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docx
《新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现代文阅读
紫藤萝瀑布(节选)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1)十多年前,作者看见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感到失落悲痛:
如今,作者见到一株怎样的紫藤萝?
又是怎样的心情?
(2)将文中加下划线的“挑逗”一词换成“嬉戏”好不好?
为什么?
(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一文寄寓了宗璞先生怎样的情思?
下面这段写紫藤萝的文字又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紫藤的茎弯弯曲曲,绕着柱子往上爬,盖满了紫藤花架。
紫藤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除了花香和美味,还有郡淡淡的紫色。
她如琴音铮韵,弹奏出汩汩流淌的山泉溪流。
长大后,我虽然离开了故土,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可是我对紫藤花的眷恋,依然在每年的花季里释放。
所到之处,只要是有花开的地方,我总是忍不住寻紫藤花的踪迹。
【答案】
(1)生机勃勃(繁茂旺盛、生意盎然),宁静和喜悦
(2)不好。
“嬉戏”虽也运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但“挑逗’一词贬词褒用,更能体现紫藤萝花地活泼可爱和烂漫情趣。
(3)运用通感的手法,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4)《紫藤萝瀑布》寄寓的情思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亦可。
)这段文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
(1)第一问,可分析文中对紫萝藤的描写,如可分析“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等句,即可概括出紫萝藤生机勃勃的特点。
第二问可提取第4段“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一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这种题一般都答不好。
“嬉戏”也属于拟人修辞手法,以动写静,可以表现出紫藤萝花开得繁盛,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
但是“挑逗”除上述作用外,还属于贬词褒用的表现方法,能突出表现出紫藤萝花的活泼、调皮的情趣。
而这一点“嬉戏”表现不出来。
(3)“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一句把嗅觉当视觉写,气味似乎会有颜色感。
这是一种感觉移借,属于通感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4)《紫藤萝瀑布》一文主要描写了从衰竭走向旺盛的紫藤萝花,由此作者想到了自己,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树盛开的花长、盛、繁的特点,而且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意蕴。
而所给材料,可分析“长大后,我虽然离开了故土,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可是我对紫藤花的眷恋,依然在每年的花季里释放。
所到之处,只要是有花开的地方,我总是忍不住寻紫藤花的踪迹”等句,明显是在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
⑴生机勃勃(繁茂旺盛、生意盎然),宁静和喜悦
⑵不好。
“嬉戏”虽也运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但“挑逗’一词贬词褒用,更能体现紫藤萝花地活泼可爱和烂漫情趣。
⑶运用通感的手法,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⑷《紫藤萝瀑布》寄寓的情思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亦可。
)这段文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抓住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词语的妙处,从内容和情感分析。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句子所用修辞,分析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⑷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紫藤萝瀑布》明确寄寓了宗璞先生的情感。
结合句子的具体了解,明确写紫藤萝的文字抒发的感情。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氤氲豆角香
王一如
①我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的东西。
②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
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勾着背,捯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祷告。
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
辛勤、质朴、坚韧,与土地融为了一体。
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
(A)裸露在外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
③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
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实是再无其他了。
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起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
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被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变作泡影。
外婆早早地学会下厨做饭、挑水洗衣,操持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后来便随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一出生,命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⑤那时,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待有些余钱,外婆便在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
豆角好活,产量又高。
几场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一晒,便探出了嫩芽。
正是这些生命力顽强的豆角,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她的生活都点亮了。
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
⑥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
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時,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
坚强不屈,苦中作乐。
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问“能饮一杯无”的心境。
⑦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今。
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地里看看。
每当这时,她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
(B)她有时翻翻几片叶,有时端详几朵花,有时松松脚下的土,有时勾起几片草屑。
当她做完这一切时,便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勾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
“今年又是个好收成。
”风一吹,豆角叶儿沙沙作响,伴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
⑧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另一部分晒干,囤起来。
(C)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厨房里漫开了。
小时候耐不住,每每此时,我便跑到外婆身边,扯扯她的衣角,迫不及待地讨一口吃,身旁的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
“这都等不及呀?
