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1565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7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docx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docx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和维修试题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考试试题

得分

第一题:

数控机床进给轴装配及调试

请根据现场配备工具、Z轴部装图及本阶段考核内容完成相应装配、准备工作并填写表一。

本阶段考核内容(所有项选手完成后需经确认可方能进行下一环节)

表一:

装配工艺流程卡

产品型号

部件名称

共2页

第1页

序号

装配内容及技术要求

装配工艺及技术要求

工艺装配工具

完成情况

备注

自检记录

清洗及零件的摆放,符合金属切屑机床通用技术条件的各项规定

拆卸机床尾座放在软基面上

以Z轴电机座为基准,安装及调整Z轴溜板箱、轴承支架,要求Z轴电机座、溜板箱、轴承支架三者的同轴度上、侧母线均≤0.01/全长,其轴承孔或丝杆螺母孔与机床床身导轨平行度上、侧母线全长允差均为≤0.01/200mm。

经确认后,发给考生溜板箱和轴承座的定位销,以便选手进行后面的安装调试工作

安装Z轴电机座、轴承支架的轴承组件,安装Z轴溜板箱的滚珠丝杠副组件,对Z轴滚珠丝杠副及其整套传动部件予以固定

产品型号

部件名称

共2页

第2页

序号

装配内容及技术要求

装配工艺及技术要求

工艺装配工具

完成情况

备注

自检记录

确认记录

按图纸正确的固定及预紧滚珠丝杠副后,复检滚珠丝杠副在轴承座、电机座、丝杠螺母座端上、侧母线径向跳动

Z轴滚珠丝杠副安装后其与电机连接端的径跳和轴窜检侧及调整,径跳允差≤0.012mm,轴窜允差≤0.008mm

安装Z轴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副防护板

机床防护门、尾座等其它零件的安装

在加工工件前必须安装机床防护门

机床精度检测与补偿

装入机床主轴卡盘

签字:

 

得分

第二题:

数控机床电气连接

请考生结合数控机床电气原理图,将机床接线端子排XT1,XT2尚未连接的电缆按照要求连接完毕,连接时端子排从右端第一条电缆开始编号为XT1-1,XT2-1依次填写表二,如果因为端子排或其他原因造成电缆与端子不对应,需在备注中说明。

全部连接正确得7分,连接错误1条扣1分,扣完为止。

如果出现连接不牢靠,连接过于凌乱酌情扣分。

表二:

电气连接记录表

所在位置

电缆端号

电缆名称或作用

得分

备注

XT1-1

U01

主轴电机风扇电源

XT1-2

XT1-3

XT1-4

XT1-5

XT1-6

XT1-7

XT1-8

XT1-12

XT1-14

XT2-1

XT2-2

XT2-3

XT2-4

XT2-5

XT2-6

XT2-7

XT2-8

XT2-9

XT2-10

XT2-11

XT2-12

XT2-13

XT2-14

XT2-15

XT2-16

XT2-17

XT2-18

XT2-19

XT2-20

XT2-21

XT2-22

XT2-23

XT2-24

XT2-25

XT2-28

XT2-29

XT2-30

XT2-31

 

得分

第三题:

数控机床参数设置、调试、故障维修

1、上电前的检查,此检查在系统上电运行之前必须进行,经裁判检查无误后方可以通电运行。

表三:

上电检查记录表

序号

检查事项

是否正常

解决方法

备注

1

各电源的相电阻及对地电阻。

若中间经过空开.交流接触器.保险等器件,应手动令这些器件导通测量。

 

 

2

电源变压器的进出线顺序,务必检查。

如:

伺服变压器,主轴变压器,220V控制变压器,110V控制变压器等。

 

 

3

开关电源,24V正负是否正确。

之间是否有短路现象。

 

4

各继电器线圈控制电源正负是否正确,连接是否牢靠。

 

5

伺服电机电源线相序是否正确,各电机电源及反馈端子是否连接正确牢靠。

 

6

检查各回路导线、电缆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

各伺服电机电源线与码盘线是否一一对应。

连接是否牢靠。

 

8

检查所有24V继电器线圈接线是否正确。

 

9

各轴限位开关是否动作灵活、可靠。

目测开关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10

Z轴是否安装完成。

 

11

机械是否有干涉,尾座是否已经归位。

 

没有签字确认前擅自通电者扣5分确认:

 

得分

2、请考生根据提供的机床相关技术指标及技术要求设置相关的参数

机床技术指标及要求:

