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111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各有功能,食物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知道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图画上,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画出比较完整正确的消化过程图。

通过三次强而有力的查找资料的指导,能很好的掌握方法。

能正确体验胃的蠕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善于观察信息,完善自我认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消耗大量能量,知道我们用什么办法补充能量吗?

(食物)

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要经过哪些地方吗?

学生答,教师重要的记板书(改为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贴纸: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口腔腺。

胰)

老师:

还有补充吗?

他们的顺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原有的认知,经过讨论以后的决定,或者还有意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

引入下面)

二、消化系统的认识

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知道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

学生:

查资料

老师:

课堂上,觉得资料比较方便,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

(小组长分发资料)

投影2教师指导,先别忙动手,先明确目标,再快速查阅,抓住重点,圈出关键词。

学生查找。

老师:

看哪个孩子查的最快最好

2分钟后学生举手示意。

老师:

事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地方,你圈的关键词是?

学生答,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的过程。

老师:

食物经过依次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几个关键词: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

不是,用粉笔加以连接。

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老师:

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你能找到这些结构并把他们圈出来吗?

老师:

板书口腔腺,肝(胆),胰。

叫消化腺(教师将贴的字调整顺序)

板书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

食物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内部的能量就是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三、消化气管位置的认识

老师: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消化系统,那你知道?

这些器官人体的位置?

他们又是怎么连接的吗?

楼老师这里有一些器官的模型,请你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老师把这些部位帖在黑板上(小组长发放记录纸)

交流汇报:

老师挑选几特别夸张的两张记录纸放在投影上展示。

老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

老师总结:

老师刚刚在看你们画时,30幅图,有三十种不同的画法,是不是我们体内的消化器官的位置形态都是不同的呢?

那到底确切的位置在哪?

,万一这里疼,你说不出是什么疼。

那不是太没水平了吗?

所以,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他们的位置吗?

楼老师有一件十分神奇的衣服?

谁穿上,谁就能知道自己消化器官准确位置。

楼老师看一下谁能来试穿。

学生穿“衣服”老师让他站在凳子上。

老师问,你的胃,食管,小肠,大肠在哪?

(这件衣服上最好还有肝胆,胰的位置),学生指。

老师说:

下面的同学,你们能指出来吗?

(要点:

食管长;胃躺在左边;小肠盘在腹部,大肠的位置等)

四、消化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建立联系

过渡句:

食物经过这么长长的消化道以后,形态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在不同的消化器官内,形态相同吗?

如果不同,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

再次查找资料,圈出重点

板书:

细碎、通道、食糜、小分子、残渣

为什么口腔里会变的细碎,在胃里会变成食糜?

他们有哪些结构特点吗?

重点

1.体验胃的蠕动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挤捏口袋,体验蠕动磨碎食物

实验指导:

如何蠕动

实验深入:

有些不能磨碎的食物要细嚼慢咽,下节课将深入研究。

(考虑一下是否时间与收获不成正比)

2.体验小肠长度,大肠长度,两者相比,各有特点功能。

五、总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检查一下自己画的图,对吗?

现在可以试着去修改一下食物消化过程图。

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能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2、愿意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

3、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

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呼吸器官图片 )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

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3、学会提问:

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

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验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

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

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吸气——→胸廓腹部扩大

呼气——→胸廓腹部缩小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三)实验探究

实验1:

每组桌上都有一个用广口瓶、直玻璃管,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

请每组同学通过玻璃管向瓶中吹气,大家观察石灰水有没有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

呼气时,石灰水变混,说明了什么?

(5)结论: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2:

请每组同学取一个集气瓶,往里面呼入气体,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其他同学将燃烧的火柴慢慢地伸入集气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

火柴灭了说明了什么?

(5)结论:

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氧气少。

小结: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以知道,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四)向学生进行呼吸卫生教育

1.问题:

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2.你知道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疾病?

3.怎样保护呼吸器官的健康生长?

请看一段录像再回答。

三、小结及课外延伸

1.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还想了解些什么?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继续研究。

2.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三课《心脏和血管》

[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重点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

学生准备:

手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

抱头下蹲

师: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向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2)学生做下蹲30个,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中,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3).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心脏跳动

1.师:

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呢?

你能明确指一指吗?

2.师:

教师讲述:

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

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3.你认为是什么在跳动呢?

你认为它怎样跳动的呢?

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回答

4.师:

出示心脏模型;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师:

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脏上面的心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用力握紧,这就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再张开这就相当于心脏的舒张,正是这一收缩和舒张,使心脏里面的血液流出去,又流进来.

师:

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

的确,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

而且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二)脉搏

1.师:

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血管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

我们把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我们那些地方可以摸到脉搏呢?

(腕部(中医把脉的部位)、颈部、太阳穴等)。

为什么到处都有呢?

2.师:

出示人体挂图:

“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

它遍布我们的全身。

同学们看到的由红蓝色画出的这一个网络,就是我们身上的主要血管,他们遍布全身,形成了一个血管网,把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血管里装满了血液。

3.师:

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

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

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等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

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师:

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

你怎么知道的?

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学生猜测与什么有关

3.猜想:

你认为脉搏跳动与什么有关系呢?

1.师:

脉搏的跳动是否与心脏有关?

2.请同学们读P9研究计划,明晰研究计划的内容方法步骤

3.学生完成布置任务:

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

测量结束后交换。

4.师:

为什么要测3次,要算平均数呢?

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5.小组活动:

分组测量。

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师:

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

脉搏的跳动次数和我们心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跳动次数和脉搏的跳动次数是一致的.

4.演示实验:

把一个鼓风的风箱和一段胶皮管子相连,在鼓风时让学生摸管子感受搏动。

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把血管与心脏之间的搏动联系展示出来,化内为外,使教学活动更直观。

5.小结:

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心脏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

三、课堂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