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190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docx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docx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的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

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

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考试作文评分误差控制研究

 

 董继文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研究意义

1.社会需要与客观存在的必要性。

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母语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母语书面语教学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的国家。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属于经验型的,在这些经验中虽说蕴含着丰富的“宝藏”,但是经验型教学与测试的最大弱点就是具有随意性。

这种随意性充分地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尤为突出的是作文评分的随意性。

考试作文中同样的一篇文章经不同阅卷者评判,高的达28分(满分为30分,折合百分制为93.3分),低的竟评为零分。

(见章熊的《主观题评分的最大难点》,《中学语文教学》1990年第9期)。

当然,当前考试作文中的评分,存在这种极大误差的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主观评分误差严重现象在考试作文中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借用章熊老师在《主观题评分的最大难点》中所说的话,“作文评分的误差控制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2.教学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必然性。

随着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逐年推进,作文教学改革也早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历年的中考、高考语文存在的最大争议都是作文话题,其中因作文评分误差的存在而产生的“非议”更是不胜枚举。

教师苦评改,学生怕写作,作文评分的难以操作已经成为制约作文教学与人才选拔的最大“瓶颈”!

如何克服或控制作文评分中的随意性,对这种主观评分的误差的控制或减小,则成为我们当前作文教改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文评分误差的严重是一个引起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问题。

控制主观评分误差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涉及到各行各业,对主观评分误差的研究可谓由来已久。

单是作文评分误差的调查,国外有斯塔奇和埃利奥特研究、皮埃隆研究、美国教育测验处(ETS)研究、赫田研究等;我国教育界前辈周学章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调查、北京师大郑日昌等人利用高考之便在1983年作的调查、还有江西广东小组的调查等等。

各方面的调查结果无一例外的显示了作文评分存在着极大的主观性、不确定性与差异性。

恢复高考以来国内作文评价研究是层出不穷的,“语文报刊有组织的探讨和追踪报道,几乎是编年性的”(方读子《作文评价研究二十年——新时期作文评价的分类描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第6—7期)。

在作文评价的科学化探索上主要是拟定作文分数解释参照标准,设计量表,确定作文参照常规模式,通过量化的方法,评定学生成绩,来矫正考试作文评分的随意化。

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俞子夷、艾伟等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开始中国作文量表的编制;八十年代中期上海赵保纬、杭大的祝新华等人编制的小学分年级分文体的作文评分量表。

形式主要有三种:

①参照常模,即编选标有成绩的作文实例样篇;②评定标准量表,根据各年级的作文特征,制定分项评定量表;③分项测验量表。

这些形式都试图加强作文评价的量化操作,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

就中学作文评价开展的实际看,影响较大的是分项评定,较早的是江西省高考作文评分上试行的分项分等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课题研究,后来则成为各地中高考作文评分的主要形式。

1987年,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了“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

这次研究历时五年多,涉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先后有江西、广东、北京、河北等高等师范院校,还有广大的中等学校的教师参与。

这次研究的主要成果是调查分析了一些作文评分误差产生的原因,也结合一些实验尝试了相关解决方法。

章熊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6—12期上系统地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尽管这样,但从我们目前调查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发现考试作文的评分误差却依旧很大,可以这么说,完全避免考试作文评分误差是不可能的,只是我们可以无限去控制与减小考试作文评分的误差。

就像一个数轴的极限,虽说我们不可能达到极点,但是我们可以无限去接近它。

(三)主要参考文献

论著类:

1.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与阅读测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倪文锦《语文考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3.施仲谋《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语文能力测试与比较》,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4.[美]R·M·加涅、L·J·布里格斯等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5.[美]R·J·斯腾伯格著,俞晓琳、吴国宏译《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

6.[美]BarbaraE.Walvoord&VirginiaJohnsonAnderson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版。

7.区培民《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8.梁其健、葛为民《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9.漆书青、戴海崎、丁树良《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0.王孝玲《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版

1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12.倪文锦、何文胜《祖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语文教育初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13.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4.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5.[美]斯坦利·费什著,文楚安译《读者反应批评:

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

16.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17.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18.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19.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20.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21.王逢振《意识与批评》,漓江出版社,1988年2月版。

22.王逢振《今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漓江出版社,1988年2月版。

23.张承明《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4.施光明《教学心理学札记》,知识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5.周德藩《素质教育论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

26.佟士凡《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7.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8.《全国高考作文评分研究与各类标准卷选》,文心出版社,1985年2月版。

29.张伯华《中学生听说训练》,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

30.贺兴安《评论:

独立的艺术世界》,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0年4月。

31.高楠《艺术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版。

3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

33.李峰《语文教学新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4月版。

34.刘福根《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探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35.祝新华《作文测评理论与实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6.殷伯明《教育系统动态测评方法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3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38.[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文章类:

39.章熊《主观题评分的最大难点》《中学语文教学》1990年第9期。

40.章熊《中学生写作能力目标定位的初步设想》,《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

41.章熊《谈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建设》,2000年第1期。

42.杨杰《作文命题与评价的科学性——兼谈’99高考作文》,《写作》2000年第1期。

43.郭望泰《写作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前瞻》,《写作》2000年第11期。

44.柳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语文建设》,2000年第2期。

45.方读子《作文评价研究二十年——新时期作文评价的分类描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第6—7期。

46.方仁工《作文教学断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4期。

47.程红兵《语文教育价值管窥》,《语文学习》1997年第3期。

48.刘正伟《作文评价的分类及其特征》,《语文学习》1995年第5期。

49.张厚粲、孟鸿伟《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研究》,1987年第3期。

50.魏登云《主观评分误差的非参数处理方法》,《中国体育科技》,2001年第3期。

51.刘远我、张厚粲《概化理论在作文评分中的应用研究》,《心理学报》,1998年4月。

52.谢江艳《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互创新的渐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2年。

53.孙永河《作文评分误差心理探因》,《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7日第6版。

其他:

54.周淼龙《“我的心中早已有个他”——写作者读者意识简论》,《写作》2000年第5期。

55.江苏省各地区近年来的中考作文例文及评分标准。

56.高考五十年来历年高考例作及评分标准。

57.托福、GRE、雅思等外语考试要求及评分说明。

58.欧美等一些国家相关作文教学资料(区培民老师的“中外作文教学比较研究”材料)。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在章熊老师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探求影响“考试作文评分误差”的更多因素,特别是一些可以避免或减缓的主观因素。

探索能控制“考试作文评分误差”的一些策略或操作方法。

 研究内容:

① 以往对考试作文评分误差控制研究的结论与现状;

② 考试作文评分误差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