表四:

机床相关部件技术指标:

项目名称

数值

单位

项目名称

数值

单位

主轴电机的额定功率

5.5

KW

X轴伺服电机极对数

3

主轴电机的最高转速

5500

r/min

X轴伺服电机编码器线数

2500

主轴电机的极对数

2

X轴电机与丝杆传动比

1:

1

主轴电机的基本频率

50

Hz

X轴丝杠螺距

4

mm

主轴电机的额定电压

380

V

X轴电机额定及最高转速

1200/2000

r/min

主轴额定电流

11.6

A

Z轴伺服电机极对数

3

主轴电额定转速

1460

r/min

Z轴伺服电机编码器线数

2500

主轴电机与主轴传动比

3:

2

Z轴电机与丝杆传动比

1:

1

主轴档位

1

Z轴丝杠螺距

6

mm

主轴编码器每转脉冲数

1024

Z轴电机额定及最高转速

1200/2000

r/min

表五:

机床技术指标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要求

单位

备注

X轴

Z轴

1

主轴速度范围

120—2100

r/min

2

主轴手动初始转速

300

r/min

3

机床坐标显示(公制/英制)

公制

4

是否采用断电保护

5

外置存储设置类型

U盘

6

是否显示pmc轴

7

上电系统是否提示回零

8

脉冲输出方式

单脉冲

单脉冲

9

正负软极限设置

根据机床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微米

正确设置

10

回参考点方向

正向

正向

11

参考点位置及偏差

0

0

微米

12

回参考点快移速度

X轴2500

Z轴3000

mm/min

13

回参考点定位速度

200

200

mm/min

14

单向定位偏移值

1000

1000

微米

15

最高快移速度

3000

5000

mm/min

16

最高加工速度

1500

3000

mm/min

17

快移加减速时间常数

64ms

64

ms

18

快移加减速捷度时间常数

32

32

ms

19

加工加减速时间常数

64

64

ms

20

加工加减速捷度时间常数

32

32

ms

21

定位允差

20

20

微米

22

最大跟踪误差

12000

12000

微米

 

得分

3、数控系统、变频器、伺服参数的调整与修改。

1)根据系统的连接手册、变频器说明书和伺服说明书以及技术指标进行参数设置,置参数时详细填写表六,以备对照考生填写的答题表进行分数的给定。

所有参数的总分为13分,全部设置正确得13分,设置错误或漏设1个扣1分,扣完13分为止,参数设置应能符合技术要求及保证机床正常运行。

表六:

参数调整表

参数类别

序号

参数名称

调整前数值

调整后的数值

单位

 

系统参数

1

主轴编码器每转脉冲数

2

公制/英制编程

3

是否采用断电保护机床位置

4

英制默认显示小数点后位数

5

外置存储设置类型

6

是否显示系统时间

7

是否显示pmc轴

8

主轴编码器方向

 

PMC

用户参数

P0

上电系统是否提示回零

P1

主轴总档位数

P2

主轴手动初始速度

P3

主轴是否支持抱闸

P4

主轴速度完成最大时间

P5

DA对应主轴最高理论转速

P7

刀架工位数

P30

一档理论低速

P31

一档理论高速

P38

一档实测低速

P39

一档实测高速

P46

一档传动比分子

P47

一档传动比分母

 

参数类别

序号

参数名称

X轴

Z轴

单位

调整前数值

调整后的数值

调整前数值

调整后的数值

轴参数

1

外部脉冲当量分子

微米

2

外部脉冲当量分母

3

正软极限位置

微米

4

负软极限位置

微米

5

回参考点方向

6

参考点位置

微米

7

参考点开关偏差

微米

8

回参考点快移速度

毫米/分

9

回参考点定位速度

毫米/分

10

单向定位偏移值

毫米

11

最高快移速度

毫米/分

12

最高加工速度

毫米/分

13

快移加减速时间常数

毫秒

14

快移加减速捷度时间常数

毫秒

15

加工加减速时间常数

毫秒

16

加工加减速捷度时间常数

毫秒

17

定位允差

微米

伺服参数

1

是否带反馈

2

最大跟踪误差

微米

3

电机每转脉冲数

4

步进电机拍数

5

反馈电子齿轮比分子

6

反馈电子齿轮比分母

7

参考点零位脉冲输入使能

8

是否是步进电机

变频器参数调整表:

序号

参数编号

参数名称

调整后前参数

调整后的参数

1

2

3

4

5

伺服驱动参数调整表:

