李英瑞26岁就成为这里的首席科学家。
【解说】能够掌控自己的生命历程,这几乎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汪建和他的团队希望,通过基因测序服务获取百万人以上的信息,再将数据加以研发应用服务于大众,让普通人通过基因筛查获得更加健康的生命,汪建相信这将是一个价值可达一万亿的大市场,所以他的口号是“先为各国人民服务,再让各国货币为我服务”。
【采访】汪建将他的产业链构架。
【解说】华大每年产出的基因测序数据占到全球的一半,在生物经济的链条上他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采访】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采访】讲他们企业周围荒地
【解说】把庞杂的数据进行分析、拼装、解读,只能靠人,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不讲资历,大量的实战机会吸引着几千名生物领域的专家,夜以继日解码世界的DNA。
无论是科技还是商业都需要有创新的基因。
【采访】员工多么年轻,多么有创造力。
【解说】在批评者看来,这不过是一个依赖一期和人口红利的测序工厂,但汪建推崇的是关于“两弹一星”的一句话:
没有一声巨响,这个世界谁也不会理睬你。
【采访】创新路上人人平等。
【采访】我们要让我们的研究造福更多的人。
【采访】为什么过去的一百多年我们落后呢,所以有时候需要反省,这些优势中间也包含着你的劣势,要不然你还是沉睡于梦想之中,我勤劳、我勇敢、我聪明、我智慧。
那又怎样?
拿点东西看看。
【采访】介绍新厂区
【解说】这片未来国家基因库的建设基地上,一条长近90公里的铁丝关曾经分隔着特区与内地,随着时代的变迁,铁丝关已经成为记忆的片段,时代飞速向前,在汪建看来,过去是引进去的30年,未来将是走出去的30年。
【采访】未来向往非洲发展。
-------------------------------------------------------------------------------
【采访】我认为,就是有效益有意义的事情,大家共享就叫生意。
我们离世界到底有多远,并不远,但是,需要坎坷的去拉近。
【采访】(美国)还是这样,当年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但是中国的变化却非常大,中国人走出国门和世界做生意也越来越自信了。
【解说】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成了一个整体,为了与这个新世界相遇,中国人奔跑在伟大而崎岖的道路上。
【采访】中国这三百年来受人欺负,受尽了耻辱,烦不烦。
除了开始,我要让他追赶我,过不过瘾。
【解说】他们不仅善于进取,还会耐心等待,这是他们所具有的一些古老的品德,跟这个国家一样,历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