”
⑨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
我夹起一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回味悠长。
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肆意、随性、自由。
这是我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
⑩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22期,有删改)
(1)有人想把文末“我”抬头眺望远方的场景做成一幅版画,并在画上题一句诗。
你觉得下面哪句诗最适合?
请说明理由。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从画横线的(A)(B)(C)三处句子中任选两处进行赏析。
(方法提示)可推敲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可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短等;也可推敲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细读本文,你会发现作者喜欢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请在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说说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话题预设)①外婆的身影 ②外婆的笑 ③吃豆角
(4)本文以“氤氲豆角香”为题,有什么丰富的含义?
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小贴士)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也可指气味(多指香气)弥漫。
【答案】
(1)【示例1】A句合适。
因为外婆对“我”最好,豆角自己少吃,总是把最好的给“我”,因此为了表达“我”对外婆的思念和感恩,用此句作题注。
【示例2】C句合适。
本文通过写豆角表达怀念故乡的味道,因此“故园东望”切合文意。
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让人泪雨滂沱。
所引诗在思念中振作精神,安慰家人,而本文写外婆微佝着背,微笑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乐观坚强,寄托了作者憧憬外婆美好未来的愿望。
(2)A句:
【示例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土地”比作“讨喜的孩子”,“亲昵”“吻”等词赋予土地以人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与土地的和谐亲密。
【示例2】“黝黑”“油光”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地与外婆的亲密和谐。
B句:
【示例1】四个“有时”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外婆到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示例2】运用“翻翻”“端详”“松松”“勾起”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外婆在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C句:
【示例1】运用短句,从“温火”到“油”“盐”“调料”,依次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的过程,体现了外婆动作的熟练,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示例2】“三勺”“一勺”“几味”等数量词,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记忆和怀念之深。
(3)【示例1】第②段首句中写外婆“小心地穿梭,佝着背,捯弄”,这些动作表现外婆的身影忙碌,写出她勤劳、艰辛的特点。
【示例2】第⑦段当外婆做完农活后,她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佝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
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这些描写表现外婆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示例3】“我”迫不及待地讨吃豆角,表现我的调皮天真;母亲的嗔怪和外婆“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这些生活的细节十分温馨,成为作者记忆中特有的故乡味道,足见真情,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4)“氤氲豆角香”一是指在“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二是指在“我”心中充满了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解析】【分析】
(1)本文文末“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外婆的思念,结合文中写外婆对“我”最好,豆角自己少吃,总是把最好的给“我”,因此还表达了“我”对外婆的感恩;“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通过写作者对家乡的想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且通过“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写外婆微笑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乐观坚强,寄托了作者憧憬外婆美好未来的愿望。
有振作精神,祝福亲人之意。
然后分析诗句的意思,并做出选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对长辈的感激和思念,符合文意,可选A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的孤寂愁苦之情,不符合文意,可排除B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也是写思念家乡,但是结合下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可知,此诗有在思念中振作精神,安慰家人之意。
且“故园东望”与“我抬起头,看向远方”相符,因此可选C句。
(2)根据题意,可从炼字,句式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其次结合该角度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
A句,“像个讨喜的孩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亲昵地吻着”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答题模板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还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要遵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解答,要理解词义,尤其是语境义,如“黝黑”“油光”等词语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等词语写出了土地与外婆的亲密和谐,答题模式是:
“……”一词(等词)是指……(语境义),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这里要写的对象是“土地”,“亲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写出了外婆与土地的和谐亲密,表达了外婆对土地的喜爱。
B句,可先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有时……,有时……,有时……,有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题模式: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突出强调地写出了……,表达了人物……的情感;还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翻翻”“端详”“松松”“勾起”等动词准确而精炼,答题模式是:
“……”一词(等词)具体准确地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结合上下文“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时不时到地里看看”“她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勾着背,微笑着”等句子可知,本句通过写外婆到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不仅写出了她的勤劳,还表现了她对豆角的喜爱之情。
C句,首先可以从句子长短的角度赏析。
“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运用短句,语言简洁。
结合上下文“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可知,是写炖豆角的过程,答题模式:
