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167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觉与知觉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感觉与知觉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感觉与知觉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感觉与知觉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感觉与知觉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觉与知觉试题.docx

《感觉与知觉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觉与知觉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觉与知觉试题.docx

感觉与知觉试题

感觉与知觉

[填空题]

1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

感觉是(),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

认识的起点;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填空题]

2感受性与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参考答案:

反比

[填空题]

3感觉

参考答案: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填空题]

4绝对感觉阈限

参考答案:

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填空题]

5绝对感受性

参考答案:

是指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填空题]

6差别感觉阈限

参考答案:

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填空题]

7感觉适应

参考答案:

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填空题]

8感觉对比

参考答案:

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填空题]

9感觉后效

参考答案:

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填空题]

10知觉

参考答案: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填空题]

11空间知觉

参考答案:

是指物体的空间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

[填空题]

12时间知觉

参考答案:

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填空题]

13似动

参考答案: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填空题]

14诱导运动

参考答案:

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填空题]

15运动后效

参考答案:

是指在注视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转向注视一个静止的物体,看到静止的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填空题]

16实物直观

参考答案:

实物直观是直观教学的类型之一,是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填空题]

17简述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参考答案:

联系:

一方面,两者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都是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另一方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区别: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而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制约。

因此,知觉比感觉更复杂。

[填空题]

18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参考答案:

①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②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如:

板书字迹不宜太小,线条不要太轻、太细,应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使学生都能看清楚。

③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④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知识终究要通过学生头脑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切实参与的热情。

[填空题]

19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①知觉的选择性:

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成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影响因素:

(客观)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和奇特性。

(主观)知觉有无目的的任务,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

②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③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④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

包括:

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大小恒常性。

[单项选择题]

20、教师讲课的语调应当抑扬顿挫,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认真地听课,这属于知觉的()。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知觉的感知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

其中,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反差(包括颜色、形状、声音等方面),如果这些反差越大,则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突出而先被感知到。

题干中教师讲课的语调抑扬顿,强调的是声音的反差,故选B。

强度律强调的是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感知;活动律强调的是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组合律强调的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的事物,易构成一个整体被感知。

在此均为干扰项。

[填空题]

21()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参考答案:

感觉适应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判断题]

22、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它复杂的认识过程。

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自身状态。

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单项选择题]

2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是由初中生的知觉活动特性所决定的,该知觉特性是()。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知觉的选择性,注意题干中是否有突出明显表现的字眼。

本题题干中有“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的字眼,因此选选择性。

[判断题]

24、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前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前科学概念:

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

[单项选择题]

25、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题干中的关键词“认识它”体现的是知觉。

[单项选择题]

26、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例如:

(1)从不同距离看同一个人,由于距离的改变,看一个人的大小是有差别的,但我们认为大小没有改变,仍然依其实际大小来知觉他。

(2)远处的雷声和火车的鸣笛声,其音强未必高于近处的敲门声,可我们总觉得雷声或火车笛声较大。

这就是声音的恒常性。

[多项选择题]

27、人类认识的开端,思维活动的基础有()。

A.感觉

B.知觉

C.体验

D.想象

参考答案:

A,B

参考解析:

感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

感知觉既是认识的开端又是思维的基础,对维持大脑正常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心理活动都是在感知觉所获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判断题]

28、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

[单项选择题]

29、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相对感觉阈限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注意区分绝对和差别感觉阀限。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

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填空题]

30()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参考答案:

感觉

[单项选择题]

31、王老师播放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对比

B.联觉

C.补偿

D.错觉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

例如:

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瞎子阿炳《二泉映月》非常悲伤。

[填空题]

32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哪些感知规律?

参考答案: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①强度律。

②差异律。

③活动律。

④组合律。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单项选择题]

33、小明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这时他的感觉阈限()。

A.缓慢下降

B.急速下降

C.缓慢上升

D.急速上升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人从明处进入暗处,这是感觉适应中暗适应的现象。

从明处到暗处,光线逐渐变少,眼睛需要用很少的光线看到东西,也就是说个体需要对光更加敏感,而感受性是对感觉敏感度的量度。

对光更加敏感意味着感受性提高的。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提高也就意味着感觉阈限降低的现象。

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时感觉阈限应该是急速下降。

[单项选择题]

3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想像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填空题]

35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性。

这种“对象——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刺激、不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对比、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的注意。

知觉的整体性:

客观事物有不同的部分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一定意义结构的整体,这种知觉的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起作用。

恒常性:

尽管刺激的性质随眼睛和头部的运动而变化,但知觉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不变的,知觉的这种特性叫恒常性。

在教学中,教师语调柔和亲切,高度适中,身体语言的使用,色彩对比鲜明的教学挂图,大小或字体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