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1870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docx

《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docx

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幕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本章要点:

幕墙生产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树立全面的质量管理思想,本章先介绍了我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然后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将本幕墙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划分为设计、采购、加工制作、施工安装四个阶段,列出了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并对各阶段的具体质量控制措施分别进行了论述。

本章内容包括:

质量管理体系和目标

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各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和目标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合格,且不影响总承包的质量目标评定,各类幕墙的设计、加工、施工均按高质量标准完成。

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幕墙生产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树立全面的质量控制思想,各阶段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并且对每个阶段质量控制要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幕墙生产制造的特点,幕墙生产质量控制可以分为设计、采购、加工制作、施工安装四个阶段,它们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整体。

各阶段控制要点列表如下:

序号

阶段

控制要点

主要控制内容

1

深化设计阶段

施工图评审

设计文件的完整体、材料选用、幕墙的技术先进性和技术参数、设计主方案的可行性

2

设计交底

向加工人员、组装人员、项目部进行技术交底

3

材料采购阶段

供应商的选择及材料质量情况

1、供应商的信誉及规模实力

2、各主要材料的质量检测

3、各种五金件的质量检测

4、材料的搬运与堆放

4

加工制作阶段

生产制造程序及责任人员、加工工序质量控制

1、下料工序质量控制

2、组装工序质量控制

3、组角工序质量控制

4、注胶工序质量控制

5、产品包装质量控制

5

施工安装阶段

安装人员业务水平

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专业熟练程度,技术人员施工技能及经验

6

测量放线

1、水平标高的统一性和闭合误差测量放线

2、垂直线的垂直度

3、转角点的直角角度误差

7

后置埋件安装验收

后置埋件型号、规格、数量、焊接质量、安装位置、砼保护层厚度等

8

连接件安装及龙骨安装

转角点及连接点水平标高、竖向定位的准确性

龙骨间距及位置偏差

9

饰面材安装

饰面材的色泽、安装位置、密封性能的等

10

收边收口

收边收口进度控制、防水密封性能

11

试验与质量检测

材料检测、半成品检测、三性试验,安装精度控制检测等

我公司将严格按照上述要点,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该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

各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一)施工图深化设计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图深化设计是整个工作的前提,决定着工程的内在质量,同时设计工作也直接影响材料的组织、订货、加工、组装,进而影响整个幕墙工程的质量、进度。

我司作为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对设计的管理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控制管理程序,现说明如下:

深化设计控制程序

1)深化设计任务下达

(1)工程中标后,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向设计研发中心下达深化设计任务单,提供施工图深化设计所必需的资料:

工程合同及技术附件、建筑图纸、招标文件、投标图纸(包括电子文件)、协调纪要、土建设计变更通知及其他往来函件等。

(2)总工办资料员负责接收设计任务单并报总工程师审阅处理,由总工程师将任务分配下去,设计室主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组织深化设计班子,指定技术负责人。

一般情况下技术负责人级别必须在三级以上。

2)深化设计任务消化

(1)技术负责人根据协调意见,根据招标施工图纸及相关答疑文件、工程实际情况,对原有设计施工图查漏补缺。

3)会签图纸设计

(1)设计小组成员根据设计计划及各自的分工进行会签图的设计,会签图的内容为:

设计总说明、总立面图、展开立面图、布置图、墙身大样图、预埋点位图、主要节点构造图。

(2)会签图设计完毕后,主设计师提请设计室主任进行方案内部自评,并写出内部自评意见表,主设计师根据自评意见表对方案进行修改,完毕后向设计室主任提出会议评审请求,设计室主任根据主设计师送交的评审资料确定评审时间、组织设计评审并担任评审组组长,提前一天通知参加评审的相关人。

(3)设计室主任主持设计评审,并向评审小组成员介绍设计自评情况,然后由主设计师介绍工程设计情况,主设计师介绍完毕后,由评审小组成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并形成意见。

(4)主设计师指派专记录评审结果并形成设计评审报告,评审小组成员在报告上签到。

(5)总工程师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阐述,评审小组成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表决,设计评审过程结束。

(6)主设计师根据设计评审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设计图纸按正常程序校对、审核、标审、批准,各职能人员按各自的职责认真审阅图纸,并在图纸审核意见表上作好记录,作为设计考核依据。

方案图、施工图的批准人为总工程师,板块组装图、零件加工图及零件清单的批准人为各设计室主任。

(7)设计图纸签字完毕后,主设计师发出外部联系函及时与业主及设计院联系进行外部图纸会签事宜,图纸签字过程中主设计师应在〈图纸审查意见表〉上作好记录,外部会签以业主或设计院签字为准。