序号

参数编号

参数名称

调整前的参数

调整后的参数

1

2

3

4

5

 

得分

4、阅读plc程序,填写表七:

表七:

序号

要求

答案

1

简单描述限位及急停模块

2

简述刀架手动模块

3

如何利用空余键(X4.1)代替冷却键

 

5、机床功能检查及调试

得分

考生可以根据所列选项进行试车,保证机床各项功能的正确性,各动作能够正常实现。

如在调试过程中出现故障,考生应进行排除并做详细记录填入故障排除记录栏,经裁判签字确认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表八:

上电过程记录表

类别

检查事项

技术指标检验标准

是否正常

故障原因分析

故障排除记录

备注

电源

机床总

电源

将所有空气开关保险全部拉下。

并将数控系统电源线拆下。

合上总电源开关,测量单项,三相电压是否正常,符合系统要求。

根据电气图纸,逐步合上空开或保险,检查各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按从强到弱,从前到后的顺序经行。

数控系统电源

测量世纪星电源插头24V电压是否正常,对应脚号的极性是否正确,然后断开电源,将电源插头插入。

系统启动

急停

急停回路

各电源没有问题,打开急停,系统是否能够复位并显示正常,拍下急停以后,系统处在急停状态。

签字:

1)手动方式下功能检查。

检测如下功能时首先将机床的工作状态切换到手动方式下,按照表逐项进行检查,如果有问题请进行调试和维修并记录在故障排除记录栏

表九:

手动方式下功能检查记录表

类别

检查事项

技术指标检验标准

是否正常

故障原因分析

故障排除记录

备注

手动进给

+X方向

按下机床X轴正向点动按键,机床向正方向移动

-X方向

按下机床X轴负向点动按键,机床向负方向移动

+Z方向

按下机床Z轴正向点动按键,机床向正方向移动

-Z方向

按下机床Z轴负向点动按键,机床向负方向移动

倍率修调

在机床移动过程中,增减机床进给倍率,机床移动速度按比例变化

手动快速进给

+X方向

同时按下机床X轴正向点动和快速进给按键,机床向X正方向快速移动

-X方向

同时按下机床X轴负向点动和快速进给按键,机床向X负方向快速移动

+Z方向

同时按下机床Z轴正向点动和快速进给按键,机床向Z正方向快速移动

-Z方向

同时按下机床Z轴负向点动和快速进给按键,机床向Z负方向快速移动

倍率修调

在机床移动过程中,增减机床进给倍率,机床移动速度按比例变化

机床硬限位保护

+X方向超程

手动将机床移动到X轴正向超程的位置,机床应急停并提示X轴正向超程

如限位开关无效禁止运行机床

-X方向超程

手动将机床移动到X轴负向超程的位置,机床应急停并提示X轴负向超程

+Z方向超程

手动将机床移动到Z轴正向超程的位置,机床应急停并提示Z轴正向超程

-Z方向超程

手动将机床移动到Z轴负向超程的位置,机床应急停并提示Z轴负向超程

超程解除

机床超程后,按下超程解除按键,系统能够复位,手动移动机床解除超程

主轴

主轴正转

按下主轴正转按键,主轴正转

主轴停止

按下主轴停止按键,主轴停止旋转

主轴反转

按下主轴反转按键,主轴反转

主轴点动

按下主轴点动按键,主轴正转,

手摇

(手摇方式)

