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2483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docx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docx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测试版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恩格斯指出:

“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D

A.地理条件B.人口条件

C.资源条件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2.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D

A.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B.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C

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

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

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5.关于生产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生产力的性质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

B.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D.生产力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6.道德C

A.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是永恒不变的

C.具有历史性

D.是靠国家强制力潜在保证其实施

7.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

B.劳动者占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C.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

D.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

8.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B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家庭关系

D.宗教关系

9.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

A.哲学

B.逻辑

C.数学

D.语言学

10.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A

A.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个组成部分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

D.私有制国家和公有制国家两类

11.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核心是C

A.指导思想

B.统治阶级

C.国家政权

D.人们群众

12.一切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A

A.经济利益

B.指导思想

C.政治地位

D.阶级地位

13.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14.“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表明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7.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18.首要的生产力是C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生产管理

19.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C

A.哲学

B.艺术

C.逻辑

D.宗教

20.社会存在的不包括B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人口因素

D.地理环境

2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2.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车身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

这种现象表明(C)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2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24.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属于(C)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

25.“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7.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说明B

A.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然否定历史决定论

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28.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是(C)

A.18世纪末期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9.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

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

30.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B)为依据

A.对社会结构的认识

B.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

C.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

D.革命胜利

31.(A)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A.实现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解放战争的胜利

32.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

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33.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第一阶段是(B)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3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D)

A.《资本论》中B.《共产主义原理》中

C.《哥达纲领批判》中D.《共产党宣言》中

35.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C)

A.《反杜林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36.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B)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37.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集体领导

38.(A)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A.实现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解放战争的胜利

39.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文艺复兴运动

2.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C)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C.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40.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41.垄断利润的实质是(C)

A.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B.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42.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4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4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5.资本主义地租是(B)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4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8.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49.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用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50.价值规律是在(C)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A.货币流通

B.调节商品价格

C.市场配置资源

D.商品流通

51.商品经济是以(C)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5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3.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54.假象是(C)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55.(C)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A.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56.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5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C)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

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8.《共产党宣言》发表于(C)

A.1841年B.1844年C.1848年D.1867年

5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C.提供了普遍使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60.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C)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D.威廉·配第

6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6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6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64.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65.马克思主义产生于(C)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66.从阶级属性说,马克思主义是(A)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学说

C.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学说

D.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6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

6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世界的统一性

C.主观能动性

D.内在统一性

9.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D)

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D.主观反映

6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70.我国的古人说: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表达了(D)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1.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D)

A.多元论观点

B.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2.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里的“常”就是指(A)

A.规律

B.运动

C.变化

D.原因

13.“花开花落各有时”这句诗揭示了(C)

A.事物的变化是正常的

B.事物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

C.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D.事物的变化是由意识决定的

14.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哲学观点是(A)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5.下列说法属于可能性的是(A)

A.大海捞针

B.石头变小鸡

C.水中捞月

D.制造永动机

7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

7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7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7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75.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76.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经典作家是(A)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77.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B)实现的

A.个人联合

B.参与制

C.垄断竞争

D.资本输出

78.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是说是(A)作用的结果。

A.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B.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D)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国家资本所有制

C.垄断资本所有制

D.法人资本所有制

7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C)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80.(A)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

C.垄断利润D.垄断价格

8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82.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8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84.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在于(ABCD)

A.现象是外露的,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

B.现象易逝多变,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C.本质比现象深刻,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

D.现象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只能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33.辩证思维的方法有(ABCD)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3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5.以下属于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有(ABCD)

A.控制方法B.信息方法

C.系统方法D.模型化方法

36.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以下思维方法的相结合(AC)

A.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B.唯心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C.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D.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37.下面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有(ABCD)

A.原因与结果

B.现象与本质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内容与形式

 

85.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是通过(C)国际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

86.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87.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8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在强调(C)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8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认识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90.“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B)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9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A)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9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9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4.有一种差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

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95.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96.决定这种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回答是(A)

A.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B.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

C.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

D.意识精神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97.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党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D)

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

98.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

99.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CD)

A.保守与革命的关系

B.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