5)会议评审的主要内容

(1)评审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合同要求。

(2)评审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企业相关标准、规范。

(3)评审设计方案是否具有超前性、经济性,工艺是否可行及是否满足安全规范要求。

(4)评审设计方案采用成熟节点的标准化程度。

(5)评审施工方案在加工、组装、安装方面的可行性。

6)签字评审的主要内容

(1)校对人员审查内容

a.图纸及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b.图纸及设计文件是否完整、统一。

c.检查图纸的配套及相互关系。

d.图纸中所有尺寸及技术条件是否正确无误,相互协调。

注意立面分格与工程外观效果相协调。

e.节点、零(组)件加工和装配的可行性,防雨水渗漏,防空气渗透,位移变形余量设计的有效性、合理性。

f.材料的牌号、规格、品种、状态及厂家选用符合合同要求,检查各种材料下料尺寸、工程数量及各种配件统计数量应准确无误。

g.结构计算参数选用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审核人员审查内容

a.工程图纸和设计文件应符合合同要求,满足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图纸要求。

b.分格和各节点(组件)的设计是否正确合理及在加工和安装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c.结构计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计算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可靠。

d.主要材料的选用应满足有关标准要求,设计成本应控制在商务管理处下达的限额设计指标范围内。

e.工程图纸及设计文件的完整性。

f.工程设计成本效益自评表,要求设计人员在保证质量及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设计成本。

(3)标准化人员审查内容

a.图纸及设计文件的幅面、格式、名称、代号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责任签署是否完整齐全。

b.图纸标题栏内容和填写方法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图纸的绘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标准规定。

c.图纸及设计文件中的名词、术语、代号、符号、计量单位等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d.技术要求及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否简明、扼要、通顺、易懂、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文字书写是否清晰、所引用的标准是否正确、有效。

e.文件的编写方法和叙述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文字是否正确、清晰。

f.图纸上标注的尺寸、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公差配合、选用的结构要素、材料牌号、规格等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有配合要求的零件表面粗糙度与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是否相互适应。

g.图纸及设计文件的完整性。

(4)批准人员审查内容

a.检查是否按规定完成了批准前的全部审查程序。

b.检查设计是否符合合同及其补充协议等要求。

c.检查主要结构形式、主要材料、分格是否经业主、建筑设计院或土建总包方或监理签字认可。

d.检查图纸及设计文件的完整性。

e.检查结构计算是否准确合理,设计成本是否控制在商务管理处下达的限额指标范围内。

f.分格和各节点(组件)的设计是否正确合理及在加工和安装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7)会议评审程序

(1)评审组织

方案图设计完毕后,主设计师提请设计室主任进行方案内部自评,并写出设计室内部自评意见,主设计师根据自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毕后向设计室主任提出会议评审请求,设计室主任根据主设计师送交的评审资料确定评审时间,组织设计(会议)评审担任评审组组长,提前一天通知参加评审的相关人员并将设计自评意见表分发给评审小组成员:

总(副总)工程师、各设计室主任、项目经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

(2)评审申请

该项目主设计师在主方案图纸设计完毕后,口头向设计室主任提出设计评审申请,并呈交评审所需的全部资料,然后由设计室主任向总工程师汇报设计情况并提出评审要求。

(3)评审程序

a.设计室主任主持设计评审,并向评审小组成员介绍设计自评情况。

b.主设计师向评审小组成员介绍工程概况及整个主方案的设计过程及设计思路,主设计师介绍的内容包括:

该工程的合同介绍、外装修范围、该工程采用什么种类的幕墙、每种幕墙的设计工作量及价格、型材的生产厂家(是否需要开模)、面板材料的生产厂家(面板的规格、性能等)、辅助材料及胶条、附件材料的供应厂家(是否需要开模)。

依次介绍该工程每种类型幕墙的主设计方案(包括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节点方案、型材加工工艺、组装方法、安装注意事项等)以及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案、该方案是否采用投标方案,如果有更改,应详细介绍更改的部位以及为什么要更改,更改以后的设计方案与投标方案相比较有哪些优越性、该方案在符合国家、企业标准规范及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设计成本是否最经济、该方案在加工、组装、安装方面的可行性。