运用短句,简洁而准确地写出了……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语言铿锵有感染力;还可以从词性的角度赏析。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
本句子最大的特点即是几个数量词连用:
三勺,一勺,几味。
结合“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可知,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运用数量词的表达效果就是准确具体。
总之,外婆当年炖豆角时动作的熟练、调味料的用量至今历历在目,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生活记忆之深,表现了作者对外婆乃至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3)第②段首句中,“小心地穿梭,佝着背,捯弄”,是对外婆动作上的细节描写,也属于动作描写。
回答其作用,结合上下文可知,此细节写出了外婆忙碌的身影,写出她勤劳、不怕艰辛的特点。
第⑦段,“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皱纹都舒展开了”“勾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是对外婆动作、神态、语言上的细节描写,表现外婆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第⑧⑨段,“扯扯她的衣角”是对“我”动作上的细节描写,表现我的调皮天真;“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分别是对母亲和外婆动作上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生活的温馨,让读者跟着作者一起去回味他记忆中特有的家乡味道,富有感染力。
(4)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以“氤氲豆角香”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写“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作者的写作用意,文章最后一段“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也暗含着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形象一直留在作者的心里,影响着作者的一生。
故答案为:
⑴示例1】A句合适。
因为外婆对“我”最好,豆角自己少吃,总是把最好的给“我”,因此为了表达“我”对外婆的思念和感恩,用此句作题注。
示例2】C句合适。
本文通过写豆角表达怀念故乡的味道,因此“故园东望”切合文意。
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让人泪雨滂沱。
所引诗在思念中振作精神,安慰家人,而本文写外婆微佝着背,微笑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乐观坚强,寄托了作者憧憬外婆美好未来的愿望。
⑵A句:
【示例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土地”比作“讨喜的孩子”,“亲昵”“吻”等词赋予土地以人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与土地的和谐亲密。
【示例2】“黝黑”“油光”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地与外婆的亲密和谐。
B句:
【示例1】四个“有时”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外婆到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示例2】运用“翻翻”“端详”“松松”“勾起”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外婆在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C句:
【示例1】运用短句,从“温火”到“油”“盐”“调料”,依次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的过程,体现了外婆动作的熟练,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示例2】“三勺”“一勺”“几味”等数量词,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记忆和怀念之深。
⑶【示例1】第②段首句中写外婆“小心地穿梭,佝着背,捯弄”,这些动作表现外婆的身影忙碌,写出她勤劳、艰辛的特点。
【示例2】第⑦段当外婆做完农活后,她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佝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
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这些描写表现外婆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示例3】“我”迫不及待地讨吃豆角,表现我的调皮天真;母亲的嗔怪和外婆“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这些生活的细节十分温馨,成为作者记忆中特有的故乡味道,足见真情,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⑷“氤氲豆角香”一是指在“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二是指在“我”心中充满了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意境的理解。
考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考虑诗句的意境进行分析理解。
注意诗句与意境的一致性。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关于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词语的运用、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考生要读懂要求,选好角度,结合句子的内容和文章的主题等进行赏析。
⑶本题考查人物的细节描写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理解文章,理解内容,把握主题思想,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能力。
对标题的含义作用的理解可以从标题的象征意、双关义、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修辞、情感等入手分析,在理解标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
“就不下来帮帮我?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
”我说:
“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就不能劳驾你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
“你们上学上班,就是这么糊弄?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
”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
“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
”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
”“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地,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
“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叙写了奶奶做的哪些事情?
请逐一概括。
(2)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3)品读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中的“胡乱”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有何妙处?
(4)品读下面的语句,请从语气的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奶奶。
”“奶奶!
”“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5)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1)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树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
(2)“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照应的句子:
“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
(3)①不能,“胡乱”表现我洗菜的不认真态度,以我的行为来反衬奶奶生活的不易,表现奶奶每天做家务的辛苦。
②“凑”是对奶奶的读作描写,表现奶奶想问我问题而又有些不好意思,说明奶奶勤学好问的品质。
(4)我知道伤了奶奶的心,有点不安;我急切希望奶奶原谅我。
(5)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