+X方向

手摇方式下按下X轴正向点动按键选择X轴,倍率开关选×10,顺时针摇动手轮,机床X轴向正方向移动

-X方向

手摇方式下按下X轴正向点动按键选择X轴,倍率开关选×10,逆时针摇动手轮,机床X轴向负方向移动

+Z方向

手摇方式下按下Z轴正向点动按键选择Z轴,倍率开关选×10,顺时针摇动手轮,机床Z轴向正方向移动

-Z方向

手摇方式下按下Z轴正向点动按键选择Z轴,,倍率开关选×10,顺时针摇动手轮,机床轴向负方向移动

手摇倍率

分别选择不同的倍率×1、×10、×100摇动手轮一格,机床相应移动0.001、0.01、0.1MM

回参考点

X轴回参考点

工作方式切换到回零方式,按下x轴正向点动按键,机床回零,连续回零5次,并记录回零后机床坐标值。

Z轴回参考点

工作方式切换到回零方式,按下z轴正向点动按键,机床回零,连续回零5次,并记录回零后机床坐标值。

手动选刀

1号刀

选择1号刀位,按下刀位转换,机床开始换刀。

并最终停在1号刀位

2号刀

选择2号刀位,按下刀位转换,机床开始换刀。

并最终停在2号刀位

3号刀

选择3号刀位,按下刀位转换,机床开始换刀。

并最终停在3号刀位

4号刀

选择4号刀位,按下刀位转换,机床开始换刀。

并最终停在4号刀位

机床软限位保护

+X方向

手动移动机床X轴正方向,应当在硬限位5-10MM处提示X正软限位到。

需要确认

-X方向

手动移动机床X轴负方向,应当在硬限位5-10MM处提示X负软限位到。

+Z方向

手动移动机床Z轴正方向,应当在硬限位5-10MM处提示Z正软限位到。

-Z方向

手动移动机床Z轴负方向,应当在硬限位5-10MM处提示Z负软限位到。

冷却

手动开停

按下冷却开停开关,冷却开,灯亮。

再按下冷却关,灯灭掉。

2)MDI或自动方式:

表十:

MDI或自动方式功能检查记录表

序号

检查事项

检验方法

是否正常

故障原因分析

故障排除记录

备注

主轴

在MDI方式下

M03(S设为500)

输入M03S500后,主轴正转

此项对速度无要求

M04(S设为500)

输入M04S500后,主轴反转

M05

输入M05后,主轴停止旋转

需裁判确认

S指令

分别在主轴正转和反转方式下输入S150/S1000/S2100,观察实际转速与指令转速是否相符。

相差应在±2%

主轴修调

给定主轴一速度,然后增减主轴倍率,主轴速度应该按相应比例变化

刀架

在MDI方式下

1号刀

输入T01后,按循环启动,刀架旋转开始换刀,换刀成功后停在1号刀位

2号刀

输入T02后,按循环启动刀架旋转开始换刀,换刀成功后停在2号刀位

3号刀

输入T03后,按循环启动刀架旋转开始换刀,换刀成功后停在3号刀位

4号刀

输入T04后,按循环启动刀架旋转开始换刀,换刀成功后停在4号刀位

冷却

M08

输入M08,按下循环启动后,冷却开

M09

输入M09,按下循环启动后,冷却关。

机床运行速度

G01F

在G01方式下,指定一段行程,并给定一速度,机床应该按照指定速度移动

G00

在G00方式下,指定一段行程,机床应该按照设定速度移动

机床运行距离

在G01方式下,指定0.1-1MM行程,并给定一较低速度,利用百分表检测机床实际移动距离与指令距离是否一致

得分

第四题:

位置精度的检测与补偿

1、根据位置精度测量作业指导书,对机床的Z轴进行步距规测试,步距规目标位置示意图如下。

P4

测试后,将测量与计算出的相关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并根据计算出的数据填写补偿参数表

并将计算过程记录下来:

表十一:

机床位置精度测试记录表

测量

机床型号

机床编号

测试轴

补偿状态

环境温度

湿度

测试者

测试日期

序号

1

2

3

4

5

6

目标位置Pi/mm

趋近方向

位置

偏差

Xij

(μm)

j=1

2

3

4

5

单向平均位置偏差

μm

标准不确定度Si/μm

2Si/μm

-2Si/μm

+2Si/μm

单向重复定位偏差Ri-4Si/μm

反向差值Bi/μm

双向重复定位精度Ri/μm

双向平均位置偏差

/μm

标准

JB/T8324.1-1996

方向

单向↑

单向↓

双向

定位精度A/mm

重复定位精度R/mm

平均反向差值

/mm

 

2、补偿参数的设置

表十二:

位置精度检测与补偿参数表

反向间隙(微米)

螺补类型(0-无,1-单向,Z-双向,3,4-扩展)

补偿点数

参考点偏差号

补偿间隙

偏差值(微米)[0]

偏差值(微米)[1]

偏差值(微米)[2]

偏差值(微米)[3]

偏差值(微米)[4]

偏差值(微米)[5]

偏差值(微米)[6]

偏差值(微米)[7]

偏差值(微米)[8]

偏差值(微米)[9]

偏差值(微米)[10]

 

3、请将以上表格输入到数控系统的相关参数,然后测量出补偿后的数据填入下面表格,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相关的误差值。

表十三:

机床位置精度测试记录表:

测量

机床型号

机床编号

测试轴

补偿状态

环境温度

湿度

测试者

测试日期

序号

1

2

3

4

5

6

目标位置Pi/mm

趋近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