采用本方案的效益自评,与投标方案相比可以降低多少设计成本,设计成本是否超过商务管理处下达的限额设计指标。

c.结构组组长向评审小组成员介绍该工程的结构计算过程以及在计算过程中是否向主设计师提供最佳型材组合,力学模型是否较真实反映建筑幕墙的实际结构形式。

是否在保证质量、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设计成本。

d.评审小组成员就该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评审意见,指出该方案中不能满足合同、标准等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e.主设计师指定专人记录、整理评审意见,并负责将这些意见记录到《设计评审报告》上,评审小组成员在报告上签到。

f.总工程师综合评审小组意见作评审综述,并下评审结论:

该方案是全部通过,部分通过、全部重新更改。

对于部分通过和全部重新更改的方案需按以上步骤重新进行方案评审。

8)签字评审程序

整个设计过程中每批工程图纸、技术文件均应进行签字评审。

设计人员将图纸打印出来后,依次将图纸送往校对、审核、评审及批准人员,校对、审核、标审及批准人员按照本程序第五条的内容审查该批图纸或技术文件,在《图纸审查意见表》上签署自己地该批图纸的审查意见,如果有需要更改的地方,必须监督更改的落实,审查意见作为薪酬考核的参考依据。

9)开模图、试验图设计

(1)设计会签完成后,主设计师根据合同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型材开模及三性试验。

如需要进行型材、胶条等开模,则根据合同确定型材、胶条开模厂家,进行开模图的设计工作。

(2)如合同要求必须进行设计验证,则根据合同要求及图纸会签情况开始试验图的设计,试验图设计内容包括:

封面、目录、设计说明、试验台洞口大样图、板块组装图、零件加工图、材料清单、图纸移交项目管理处。

如三性试验不能满足合同及标准要求,必须进行主方案的设计更改,重复以上第三条至第九条的工作。

(3)开模图、试验图的审批及发放程序同正常图纸。

10)施工图设计

主设计师根据会签图、开模图及三性试验结果安排小组成员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工作。

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包括:

后置埋件点位图、转接件系统布置图、立面展开图、板块立面布置图、板块布置图、避雷系统布置图、详细节点构造图、钢件、板件组装图。

11)施工图评审

施工图设计完毕,主设计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施工图评审,如需要,则可向设计室主任口头提出内部施工评审要求,由设计室主任组织评审,评审程序同会签图。

12)提出材料订货清单

设计人员根据施工图初步计算各种材料及附件的用量,并按材料及附件订货周期的先后顺序提交材料订货清单。

材料清单为设计文件,审批程序同设计图纸,材料清单的批准人为各设计室主任。

13)加工图设计、提出零件清单

(1)设计人员根据施工图绘制幕墙材料零件加工图,提交零件加工清单,零件加工清单的批准人为各设计室主任。

(2)主设计师根据材料零件清单计算该工程理论材料用量,预算设计成本,并与商务管理处下达的限额设计指标比较,如设计成本低于限额设计指标,节约部分即为设计效益。

设计效益作为评价设计人员设计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

14)技术交底

设计主要工作完成后,在工程加工、组装及安装开始前,项目主设计师应按设计、加工、组装及安装计划划分阶段、分层次向加工中心、组装厂、项目部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的内容与程序如下:

①向加工中心进行技术交底

型材开始加工生产前,项目主设计师分批就工程零件加工图及材料清单等向加工中心工艺科进行交底,加工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

型材下料、特殊型材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板块组装等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允许误差及技术要求以及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技术交底以书面方式进行,填写统一的技术交底表格,并应由交底人、审核人及被交签字。

加工技术交底一式两份,双方各存一份。

作为指导设计人员后续设计、工艺人员工艺设计、加工制作及组装的依据。

②向组装厂进行技术交底

在板块开始组装前,项目主设计师分批就工程组件图、材料清单等向组装厂厂长、计划员、现场技术员及组装线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为:

板块组装方法、板块组装工艺、板块密封技术要求、组装注意事项、成品保护措施等,并签发交底记录。

③向项目部进行技术交底

工程施工开始后,主设计师根据施工进度,按部位和操作项目向项目部的安装队长及班组长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记录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

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

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变更)的尺寸、转接件安装、板块吊运及安装顺序等详细情况及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工序搭接、质量标准、安装技术措施、成品保护措施、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等以及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技术交底以书面方式进行,填写统一的技术交底表格,并应由交底人、审核人及被交底人签字。

施工技术交底资料是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内容,施工技术交底资料应妥善保管并作为竣工资料移交。

④技术交底格式

技术交底应以书面方式进行,填写统一的技术交底格式,并由交底人及被交底人签字。

技术交底一式两份,交底方和被交底方各存一份,技术交底资料作为设计资料与设计图纸作为技术资料一起保存。

15)生产设计更改

(1)生产设计更改不得降低工程质量,违背有关标准、规定。

更改后的生产设计图纸和文件应正确、完整、统一、清晰;原件有据可查。

(2)生产设计更改分为:

设计方案更改(对幕墙类型、型材系列、主节点类别、主要材料生产厂家的更改称为设计方案的更改)和设计细节更改(对工程的性能和寿命影响不大的,不属设计方案更改的其余设计更改)。

(3)公司设计图纸、文件的更改权限隶属技术处。

(4)设计更改必须先申请,更改申请分为三个方面:

a.深化设计过程中设计组提出的设计细节更改可直接填写《设计更改通知单》报批。

b.建筑设计院、业主提出设计更改的,由万达设计部将签字确认的变更书面材料发至我司项目技术处,由技术处审核,项目技术处不便决断时,上交公司设计部确认。

(5)技术处根据第4条各单位提出的设计更改内容填写《设计更改通知单》。

(6)根据更改申请部门不同,设计更改的审核和批准分为三个方面:

a.项目技术设计处提出的设计细节更改,由公司设计部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b.公司内部提出的深化设计细节更改,由各单位审核,技术处批准;

c.生产设计方案的更改,由技术处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并组织对设计更改后的图纸、技术文件重新进行评审、验证。

(7)对细节更改,现场技术部成员根据《设计更改通知单》的更改内容采用划改或换页。

划改方法:

将需要更改的尺寸、文字、符号、图形等,用细实线划掉,被划掉的部分应仍能清楚地看出更改前的尺寸、文字符号、图形等,同时更改人必须在更改处或标题栏内注明更改标识、更改单编号、更改者姓名、日期,划改方法如下:

在靠近图纸及设计文件的更改部位,写上更改标记:

用一加圈的数字表示。

例如:

①②③……等。

当划改不能表达清楚更改内容时,应采用换页方法更改,换页后原图盖“作废保留”字样,并注明更改后的图纸编号,以便查阅。

对需要进行设计方案更改的图纸及文件,则应进行换版,原图注明“作废保留”字样,以便查阅。

(8)若图纸及文件的底图经多次使用与更改而污损不能再用时,使用单位或施工小组应提出申请要求重新出图,重新出图的图纸不得改变其编号。

根据最后更改的尺寸、文字、图形等重新出图。

重新出图后,由负责复核的人员在标题栏处签上姓名、日期。

旧图上应有明显的“作废保留”标记并注明新图图纸编号,旧图应存档备查。

新图上仍应按规定履行签字手续,如不便取得旧图上原有人员签字时,则应用仿宋体填写原有人员的姓名、日期。

(9)生产用的图纸及文件,有明显错误而妨碍正常生产时允许先更改复印图,事后由发现错误的部门及时补办更改申请手续。

现场技术部成员填写《生产设计更改通知单》并进行底图的存档。

已发出的图纸可用《生产设计更改通知单》的通知有关部门、施工小组自行更改并向技术处反馈更改回执。

16)整理竣工图纸

工程施工安装完毕后,主设计师根据项目部的通知组织小组成员整理设计竣工图,竣工图纸必须与施工现场实际安装情况相符合,竣工图纸的签字最好是原设计班子,如不便取得原有人员,可由主设计师指派该设计小组成员签字。

竣工图内容包括:

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总立面图、各层布置图、墙身大样图、预埋点位图、避雷系统布置图、节点构造图。

技术交底作为竣工资料移交。

(二)材料采购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工程进度与材料能否及时、全面到场密切相关。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我司将材料采购保证措施叙述如下:

材料采购质量保证措施

1)紧密围绕公司“质优价廉服务好”的采购原则,慎重选择材料供货商。

选择对象为规模大、行业地位高、口碑好的企业,能够为工程开展所需的材料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能保证材料的质量,供货周期满足工程需要。

2)对本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质检部门要对材料的材质及性能进行详细的检查,对材料的表面质量和尺寸按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厂,投入生产。

我们还将出具各种材料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关键性的材料,如:

密封胶、型材等,除出具上述证明外,还附有使用年限。

3)五金件及其他配件:

标准五金件、化学螺栓、填充料及其他工程上的所使用的材料必须出具相应的质保书与有关的测试报告,并进行严格的检测。

4)要求材料厂家及时提供质量证明材料,包括材质单、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发货清单等,以便及时进行材料验收检查。

5)不合格产品要按规定隔离和弃用。

6)对于对工程质量、进度有重大影响的材料,必要时候我们将派专员驻材料供应厂家督促材料生产加工质量及生产进度。

7)现场材料员应熟悉材料验收、存放标准,对现场材料需求有整体计划安排。

8)施工过程在材料码放、搬运、安装过程中严格文明施工,注意材料及成品保护。

(三)加工制作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加工制作质量保证措施

1)生产制造程序

(1)准备工作及相关文件

a.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进行控制,保证加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使加工产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客户的要求。

b.相关文件

《质量手册》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建筑幕墙》

设计图纸,工艺技术文件。

(2)职责

a.生产总务部部长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负全责,并负责在制品工序,出厂安排及统计工作。

b.车间主任负责各车间生产安排及产品质量控制。

c.工序长负责对生产工序过程控制,组织员工消化加工图,对不合格品负责。

d.质监员负责全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检查,发出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

(3)生产程序

a.工艺文件准备

生产总务部部长负责组织生产管理人员、工艺技术员、工序长、检验员接受设计人员技术交底,掌握工艺要点及方法。

生产总务部部长组织工艺技术人员,根据图纸,编制工艺文件,编制操作指导卡。

工艺文件编制完成后,必须经生产部部长审批后,方可下发使用。

b.工序控制

生产总务部部长根据加工图将在制品准备调度到各加工中心,随同加工图纸,操作指导书,质量控制点(详见《下料工序质量控制点》、《组角工序质量控制点》、《组装工序质量控制点》、《组框质量控制点》、《结构胶注胶质量控制点》)交与各加工中心负责人。

各加工中心负责人带领工序长组织生产员工按加图要求、工序质量控制点及操作指导卡精心制作。

首样加工:

调整好各加工机具,试加工,交检,首样经操作者自检,检验员专检后,由质监员最后评审,合格后方可批量加工。

c.质量控制

监理部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按《采购控制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坚持“三检”工序:

操作者自检—检验员检验—质监员最终验证。

检验抽样方法:

按《通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规定检查,检测数据记入《加工质量检验记录》交质监员检验验证。

出现不合格品,应对其进行隔离,由质监员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d.设备控制

设备必须保持处于完好状态。

生产总务部负责对生产设备的管理,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和保养设备,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使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完成生产加工任务。

e.计量控制

计量检测用具必须完好,准确。

计量器具使用必须符合国标技量检测标准要求。

f.环境控制

库房的物资必须有种类的摆放场地,按规定整齐存放,标识清楚。

构件在转运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摆放整齐,对于上道工序出现的碰坏材料,下道工序有权不接收,并报各中心负责人,由质监员做出裁决,并向上道工序下达纠正措施,坚持文明生产。

g.注胶工序控制

严格按《结构密封胶施工操作规程》和《注胶工艺控制点》执行控制。

对双组份硅酮结构胶在注胶时,每班必须做好混胶试验,拉剥试验的试样,并认真做好注胶记录

试验试样必须贴标签详细标识,标明工程名称、胶的批号、注胶时间,温、湿度,玻璃板块出厂时,必须由质监员组织进行控制试验,合格方可出厂。

胶样须按工程编号,由生产总务部保管,准备查证。

h、员工控制

员工培训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由生产总务部组织执行,经考核,测评、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特殊工种必须有劳动部门等级证明,操作时持证上岗。

i、材料及半成品的库存

铝型材到厂后,检验员按《采购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检验,质监员查验后统一堆放于材料库房,型材运输到各加工中心采用人力运输车,轻拿轻放,不得碰撞。

玻璃到厂后,堆放到玻璃存放区,露天存放时,需用苫布盖上。

半成品运输前需经包装,并标明型材规格、编号,整齐摆放,以便吊装、运输。

注胶完成后的半成品固化养护后,经包装后用叉车运至半成品堆放区,做好标识,准备运到施工现场。

j、半成品堆放运输方案:

半成品送到堆放区后,应做好防护措施,注明运输秩序,分类摆放,做好安全标识。

装车前用手动液压车将半成品运到行吊下,用行吊起吊放置于汽车上,运往施工现场。

2)下料工序质量控制

(1)下料前操作者检查机器运行正常与否。

(2)车间主任应组织工艺员、检验员、质监员、工序长熟悉加工图纸根据下料型材,自制模具或专业厂家加工模具,保证下料准确性及精确度。

(3)根据型材表面特征及下料要求,选取合适垫块及基准面,调整气夹头的水平和垂直度及力度。

(4)根据下料长度、角度及偏差初调定定位块(或双头锯片片距),可按上偏差及斜度偏差(-15分)下料样,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